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9,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9,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
    19,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2页
    19,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9,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19,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将下面的研究报告补充完整,快乐阅读,快乐读书吧,妙笔生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1. 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小华来到了zhěn suǒ( ),医生见他腿上绑着bēng dài( ),脸色cāng bái( ),便问他怎么了,小华一脸无语。
    (2)他花了一整天的gōng fu( )来劝说父母,父母终于同意他学习中国gōng fu( )。
    (3)那棵大榕树的树叶颜色qīng cuì( ),树上传来小鸟qīng cuì( )的鸣叫声。
    【答案】 ①. 诊所 ②. 绷带 ③. 苍白 ④. 工夫 ⑤. 功夫 ⑥. 青翠 ⑦. 清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诊、绷、苍、翠、清、脆”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若有所( ) ( )妙绝伦 ( )然大悟
    ( )耳挠腮 舍己为( ) 神机妙( )
    【答案】 ①. 思 ②. 精 ③. 恍 ④. 抓 ⑤. 人 ⑥. 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精妙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抓耳挠腮:形容人心里焦急、苦恼、忙乱时无计可施的样子,也形容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
    舍己为人: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欢迎访问。3.精挑细选。(6分)
    3. “鹞”字最可能与下面哪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
    A. 采B. 瑶C. 鸟D. 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读音。
    “鹞”字是一个形声字,可结合形声字意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特点来帮助确定读音。声旁帮助识字音,形旁帮助记字义。“鹞”的左边表音,读音为yà。因此“鹞”字最可能与“瑶”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
    A.“采”读cǎi;
    B.“瑶”读yá;
    C.“鸟”读niǎ;
    D.“鹚”读cí;
    故选B。
    4. 王华要在网上搜索自己姓氏的起源,他检索( )最恰当。
    A. 王华B. 王姓的由来和历史
    C. 王姓名字D. 姓氏起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检索关键词。
    题目中的“王华”姓氏是“王”姓,“起源”关键词应该是“由来”及“历史”比较准确,所以应该检索“王姓的由来和历史”。
    故选B。
    5. 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运用不恰当的是( )
    A. 狼牙山五壮士是顶天立地的抗日英雄。
    B. 爷爷生日那天,我们兄妹几个序齿排班给他祝寿
    C. 妈妈做菜时,总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D. 他说话总是直奔主题,真称得上是“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和歇后语的运用。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意思是:已经有话讲在前面,指事前打了招呼。用在妈妈做菜的情境下不恰当。
    故选C。
    6.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4)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答案】 ①. 夸张 ②. 拟人 ③. 比喻 ④. 排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运用。
    (1)“五千仞岳上摩天”的“摩天”意思是迫近高天,形容极高。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羌笛声拟人化,假想幽怨的羌笛声是在埋怨春光久久未至,表现了戍边战士心中的思乡之愁。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黄河比作成摇篮。
    (4)本句连用四个“在……上”,构成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7. 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戍边日久,悲凉的羌笛声勾起了他们的乡愁,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正如王之涣在《凉州词》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杜甫饮酒唱歌,期盼回到家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2)《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文中记述了作者在园子里____________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
    (3)通过前半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我对____________的印象最深,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羌笛何须怨杨柳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 白日放歌须纵酒 ④. 青春作伴好还乡 ⑤. 呼兰河传 ⑥. 萧红 ⑦. 自由自在 ⑧. 诸葛亮 ⑨. 他性格沉稳、做事有条理、足智多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全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 来埋怨杨柳的不青呢?要知道,春风从来吹不到这玉门关的。表达了守关将士的思乡之情,以及因为戍守边塞责任重大而将个人境遇的恶劣置之度外的悲壮情怀。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春,此时唐朝各路大军收复河北,叛军将领纷纷纳地归降,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诗人听到捷报后惊喜欲狂,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是:白天我放声歌唱,还要纵情饮酒,眼下正是春光明媚,美丽的景色将伴我一路返回家乡。表达了作者似箭的归心。
    (2)祖父的园子》一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课文主要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展现了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
    (3)此题需结合所学课文内容,选择印象最深的人物进行作答,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或品质说清对其印象深刻的原因。如:我对刘伯承印象最深,因为他有着坚毅的钢铁般的意志,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8.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个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父母所生。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句把“哪个”改为“每个”,“不是”改为“都是”,问号改为句号。即:每个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父母所生。
    9. 他的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
    【答案】眼睛里闪出神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的方法: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4、删去数量短语。5、句中否定词不要去。6、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句。
    根据以上方法“他的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压缩时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他的蓝色的” “ 惊疑的”,剩下“眼睛里闪出神情”。
    10. 刘伯承不愧是川中名将,提起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真是____________(用歇后语填空)
    【答案】大门上贴画——美名在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歇后语。
    解答此题,需要回顾学过或背诵过的内容,调动脑海中的知识储备。作答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根据给出的关键信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知,选用名声很大的歇后语即可。如:铜盆碰铁盆——响当当;隔着窗户纸吹喇叭——名声在外。
    铜盆碰铁盆——响当当: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出色、引人注目,名声很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隔着窗户纸吹喇叭——名声在外:指某人或某事物虽然身处某个环境或范围内,但其名声或影响力已经超出了这个环境或范围,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11. 汉字充满了韵味,请你也选择两个汉字,照样子写一句话。
    例:“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山”字就像重任压头 ②. “水”字一看就像在流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例句可知,选择了两个非常直观、情感表达强烈的汉字“笑”和“哭,汉字本身就蕴含了明显的情感色彩,人们看到这两个字时,会立刻联想到相应的情感表达。仿写时也要这样选择,如:“明”字让人联想到光明,“暗”字一看便觉得一片漆黑。
    二、将下面的研究报告补充完整。(10分)
    将下面的研究报告补充完整。
    关于______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2. 补充题目。
    13. 问题的提出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是怎么来的?______?端午节是不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端午节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14. 研究方法
    ①____________。
    ②询问身边的人。
    ③其他方法。
    15. 资料整理
    16. _________
    ①传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②多种端午风俗流传至今。③端午文化影响了世界各地。
    【答案】12. 端午节
    13.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14. 查阅书籍和报刊
    15. 赛龙舟 16. 研究结论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题目。
    结合所给研究报告内容可以识别出这个研究报告的核心主题是关于“端午节”的。从问题的提出部分,可知写了作者对于端午节的起源和现状提出了疑问。从“资料整理”部分可知,研究的范围是需要探讨端午节的历史和现状。故“端午节”是整个研究报告的核心和焦点,应在题目中补充上“端午节”。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端午节问题提出。
    结合“资料整理”部分中的类别“风俗”可知,可提出如下问题: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研究方法。
    结合日常积累写出即可。如:查阅历史文献和古籍、查阅书籍资料等。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主要习俗,源于纪念屈原投江。 吃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佩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实则作为装饰。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从“①传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②多种端午风俗流传至今。③端午文化影响了世界各地。”可知,这部分内容是研究报告的“结论”或“总结”部分。故可总结为:研究结论。
    三、快乐阅读。(22分)
    快乐阅读。
    梅花魂(节选)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7.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1)折节:__________________ (2)秉性:__________________
    18. 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从文段中找出有关语句,用“﹏﹏﹏”标出。
    19.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指的是_________,请列举两个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
    20. 全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 ①. 屈服 ②. 性格
    18.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19. ①. 有气节的中国人 ②. 岳飞 ③. 文天祥
    20. 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挚爱,以及身在异国的华侨对祖国深深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
    (1)“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中“折节”指在遭受困难或压迫时,不低头、不屈服,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折节: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向与行为,向别人屈服。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中“秉性”指梅花所代表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性,即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能保持自我,不轻易改变。秉性:人天生的本性,也指人的性格或品质。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从“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可知这是梅花顽强有骨气的“秉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
    联系上下文,“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指的是中国历史上那些有气节的人物。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文天祥、刘胡兰、辛弃疾、岳飞、鲁迅等。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主旨。
    解答本题,需结合短文内容来完成。全文通过赞美梅花的坚韧与美丽,深情地表达了对中华民族高尚品质与不屈精神的敬仰。作者巧妙地将梅花与历史上那些顶天立地、不屈不挠的英雄人物相提并论,不仅展现了他们共同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精神,更传递出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
    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无一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③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④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思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⑤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⑥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的——弟弟。”
    ⑦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⑧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21. 关注对将军神态描写,联系将军的动作、语言填空。
    22. 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3. 朗读第⑧段时,应该用( )的语调来读。
    A. 高昂深情B. 亲切自然C. 舒缓轻快D. 低沉严肃
    24. 品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人物的内心。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
    这个句子写出了将军当时复杂的情结:有______,因为____________;有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21. ①严厉 ②认为上校带兵存在问题 ③惊愕 ④知道了持枪哨兵是上校的弟弟
    22. ①. 环境 ②. 渲染气氛,突出哨卡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为后文作铺垫 23. A
    24. ①. 自责 ②. 误会了上校 ③. 敬佩 ④. 被上校持枪战士兄弟俩舍己为公的精神感动了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和内容理解。
    从第④自然段“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可知,将军得知哨兵在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太长时的神态是严厉的。
    从第⑤自然段“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可知,将军神态变得生气是因为认为上校带兵存在问题。
    从第⑥自然段“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的——弟弟。’”第⑦自然段“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可知,将军最后神态变为惊愕,因为知道了这位战士是上校的亲弟弟。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分析及环境描写。
    从第①自然段“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及第②自然段“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可知,是对山峰上的环境的描写,运用了环境描写方法,这里描写山中环境是为了强调环境的恶劣,突出军人们的坚强意志,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句子。
    因为第⑧自然段描述了军人在风雪中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并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这种描述充满了对军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敬意,因此应该使用高昂深情的语调来朗读,以表达出对军人崇高精神的敬仰和感动。
    故选A。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分析。
    由第⑦自然段“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在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中的“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可知,这句话把“心情”比作“打翻了五味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将军当时复杂的情感:有自责,因为自己错怪的上校;有感动,因为上校以身作则,为了不让其他战士受苦受累,叫自己的亲弟弟去代替士兵值勤。
    四、快乐读书吧。(20分)
    阅读。
    诸葛亮借东风
    ①周瑜听说曹操已经中了连环计,就带领众将登上了江边的山头,远望江北。他正在为自己的计谋将要成功而高兴的时候,忽然西北风刮起了一面旗,旗角正好飘在周瑜的脸上。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只见他仰面跌倒,口吐鲜血,昏迷了过去。
    ②周瑜病倒,他手下的将领都心头沉重。鲁肃来找诸葛亮想办法。诸葛亮了解了周瑜得病的情况后,就问鲁肃:“您看怎么办呢?”鲁肃说:“这是曹操的福气,我们东吴的灾祸啊!”诸葛亮笑着说:“我可以治好周瑜的病。”鲁肃说:“要真能治好,那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说着立刻就一同来到周瑜的军帐中。周瑜躺在病床上,嘴里还哼哼唧唧,鲁肃看了越发难过。诸葛亮微笑着说:“我有一个药方可以治好都督的病。”周瑜一震,忙说:“请先生指教。”诸葛亮让手下的人都退出帐房,提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四句话:
    ③想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④写好了就送到周瑜面前,说:“都督,这是你的病根子。”周瑜接来一看,万分惊奇:“呀!你竟然看出了我的病根,请问用什么药可以治好呢?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们吧!”诸葛亮根据天文气象知识预测要刮东南风,想告诉周瑜刮东南风的具体日子,但是他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就故意说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亲自登坛作法借东风。周瑜有了上次草船借箭的事,这次自然信了,“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擞地下令让部下赶紧到南屏山筑造七星坛,同时调兵遣将,做好准备,只要东南风一刮,就向西北进发。诸葛亮早就嘱咐了刘备,让他与周瑜的大军同时进发,共破曹操,同时也通知了大将赵云,隐蔽到南屏山,到时接自己回去。
    ⑤那天半夜,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势越来越猛,诸葛亮的预见果然十分准确。
    25. 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26. 根据短文内容,展开想象,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1)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他想: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说:“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们吧!”诸葛亮心想:____________
    27. 联系上下文,你知道诸葛亮在纸上写的四句话的意思吗?试着写在下面的“ ”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结合所学知识,从短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周瑜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诸葛亮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答案】25. 周瑜因西北风刮起而病倒,诸葛亮知道周瑜得的是心病,又考虑到周瑜心胸狭窄,委婉地用造七星坛借东风的方法,帮周瑜破除心病。
    26. ①. 糟糕!要用火攻曹军,必须是东南风才行。现在正刮西北风,火攻曹军的计谋恐怕没办法施行了。 ②. 虽然我已算出刮东南风的具体日子,但是周瑜心胸狭窄,恐怕会心生嫉妒,趁机加害于我,所以我不能直说,就找其他理由吧。
    27. 要想打败曹操,最好用火进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起东风了。
    28. ①. 气性大、善妒、心胸狭窄 ②. 足智多谋、谨慎小心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通读全文可知,写了周瑜为火攻曹操而苦思东风,焦虑之下病倒。诸葛亮洞察天象,预测到将刮东南风,并表示能借风助阵。周瑜对诸葛亮的智谋深信不疑,随即下令筑坛备法。到了预定的日子,东南风果然如期而至,周瑜借此成功实施火攻,大败曹军。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心理描写和语言表达。
    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进行想象写话。
    (1)结合第①段“他正在为自己的计谋将要成功而高兴的时候,忽然西北风刮起了一面旗,旗角正好飘在周瑜的脸上。”可知,周瑜的心事是突如的西北风让自己束手无策,他此时会非常着急。
    如:周瑜不觉猛地一惊,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他想:这突如其来的西北风,岂不是天不助我?我精心策划的火攻之计,岂不是要因此功亏一篑?若是没有东风,火势如何能迅速蔓延至曹营?我该如何是好?这难道真的是天意要灭我东吴吗?
    (2)结合第④段“诸葛亮根据天文气象知识预测要刮东南风,想告诉周瑜刮东南风的具体日子,但是他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对他不能直说,就故意说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坛,由他亲自登坛作法借东风。”可知,诸葛亮知道周瑜心胸狭窄,容不下比他强的人,所以心里会想着不能让周瑜知道自己有呼风唤雨的本事。
    如:周瑜说:“事情已经万分紧急了,请马上告诉我们吧!”诸葛亮心想:周瑜啊周瑜,你虽然聪明,但这次你却是当局者迷了。你一心想要用火攻,却忽略了这风向的问题。我既然能算出这东风将至,又怎会轻易告诉你呢?我自有我的打算,你且安心等待便是。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联系上下文,通过分析第③自然段“想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知,诸葛亮在纸上写的四句话的意思是:要想打败曹操的军队,应当使用火攻的战术。现在万事都已准备妥当,只等刮起东南风,我们就可以行动了。这四句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周瑜当前所面临的局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智谋。他准确地指出了火攻战术的可行性,并指出了当前最关键的因素是等待东南风的到来。这四句话不仅解决了周瑜的燃眉之急,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智谋,使他成为了周瑜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短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周瑜性格中的急躁、焦虑以及心胸狭窄的特点。他在面对计划可能受阻的情境时,显得过于紧张、焦虑,甚至因此病倒。同时,他对于比自己强大的人,如诸葛亮,显得心胸不够宽广,难以容人。
    诸葛亮展现出了深谋远虑、胸有成竹的性格特点。他不仅能够准确预测天气变化,还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周瑜关键的帮助,同时又不显山露水,保持了一种谦虚和低调的态度。他的智谋和自信在短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人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非连续性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念念不离善心,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其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A)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B)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C)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29. 结合材料一,提取唐僧收徒的信息,照样子填空。
    30. 《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故事发生在材料二中的______(地方);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______。
    31. 材料三中三处画“ ”的事件分别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些回目?
    A.第______回 B.第______回 C.第______回
    32. 这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西游记》。你最喜欢的是______这一角色,请结合故事内容分点介绍你喜欢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9. 孙悟空 鹰愁涧
    猪八戒 流沙河 30. ①. 白虎岭 ②. 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31. ①. 五 ②. 七 ③. 十四
    32. ①. 孙悟空 ②. ①孙悟空机智勇敢、神通广大、本领高强、拥有七十二般变化;②孙悟空遇到妖怪从不后退,坚定信念保护师父西天取经。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提取。
    根据材料一“五行山下定心猿”可知这里的“猿”是指孙悟空,故为:五行山收孙悟空。
    根据材料一“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可知“云栈洞收猪八戒”。
    根据材料一“鹰愁涧意马收缰 ”可知这里的“马”指“白龙马”,故为:鹰愁涧收白龙马。
    根据材料一“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可知是“流沙河收沙悟净”。
    【30题详解】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夫,全被孙悟空一一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的事,可知是在白虎岭。
    从材料三“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可以知道,孙悟空一直记着谁救他出山,说明孙悟空是个有情有义,有恩必报的人。
    【31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可知是: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根据“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可知是: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根据“幸师父救脱吾身”可知是: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本题,写出喜欢的角色和它的特点即可。如:我喜欢沙悟净。原因:沙悟净从不抱怨、不叫苦,一直勤勤恳恳。虽然平时一言不发,但是师傅怒逐孙悟空时只有他好言相劝,他虽然有时能力不够,但却十分努力,尽心的保护师傅。
    五、妙笔生花。(30分)
    33. 习作。
    我们遨游了神奇的汉字王国。或许你经历了许多与汉字有关的事,比如练书法、猜字谜等;或许你阅读了许多书籍,查阅了许多资料,与小伙伴们办了汉字交流会……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答案】例文:
    第一次练书法
    暑假里,为了提高我写字的规范,我决定在少年宫报名一个硬笔书法班,专心练习写字。当我来到少年宫,走进教室里时,看到有许多比我小的孩子在专心练习写字,而且还写的特别好看,我觉得,连比我小的孩子都在专心练字,有些写的字比我的漂亮多了,我决定,一定要专心练习,不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开始练字了,老师先发给了我一个作业本,在作业本的第一行最左边写了一个笔画“一”,告诉我横要左低右高,稍微带一些倾斜。我回到座位上按照老师的写法,把这个笔画写了一行,交给老师看,老师说我写的不错。老师又让我写了“二”和“三”。我认真地写着,心里想:没想到写字还有这么多规矩,笔画还有那么多变化。横这个笔画写完了,老师又让我写了竖、撇、捺、点这些最基础的笔画,还让我写了带有这些笔画的字。我笔画写得蛮好,可是到了写真正的字,就感觉有一点别扭。老实告诉我,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字的结构特点,再下笔,这样就会写的好看。我按照老师说的认真观察了一遍,又把字写了一行,这一次写的就好看多了。我把课上的作业写完后,老师又拿出一本家作本,把我课上写的字写在了上面,说:“练字不能求快,要勤学苦练,才能练好,这是你的家作。现在你可以下课了。”我带着家作本走出教室,心想:练字这件事真不简单,我一定要勤学苦练,练出好字。
    希望我以后在老师的指点下,能把字写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本题是话题作文。汉字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从学习方面来选择材料,如学习汉字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与感受;可以从生活中选择习作材料,如错别字引发的笑话,滥用成语引发的思考;还可以在搜集一些关于汉字的资料后,从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谈谈你对汉字的看法。写作时要注意条理清晰,主题鲜明。
    开头:开门见山/设疑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举例印象深刻的一两个例子写清楚,注意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题号





    总分
    分数
    类别
    内容
    来源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作节日。
    风俗
    挂艾草、______、佩戴香囊……
    现状
    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文化影响了世界各地。
    《西游记》回目(摘选)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教师版docx、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第十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