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22895/0-171749977888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22895/0-17174997789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22895/0-17174997789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3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1.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盛行西风带 C.丙—东北信风带 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下图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a、b、c、d四点,气压可能相同的是( )A.a、b B.b、c C.b、d D.c、d5.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甲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6时56分与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8.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①超强的紫外辐射②极光的干扰③耀斑的突然爆发④巨大的温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示意某地垂直方向上年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乙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变化及原因是( )A.先升高后降低大气密度先减后增 B.先降低后升高大气对流强烈C.持续升高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D.持续降低距地面越来越远10.丙层大气出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该地的纬度最可能是( )A.15° B.30° C.45° D.60°雾是在晴朗、微风的条件下,近地面空气冷却,水汽达到饱和后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的天气现象。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四地最易出现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图中四地最易出现雾的区域,雾多发的时间及原因是( )A.子夜谷风影响 B.傍晚谷风影响C.中午山风影响 D.凌晨山风影响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15时54分与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15.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 B.②层中复杂的天气状况不利于航空飞行C.③④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16.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释放的能量 B.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C.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 D.风、流水携带的能量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经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大部分 B.②午后2点达到最强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以短波辐射为主18.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主要和下列哪个过程相关( )A.③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①和③19.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占大气成分的99% B.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C.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D.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沿海区域最显著的大气现象就是有规律的陆风和海风变化。大连金州区东临黄海,西濒渤海。下图为某日大连金州区一观测场内近地面风场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氮气球,起飞后气球向正东快速飘移。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8时 C.12时 D.17时21.图示23时~次日2时( )A.主要为海风 B.海风厚度最大 C.陆风代替海风 D.陆风逐渐减弱图为“北极附近区域某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用(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P、Q风向为( )A.P为东南风、Q为西南风 B.P、Q均为偏北风C.P为西南风、Q为西北风 D.P、Q均为偏南风23.图示范围内,气压差最大值可能是( )A.29百帕 B.35百帕 C.39百帕 D.43百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4.深秋时节,泗水的菜农常用烟熏来防御霜冻,主要是烟尘能增强( ),从而提高保温效果。A.A B.B C.C D.D25.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A B.B C.C D.D26.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D.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27.图为“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空气运动状况,正确的是( )A.③处垂直上升 B.风从③地吹向④地 C.④处垂直上升 D.风从②地吹向①地28.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大气运动的唯一形式B.是因为近地面冷热不均引发的C.是一种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D.热力环流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活动下图为某市夏季某日14点与23点的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9.此日,该城市热岛效应( )A.昼强于夜 B.夜强于昼 C.昼夜一样 D.无法判断30.与城区比,郊区垂直方向气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A.白天,100米内降温明显-太阳辐射 B.白天,900米附近升温明显-城市风C.夜间,100米内升温明显-人为热源 D.夜间,900米附近降温明显-光源弱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1)鲍姆加特纳从39千米高空跳下,则他起跳的位置属于大气的________层。简述该大气层的主要特点________。(2)鲍姆加特纳自39千米高空跳下至落地的过程中,气温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3)根据鲍姆加特纳跳伞过程中大气环境的主要特点,为了维护鲍姆加特纳的身体健康,推测特制宇航服可能具备的其他功能。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图2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图3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材料二:北京地形图(1)此时图1中a、b点之间的气温是a____b(填“低于”“等于”或“高于”),a地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是向____。图2中实线表示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此时图1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图2中的____(时间段)。(2)在晴朗的时候,北京山区和平原之间常出现风向昼夜相反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白天的风向为____风,夜晚的风向为____风。请在图5中画出图示情景下山谷的气流运动状况____。(3)图3中字母A代表____层,B代表____层。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____,分析其原因____。3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2)A层气温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该层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4)人类目前利用B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4.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中,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写序号)。(2)若某日白天云层增多,则图中②会____(增强或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____(增强或减弱)。(3)谚语“十雾九晴”主要是因为晴夜少云,____(写名称)弱,气温____(上升或下降)快,水汽凝结形成大雾。35.下图为“全球热量收支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____辐射,D代表____辐射,大气对A辐射起____作用,该作用表现中最强的是____。(2)图中数值“120”的箭头代表____辐射,表示大气吸收作用的是____和____(填字母),其中大气吸收最多的是____(填字母)。(3)对地面散失热量起补偿作用的是____(填字母)。总体来看,大气热量趋于____(填“盈余”或“平衡”成“亏损”)。参考答案:1.B2.D 3.C4.C 5.A 6.B7.B 8.C9.C 10.B 11.A12.B 13.D14.B 15.C 16.A17.C 18.A19.B20.B 21.C22.D 23.C24.D 25.C 26.B27.A28.B29.B 30.B31.(1) 平流 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上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空气平流运动为主;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天气晴朗;在22~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2)随着高度的下降,气温先降低;进入对流层后,气温逐渐升高,但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0℃以下。(3)抗大气压力、防过强的太阳光线等。32.(1) 高于 上 陆地 8~16时(2) 南(偏南)风 北(偏北) (3) 对流 平流 降低 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地面,越往高处,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33.(1)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2)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3)B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加,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4) 航空飞行 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34.(1)③(2) 增强 减弱(3) 大气逆辐射 下降35.(1)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削弱 反射(2) 地面 B C C(3) D 平衡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单元训练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0分)1.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读图完成图中气压带、风带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副极地低气压带 B.乙—盛行西风带 C.丙—东北信风带 D.丁—副热带高气压带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下图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a、b、c、d四点,气压可能相同的是( )A.a、b B.b、c C.b、d D.c、d5.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甲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6时56分与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8.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①超强的紫外辐射②极光的干扰③耀斑的突然爆发④巨大的温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示意某地垂直方向上年均气温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乙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变化及原因是( )A.先升高后降低大气密度先减后增 B.先降低后升高大气对流强烈C.持续升高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D.持续降低距地面越来越远10.丙层大气出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该地的纬度最可能是( )A.15° B.30° C.45° D.60°雾是在晴朗、微风的条件下,近地面空气冷却,水汽达到饱和后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的天气现象。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四地最易出现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图中四地最易出现雾的区域,雾多发的时间及原因是( )A.子夜谷风影响 B.傍晚谷风影响C.中午山风影响 D.凌晨山风影响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15时54分与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15.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 B.②层中复杂的天气状况不利于航空飞行C.③④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16.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辐射释放的能量 B.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C.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 D.风、流水携带的能量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经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大部分 B.②午后2点达到最强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以短波辐射为主18.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主要和下列哪个过程相关( )A.③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①和③19.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占大气成分的99% B.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C.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D.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沿海区域最显著的大气现象就是有规律的陆风和海风变化。大连金州区东临黄海,西濒渤海。下图为某日大连金州区一观测场内近地面风场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氮气球,起飞后气球向正东快速飘移。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8时 C.12时 D.17时21.图示23时~次日2时( )A.主要为海风 B.海风厚度最大 C.陆风代替海风 D.陆风逐渐减弱图为“北极附近区域某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用(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P、Q风向为( )A.P为东南风、Q为西南风 B.P、Q均为偏北风C.P为西南风、Q为西北风 D.P、Q均为偏南风23.图示范围内,气压差最大值可能是( )A.29百帕 B.35百帕 C.39百帕 D.43百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4.深秋时节,泗水的菜农常用烟熏来防御霜冻,主要是烟尘能增强( ),从而提高保温效果。A.A B.B C.C D.D25.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A B.B C.C D.D26.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强 B.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D.大气的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27.图为“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有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空气运动状况,正确的是( )A.③处垂直上升 B.风从③地吹向④地 C.④处垂直上升 D.风从②地吹向①地28.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大气运动的唯一形式B.是因为近地面冷热不均引发的C.是一种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大气运动D.热力环流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活动下图为某市夏季某日14点与23点的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9.此日,该城市热岛效应( )A.昼强于夜 B.夜强于昼 C.昼夜一样 D.无法判断30.与城区比,郊区垂直方向气温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A.白天,100米内降温明显-太阳辐射 B.白天,900米附近升温明显-城市风C.夜间,100米内升温明显-人为热源 D.夜间,900米附近降温明显-光源弱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1)鲍姆加特纳从39千米高空跳下,则他起跳的位置属于大气的________层。简述该大气层的主要特点________。(2)鲍姆加特纳自39千米高空跳下至落地的过程中,气温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3)根据鲍姆加特纳跳伞过程中大气环境的主要特点,为了维护鲍姆加特纳的身体健康,推测特制宇航服可能具备的其他功能。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图2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图3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材料二:北京地形图(1)此时图1中a、b点之间的气温是a____b(填“低于”“等于”或“高于”),a地大气垂直运动方向是向____。图2中实线表示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此时图1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图2中的____(时间段)。(2)在晴朗的时候,北京山区和平原之间常出现风向昼夜相反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白天的风向为____风,夜晚的风向为____风。请在图5中画出图示情景下山谷的气流运动状况____。(3)图3中字母A代表____层,B代表____层。A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____,分析其原因____。3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2)A层气温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哪一层?为什么该层被誉为“地球的天然屏障”?目前人类对它有怎样的影响?(4)人类目前利用B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4.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中,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___(写序号)。(2)若某日白天云层增多,则图中②会____(增强或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____(增强或减弱)。(3)谚语“十雾九晴”主要是因为晴夜少云,____(写名称)弱,气温____(上升或下降)快,水汽凝结形成大雾。35.下图为“全球热量收支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____辐射,D代表____辐射,大气对A辐射起____作用,该作用表现中最强的是____。(2)图中数值“120”的箭头代表____辐射,表示大气吸收作用的是____和____(填字母),其中大气吸收最多的是____(填字母)。(3)对地面散失热量起补偿作用的是____(填字母)。总体来看,大气热量趋于____(填“盈余”或“平衡”成“亏损”)。参考答案:1.B2.D 3.C4.C 5.A 6.B7.B 8.C9.C 10.B 11.A12.B 13.D14.B 15.C 16.A17.C 18.A19.B20.B 21.C22.D 23.C24.D 25.C 26.B27.A28.B29.B 30.B31.(1) 平流 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上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空气平流运动为主;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天气晴朗;在22~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2)随着高度的下降,气温先降低;进入对流层后,气温逐渐升高,但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0℃以下。(3)抗大气压力、防过强的太阳光线等。32.(1) 高于 上 陆地 8~16时(2) 南(偏南)风 北(偏北) (3) 对流 平流 降低 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地面,越往高处,大气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33.(1)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2)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3)B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人类使用大量制冷设备,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含量增加,氟氯烃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4) 航空飞行 该层大气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34.(1)③(2) 增强 减弱(3) 大气逆辐射 下降35.(1)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削弱 反射(2) 地面 B C C(3) D 平衡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