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附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整合
阅读教材和教参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并速记。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的类型
① 、星云、② 、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质等。
2.天体系统的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③ ,形成天体系统。
特别提醒 天体可分为天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应注意的是人造航天器只有离开地球或其他星球进入宇宙空间运行时,才能被称为天体。
3.天体系统的层级
4.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
1)图中表示水星的是⑦ ,表示远日行星的是⑧ 、H 。(填字母)
2)图中的行星中,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是⑨ (填字母)、F ,它们都属于⑩ 行星。
3)小行星带位于⑪ 星和⑫ 星公转轨道之间。
4)八大行星的绕日公转运动有⑬ 性、近圆性和⑭ 性的特征。
5)地球既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地球上有⑮
存在。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⑯ 有关,也与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关。
方法技巧 判读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示意图应注意“三看”
一看方向:太阳系天体运行轨道图中的方向要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如果从北极上空俯视,则绕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自转方向与其一致,均为自西向东。
二看运行轨迹:看天体是绕太阳运行还是绕行星运行。如果绕太阳运行则可能是行星或彗星,绕行星运行则可能是卫星。
三看相对位置:当某一地内行星(水星、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在地球上可看到该行星“凌日”的现象。当某一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太阳、地球大致在同一条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与该行星之间,则在地球上可以看到该行星“冲日”,此时行星最亮,易于观测。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① 。
2)对地球的影响
为地球提供光和热,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② ;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③ ;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使得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④ 的差异。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读太阳结构图,回忆下列知识。
1)由图甲可知,太阳大气层厚度由内向外逐渐变⑤ ,亮度依次⑥ 温度依次⑦ ,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是⑧ 层。
2)甲、乙两图中罗马数字和字母与代表的太阳大气层、各大气层的太阳活动类型连线如下图所示。
3)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⑨ ,其活动周期约为⑩ 年。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⑪ 和⑫ ,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天航空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影响。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必备知识整合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种地震波类型及特点
3)两个不连续界面
C 界面为⑥ ,(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横波、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⑦ 。
D 界面为⑧ ,(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横波完全⑨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⑩ 。
4)三大圈层
5)岩石圈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⑯ (⑰ 以上)。
特别提醒 判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的两个注意点
分清两个概念:地壳和岩石圈。地壳是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一层坚硬外壳。其重要特点是厚度不均,海洋地壳薄(5—10 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更厚(最厚达70千米)。岩石圈则是由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共同组成。
记住一个位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 )A ⑱ :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⑲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 )B ⑳ :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㉑ 。
3 )C ㉒ :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
特别提醒 判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的两个注意点
一个特点:水圈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一个范围: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能力突破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方法技巧 生命存在条件题目的分析思路
此类题目的解答可以通过知识迁移,参照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分析,以降低难度、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具体思路如下:
知识拓展 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总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下图所示(图中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①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多。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②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二、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学以致用
考点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向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1山东烟台期末]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的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火星平均温度为−60℃ ,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大气层厚度仅为地球的0.7% ,还没有发现任何生命体。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着采集到的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的着陆区域安全着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 与嫦娥五号凌晨发射相比,天问一号在中午时刻发射遇到的困难是( )
①耗能更多 ②不便运输 ③不便跟踪 ④温度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祝融号在火星表面采样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是( )
A. 高温 B. 严寒 C. 光照不足 D. 暴雨
3. 与地球相比,在火星上还没有发现任何生命体的原因是( )
①气温过低,缺少适宜的温度 ②质量和体积较大
③大气稀薄,缺少适合呼吸的大气 ④自转和公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考向二 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4.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5分)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
考点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向一 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2湖北武汉部分中学质检]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甲、乙两地年均日照时数(小时)最大差值约为( )
A. 710 B. 750 C. 790 D. 830
2. 导致乙、丙两地年均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太阳高度 B. 海拔 C. 天气状况 D. 白昼长度
考向二 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4.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
A. 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 C. 生活耗能降低 D. 卫星导航失效
考点三 地球的圈层结构
考向一 我国地壳厚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2021湖南怀化期中]下图为我国大陆部分的地壳等厚度线。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 对我国大陆部分的地壳厚度表述准确的是( )
A. 变化趋势大体为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 海南岛的地壳厚度大于台湾岛
C. 大部分地壳厚度在大陆地壳厚度平均值以上
D. 黄河流域地壳厚度的变化大于长江流域
2. 关于a 、b 两地表述可能的是( )
①a 地地处四川盆地,地壳厚度约41千米
②a 地地处横断山地,地壳厚度约45千米
③b 地地处江汉平原,地壳厚度约37千米
④b 地地处大别山,地壳厚度约39千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考向二 地球圈层中的物质迁移
3.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的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自主练编号
02103
班级:
姓名:
第二章 行星地球
第1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2021湖北武汉1月质检]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北京时间),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图1为震中位置(图中甲)示意图,图2是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2. 地震发生后,正在千岛群岛附近海域航行的轮船上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
A.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 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D. 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3. 形成船上这种震动特点的原因是( )
A. 横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纵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B. 横波可以通过气体传播,纵波不能通过气体传播
C.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固体传播
D. 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2021山东莱州一中月考]2020年4月28日,以“长庚星”姿态现身的金星达到了全年最亮,在西南方天空熠熠生辉,亮如明灯,异常醒目。下图示意太阳系部分星球运行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 4月28日傍晚“长庚星”——金星达到全年最亮时,其位置是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金星与地球同属类地行星,但金星上却没有生命存在,原因是金星( )
A. 质量小,没有大气 B. 温度高,没有液态水
C. 没有固态地面和土壤 D. 无昼夜交替现象
[2021天津部分重点中学期中]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下图中A 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中国迈出探索火星的第一步。据此完成下题。
6. 与酒泉、太原和西昌比较,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选择在A 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
①发射窗口更优 ②发射纬度更低 ③交通条件更优 ④回收空间更广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021广东湛江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年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 影响台湾岛年均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8. 根据年均太阳辐射总量判断,与福州相比,台北 ( )
A. 高压控制,大气稳定 B. 雨季长,年降水量大
C. 台风影响大,云层厚 D. 海拔低,空气杂质多
[2021河北邢台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太阳活动极小期时的旱涝格局。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 某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关系密切,由此可知该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周期约为( )
A. 11年 B. 14年 C. 20年 D. 24年
10. 太阳活动极小期时( )
A. 东部地区整体偏涝 B. 长江中游地区整体偏涝
C. 华北地区整体偏涝 D. 华南沿海地区整体偏旱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4分)
说明甲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4分)
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一轮复习学练答案
自主学编号03
基础整合:考点一①恒星 ②行星 ③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⑦A ⑧G ⑨E ⑩巨 ⑪火 ⑫木 ⑬同向 ⑭共面 ⑮高级智慧生命 ⑯位置、自身的体积和质量
考点二①核聚变 ②能量 ③主要动力 ④纬度地带 ⑤大 ⑥减弱 ⑦升高 ⑧光球 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⑩11 ⑪磁场 ⑫大气层
考点三①横波(S 波) ②慢 ③水平 ④纵波(P 波) ⑤上下 ⑥莫霍界面 ⑦增加 ⑧古登堡界面 ⑨消失 ⑩下降 ⑪C ⑫C、D ⑬D ⑭外核 ⑮内核 ⑯上地幔顶部 ⑰软流层 ⑱生物圈 ⑲水圈 ⑳大气圈 氮气和氧气 水圈
学以致用:
考点一1 C[解析]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都在文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发射条件一样,中午发射与凌晨发射耗能差异不大,运输条件相同;与凌晨发射相比,中午发射受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影响大,不利于雷达跟踪,且中午气温高,加之受大气摩擦生热影响,温度更高。
2 B[解析]火星距离太阳较远,温度较低;火星上平均气温低,严寒会影响机器工作;光照不足对祝融号在火星表面采样影响不大;火星上的大气状况很难形成降水。
3 D[解析]火星上气温低,缺少适合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不利于生命体生存;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其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与地球相近,但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4 [解析]注意从①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人口分布等角度分析有利条件。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较多,对航天发射不利。
考点二1 C[解析]根据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图示中相邻两条等年均日照时数线差值为400,甲地年均日照时数介于3 400—3 800 小时之间,乙地年均日照时数介于3 800—4 200 小时之间,根据交叉相减方法知二者差值介于0—800之间,据此结合选项判断其最大差值。
2 C[解析]乙地位于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较长;丙地在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较短;影响两地年均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
3 C[解析]由图可知,70∘N—80∘N 、157∘W—81∘E 范围内的12个测站,观测结果是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而60∘N—70∘N 、166∘W—41∘E 范围内的22个测站,测得结果是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反,但变化周期一致,因此,C项正确。
4 D[解析]卫星导航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太阳风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考点三1 C[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直接读出我国大陆部分的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大体为由西向东逐渐减小;海南岛和台湾岛不是大陆部分;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地壳厚度在大陆地壳厚度平均值以上;比较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地壳厚度数值判断,黄河流域地壳厚度的变化小于长江流域。
2 B[解析]a 地处四川盆地,地势低,其外围地壳厚度等值线为42千米,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可以肯定图中40<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与圈层结构(讲通),文件包含第0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与圈层结构讲义原卷版docx、第0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历史与圈层结构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03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生物圈占有的范围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陆部分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是,岩石圈是指,下列地区地壳厚度最薄的是,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