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1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2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3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4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5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6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7页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三 中国古代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宏观视野,知识体系,专题线索,目标导航,考向聚焦,1农业经济的特点,1商业发展的趋势,史料研习,路径解读,方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一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
    价值引领1 唯物史观——从铁犁铧的出土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2023·1月浙江选考,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价值引领2 社会稳定——通过文献记载认识元代社会经济的发展(2022·重庆卷,6)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价值引领3 唯物史观——从园林的修建看明代南方经济的发展(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1.唯物史观——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劳作方式
    (2)劳作经营三大主要方式
    2.历史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特点
    (1)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手工业是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其原料来源于农业生产,其发展服务于农业,受农业制约。(2)部门不断增加。原始社会的手工业只限于制陶、纺织等行业。商周时期青铜业成为独立的制造部门,战国后出现冶铁、制糖等部门。一些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带动了其他部门的出现与发展,如冶铁业的发展使农具制造和兵器制造成为独立部门。(3)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化。到明代中后期,江南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分布区域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发生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手工业的发达地区从北方转移到南方,这在丝织业地区分布中表现十分明显。(5)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但没有出现质的突破,未能推动社会转型。(6)技术传承具有显著的封闭性特征。
    3.历史解释——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2)商品经济影响下的市民阶层
    1.视角:冶铁业与政府管理(2023·衡水模拟)从已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西汉初年并不普及的铸铁脱碳钢工艺,在西汉中、晚期得到迅速推广,工艺较先进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被普遍采用。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政府对冶铁业的直接管理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C.国内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D.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显著
    材料中提到西汉中期以后,冶铁业中先进的工艺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这是因为盐铁官营政策下,政府直接经营冶铁业,通过政权力量推动先进冶铁工艺推广,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变化,排除B项。西汉中晚期,社会矛盾呈现逐渐激化的趋势,排除C项。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的基本政策,材料内容与休养生息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2.视角:重农政策与政绩考核(2023·大连二模)宋代规定:“农桑垦殖,野无旷土;水利兴修,民赖其用”“催科不扰”“户籍增减”等都是考核知州政绩的主要内容。这表明宋代A.强化重农抑商B.加强监察地方官员C.重视农业经济D.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据材料“农桑垦殖,野无旷土;水利兴修,民赖其用”可知宋朝政府以农业生产作为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故选C项。
    3.视角:行商资本与清代经济(2023·滨州统考)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四川井盐中,从事制盐的企业主大多是湖南、湖北、陕西和广东的客籍商人;在矿业中,云南铜矿在它的兴盛时期,厚积资本进行开采的,多为三江、两户、川广富商大贾。据此可推断出,清代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B.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C.手工业分工现象较明显D.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根据材料中清代商人的投资活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投资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资本的流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和行业的限制,B项正确。
    4.基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考查宋代城市生活(2023·临沂模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穿越到宋代材料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假如某天你穿越到材料所反映的时空,就你所看或所听的历史信息,任选一例,并加以简要阐释。(要求:信息选取需符合时代特征与场景设定,阐释完整,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历史信息:看见“瓦舍”,瓦舍是娱乐休闲场所。阐释:瓦舍的出现与宋代统治者采取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创造相对宽松的商业环境有关,正是这一政策使得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进而促进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瓦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求,总的来说,瓦舍丰富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世俗文化的繁荣,词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与瓦舍分不开,同时瓦舍反过来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考向二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及农业地理空间的扩展
    价值引领1 社会稳定——依托民户数量变化表认识汉代江南经济的发展(2021·全国乙卷,25)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
    据上表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价值引领2 国家治理——从铸币材料认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22·湖北卷,3)唐玄宗针对民间销毁铜钱用于铸造铜器的现象,下诏曰“今天下泉货益少,币帛颇轻,欲使天下流通,焉可得也”,遂禁止私造铜器,由官府统一收购冶炼出的铜铅锡,杜绝私自买卖。制定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B.铸币材料严重短缺C.铜铅锡专卖措施失效D.铜钱流通范围有限
    价值引领3 区域发展——据考古发现认识宋代经济的发展(2022·山东卷,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1.经济重心南移及大运河的兴衰
    (1)唯物史观——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因素
    (2)历史理解——大运河城市的兴起与经济重心转移存在关联大运河城市的兴衰受到经济重心转移的深刻影响,大运河城市的布局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不断完善。
    2.历史解释——重农抑商政策
    3.历史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异同
    1.视角:盐铁官营与社会稳定(2023·中山模考)汉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各郡国和大商人开始把控盐铁生产。在汉武帝时期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对此提出:“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会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据此推断,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初衷是A.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 B.加强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C.加强国家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 D.解决攻打匈奴所需经费问题
    根据材料,汉初,各郡国和大商人开始把控盐铁生产,桑弘羊提出应该防止盐铁私营导致富商豪强和地方郡国控制资源、积累财富、势力膨胀,影响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据此推断,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初衷是加强国家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C项正确。
    2.视角:经贸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2023·盐城模拟)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A.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B.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C.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D.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
    材料中主要涉及两宋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地理分布格局和贸易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与经济重心南移即将完成相适应,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排除B项;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不符合史实,两宋时期国家经济中占主导的还是小农经济,排除C项;材料中不涉及贸易税的相关情况,更看不出其在政府财税中的地位,排除D项。
    3.视角:对外贸易·经济政策(2023·温州模考)18世纪末,清政府鉴于外商日益增多,就在出海口划一区域,由外商依国籍设立货栈,悬挂国旗标示。外商每年只能停留七个月,每月进城次数也有限制,与政府交涉须通过本地商人中介。这表明A.官方严禁民间出海B.海关大权被外国人把持C.外商借此扩张领土D.政府推行闭关自守政策
    据材料可知,清政府面对外商日益增多的情况,对外商在中国贸易进行了限制,包括贸易区域、贸易时长、进城次数等方面。可见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固守闭关锁国的政策,D项正确。
    4.基于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考查西汉均输平准法的影响(2023·辽阳统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公元前15年,汉武帝任命桑弘羊担任大农丞实施均输平准法。所谓“均输”就是将各地郡国应进贡京城的物品,交于均输官,再由均输官运到价格较高的地方出售。所谓“平准”就是“开委府于京师,以笼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均输平准之行,“贵贱有平……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欺”,山东漕粟益岁六百万石,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但后来《盐铁论》记载:“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均也。”——摘编自金玲芝《汉武帝均输与平准政策的经济效果及现代启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均输平准法的积极影响。
    答案 积极影响: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了物价,规范了经济秩序;防止地方官的盘剥;打击了商人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汉均输平准法对今天经济工作的启示。
    答案 启示:经济政策应随时代发展而调整;宏观调控要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济改革要处理好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加强经济政策执行中的监督。
    5.基于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考查唐宋和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汉、唐代、北宋三个时期南方、北方人口变化情况表
    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农业领域积极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并扩大其耕种面积。同时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包括的范围不仅日渐广泛,同时在各个行业的规模、数量、工具以及技术方面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促进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当时商业领域的进一步繁荣,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区域性商人群体的结盟以及白银的广泛使用等方面。另外,新兴商业城市以及商业化的市镇经济也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如松江、杭州等城市。——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哪一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案 经济现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原因:北方多战争,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资源和生产技术;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任答3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 表现: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新兴商业城市和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并走向繁荣。(任答3点即可)
    3.由此及彼 抓对比变化——从数据对比和变化中获取有效信息
    数据对比和变化中包含的有效信息主要体现在“这些数据是在什么背景下变化的”“这些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数据变化判断历史事物变化的原因、表现、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等。从数据对比和变化中获取信息时,要注意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析数据变化的趋势,同时要注意看整体,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或时间段,而应全面理解数据对比和变化所反映的问题。
    数据对比变化类一般试题形式以数据图表类为主,其中主要分为数据表格类、曲线数据图类、饼状数据图类、柱状数据图类,其中解题思路如右:
    (2023·北京东城区二模)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它表明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土地兼并的抑制C.灌溉工具广泛使用D.经济重心的南移
    1.(2023·咸阳二模)宋代文官选任中,由中书门下负责选任的职位称为“堂阙”,由吏部负责选任的职位称为“部阙”。下表是北宋元祐与南宋绍兴初期的知州、通判的堂阙、部阙数额对比统计,大致如下:这表明,宋代A.文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B.文官行政效率大大提升C.文官选任权力发生异变D.地方行政权力遭到削弱
    知州、通判的堂阙、部阙数额对比
    (按:括号内的数字,是该次分阙之前部注阙数。)
    由材料信息可知,由中书门下负责选任的官员超过由吏部选任的官员,说明文官选任权力发生变化,故选C。
    2.(2023·衡水二模)右图所示为某学者对元代科技文献学科分布的统计(单位篇)。这可用于说明,元代A.重视实用技术传播B.科技进入总结阶段C.科技著作助力海外探险D.战争需要推动科学研究
    注:图中的“数学”不包括天文历象推演和占卜类的数学著作
    地理测绘、医学、农学、天文历法、水利等属于实用技术,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该表反映了元代重视实用技术传播,故选A项。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代农业,⑴先秦时期,⑵秦汉至明清时期,➊耕作工具,铁犁牛耕进一完善,➋耕作技术进一步发展,⑶劳作经营方式,古代手工业,➊官营手工业,➋民间手工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3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3讲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主干知识•自主梳理,核心要点•重难突破,知识网络构建,2主要行业,答案C,素养提升,答案D,命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三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探究实操性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