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人体的呼吸-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人体的呼吸-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13页。
A卷·考点细化训练,清练考点,高效过关
B卷·专题综合通关,先分后总,轻松过关
考点0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2022·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呼吸道和肺B.气管和肺
C.气管、支气管和肺D.鼻、气管和肺
【答案】A
【详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故选A。
2.(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鼻→咽→喉→支气管一气管→肺
C.鼻→支气管→咽→喉→气管→肺D.鼻→气管→支气管→咽→喉→肺
【答案】A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引发肺炎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为: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就是肺炎,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3·甘肃·统考中考真题)今年春季,我省多次遭遇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当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最终到达的结构是( )
A.咽B.气管C.支气管D.肺泡
【答案】D
【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沙尘微粒进入呼吸系统经过:鼻、咽、喉之后,还要经过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冬天,外界寒冷的空气经呼吸道到达肺部时,温度可升至37℃,避免对肺造成损伤。这说明呼吸道能( )
A.温暖空气B.湿润空气C.清洁空气D.顺畅通气
【答案】A
【详解】分析题干,冬天,外界寒冷的空气经呼吸道到达肺部时,温度可升至37℃,避免对肺造成损伤。这说明呼吸道能温暖空气,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食不言寝不语”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下列哪一结构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
A.会厌软骨B.软腭C.声带D.舌根
【答案】A
【详解】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故选A。
6.(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为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口腔进入后,不会经过( )
A.咽B.喉C.胃D.气管
【答案】C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胃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气管插管从口腔进入后,依次进入咽、喉、气管。不会经过胃。
故选C。
考点0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7.(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当有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施救时,阻塞在被施救者呼吸道中的异物会随肺内气体排出体外,此时他体内( )
A.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B.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缩小
C.膈顶部上升,胸廓容积扩大D.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答案】A
【详解】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如图所示的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呼气状态( )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答案】B
【详解】甲图膈顶上升呈呼气状态。
乙图膈顶下降呈吸气状态。
丙图膈顶下降呈吸气状态。
丁图膈顶上升呈呼气状态。
由题可知,呈呼气状态的为甲和丁。
故选B。
9.(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为研究人的呼吸运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收集了甲、乙两瓶气体,其成分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B.人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
D.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只发生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
【答案】A
【详解】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A正确。
B.人在吸气过程中,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B错误。
C.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瓶为人体呼出的气体,C错误。
D.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D错误。
故选A。
10.(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下列有关气体由外界进入肺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气体依次经过: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C.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喉
D.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答案】B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吸入的气体依次通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A错误。
B.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清洁、温暖、湿润,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做好个人防护,B正确。
C.咽是人体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C错误。
D.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错误。
故选B。
11.(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人由平静状态进入慢跑状态,呼吸不会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呼吸频率加快B.呼吸深度加强
C.呼出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D.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
【答案】C
【详解】ABD.一个人在平静状态时,生命活动变缓,消耗的能量减少,需要的氧气减少,因此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人在慢跑等运动时,由于运动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需要的氧气多,所以呼吸的频率会加快,呼吸深度也增加,组织细胞获得的氧气增多,ABD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呼出气体是混合气体,不仅仅只有二氧化碳,C错误。
故选C。
12.(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图1是发生在人体肺部或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其中甲是肺泡或组织细胞 的一部分,乙是毛细血管,①和②是不同气体,箭头表示气体进出方向。图2中四位同学关于图1 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若②是氧气,氧气由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则乙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该A同学说法错误。
B.若①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扩散到血液,则乙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甲是组织细胞,这是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该B同学说法错误。
C.若②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则乙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甲是肺泡,该C同学说法错误。
D.若①是氧气,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则乙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甲是肺泡,该D同学说法正确。
故选D。
1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B.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D
【详解】AC.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AC正确。
B.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B正确。
D.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D错误。
故选D。
14.(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学习了《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后,同学们阐述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肺泡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C.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
【答案】B
【详解】A.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泡不是器官,A错误。
B.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
C.呼吸运动是胸廓的节律性扩张与收缩,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约为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4%,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确实下降,二氧化碳含量确实上升了,但是氧的含量却仍然高于二氧化碳的含量,D错误。
故选B。
15.(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图乙表示 过程,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胸腔容积 (选填“扩大”或“缩小”),肺内的气压 (选填“上升”或“下降”)。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增多,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吸气 收缩 扩大 下降 二氧化碳
【详解】试题分析: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甲图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乙图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据此解答。
(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乙图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肺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而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图表示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B.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C
【详解】A.血红蛋白能与氧气结合的特性,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A正确。
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B正确。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运动实现的,C错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进行交换,D正确。
故选C。
2.(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深呼吸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关于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吸气过程
B.BC段对应图2中胸骨向上移动
C.C点时胸廓容积大于B点
D.CD段对应图2中肋间肌收缩
【答案】D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C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表示呼气过程,A错误。
B.图1中BC段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B错误。
C.图1中C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完成,此时胸廓容积小于B点,C错误。
D.图1中CD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对应图2中的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D正确。
故选D。
3.(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二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
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
C.图三中气体Ⅰ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
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答案】B
【分析】图一中AC段为呼气,CE段为吸气;图二中的①膈肌舒张、②膈肌收缩;图三中的③肺动脉、④肺静脉、Ⅰ吸气、Ⅱ呼气、A二氧化碳、B氧气。
【详解】A.图一A→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对应图二中②→①,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腔的上下径变短容积变小,肺随之收缩,肺内气压升高,完成呼气,A错误。
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虽然逐渐增大,仍然低于外界气压,所以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B正确。
C.图三中Ⅰ吸气和Ⅱ呼气,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C错误。
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D错误。
故选B。
4.(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生物学中经常用坐标曲线表示一些规律性变化,下列说法与图中曲线变化趋势不一致的是( )
A.若X代表温度,则Y可代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
B.若X代表温度,则Y可代表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量
C.若X代表时间,则Y可代表萌发种子的干重质量
D.若X代表时间,则Y可代表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
【答案】C
【详解】A.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在37℃时最强,温度高于37℃和低于37℃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都会逐渐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当温度过高时,保卫细胞会因为失水过多保护性的关闭气孔,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排出受到限制,光合作用就会降低,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时要消耗自身的营养物质,种子的干重会逐渐减少,有叶子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干重会逐渐增多,C符合题意。
D.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先逐渐升高,在逐渐下降,所以呼气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是先逐渐增加,再逐渐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质量较差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细菌、粉尘等,而细菌细胞壁中常含有脂多糖,吸入脂多糖会导致肺部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吸气导致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减小
B.含有脂多糖的细菌经过呼吸道到达肺,导致肺损伤
C.肺损伤影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D.该现象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A
【详解】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A错误。
B.细菌细胞壁中常含有脂多糖,吸入脂多糖会导致肺部感染引起急性肺损伤,B正确。
C.肺损伤进而导致肺泡损伤,而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是肺泡,C正确。
D.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A。
6.(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在学校的体质健康监测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 ②AB段表示吸气过程
③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分析】图是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肺容量变大,B→C肺容量变小。
【详解】①肺容量是指肺容纳的气体量。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进出肺的气体量而变化,吸气时肺容量增大,呼气时减小。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在检测时段内肺容量的最大值。不是说F点的数值就是该同学肺容量的最大值,错误。
②AB段肺容量变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所以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正确。
③BC段肺容量变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所以BC段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错误。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正确。
故选C。
7.(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相关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完成吸气
B.②④过程均使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③过程涉及的动脉和静脉内均有瓣膜
D.组织细胞内CO2浓度低于肺泡内CO2浓度
【答案】A
【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如图:①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A.①是肺的通气,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A正确。
B.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B错误。
C.动脉内没有瓣膜,四肢静脉内有瓣膜——静脉瓣,C错误。
D.组织细胞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O2),因此组织细胞内CO2浓度高于肺泡内CO2浓度,D错误。
故选A。
8.(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肺循环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标号所指结构名称
② ;④ 。
(2)人体的呼吸系统由⑥ 和⑨肺组成。(填名称)
(3)人体在吸气过程中,膈顶部会下降,胸腔的容积会 。(选填“扩大”或“缩小”)
(4)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明显增加。(选填“氧气”或“二氧化碳”)
【答案】(1) 咽 气管
(2)呼吸道
(3)扩大
(4)二氧化碳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呼吸道、⑨肺。据此答题。
【详解】(1)图中①是鼻、②咽、③喉、④气管。
(2)呼吸系统由⑥呼吸道和⑨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3)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4)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主要成分如下: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甲
78.00%
21.00%
0.03%
0.97%
乙
78.00%
16.00%
4.00%
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习题帮)(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33页。
这是一份专题09人体的呼吸(习题帮)(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9页。
这是一份专题1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帮)-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眼的结构和功能,耳的结构和功能,保护听觉,神经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