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矜持(jīn) 忏悔(qiàn) 猥琐(wěi) 孱头(càn)
    B.唱和(hé)肥硕(shuò)粗犷(guǎng)莅临(lì)
    C.涉足(shè)萋萋(qī)梦寐(mèi)伫立(zhù)
    D.怆然(chuàng)涕下(tì)岱宗(dài)决眦(c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枯槐沉绽瞬息察颜观色
    B.酒酿遗撼延绵祸不单行
    C.猥琐贮立依傍盘虬卧龙
    D.蕴含花苞藤萝魂飞魄散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锣鼓抒发心声是中国老百姓的习惯,锣鼓艺术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B.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C.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自然是拍摄电视节目的绝好背景,但也经常出现阴差阳错的麻烦。
    D.认为电影剧本的景不用写得太具体,太具体了反而越俎代庖,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5.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教材改革也不能走得太快、太远,直接嫁接一些时尚却不健康的元素(如“呕像”“霉女”“MM”等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网络语言),毕竟基础教育要以知识性为主,不是笑话集,一定要中规中矩。
    B.如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不能优化,单纯强调教育投入不足是没有意义的。增加教育投入的一个基本前提,应该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教育体系内的游戏规则、利益结构——的根本调整。
    C.生命传代的下一个季度,会是智慧强于博爱,还是博爱强于智慧?现今还是稚嫩的心灵会发出多少友情的信号,又会受到多少友情的滋润?这是一个近乎宿命的难题,对此,我们完全无法贸然作答。
    D.与世界上任何先进文化一样,都有个发扬光大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光大内涵,才能够保持其活力与魅力。而欲“丰富”工作,就需国人不断进行钻研、不断地革新、不断地创造。一句话,与时俱进。
    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杜甫《望岳》诗中的“岱宗”即泰山,是五岳之一。
    B. 《登幽州台歌》诗题中的“幽州台”是战国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
    C.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作者弗罗斯特是法国著名诗人。
    D.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登飞来峰》是一首七言绝句。
    7.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诗句。( 6 分)
    ( 1 )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 2 )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 3 )杨辉和郭凯共同探讨一道数学题,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讨论,还没有头绪,杨辉有点
    泄气了。顾凯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鼓励杨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 题。( 5 分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诗中既是诗人实写眼前景物,又具有比喻义的 是“______________ ”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分)
    2.“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2分)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女作家。
    (2)选文按先写_________,再写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的顺序来描绘紫藤萝花,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都用两字词语回答)
    2.文中把紫藤萝比做瀑布,哪些动词与这一比喻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取一种你喜爱的花,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来描绘它的形和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不只是看到,也在心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紫藤萝瀑布的美丽。
    B.紫藤萝瀑布不只让“我”大饱眼福,也让“我”干渴的心田得到了滋润。
    C.紫藤萝瀑布的美丽让“我”赏心悦目,它那顽强不息、流动不止的生命力更引发了“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D.紫藤萝花就像美丽的瀑布一样长流不息。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1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带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对奶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了“我”对奶奶认识的变化和感情的深化。
    B.文中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类比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老树枝桠的粗壮,突出了老海棠树的“老”。
    C.本文③到⑥段写奶奶为了贴补家用而忙于劳作,一刻不闲。尽管得不到儿孙的理解,也一直坚持劳动。
    D.本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表现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E.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2.根据②至⑦段对奶奶的描写,概括奶奶的形象特点。(4分)
    3.作者为什么写“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5分)
    4.本文以“老海棠树”为题,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写作表达。( 50 分 )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荡胸生曾云,决眦入
    归鸟”的泰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 鹳 雀楼……无不令人心动。转头回望那一道道风景,它们是深深烙在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请以 《 ,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为题,写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
    要求:补全题目; 500 字左右;注意详略得当,采用恰当的顺序。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2.D 3.C 4.D 5.D 6.C
    7. ( 1 )会当凌绝顶( 2 )化作春泥更护花
    (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4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二、
    (一)1. 浮云 最高层
    2. 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感,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二) 1.(1)紫藤萝瀑布;宗璞;冯钟璞
    (2)花瀑;花穗;花朵
    2.垂下、流动、迸溅。
    3.拟人。化静为动,将描写之物人格化,形象生动,使之富有人的情感,更具感染力。(意对即可)
    4.示例:(1)绿叶丛中,一枝枝荷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2)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了。
    (3)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不唯一)
    5.C
    (三)1:BC
    2:(1)慈爱(2)勤劳(吃苦耐劳)(3)自尊(自立、自强)(4)坚韧(5)渴望进步(任答四点得满分)
    3:内容:奶奶一生都在老海棠树下劳动,在老海棠树下期盼通过劳动得到认可(自食其力)。
    结构:为后文展开写奶奶和老海棠树的关系以及奶奶的经历作铺垫。
    4:合适。(1)象征。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表现了奶奶的沧桑和坚强。(2)奶奶一生都在老海棠树下劳动、期盼劳动,“老海棠树”是本文的线索,是文章构思精巧。(3)奶奶离世,老海棠仍在,物是人非,表达作者对奶奶的思念。

    相关试卷

    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 读,推荐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五四学制)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共1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