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5 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 GAN、CAN 等算法模型的快速进展,AI 绘画如雨 后春笋般出现,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在我看来,这是数字技术催生的又一种新型艺术形式。
在人类艺术史上,理论家们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集中在三个不同的尺度上:首先是功能尺 度,认为审美价值是构成艺术的一个根本尺度;其次是语境尺度,认为艺术的认定需要特定的 艺术机构或艺术语境;第三是历史尺度,认为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此外, 当代著名艺术哲学家布洛克认为,艺术乃是铭刻着强烈人类精神印记的审美客体。在这里,他 特别强调了人类的主体意识对于某一客体艺术身份认定的重要性。这一概念受到学术界和艺 术界的普遍重视和采纳。
从上述标准出发,我们就可以对AI 绘画的身份属性加以考察和分析。
然而有一些人觉得,AI 绘画是AI 自主生成的。其实,AI 绘画的生成绝非GAN 或CAN 等算 法模型能够独立或自主实现的,目前任何AI 绘画创作都是由AI 和相关的艺术家或用户共同合 作完成的。一则AI 绘画创作能力的构建(主要包括绘画算法设计、绘画算力培育等)无不彰显 着人类的主体意志,AI 的算力无论如何强大,都离不开人类的赋能。再则每一幅AI 绘画作品 的生成都必然基于艺术家或特定用户的命令,而这命令中必然隐含着艺术家或用户对作品的 特殊要求,比如特定的主题、特定的风格、特定的形象等,离开了人类这些彰显着强烈主体意识 的指令,AI 绝不可能主动或自主启动任何创作。
在对AI 绘画的质疑声中,还有很多人以AI 绘画创作的模仿机理为理由,认为这种模仿无 论如何高超都不具备艺术的原创性。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早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古希 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艺术家通过模仿可以揭示真理。古今中外的艺术实践也同样证 明,像达·芬奇、毕加索、凡·高、齐白石、徐悲鸿等这些公认的艺术大师,都经历过各种艰苦的学 习和模仿,才创作出堪称典范的艺术作品。因此,模仿本身并没有错,它是艺术创新必不可少 的阶梯。更何况目前AI 科学家和艺术家所研发的诸如GAN、CAN 等算法模型本身就被嵌入了
各种创新学习机制,目的就在于确保AI 算法能够生成别具一格的作品,这恰恰是AI 艺术较之 其他艺术在创造上的一大天然优势。
当然,当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将AI 绘画归属于一种崭新的数字艺术形式的时候,我们也应 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AI 绘画从美学价值和艺术质量上看,的确还没有达到人类艺术经典的 水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科学家和艺术家协作攻关,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AI 算法学 会像人类艺术家那样体验生活,并掌握和精通艺术真实这一美学铁律。诚如是,包括AI 绘画 在内的AI 艺术将在人类艺术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摘编自马立新《AI 绘画是一种新型艺术形式》)
材料二:
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与科学家一样,都需要面对时代提出的特定问题。只 不过科学家应用的是理论知识,而艺术家是应用图式来回应时代问题。艺术史上的伟大艺术 家,是那些用自己的方式最先回应特定时代艺术问题的人。
艺术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被赋予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人文价值,根本原因在于 它们被卷入了艺术乃至社会历史发展的风云际会之中,成了打开特定历史情境与时代精神的 关键钥匙。基于此,我认为即使AI 生成的作品与达·芬奇或凡·高的一模一样,它们也无法被 称作艺术。凡·高在他那个时代的大胆尝试推动了艺术革新,引领了艺术发展,而目前AI 再生 产出来同样的绘画作品,就只是在重复前人既有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在创造新的历史,这与描 摹再精良的赝品也并无多少艺术价值是一样的道理。
艺术创造过程本质上是以自我意识为前提的精神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艺术的关键就在 于艺术家对其创作具有自觉性,艺术是艺术家基于自我意识对生活体验、精神感悟进行的创造 性表达;而AI 虽然可以对海量的艺术作品进行精细的存储、分类、模仿,甚至可以生成新作品, 但它仍然不能理解它模仿与“创作”的对象。从这一层面上理解,AI 绘画并不是艺术。
现在,人工智能仍只是人类的一种精密工具,人工智能看似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但其作品 事实上是人为预先设计的计算程序生成的结果。AI 本身只是一种智能化的技术工具,它不能 为AI 绘画的艺术价值提供保证。AI 遵从的逻辑,是现代科技的工具理性逻辑与算法逻辑,而 不是艺术的反思判断逻辑与诗性逻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工智能被用于艺术创作始于20 世纪中期,而此时也正是当代艺术勃兴之时。但长期以来,科学家和艺术家用人工智能学习和 模仿的作品,是20 世纪中期之前的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而不是之后的当代艺术。换言之,目 前的AI 绘画其实只是在用最先进的技术,重复20 世纪中期之前积淀下来的既定艺术范式,而 不是在参与创造新的当代艺术。
当然,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并对大部分社会生活领域进行革命性改造的今天,不能全然否 认人工智能对绘画乃至整个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 目前尚不能被视作艺术的AI 绘画,经过发 展或创造性应用,未必不会出现伟大的艺术作品。
(摘编自刘昌奇《AI 绘画不能被视为艺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对于当前的AI 绘画是否为艺术,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看法相反,但二者都展望了AI 绘画 的未来。
B. 针对“AI 绘画是AI 自主生成的”这一看法,材料一从创作能力的构建和创作指令两方面 进行了反驳。
C. 材料一以达·芬奇、齐白石等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为例,意在证明亚里士多德“模仿观”的 合理性。
D. 材料二引述贡布里希对艺术家的看法,为下文论述伟大艺术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提供了 权威的依据。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如果AI 能够主动进行绘画创作,那么就意味着AI 具备了像人类一样的主体意识,其作 品水准将会超越人类艺术。
B. 利用GAN、CAN 等算法模型对历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大量模仿,就能确保AI 算法能够 生成别具一格的作品。
C. 凡·高以艺术上的创新回应了时代问题,其作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和人文价值,可以 作为打开其时代精神的钥匙。
D.20 世纪中期,人工智能开始用于艺术创作,这导致目前的AI 绘画只是重复20 世纪中期 之前积淀下来的艺术范式。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2018 年 10 月,由几位年轻的AI 艺术家创作的AI 绘画作品《贝拉米伯爵》被著名的纽约 佳士得拍卖行选入,拍出43.25 万美元的高价。
B. 中央美术学院对苗族纹样进行系统梳理,训练AI 分门别类学习,成功生成如牛纹、蛙纹 和表达农耕、狩猎、舞蹈等场景的各式苗族纹样。
C. 一百多年前,摄影开始往艺术方向发展时,曾受到广泛的质疑和嘲笑,但最终还是被人 们普遍接受,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D.AI 绘画创作平台Midjurney 上一名用户发布的AI 作品,呈现出浓郁的后现代风格,贴近 今天人们的生活情境,激起受众强烈的审美兴趣。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 材料二认为目前的“AI 绘画不能被视为艺术”,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其理由。(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喀吾图的永远之处 李娟
我们家在喀吾图开了个小卖店,整天和各种各样的人打着交道,但能记住的人很少很少。 我妈(张凤侠)却好象全给记住了,似乎村里的人都认识遍了。我们交谈时,若是提到了谁谁 谁? ——
“……就是那个帽子特别多的人……” “乌兹别克?”
“他媳妇抽烟呢……” “吐马罕?”
“你忘了?上次托依(婚宴、晚宴)上,还和你跳舞了……” “噢,那肯定就是努儿了。”
……
我觉得他们怎么看都长得是一个样子嘛。喀吾图的日子平淡得呀——日复一 日,永远不 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所以什么都没法让人记住。
我整天坐在深暗的柜台后面,等着人来店里买东西。等着他们掀开厚重的棉门帘,逆光进 来。
进来的人一般都不说话,我也不说话。但他们可以在柜台前一站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 个小时地不说话,我就没那本事了。我问他:“有事吗?”他不吭声。我就给他吃瓜子,他接过来 咔吧咔吧就吃。吃完了又闭嘴站那儿发呆。我再给他吃苹果,他几口咬完了,继续沉默。他们
有的是时间。最后我拿出锁对他晃晃,表示要出去了。他这才离开。我锁上门出去,在河边转 半天才回家。回去时那人居然还在门边守着,我只好开门让他进去,让他继续靠着柜台,盯着 商店的某个角落深深地打量。真不知道这些人哪来那么多时间。让人羡慕。
小孩子们则都很忙,忙着上学。不上学的时候忙着偷家里的鸡蛋。上学和偷鸡蛋之外的 时间就更忙了,忙着兜着鸡蛋往我们家商店卖。
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脸蛋通红,目光兴奋。
鸡蛋三毛钱一个,每次我收了蛋付钱时总要竭力劝说他们顺便买点泡泡糖、小饼干什么 的。但是这些小孩子都太聪明了,都不理我。我实在不明白他们小小年龄攒钱干什么。也想 不出在喀吾图,除了泡泡糖和小饼干,还有别的什么东西更招小孩喜欢。
库娜是其中最持之以恒的一个,她连续半年时间,每天按时送一个蛋来。如果有一天没 来,那么隔天定会一下子送来两个。
我开始一直以为库娜是个男孩,直到她头发长出来了才知道是个女的。她以前是小光头, 再加上手里总拿着鸡蛋,两相衬映,老是惹得我笑话她。
还有一个孩子,总是跟着卖蛋的孩子们一起来,却从来没带来过一只蛋。我给其他孩子付 钱时,他就在旁边紧紧盯着看。
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居然也带来了一只蛋。他一个人来的。把蛋递过来时紧张万分,惴 惴不安地等着我给钱。我拿着蛋摇了又摇,对着太阳看了又看,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但最 后还是给了钱。等他拿着钱跑了以后,我把蛋磕开一看——
居然是只煮熟的蛋。
我真是气坏了,但又毫无办法,只好把它给吃了。
在喀吾图,我学会的第一个哈萨克单词就是“鸡蛋”——“觉木什尕”。
除了这些孩子和那些没事干的人,我们家商店就很少再有别的什么人来了。 在喀吾图做生意,就像是在火星上做生意。
我成天窝在柜台后面的糖堆里睡觉,睡觉醒来就搬把椅子坐到门口晒太阳。太阳渐渐偏 西,房屋的阴影从后面慢慢覆扫过来,阳光移一寸,我就挪一下椅子。
到了下午,好不容易来了一个人,连忙跳起来问他要什么。可是……他要“过油肉拌面”。 我告诉他这是商店,然后把吐滚家的食堂指给他。
但是吐滚家食堂因为生意太冷清,早就关门一个多月了。于是过一会儿,这人又回来找我 要“过油肉拌面”。
我只好把沙力家院子指给他。沙力家没有开食堂,但是他家养了一条特别厉害的大狗。 于是这人就再也不来找我了。
村里的马路上干干净净,两边的风景树高大茂密。树下流水淙淙。 没有一个人。
只有一只高大的鹤,不时从马路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到这头。 不过我说的那是夏天。春天秋天就不一样了。
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上山下山转场①都会经过喀吾图。那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羊群穿 过村子西去,尘土高腾。羊群走过的柏油路都被踩得稀烂一片。
到了那时,每天小杂货店里挤满了人,积压了一百年的商品都有办法卖出去,无论卖什么 都有人要。而别人要了偏你又没有的东西,则无论用别的什么都可以搪塞过去。比如——有 人要买西红柿酱,完全可以向他推荐辣椒酱;而若是要缝纫机油,就理直气壮告诉他只有缝纫 机针。然后他就买了缝纫机针走了。
没办法,牧民都太老实了。
喀吾图的秋天人真多,一个夏天都在山里面消夏的人全回来了,牛羊也下山了,转场的牧 民也正在源源不断地经过。一年、两年、十年……年年如此。这会儿,也实在没啥事情干了 ——草打完了,麦子收了,家畜膘情也正好。于是大家成天往马路上跑,三三两两站着,天黑了
也不回家,啥事没有也不回家,就那样站着说话——彼此间实在是没啥话可说了,仍面对面站 着,你看我,我看你,反正就是不回家。其中差不多全是年青人,年青人见了年青人,爱情便有 了。然后就是盛大婚礼。整个秋天都在举行婚礼,每天晚上,这黑暗的村子里,总有一处角落 灯火通明,电子琴和手风琴的声音彻夜回荡。
我半夜突然睡醒,听到舞曲热烈的旋律。我穿好衣服起身出门,向村子里亮如白昼的那处 走去。我趴在那家人的墙头上往里看,院子里正在举行盛大的托依(舞会),每一棵树上都牵满 了灯泡,每一张桌子上都堆满了食物。新的一支曲子开始了,由新娘领舞。新娘戴着长长的面 纱,雪白膨松的塔裙外面套了枣红色的中袖对襟长马甲,小手柔柔地捏着一张绣着金线银线的 绸缎手帕。她被越来越多的舞者簇在舞池中心。我看清楚了她。我认识她。她还是个孩子, 前几天还在我家商店里买过铅笔盒和作业本。
我喊了她一声,但是谁也没听见。
我一个人悄悄回家。脱了衣服重新睡觉,开始做梦。后来又被遥远的,但无比清晰的舞曲 旋律弄醒。这时听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在床上撑起身子,扭头看到窗外有人紧贴着玻璃在喊。
我看了好一会儿,认出那是刚才的新娘。
喀吾图和喀吾图的婚礼永远在我所不能明白的世界中遥远美丽着,这使我孤独又难过。 我已经来到这里了,但也只是在这里而已。
(节选自李娟《我的阿勒泰》,有删改) 注:转场,指牧民依照牧草生长周期,有序地为牲畜转移草场。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头介绍了在小卖店,因为整天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所以主人公“我”有机会了 解喀吾图牧民的性格和生活。
B. 从牧民在小卖店柜台前站了几个小时和盯着商店的某个角落打量等行为,可以看出贫 穷的牧民对物质有着强烈的渴望。
C.“在喀吾图做生意,就像是在火星上做生意。”此句表明来小卖店买东西的人非常少,也 含有作者的一丝无奈之情。
D. 文中列举主人公很会做生意,能把牧民并未打算买走的东西卖给牧民,主要是为了突显 当地牧民的淳朴老实。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中画线的句子概括了“我”无所事事的一天,写睡觉和太阳运用了顶真手法,说明生活 的单调。
B. 文章通过对比,展现了喀吾图村在夏天和春秋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也为主人公的生活带 来了一抹亮色。
C. 文章描写喀吾图人举办婚礼的场景,与贾平凹的《秦腔》描摹秦腔表演一样,都运用了细 节描写。
D. 作者李娟的散文细腻动人,她用清新冷峻的笔调记录了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喀吾图村的 所见所感。
8. 喀吾图的夏日生活是平淡的,但作者却描摹得饶有趣味。请举出三个富有趣味的场景, 并简要分析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5 分)
9. 本文和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都是描写村庄的散文,前者抒写了“永远”,后者感悟 了“消逝”,请结合两篇文章,谈谈这两个词语分别寄托了作者的哪些情思?(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 14 题。
材料一: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
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 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武王伐纣,师渡盟津,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蜚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 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无祥异也,人事修不修而然也。
(节选自《尉缭子·武议》)
材料二:
传语称:“纣力能索铁伸钩,抚梁易柱。”言其多力也。“蜚廉、恶来之徒,并幸受宠。”言好技 力之主致技力之士也。或言“武王伐纣,兵不血刃。”夫以索铁伸钩之力,辅以蜚廉、恶来之徒, 与周军相当,武王德虽盛不能夺纣素所厚之心纣虽恶亦不失所与同行之意。虽为武王所擒,时 亦宜杀伤十百人。今言“不血刃”,非纣多力之效,蜚廉、恶来助纣之验也。
案武王之符瑞,不过高祖。武王有白鱼、赤乌之佑,高祖有断大蛇、老妪哭于道之瑞。武王 有八百诸侯之助,高祖有天下义兵之佐;天下畔秦,宜多于纣。高祖伐秦,还破项羽,战场流血, 暴尸万数,失军亡众,几死一再,然后得天下,用兵苦,诛乱剧。独云周兵不血刃,非其实·也。言 其易,可也;言不血刃,增之也。
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是非之实有所定矣。世称纣力能索铁伸钩, 又称武王伐之兵不血刃。夫以索铁伸钩之力当人,则是孟贲、夏育之匹也;以不血刃之德取人, 则是三皇、五帝之属也。以索铁之力,不宜受服;以不血刃之德,不宜钝兵。今称纣力,则武王德 贬;誉武王,则纣力少。索铁、不血刃,不得两立;殷、周之称,不得二全。不得二全,则必一非。
(节选自《论衡·语增篇》)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分)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加,指增加,与《劝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加”意思不同。
B. 幸,指受到君王宠信,与《六国论》“洎牧以谗诛”中“诛”用法相同。 C. 其实,指它的实际,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中“其实”意思相同。
D. 当,指抵挡,与《苏武传》“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中“当”的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认为,用兵不是为盗,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而不伤害无辜,兵不血刃就能赢 得天下人的亲附。武王伐纣就是如此。
B. 传言纣王力大无比,又宠信蜚廉、恶来等猛士。材料二推断,商周对战之时,即便纣王 被擒住,武王也不能做到“不血刃”。
C. 材料二认为事情不能随意夸大,仔细考察,真相才会得到判定。纣王力大无穷与武王 兵不血刃不能同时成立,必有一个说法错误。
D. 材料一以武王商纣力量悬殊却能轻易克敌的事例,论证了修行人事的重要性;材料二 则通过具体分析推断,否定了这一观点。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
(2)今称纣力,则武王德贬;誉武王,则纣力少。
14. 请根据材料二第2 段,用自己的话将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3 分)
前提:(1)相比武王,高祖的祥瑞更加明显;
(2)相比武王,;
(3)即便如此,。
推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 ~ 16 题。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节选) 韦承贻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 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注】棘篱:唐代以棘围试院以防弊端。 三条烛尽: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 烧烛三条。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首先描写了自己的衣着装束,然后叙述自己将答完的考卷交上的情形。 B. 颔联中“蓬巷”“棘篱”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前者代指旅店,后者代指考院。
C.“三条烛尽”“残月渐低”都体现出夜晚时间的推移,也能烘托诗人的心情。
D.“谪仙”在诗中特指诗人李白,诗人说在众多举子中谁能成为李白难以确定。
16.《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请以这句话为观点句,结合本诗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诸多细节描写感人至深,如作者写祖母有一天到轩中来看他,离 开的时候不忘“ ”,过了一会儿,“ ”,体现了祖母对孙儿的关 心和期待。
(2)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为了国家大义而奋不顾身的人,如高适《燕歌行(并序)》 中“ , ”两句就描写了一群浴血奋战、舍身为国而不计功勋的战士。
(3)古人对水有不少雅称,如小而深的水称为“潭”,大而深的水称为“渊”。古诗文中含有 “潭”或“渊”的句子有“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 ~20 题。
纵览古今,聪俊灵秀之人,于万万人中仅是 ① 。虽然其落草之境大有参差,所行之 事更是 ② ,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无争”。身居尘世,递生人海,面对争 名逐利之潮起,竞心所牵,人人跻身其中, ③ , 难免身不由己。唯“不争”者,结庐大隐之 市,其精气内敛,定力自生,独能拥有完全之自我——顺乎天性行止,进退叩问心声,不为世俗 所缚,免受他人役使,淡淡然率性而居,乃天地间一自在人耳。
“无争”是一种自由。有此自由之身、空灵之心,精神 自与天地大通。如启天聪天目,自能 独步当时,感悟超凡脱俗的真知灼见,聆听天鸣地籁的化外之音。偶与心弦鸣和,豁然解悟,信 手拈来,辄得千古奇作。这些极具才情、极其聪慧、性情又极为乖张的人,历来被世人视为“异 类”。在形成独立人格的同时,A他们也是点染历史的旷古奇人,B创办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绝 品,C 这些艺术绝品使历史更精彩。D倘若把历朝历代这些异类大家的绝世作品全部剔除,E 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几个句子中有两个有语病,请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20. 下列句子中的“自”和“精神自与天地大通”中的“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
B. 他在学问上有独创的见解,自成一家。
C. 这篇深邃的哲理小品出自《人民日报》。 D. 自古以来,天道酬勤,付出才有收获。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① , 也可以 不是艺术的,正犹如 ② , 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 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过一世生活 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 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本来是“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后人把“见”字误印为“望”字,原文的自然与物相遇相得的神情便完全丧失。这 种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作“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 而声音笑貌, ③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 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下狱不肯脱逃,临刑时还叮嘱吩咐还邻人一只 鸡的债,是苏格拉底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否则他便失其为苏格拉底。这种生命史才 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22. 作者认为陶渊明和苏格拉底的生命史是一种艺术的杰作,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幅图画去 惊赞。你还能想到谁呢?请仿照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式再写两例。(4 分)
四、写作(60 分)
2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60 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李娟的作品《我的阿勒泰》近期被改编为电视剧而爆火。网友们一致 评价,看完简直有疗愈精神的功效。如:开篇提到的张凤侠,在其女儿文秀半夜惊喊“妈,床榻 了”时,她的松弛感“溢出天际”:“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再如:累了就躺在荒野中睡 一觉,被雨淋醒了,就换个没雨的地方继续睡。没有什么天气好不好一说,下雨就是天气的一 部分,毡房搭好了就不淋雨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阿勒泰)当地的人生哲学,一种极致的松 弛。
以上人们的处世哲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 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 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 Ⅱ 中提到的牧民转场,是哈萨克民族世世代代的生活传统。他们密切 依循季风的变化去追逐水草丰美之地,去放牧,去生活,不断地“迁居乐业”。在其传承古老传 统的同时,也遭遇了现代文明的冲击。比如:青年人不想一辈子固守草原,他们开始向往外面 的世界……
关于传统,恩格斯说:“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 被摧毁。”泰戈尔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 种。”
在高速发展、万象更新的时代,关于传统,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 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 字。
沈阳二中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意在证明亚里士多德‘模仿观’的合理性”理解有误。应是论证“这种模仿无论如何高超都不具
备艺术的原创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故选C。
2.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其作品水准将会超越人类艺术”说法不当,于文无据。原文是说“离开了人类这些彰显着强烈主体意识的指令,AI绝不可能主动或自主启动任何创作”。
B.“就能确保AI算法能够生成别具一格的作品”说法不当,“能确保AI算法能够生成别具一格的作品”的是“AI科学家和艺术家所研发的诸如GAN、CAN等算法模型本身就被嵌入了各种创新学习机制”。
D.“这导致目前的AI绘画只是重复20世纪中期之前积淀下来的艺术范式”有误。原文“科学家和艺术家用人工智能学习和模仿的作品,是20世纪中期之前的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而不是之后的当代艺术。换言之,目前的AI绘画其实只是在用最先进的技术,重复20世纪中期之前积淀下来的既定艺术范式,而不是在参与创造新的当代艺术”,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3.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二段观点是: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分析AI绘画的身份属性。B.体现的是AI技术在艺术领域的使用。
故选B。
4.D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助推’‘GAN、CAN等算法模型发展’”有误,根据材料一,“GAN、CAN等算法模型”属于“深度神经网络技术”。
B.“契合三尺度的AI绘画为艺术作品”有误,根据材料一,AI绘画能成为艺术品,除了符合“三尺度”标准,还应具备布洛克所说的人类主体意识。
C.“‘能够’创作出艺术经典”有误,根据材料一,AI创作出艺术经典的条件还包括“掌握和精通艺术真实这一美学铁律”。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AI绘画没有介入艺术和社会发展之中,只是重复前人既有的劳动成果/没有创造新的历史。②AI绘画缺乏创作者的自我意识。③AI只是一种技术工具,不能保证由它产生的AI绘画具有艺术价值/AI遵从的是现代科技的工具理性逻辑与算法逻辑,而非艺术创造的逻辑。
(每点2分)
6.B看出贫穷的牧民对物质有着强烈的渴望一句,过度解读。
7.D清新冷峻的笔调错误,应是自然平和的笔调。
8.①有的牧民在小卖店柜台前站几个小时也不买东西,而且不说话,主人公“我”说自己就没那本事了,得主动问牧民有事吗?运用反语,给人幽默之感。
②连用几个“忙着”,写出喀吾图的小孩们偷鸡蛋卖的频繁。用戏剧化的镜头,幽默地写出了小孩子卖鸡蛋换钱的快乐。
③有一个小孩子竟然卖给主人公一个煮熟的鸡蛋,主人公气坏了,只好把它吃了。黑色幽默表达生动有趣。
④一个来买“过油肉拌面”的人,被“我”给支到了有厉害大狗的沙力家,于是这人就再也不来找我了。
此句引发读者想象,表达幽默。
⑤村里的马路上干干净净,没有一个人,只有一只高大的鹤,不时从马路这头走到那头,再从那头走到这头。通过描摹鹤的特写镜头,衬托主人公的百无聊赖,画面很幽默。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9.(1)《喀吾图的永远之处》:
①对牧民生活永远平淡简单,转场迁徙年年不变的记录。
②对牧民淳朴善良、热爱生活、随性真切的精神品格的赞美。
③对生活永远葆有美好的追求,对风俗美人情美的向往和讴歌。(三点答出两点即可给4分)
(2)《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对曾经存在的山村在山林里消逝的思考,在存留的草木间感受山村余韵及自然风物带给作者的关于生命的启迪。(此点2分)
10.BEF
11.A.错误。施加、施以/更。句意:军队讨伐的国家。/声音并没有更强,但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B.正确,都是被动用法。被宠幸/被诛杀。句意:都受到宠幸。/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
C.正确。句意:这不是它的实际情况。/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D.正确。抵挡/判处。句意:以绞铁条成绳、把铁钩拉直的力量去抵挡敌人。/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判处死罪。故选A。
12.D否定了这一观点”说法有误。材料二针对的是“索铁、不血刃,不得两立;殷、周之称,不得二全。
不得二全,则必一非”进行讨论,与修行人事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无关。故选D。13.(1)所以用兵,是用来讨伐暴乱之人、禁止不义行为的。
要点:“兵”,名词作动词,用兵;“所以”,表目的,是用来……的。
(2)如今称赞纣的力气(大),那么武王的道德就被贬低了;称誉武王(的道德),那么纣王的力气就被小看了。
要点:“称”,称赞;“贬”,被贬低;“少”,被小看。
14.①高祖的实力更为雄厚②高祖付出惨重代价才打败秦国③武王不可能兵不血刃就打败纣王(或:武王也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打败纣王)
15.D(“谪仙”在诗中指的是才学优异的人;“成为李白”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16.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动于中”:韦承贻参加策试,内心深受煎熬,忐忑不安;交上考卷后,既有金榜题名的渴望。“形于言”:这种交织的情绪使他难以入眠,于是将内心感受写成诗,题写在都堂西南角。(情感分析和概括扣“情动于中”3分;概述题诗于壁扣“形于言”2分,语言表达通畅1分)
17.(1)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
(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下临深潭,微风鼓浪/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18.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屈指可数)②千差万别(天差地别、迥然不同)③随波逐流
19.B把“创办”改为“创造”或“创作”;E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B处,“创办”和“艺术绝品”搭配不当,把“创办”改为“创造”或“创作”。E处,句式杂糅,可以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
武王德
A
虽盛
B
不能夺
C
纣
D
素所厚之心
E
纣虽恶
F
亦不失
G
所与
H
同行之意
20.AA项和例句里的“自”都是“自然、当然”之意,副词。B项里的“自”是“自己”,代词。C项里的“自”是“于”,介词。D项里的“自”是“从”,介词。
21.①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②同是一块顽石③都没有一件和人格相冲突/都要表现人格(每空2
分)
22.例:不肯为仕途摧眉向达官显贵,是李白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不肯为性命苟且于司马家族,是嵇康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
(每句2分,内容、句式各1分)
23.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没有过错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民。杀害别人的父兄,掠夺别人的财物,奴役别人的子女,这都是强盗行径。所以用兵的目的,是用来平定暴乱、制止不义行为的。军队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官府,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兵器不用沾染鲜血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武王讨伐商纣,军队在盟津渡河,指挥三百敢死之士,三万士兵。商纣陈兵亿万,又有蜚廉、恶来这些勇将,身先士卒,不避戟斧,军队绵延百里。武王并没有使士卒疲劳,也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就打败了商军,诛灭了纣王。没有什么吉凶灾祥预兆,只是有没有修明德行的结果。
材料二:
社会上流传的话说:“纣王力能把铁条拧成绳,把铁钩拉直,托梁换柱。”这是说他力大。“蜚廉、恶来这类人,都受到宠幸。”这是说有好本领好力气的君主才能招来有本领有力气的人。有的人说“周武王伐纣,兵器的锋刃上没有沾血就取得了胜利”。以纣能把铁条拧成绳把铁钩拉直的力气,再有蜚廉、恶来这类人辅佑,跟周军对敌,周武王道德虽受称赞,也不能征服一向受纣王厚爱的人的心,纣王即使被咒骂,也不会失去跟他操行相同的人的心。虽然他被周武王捉住,当时也应当杀伤几十上百个人。如今说武王“不血刃”,这不是纣王力大的结果、蜚廉恶来帮助纣王的证明。
考察周武王吉祥的征兆超不过汉高祖。武王有白鱼、赤乌鸦的吉兆,高祖有斩断大蛇,老妇人在路上哭诉的吉兆。武王有八百诸侯的帮助,高祖有天下义兵的支持。天下背叛秦的,应该比背叛殷商的多。考察高祖讨伐秦朝,又回头来打败项羽,战场上流满鲜血,横尸以万计,军队散失士兵伤亡惨重,自己多次几乎死掉,然后才得到天下,可见作战艰苦,讨伐叛乱激烈。可是却偏偏要说周武王连兵器上都没有沾血就取得胜利,这不是它的实际情况。说他很轻易地打败纣,是可能的;要说是“兵不血刃”,就过分夸大了。
大凡天下的事情,不能夸大与缩小,要考察它的前前后后,其真相就会自然表现出来,而是非的真实情况就能判定。社会上称说纣的力气能绞铁条成绳把铁钩拉直,又讲武王伐纣,兵不血刃。以绞铁条成绳把铁钩拉直的力量去抵挡敌人,那是孟贲、夏育同等的人;以兵不血刃的道德战胜敌人,那是三皇、五帝一类的人。以绞铁条成绳的力量,是不应该被制服的;以兵不血刃的道德,是不应该使用武力的。如今称赞纣的力气大,那么武王的道德就被贬低了;称誉武王的道德,那么纣王的力气就被小看了。纣王力大能把铁条拧成绳与武王兵不血刃,这两种说法不能同时成立;赞美纣王力大与赞美武王德高,这两种说法不可能都对。两种说法不能都对,那么肯定有一个不对。
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沈阳二中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沈阳二中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