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赵嘏
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
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
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
此日念前事,沧洲[注]情更亲。
[注]沧洲:滨水之地,常指隐士居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色未明诗人就迫切地唤醒僮仆踏上“东归”之路,这与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恨晨光之熹微”所表达的情感类似。
B.残春风雨之夜,落花纷纷;天地山河之间,驱马奔走。颔联虚实相生,在时空转换中呈现的画面充满象征意味。
C.诗人揽镜自照,满头华发,不禁生出岁月蹉跎之感。“星星”“草草”叠词的选用,不仅形象可感而且曲婉深挚。
D.尾联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从而点明“东归”之旨,回归沧洲追寻内心真实情感的呼唤。
16.诗人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自我与世俗的思考诉诸笔墨,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15.D
16.①残春之夜,风雨落花,写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或隐喻自身满腹才华却屡遭世俗的摧折)。②驱马山川,则写出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自我生命的渺小、孤独与不断劳碌奔走的艰辛与无奈。③回望往事,汲汲功名却仍落魄潦草一生,因此诗人以“沧洲情更亲”表达自己遵循内心归隐山水之志,而摒弃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人回想起从前官场的旧事,更觉得亲情之可贵”错。尾联写诗人忆残春想平生之后的感悟:诗人回想平生,只觉劳生扰扰身心俱疲,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满怀悲叹,反倒觉得沧洲更为亲切。尾联无觉得亲情之可贵的意味。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江上忆残春”,写诗人在江面上行进时的心理活动,诗人不由地回想起这一路走过的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残春之夜,风雨落花,看似客观而随意的意象排列,却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残春之夜的凄冷、险恶与诗人在此背景下跋山涉水的艰难与孤苦。“星星一镜发,草草百年身”,由白发而想及平生,诗人用“草草”二字进行评价与总结。草草,又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失意、落魄与困窘,写出艰苦的自然环境下美好生命的短暂易逝(或隐喻自身满腹才华却屡遭世俗的摧折)。
②“山川驱马人”,驱马山川,画面之间、景与人之间又相互映衬,进一步突出了诗人旅途的艰难险恶与诗人的孤苦,写出广阔的自然天地之中自我生命的渺小、孤独与不断劳碌奔走的艰辛与无奈。
③“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诗人回想平生,只觉劳生扰扰身心俱疲,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满怀悲叹反倒觉得沧洲更为亲切。沧洲,在此处指隐地。诗人走过人世间,反而觉得隐逸之地的沧洲更亲,一方面委婉地表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恶和诗人浓重的失意之情以及诗人高洁美好的志趣;一方面,这种心灵上、思想上的“归”,既扣合了题目,又升华了诗歌的情感与主旨。诗人在东归途中,有感于凋残的春色,回想平生,感慨良多,回望往事,汲汲功名却仍落魄潦草一生,因此诗人以“沧洲情更亲”表达自己遵循内心归隐山水之志,而摒弃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追求。
202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
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16.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15.B
16.①“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写出战争胜利后,皇帝下诏赏赐将士,将士们踏着丹梯上朝的景象。
②用将士获得功名结尾,激励处在恶劣环境中的将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报国无门之愁怨”错误,本词作者对边塞的荒寒景象和战争的酷烈场面作了交叉描写,表现了边塞将士戍边的艰辛和劳苦。并以经过浴血奋战面大破顽敌荣立边功的将士,将受到朝廷的封赏和君主的恩赐来鼓舞士气。所以“报国无门之愁怨”于文无据。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主旨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理解“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的含义,即将士获得功名结尾,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然后结合诗词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全词最后写道:“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深秋,将士们穿上冰冷的铠甲,冲锋陷阵,挥戈杀敌。随着顽敌纷纷饮刃面毙,不但骑在马上的将士血染征袍,就连纵横驰骋的战马,也血沾飞蹄。蕃奚,这里泛指北方入侵之敌。经过浴血奋战面大破顽敌荣立边功的将士,将受到朝廷的封赏和君主的恩赐。全词结句“步步蹑丹梯”,可以理解为想像荣立边功后,便会受到朝廷封赏;也可理解为有功之臣正迈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赏时的情景。不管哪种解释,都有一种号召、鼓舞的力量。
202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籴米①
(宋)苏轼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不缘耕樵得,饱食殊少味。
再拜请邦君,愿受一廛地。知非笑昨梦,食力免内愧。
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怅焉抚耒耜②,谁复识此意。
[注释]①绍圣四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本诗便作于此时。②耒耜:古代用来耕种的农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到市集购买柴米来做饭,却因为不劳而获心生愧疚,因此食之无味。
B.诗人向地方官员申请一块土地来亲自耕种,希望在自食其力中求得心安。
C.“知非”与《归去来兮辞》中的“觉今是而昨非”都含有对过去的反省。
D.春天插下的秧苗准备开花,夏天稗草很快就结穗,表现田园充满了生机。
16.清人纪昀认为,本诗最后两句“托意深微”。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15.D
16.(1)诗人在亲自劳作中体验到农人的耕种之苦,为此感慨不已。
(2)诗人沦落天涯、耕作于田而难以施展才华,对此感到惆怅。
(3)诗人在耕作时联想到世上仍有不少素餐者,感叹世风不古。
(4)诗人独自在耕作中寻求精神寄托,遗憾没有知音理解自己。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这两句意思是,春天插下的秧苗不知何时才能开花,可是夏天的稗草早就抢先结穗了,以插秧、除草两件事表现农人耕种之苦。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1)“愿受一廛地”“食力免内愧”诗人向地方官员申请一块土地来亲自耕种,希望在自食其力中求得心安。诗人在亲自劳作中体验到农人的耕种之苦,为此感慨不已。“春秧几时花,夏稗忽已穟”春天插下的秧苗不知何时才能开花,可是夏天的稗草早就抢先结穗了,以插秧、除草两件事表现农人耕种之苦。
(2)“怅焉”是惆怅、感慨之意,怅”中含有对过去的反省与对境遇的伤感。结合注释“六十二岁的苏轼被贬谪到海南儋州”,诗人沦落天涯、耕作于田而难以施展才华,对此感到惆怅。
(3)结合“不缘耕樵得”可知,有不劳而获之人,诗人在耕作时联想到世上仍有不少素餐者,感叹世风不古。
(4)“怅焉抚耒耜,谁复识此意”意为“怅然地摸着耒耜和锄头,又有谁能领悟其中的深意”。诗人独自在耕作中寻求精神寄托,遗憾没有知音理解自己。
202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游鹤林寺
道潜
招隐山南寺,重来岁已寒。
风林惊坠雪,雨涧咽飞湍。
壁暗诗千首,霜清竹万竿。
东轩谪仙句,洗眼共君看。
【注]①鹤林寺:佛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②君:指苏轼。道潜曾与苏轼交游,其诗颇受苏轼赞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联描述了诗人重游招隐山南的鹤林寺院,已感觉到岁暮天寒。
B.颔联中使用“惊”“咽”二字,状景逼真生动,令人感知到勃勃春意。
C.风掠过、雪纷纷是从视觉角度写景,而深涧飞湍呜咽,则是听觉角度。
D.本诗从寺庙里面的墙壁写到外面的竹林,万竿翠竹生气凛然,卓尔不凡。
16.清朝纪昀评述:“末二句对第五句,意殊兀傲。”结合第五句和尾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15.B
16.①第五句说壁上千首诗因光线昏暗已看不清,末二句却说要洗眼同友人共看东轩李白诗句。②前后对照,可见作者追慕李白,鄙视庸才的兀傲之气。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令人感知到勃勃春意”错,风掠过山林,惊坠下纷纷雪片。雨中的深涧,只听得飞湍呜咽,应为“令人感到清寒入骨”。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第五句“壁暗诗千首”说因光线昏暗,寺院壁上千首诗隐约已看不清,而末二句“东轩谪仙句,洗眼共君看”却说听说东面亭轩上,有谪仙人李白留下的佳句,作者要洗眼同友人共看东轩李白诗句。由此可见,末二句对第五句,显得“意殊”。
②由末二句与第五句内容的前后对照,可见作者对李白的诗句、游踪都非常清楚,追慕李白,笔势矫健,意态兀傲,表现了作者鄙视庸才的兀傲之气。
202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寄邱员外①
〔唐〕韦应物
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③应未眠。
注释: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②属;正值,适逢,恰好。③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邱员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彼此衬映。
B.次句“散步咏凉天”,紧扣上句,承接自然:“散步”与“怀君”相照应;“凉天”与“秋夜”相吻合。
C.诗歌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平山学道的邱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
D.全诗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16.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6分)
【答案】15.D
16.作者运用想象(虚写、对写、移情)的手法,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从友人的角度,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
D.“全诗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错,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句意:空山寂静得能听到松子落地声,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三、四句作者运用想象(虚写、对写、移情)的手法,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想象此时友人也未眠,在听寂静的平山中传来的松子落地的声音。此句本应写自己正在怀念友人、徘徊不寐,却从友人的角度,写友人因思念自己而未眠。
这样写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使作者的思念之情更为真挚、深切而有韵味。
重庆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重庆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辽宁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海南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题汇编-阅读与鉴赏(古代诗歌阅读),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