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826962/0-1717575316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下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826962/0-17175753170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二下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826962/0-17175753170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部编版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共6页。
1.学习生字,发现汉字造字规律,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2.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活形象思维,想象祖先活动的场景,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积累描写祖先动作的语言。
3.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活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想象祖先生活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摇篮”的含义,学习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4.仿照第 2小节或第3小节,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诗,筹备诗画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激活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想象祖先生活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摇篮”的含义,学习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流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梳理积累
1.由题导入,对比识字。
(1)(出示摇篮图片)这是什么?摇篮是做什么的?一般有多大?
(2)什么是“祖先”?“祖”的偏旁是什么?衣字旁与示字旁有什么区别?请看这两组字,两个偏旁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 :补 袜 衫 被
神 祖 礼 福
了解字理:播放“示”动画视频,了解“示”的由来。
指导书写:怀着恭敬的心情写一写“祖”,左边略高,右边略矮,把字写紧凑。
2.初读课文,边读边想: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3.创设情境:让我们到原始森林里走一走。(出示图片及词语:野果、鹊蛋、野兔、蘑菇、小松鼠、野蔷薇、红蜻蜓、绿蝈蝈。学生一边看一边认。)
4.梳理积累:谁和谁是一个家族的?说说你的理由。
5.分散识字:“蘑菇”“蔷薇”这一类,你发现了什么?(草字头大部分与植物有关)识记“蔷薇”。
板块二:造境“森林”,展开想象
1.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对比感知:生活中的摇篮有多大?用手比画一下。猜猜祖先的摇篮有多大,再用手比画一下。
3.板画造境:(板画森林)咱们去森林看一看!往前望,你望到了······睁大眼睛再往前看,你望到了······瞪大眼睛再往远处望,你望到了······(在树林上板画一道又一道边,这就是“一望无边”)往上看,你看到了什么?走一段路,再看······再走一段路,再看······(这就是“遮”)
4.视频造境:播放视频,直观感受森林的辽阔。
5.请你读出森林的辽阔。男生读,女生读。提醒:“啊”在“这是多大的摇篮啊”一句中读“na”。
板块三:造境“活动”,积累语言
1.想象大人们的活动,积累描写动作的语言。
(1)指名读第2小节。在“我”的想象中,我们的祖先会做什么?用横线画出来。(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造境:“掏”是什么意思?我们爬呀爬,爬上了树,是掏鹊蛋,还是拿鹊蛋?(掏,要用手伸进去)识记生字“掏”。
直观理解:(教师演绎)我这是在(拿)粉笔;我这是在(掏)硬币。
语言训练:低头找一找,你从哪里掏东西出来?请说清楚“从哪里掏出了什么”。
(3)转化说法。
后两种说法与前两种说法不一样,你能帮它们变一变吗?
图片造境:(出示兔子和蘑菇图片)兔子在前,我在后,这是(追)野兔。蘑菇打伞,多可爱,多好看,这是(赏)蘑菇。
拓展:你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动作吗?(捕野兔、采蘑菇…)
(4)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出示)
我想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追野兔,赏蘑菇?
对比研读:与课文对比读一读,作者为什么不使用一样的写法?
体会情趣:野兔仿佛在说什么?蘑菇仿佛在说什么?
点拨:写活动可以有不同写法,诗的语言富于变化;野兔会赛跑,蘑菇会打伞,文章显得更有趣。
(5)聊天造境:你们就是“祖先”,请你们动起来,边做事边聊天。看哪一对同桌聊得热火朝天。祖先们,做这些事感觉怎么样?
2.想象孩子们的活动,积累描写动作的语言。
(1)自由读第3小节。在“我”的想象中,孩子们会做什么?用横线画出来。(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识记生字。
识记生字“逗”。你逗过哪些小动物?是怎么逗的?
识记生字“逮”。你逮过哪些小动物?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3)体会语言的丰富性。
转化说法:如果再减少一个字,就像“摘野果”“掏鹊蛋”,你会说吗?
思考:这里作者为什么不写成三个字呢?(诗的语言富于变化,这样才有韵味!)
(4)游戏造境。
个人操练:(配动感的音乐,出示四组动作)你们在座位上做一做,老师看谁演得好,就会发出一张邀请卡。
集体互动:请四位学生上台,打开邀请卡,分别做一做四项活动。其他同学注意看,看看谁最先猜出来。孩子们,做这些事感觉怎么样?(自由欢快)
板块四:造境“生活”,学习想象
1.朗读第 2小节,学习由地点展开合理想象。
(1)读一读第2小节,说说该怎么读。(看到问号,读出疑问的语气。)
(2)指导读好问句。
理解“可曾”。(“可”表示疑问,“曾”是曾经的意思。“可曾”表示自我询问和猜测。)
联系生活:你在生活中有过猜想的经历吗?用上“可曾”说一说。
设置场景:一个人陷入了遐想,会是什么状态、什么表情?(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配以恰当的表情。)
(3)对话祖先,体会“摇篮”的含义。
语言造境:祖先做完这些事,我们陪他们一起回家,和祖先边走边聊。祖先啊,你们为什么做这些事呢?
点拨:在远古时代,人们过着最原始的生活,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通过采野果和掏鹊蛋来维持生存。现在我们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生活资源,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
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的地方,为祖先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
(4)学习由地点展开合理想象。(出示)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摘野果,掏鹊蛋?
思考:打乱顺序可以吗?(活动要和地点匹配,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视频造境:(播放视频)在原始森林里,除了大树上、草地上,祖先还会去哪里活动?(小河边、雪山上、山沟里、山洞里…)在这些地方,祖先会做些什么呢?
配对游戏:老师说地点,你来询问,用上“可曾”。其他人当“爷爷",如果合理,回答“有可能”;如果不合理,回答“没可能”。
2.朗读第 3 小节,学习由人物展开合理想象。
(1)练读第3小节。同桌互相检测学习成效。
评价标准: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配以恰当的表情。
(2)对话孩子,体会“摇篮”的含义。
音乐造境:(配乐)我们来到森林里,在森林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孩子们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总结:原始森林是祖先成长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成长的回忆。
(3)学习由人物展开合理想象。揣摩语言:什么情况下会用“也”?联系生活:你们也是孩子,用四个动作说说你曾经做过的事。
逗( )
采( )
捉( )
逮( )
调查探究:做个调查,看看有多少孩子做过类似活动。逗过小狗的请举手;采过野花的举手;捉过蝴蝶的举手。(活动与人物要匹配,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
图片造境:那时候,除了小孩子,还会有哪些人?(出示图片:老人、妇女、青年……)这些不同的人物,又会做些什么呢?
配对游戏:同桌说人物,你来询问,用上“也”。同桌当“爷爷”,如果合理,回答“有可能”;如果不合理,回答“没可能”。
板块五:改写结尾,诗意解读
1.读一读第 4 小节,说说该怎么读。
(1)识记“忆”。
(2)整体回顾:上文有哪些美好的回忆?
(3)指导朗读:朗读轻柔缓慢。“遥远”应适当延长,读出回味无穷的感觉。最后两句诗读出赞叹之情。
2.改写结尾:请代表祖先表达对原始森林的感谢。注意说清楚对“摇篮”的理解。(出示)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的摇篮!
你给了我们
3.指导朗读:读好“啊”包含的热爱与感恩。
板块六:放飞想象,仿创小诗
1.图片造境:我们也可以展开猜想。如果仿照第2小节,活动与地点要匹配,由地点想开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注意用上“可曾”。(出示不同地点的图片)如果仿照第3小节,活动与人物要匹配,由人物想开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注意用上“也”。(出示不同人物的图片)
评价标准:(1)用上“可曾”或“也”;(2)写清地点或人物;(3)想象要合理。
2.示范点评。生生点评。
3.课后,修改好小诗,配上一幅画,下一周举办诗画展,主题是“世界之初的生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祖先的摇篮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