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石家庄十八县(市、区)部分重点中学初三模拟大联考(二) 理综
展开
这是一份23年石家庄十八县(市、区)部分重点中学初三模拟大联考(二) 理综,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Zn-65, 下图所示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理科综合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共47分。1~19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 牛奶是一种优质食品。牛奶富含的营养素是
A. 糖类B. 蛋白质C. 维生素D. 油脂
【答案】B
【解析】
【详解】A、糖类的主要来源有:大米、小麦、高粱、土豆等粮食作物,甜菜、甘蔗等经济作物中也富含糖类,A错误;
B、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肉类、蛋类、奶制品等,牛奶中富含蛋白质,B正确;
C、维生素主要来源于瓜果蔬菜,C错误;
D、油脂来源于植物油以及动物中的脂肪,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图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称量B. 溶解C. 过滤D. 蒸发
【答案】C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不到1元,欢迎访问。【解析】
【详解】A、使用天平称量固体时,砝码放右盘,药品放左盘,图示操作错误,A错误;
B、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B错误;
C、过滤时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示操作正确,C正确;
D、蒸发时需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图示操作缺少玻璃棒,D错误。
故选:C。
3. 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等,已被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其主要中药成分有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等。金银花中含有木犀草素等主要活性成分,木犀草素的化学式为C15H10O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从类别角度看:木犀草素是有机化合物
B. 从宏观角度看:木犀草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从微观角度看:木犀草素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D. 从质量角度看:木犀草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0:5:48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木犀草素的化学式C15H10O6可知,木犀草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犀草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犀草素由木犀草素分子构成,1个木犀草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犀草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6)=90∶5∶4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到河流B. 煮沸可使自来水变为纯水
C. 自然界中加入明矾可得到饮用水D.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A错误;
B、煮沸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也可以杀菌消毒,但无法除去水中的所有离子,因此得到的水不是纯水,B错误;
C、明矾的作用是加速悬浮性不溶物沉降,自然界中的水加入明矾无法去除水中的色素、气味分子、细菌病毒等物质,因此无法得到饮用水,C错误;
D、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D正确。
故选:D。
5. 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成果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的途径B. 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D. 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H3OH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该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
B、根据方程式,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B正确;
C、根据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C正确;
D、反应前,CO2中C显+4价,O显-2价,H2中H显0价;反应后,CH3OH中C显-2价,H显+1价,O显-2价,H2O中H显+1价,O显-2价,反应前后C、H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棉线材质是棉纤维,灼烧时产生燃烧纸张的气味;羊毛线材质是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二者可以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A正确;
B、加入过量铁粉,铁粉不溶于水,FeSO4与铁不反应,CuSO4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SO4和不溶于水的Cu,过滤可以除去Cu和过量的铁粉,得到的便是FeSO4溶液,B正确;
C、MnO2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得到是KCl固体,而不是MnO2固体,C错误;
D、KNO3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于水吸热,导致水温降低,通过测定溶液温度变化即可区分KNO3与NH4NO3固体,D正确。
故选:C。
7. 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分别向足量等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硫酸
B.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 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D. 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与MnO2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别向足量等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硫酸,硫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20%的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快,金属足量,酸不足,故酸完全反应,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浓度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大,故20%的硫酸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被消耗,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7,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图所示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霓虹灯通电发光B. 活性炭净水
C. 石油分馏D.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霓虹灯中填充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发光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B、活性炭净水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气味分子,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石油分馏是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
D、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故选:D。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提倡乘坐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B. 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C. 为了身体健康,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D. 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提倡乘坐公交车代替私家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减少空气污染,A正确;
B、垃圾分类回收,不仅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可以减少污染,B正确;
C、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砍伐大量的树木,不利于水土保持以及减缓温室效应,C错误;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和土壤污染,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理化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 家政服务:用洗洁精去盘子上油污—洗洁精能乳化油污
B. 社区服务:小丽用桶提水浇花,水桶中的水越多,水对桶底的压强越大—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C. 家务劳动: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没有被推动—人对沙发没有做功
D. 学农活动:向种植菠菜的地里施加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为作物提供钾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洗洁精去盘子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B、由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符合题意;
C、用平行于水平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没有被推动,由W=FS可知,距离是0,则人对沙发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D、向种植菠菜的地里施加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含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可为作物提供钾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分类正确是
A. 有机物:葡萄糖、碳酸钙、甲烷B. 金属材料:不锈钢、金刚石、氧化铜
C. 费力杠杆:筷子、钓鱼竿、食品夹D. 导体:铜丝、橡胶棒、陶瓷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不包含CO、CO2、H2CO3、碳酸盐这四种化合物。葡萄糖(C6H12O6)属于有机物;碳酸钙(CaCO3)是碳酸盐,不属于有机物;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A错误;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不锈钢是铁和碳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金属材料;氧化铜是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B错误;
C、费力杠杆可以增加力臂的长度。筷子、钓鱼竿、食品夹都是为了增加力臂的长度,都属于费力杠杆,C正确;
D、导体具有导电性。铜丝具有导电性,属于导体;橡胶棒和陶瓷没有导电性,不属于导体,D错误。
故选:C。
12. 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进而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冷凝腔中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水分子的体积变小
D. 海水变为淡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温度升高,水分子间隔变大,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A正确;
B、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所以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温度升高,水分子间隔变大。B正确;
C、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所以冷凝腔中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即温度降低,水分子间隔变小。C错误;
D、海水变为淡水的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所以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13.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霉变花生高温蒸煮后才能食用B. 将喝牛奶的吸管一端削成尖头
C. 下雪后,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一些煤渣D. 被蚊虫叮咬后涂肥皂水止痒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霉变的大米中含有剧毒的黄曲霉素,不能通过清洗出去,高温也无法完全除去,不能食用,A错误;
B、牛奶吸管一端削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有利于戳开包装,B正确;
C、下雪后,在结冰路面上撒一些煤渣,可以增大路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汽车行驶时打滑,C正确;
D、蚊虫叮咬释放蚁酸,蚁酸呈酸性,而肥皂水呈碱性,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涂点肥皂水可以止痒,D正确。
故选:A。
14. 对如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B. 碘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 对着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向中间合拢,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D. 不断抽气,听到电铃声变小,是由于发声体振幅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说法正确;
B、碘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故说法正确;
C、乙实验对着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向中间合拢,说明中间空气流速越大位置压强越小,两侧压强大,所以纸才会向中间靠拢,故说法正确;
D、不断抽气,罩内空气变少,声音的传播介质变少,故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与振幅无关,故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每空1分,共31分)
15.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室温条件下,向表面被打磨洁净光亮的镁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试管内反应剧烈,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同时还观察到__________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长颈漏斗内红墨水的液面升高 ③.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瓶内压强增大
【解析】
【详解】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瓶内压强增大,将红墨水压回长颈漏斗,可观察到长颈漏斗内红墨水的液面升高。
16.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林同学去医院体检,结果显示他轻微贫血,他应该适量食用富含_________元素的食物。
(2)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久不褪色,原因是___________。
(3)黄铜是铜的一种合金,它的硬度比纯铜______(选填“大”或“小),常用于制造机器零件。
(4)做完饭后要及时关闭天然气阀门,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5)为了防止自行车的链条生锈,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_。
【答案】(1)铁##Fe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大 (4)隔绝可燃物 (5)涂油(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缺铁会导致贫血,小林同学轻微贫血,应该适量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小问2详解】
墨汁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久不褪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小问3详解】
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大,黄铜是铜的一种合金,它的硬度比纯铜大。
【小问4详解】
灭火的原理有:隔绝氧气、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绝(移走)可燃物。关闭天然气阀门,采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可燃物。
【小问5详解】
铁制品锈蚀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适用于自行车链条的防锈蚀方法有:涂油、制成不锈钢等。
17. 根据图中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倒吸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乙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实验。要想达到实验目的,X溶液和Y固体应分别是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③. 停止加热前,先将导管移出试管b
(2) ①. 2mL5%的过氧化氢溶液、5g二氧化锰粉末 ②. 反应温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黑色的CuO变为红色的Cu,产生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现象是: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CO2与Ca(OH)2反应产生CaCO3沉淀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时,试管内温度较高,气压较大,若不将导管从试管b移出,熄灭酒精灯后温度快速下降,试管内气压也快速下降,在大气压作用下澄清石灰水将沿着导管倒吸进玻璃管,可能造成玻璃管炸裂,所以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倒吸应进行的操作是:停止加热前,先将导管移出试管b。
【小问2详解】
乙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实验,则变量是催化剂种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其它条件应保持一致,所以X溶液和Y固体应分别是2mL5%的过氧化氢溶液、5g二氧化锰粉末。
反应温度越高、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是:反应温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等(合理即可)。
18. 我国铜资源依赖进口,回收利用铜是弥补我国铜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某小组设计的铜的回收过程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D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CuO (2)供给呼吸(合理即可)
(3)复分解反应 (4)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D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则D是水,根据铜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能与硫酸等生成硫酸铜等和水,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A为氧气,B为氧化铜,C可以是硫酸等,E为硫酸铜等,F为铁等,G为硫酸亚铁等,H为铜,带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小问2详解】
A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
【小问3详解】
反应②是硫酸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铜等和水,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所属的基本反应类是复分解反应;
【小问4详解】
反应③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第32小题4分,第33小题6分,第34、35小题各7分,共24分)
19. 小明家的下水道被杂物堵塞,于是他买了一瓶管道疏通剂,并按照说明放了一些在下水道管道中,管道中出现“沸腾”,并产生大量气体,一会儿后堵塞的管道畅通了。小明对此十分好奇,于是将剩余的管道疏通剂带到实验室与兴趣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图1是小明购买的管道疏通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1)管道疏通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提出问题I】管道疏通剂遇水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O2; 猜想二:H2。
【表达交流】
(2)小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实验1】取适量管道疏通剂和水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2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3)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反应装置应选用图3中的___________(选填字母)。
(4)实验中观察到C处气体燃烧、___________,说明猜想二正确。
【提出问题Ⅱ】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2】取实验1反应后的溶液,按照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
(5)溶液M呈红色,小强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红对小强得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_____。
(6)将无色酚酞溶液改为X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因此得出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结论。加入X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拓展反思】
(7)管道疏通剂一次用量过大会造成液体喷溅,请你结合疏通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易潮解,吸水后会变质(合理即可)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F (4)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5)生成的偏铝酸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6)(合理即可)
(7)反应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氢气,造成液体喷溅(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为铝、氢氧化钠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管道疏通剂失效,因此应该密封保存;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有铝、钠、氢、氧四种元素,生成物中也含有铝、钠、氢、氧四种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可能是氢气,一定不是氧气;
【小问3详解】
管道疏通剂和水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则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反应装置应选用图乙中的F;
【小问4详解】
猜想二正确,说明产生了氢气,氢气燃烧会产生水,则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生成的偏铝酸钠溶液也为碱性,所以加入酚酞溶液可以看到溶液变为红色,不能证明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小问6详解】
将无色酚酞溶液改为X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说明加入的X溶液是可溶性铜盐,可以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7详解】
氢氧化钠和铝遇到水会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氢气,造成液体喷溅。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36小题5分,第37小题6分,第38小题7分,共18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0. 为测定失去标签的某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将200g该稀盐酸分2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称重,所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7.92
(2)第一次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0g+100g-115.6g=4.4g,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x=7.3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20g+100g+100g-212.08g=7.92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棉线与羊毛线
灼烧,闻气味
B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
除去MnO2中的KCl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D
区分KNO3与NH4NO3固体
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河北省-石家庄-四区校联考二模理综+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中考-河北省-石家庄-四区校联考二模理综pdf、2023年中考-河北省-石家庄-四区校联考二模理综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河北省邯郸市-名校一模(十八县二模)-理综,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河北省邯郸市-名校一模(十八县二模)-理综,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