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积累运用(26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今年的秋天来的有点迟,寒露之后才显秋意。那日不经意间,忽见桂花羞羞怯怯地开了,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①绽( )开了,每一朵都②酝酿( )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那香味儿起初淡薄,深深地 一下,幽幽桂香扑鼻而来。③chéng( )澈的云天之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啼。我停下脚步,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朱淑真的那句诗:“弹压西风檀众芳,十分秋色为分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在一片④静mì( )中默默品读这迟来的美丽。
(1)请用正楷字在横线上抄写选文中的划线句。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绽( )开 ②酝酿( ) ③chéng( )澈 ④静mì( )
(3)下列选项中填入划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嗅B. 闻C. 吸D. 品
2 古诗文默写
春天来了,你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①_______”,瞧那新柳,“碧玉妆成一树高,②________”何等精神;早春与初秋都让人振奋,王湾的“海日生残夜,③______”表现出早春勃勃的生命力,曹操的“④____ ,洪波涌起”则让人感受到沧海的辽阔;暮春与晚秋则令人感伤,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⑤_____传达出对国事凋零的慨叹,马致远的“夕阳西下,⑥______”吟唱着诗人漂泊之苦。最浪漫的当属李白:春月有情,“我寄愁心与明月,⑦________”,可借来送别友人;秋月有意,“⑧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可寄托远游之心。
3. 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 得知小明被录取了,全家人喜出望外,决定好好庆祝一下。
B. 暑假中,我和几位同学莅临了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
C. 生活中我们即使遭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也要和颜悦色地与对方理论,不要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地跟对方争执。
D. 灌木丛里又是哪只睡不着的小鸟还在呼朋引伴?
4. 小玉、小泉回顾学过的课文,对于其中的诵读技巧都有自己的看法。你不认同以下哪个观点?( )
A. 《春》开篇的“盼望着,盼望着”使用了反复的手法,所以诵读时应该采用相同的语气和声调,无需层层递进。
B. 《天净沙·秋思》整体基调是忧伤的,应当使用低沉的语调和缓慢的语速诵读,以体现诗人独自漂泊的凄冷和孤独。
C. 《秋天的怀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一句中的“再也”应当要重读,突出“我”对于母亲去世的痛苦和后悔。
D. 《济南的冬天》“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句中,“觉得”后停顿,“有了着落”和“有了依靠”连读,这样能读出冬天里济南人的安全感、温暖感。
5. 小玉在阅读《朝花夕拾》后,以“迅哥儿”为网名,为童年鲁迅做了一个朋友圈。
①( ):迅哥儿,《三哼经》给你买来了,还不错吧!
②( ):这书可不好,什么“刑天”“帝江”,不就是“怪哉”之流么?!
③( ):还是回去背《鉴略》吧!
根据阅读《朝花夕拾》的经验,为上述回复分别选出相应的人物。
A.长妈妈 B.父亲 C.寿镜吾先生 D.范爱农
二、阅读(44分)
(一)(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①忽报侬②,披襟③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②侬:我。③披襟:敞开衣襟。
6. 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荷花”等鲜明的意象,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_____________之情。
7.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二)(16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奕作剡①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③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④,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剡(shàn):地名。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绔:裤子。④念:同情,怜悯。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⑥遣:送走。
8. 小玉对甲文中加点字不太理解,请你告诉他。
与儿女讲论文义(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9. 小泉对乙文中的加点字不理解,请根据下列义项为他选择正确的解释。
(1)而犹未已( )
【已】
A.停止,完毕 B.已经 C.太,太过分 D.语气词,用法同“矣”
(2)奕于是改容( )
【容】
A.容纳 B.宽容,容忍 C.容许;许可 D.面容;仪容
10. 用“/”给乙文划线句断句。(断3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兄膝边坐谏曰
11. 阅读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全对话。
小玉: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兄女的回答是___________;乙文当七八岁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者时,他劝兄长_____________。
小泉:是啊,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两篇短文都有孩童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童年的谢道韫是一个 的人,在乙文中感受到童年的谢太傅是一个 的人。
12. 你赞同两篇短文中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吗?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三)(9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语段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语段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回忆》)
13. 语段一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句不能颠倒,下列理由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安排的。
B. 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 “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 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14. 请比较语段一和语段二中对花的描写的目的有何不同?
(四)(12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问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米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地,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域,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频,不知道是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选自《读者》,有删改)
15.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里看到合欢花时,①_____→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失望→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②______→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的“我”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③______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请从用词精妙的角度)
(2)“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请从修辞的角度)
1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及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标题“合欢,合欢”,从修辞上看,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赋予单纯的树名以浓厚的抒情色彩,意味深长。
B. 文章以“合欢”为线索,同时以时间为轴,写出作者母女生命轨迹,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可见,“合欢”与母亲相关,是母爱的象征。
C. 史铁生的《合欢树》及其母子故事穿插全文,与作者母女之情相互映衬,一虚一实,使史铁生的形象更鲜明。
D. 文章第⑦段“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如今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我”对母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眷恋。
三、写作(30分)
18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
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篇幅不少于6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合理,力求有新意。③写作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美观。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运用(26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今年的秋天来的有点迟,寒露之后才显秋意。那日不经意间,忽见桂花羞羞怯怯地开了,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①绽( )开了,每一朵都②酝酿( )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那香味儿起初淡薄,深深地 一下,幽幽桂香扑鼻而来。③chéng( )澈的云天之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啼。我停下脚步,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朱淑真的那句诗:“弹压西风檀众芳,十分秋色为分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在一片④静mì( )中默默品读这迟来的美丽。
(1)请用正楷字在横线上抄写选文中的划线句。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绽( )开 ②酝酿( ) ③chéng( )澈 ④静mì( )
(3)下列选项中填入划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嗅B. 闻C. 吸D. 品
【答案】(1)“弹压西风檀众芳,十分秋色为分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2) ①. zhàn ②. niàng ③. 澄 ④. 谧 (3)A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书写。①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檀、伊、贮”等易错字的书写。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绽开(zhàn kāi):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也比喻人们的笑脸。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澄澈(chéng chè):水清见底;清亮明洁;明白
静谧(jìng mì):形容静寂无声或恬静的模样。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嗅:用鼻子感知,辨别气味;
闻:听到、听见;
吸:吸气入体内;
品:品尝;
在此形容去感知香味儿,应使用“嗅”;
故选A
2. 古诗文默写
春天来了,你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①_______”,瞧那新柳,“碧玉妆成一树高,②________”何等精神;早春与初秋都让人振奋,王湾的“海日生残夜,③______”表现出早春勃勃的生命力,曹操的“④____ ,洪波涌起”则让人感受到沧海的辽阔;暮春与晚秋则令人感伤,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⑤_____传达出对国事凋零的慨叹,马致远的“夕阳西下,⑥______”吟唱着诗人漂泊之苦。最浪漫的当属李白:春月有情,“我寄愁心与明月,⑦________”,可借来送别友人;秋月有意,“⑧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可寄托远游之心。
【答案】 ①. 欣欣然张开了眼 ②. 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 江春入旧年 ④. 秋风萧瑟 ⑤. 落花时节又逢君 ⑥. 断肠人在天涯 ⑦.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⑧. 峨眉山月半轮秋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绦、萧瑟、落、涯、峨眉山。
3. 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 得知小明被录取了,全家人喜出望外,决定好好庆祝一下。
B. 暑假中,我和几位同学莅临了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
C. 生活中我们即使遭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也要和颜悦色地与对方理论,不要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地跟对方争执。
D. 灌木丛里又是哪只睡不着的小鸟还在呼朋引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词语运用。
A.喜出望外: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使用正确;
B.莅临:来临,光临,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在此用来指来到养老院的“我和几位同学”,使用有误;
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
D.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使用正确;
故选B。
4. 小玉、小泉回顾学过的课文,对于其中的诵读技巧都有自己的看法。你不认同以下哪个观点?( )
A. 《春》开篇的“盼望着,盼望着”使用了反复的手法,所以诵读时应该采用相同的语气和声调,无需层层递进。
B. 《天净沙·秋思》的整体基调是忧伤的,应当使用低沉的语调和缓慢的语速诵读,以体现诗人独自漂泊的凄冷和孤独。
C. 《秋天的怀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一句中的“再也”应当要重读,突出“我”对于母亲去世的痛苦和后悔。
D. 《济南的冬天》“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句中,“觉得”后停顿,“有了着落”和“有了依靠”连读,这样能读出冬天里济南人的安全感、温暖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诵读技巧。
A.有误。《春》开篇的“盼望着,盼望着”使用了反复的手法,其情绪是层层递进的,表现出对春天到来的盼望之深和迫切,诵读时要采取不同的语气和声调,后一个“盼望着”比前一个“盼望着”情绪要浓一些,声调要高一些。
故选A。
5. 小玉在阅读《朝花夕拾》后,以“迅哥儿”为网名,为童年鲁迅做了一个朋友圈。
①( ):迅哥儿,《三哼经》给你买来了,还不错吧!
②( ):这书可不好,什么“刑天”“帝江”,不就是“怪哉”之流么?!
③( ):还是回去背《鉴略》吧!
根据阅读《朝花夕拾》的经验,为上述回复分别选出相应的人物。
A.长妈妈 B.父亲 C.寿镜吾先生 D.范爱农
【答案】 ①. A ②. C ③. 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①给童年的鲁迅买来《山海经》的是长妈妈,出自《阿长与〈山海经〉》。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故选A。
②结合“怪哉”可知,说话的应是寿镜吾先生。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是:“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故选C。
③结合“背《鉴略》”可知,说话的应是父亲。出自《五猖会》。《五猖会》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匠心独运,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故选B。
二、阅读(44分)
(一)(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①忽报侬②,披襟③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②侬:我。③披襟:敞开衣襟。
6. 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荷花”等鲜明的意象,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_____________之情。
7.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6. ①. 细草 ②. 西风 ③. 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7. 示例:到了傍晚,天气还是非常炎热,你瞧!那荷花还深深躲在碧绿的荷叶底下不愿露面呢!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对意象的提取及由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通过刻画“细草”“西风”“荷花”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欣喜之情及对大自然的喜爱。
【7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意思是已经是傍晚时分,可是娇嫩的荷花还是嫌天气太热,以至于低着头藏在碧绿的荷叶下。
根据诗意和描述画面的要求,这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可拟写为:池塘里,碧绿的荷叶上滚动晶莹的露珠。小小的荷花抬着它那张小巧的脸,感受温暖的阳光。清风拂过它的脸庞,它好似一个害羞的女孩儿,躲藏在田田的叶子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像一粒粒的明珠闪耀着光芒,也像天上眨眼的繁星,那么美丽!空气中弥漫着的是荷花散发出的阵阵馨香,让人们为它驻足,为它迷醉。多美的一幅画面啊!
(二)(16分)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奕作剡①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③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④,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⑥之。
【注释】①剡(shàn):地名。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③绔:裤子。④念:同情,怜悯。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⑥遣:送走。
8. 小玉对甲文中加点字不太理解,请你告诉他。
与儿女讲论文义(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9. 小泉对乙文中的加点字不理解,请根据下列义项为他选择正确的解释。
(1)而犹未已( )
【已】
A.停止,完毕 B.已经 C.太,太过分 D.语气词,用法同“矣”
(2)奕于是改容( )
【容】
A.容纳 B.宽容,容忍 C.容许;许可 D.面容;仪容
10. 用“/”给乙文划线句断句。(断3处)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11. 阅读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全对话。
小玉:我发现两篇文章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甲文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兄女的回答是___________;乙文当七八岁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者时,他劝兄长_____________。
小泉:是啊,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往往最能展现人物的形象。两篇短文都有孩童形象,我在甲文中感受到童年的谢道韫是一个 的人,在乙文中感受到童年的谢太傅是一个 的人。
12. 你赞同两篇短文中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吗?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8. ①. 泛指小辈/子侄辈们 ②. 趁/乘
9. ①. A ②. D
10. 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兄膝边坐/谏曰
11. ①. 不如柳絮乘风而起 ②. 哥哥,这老翁很可怜,你怎么能这么做(聪慧/才思敏捷 善良/有同情心)
12. 赞同。甲文中谢太傅“大笑乐”,毫不掩饰对儿童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听从了弟弟的意见,放了老翁。两者都反应了对儿童的尊重、爱护、关心。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泛指小辈,子侄辈们;
(2)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乘、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却还不肯罢手。已:停止,完毕;故选A。
(2)句意: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容:面容;仪容;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谢太傅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
“太傅时年七八岁”点明人物及其年龄;“著青布绔”点明人物的穿着;“在兄膝边坐”点明人物的动作;
故断为: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兄女的回答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其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将白雪纷纷扬扬的的、状态比作柳絮乘风而起的状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下落的形态美,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意蕴美;“公大笑乐”,通过对谢太傅神态的描写表现谢太傅对谢道韫的赞许,侧面描写谢道韫的聪慧。
根据乙文“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可知,当七八岁谢太傅看到兄长惩罚老者时,他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对老人家的惩罚过于严苛,不能这样做。怜悯受惩罚的老者,可见童年的谢太傅是富有同情心的,为人善良。据此回答即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延伸。明确自身观点,结合文言文的内容谈理由即可。
明确观点:赞同。原因:根据甲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可知,兄女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意蕴美,生动展现雪纷纷扬扬的状态,尔后谢太傅开怀而笑,通过对谢太傅神态的描写,毫不掩饰对儿童的在赞赏,体现了对儿童的鼓励式教育;乙文,写谢奕拿烈性酒罚老者,老者醉得很厉害,谢奕依旧不罢手,此时年仅七八岁的太傅说“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对老人家的惩罚过于严苛,不能这样做。于是谢奕将老者送走了。谢奕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可见两文均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爱护,是正确的对待儿童的做法。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烈性酒罚他喝,甚至到醉得很厉害,却还不肯罢手。谢太傅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送走了。
(三)(9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语段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语段二】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回忆》)
13. 语段一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比喻句不能颠倒,下列理由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安排的。
B. 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 “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 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14. 请比较语段一和语段二中对花的描写的目的有何不同?
【答案】13. B 14. 语段一写春天各类各色的花儿争奇斗艳,生动地写出了花儿的香甜繁茂,衬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无尽喜爱与赞美。
语段二写各色的菊花在秋风中开得烂漫,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且菊花象征着母亲的期盼,暗示母亲希望儿子去看花的心愿达成,“我”燃起了新生活的希望,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活出生命的个性与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
【13题详解】
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这三个分句的语序不可以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杏儿、梨儿”。语文中的描写、叙事等手法有它的内在逻辑关系,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红的像火”对应桃花,“粉的像霞”对应杏花,“白的像雪”对应梨花。用这几个排比着重突出了春天的色彩,完美地表达出“春”的特征和作者巧妙的利用色彩展现春天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故选B。
14题详解】
考查语段的对比分析。解答本题要通过两个片段花的描写分析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联系语段一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的内容可知,《春》的选段中写的是春花的争奇斗艳,表达的是春天的勃勃生机,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联系语段二中“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的内容可知,《秋天的怀念》是通过对秋天菊花生命力的描写表达作者内心由痛苦转向明朗的变化。这一段与前文母亲希望“我”去看菊花相照应,表明母亲的心愿达成,“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同时又有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四)(12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问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米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地,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域,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频,不知道是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选自《读者》,有删改)
15.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里看到合欢花时,①_____→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失望→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②______→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的“我”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③______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请从用词精妙的角度)
(2)“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请从修辞的角度)
1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及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标题“合欢,合欢”,从修辞上看,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赋予单纯的树名以浓厚的抒情色彩,意味深长。
B. 文章以“合欢”为线索,同时以时间为轴,写出作者母女生命的轨迹,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可见,“合欢”与母亲相关,是母爱的象征。
C. 史铁生的《合欢树》及其母子故事穿插全文,与作者母女之情相互映衬,一虚一实,使史铁生的形象更鲜明。
D. 文章第⑦段“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如今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我”对母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眷恋。
【答案】15. ①. 喜悦/欢喜/高兴/陶醉 ②. 茫然 ③. 伤感/哀伤/忧伤/痛苦
16. (1)运用“翻翻覆覆”、“ 重重叠叠”等叠词(或:运用“倾泻”、“蓬勃而起”、“蒸腾”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悠长与浓郁,表达了“我”对合欢香气的喜爱之情。
(2)运用拟人,赋予树人的姿态,写出了眼前所见的树的傲慢,抒写了“我”对这座城的疏离产生的茫然。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题干提示“九岁在大院里看到合欢花时”,找到第②段“我九岁那年七月……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第③段“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米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可知,当时“我”很是欢愉;
第④段,写又五年后“我”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失望;
根据题干提示“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找到第⑤段“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我走得大汗淋漓,而在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第⑥段“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我感到十分茫然”可知,“我”感到迷茫;
根据题干提示“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的‘我’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找到第⑦段“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域,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可知,“我”因母亲生病的缘故在医院看到合欢,此时“我”内心痛苦。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翻翻覆覆,重重叠叠”为叠词,使文章富有音韵美;联系“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翻翻覆覆,重重叠叠”可知,叠词在此是形容花香,体现了花香的悠长、浓重;
“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中运用动词“倾泻”“蓬勃而起”“蒸腾”,使香气也灵动起来,香气弥漫,写合欢树的香气给“我”的美好感受,表达了“我”对合欢香气的喜爱。
(2)“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赋予树以人的情态(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⑥段“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我感到十分茫然”可知,此时“我”仓促来到羊城,“我”迷茫而无所适从,写合欢树给人一种傲慢的印象,表达作者对没有母亲陪伴的羊城的茫然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C.本文围绕合欢花展开,以时间为轴,讲述了“我”九岁时跟随母亲见到了繁盛的合欢树,写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却不理解史铁生的悲伤,写“我”仓促来到羊城因没有母亲陪伴而感到茫然,最后写“我”因母亲生病的缘故在医院看到合欢,此时“我”内心痛苦,终于理解史铁生没有走近合欢,用史铁生的文章及母子之情来衬托作者与母亲的情感(母女之情),使母亲与“我”的形象更鲜明,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使史铁生的形象更鲜明”分析有误;
故选C。
三、写作(30分)
18. 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
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篇幅不少于65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象合理,力求有新意。③写作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美观。
【答案】参考范文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什么是幸福?在一千个人眼里,幸福有一千种不同的定义,炎热的夏天吃到一口冰淇淋,这是幸福;寒冬中喝到一杯暖茶,这是幸福;能尽情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同样也是幸福……
我的妈妈是个极为唠叨的人,不论大事小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对的事错的事,她都能拿来说上一番,其肺活量之大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但我对她的这项“优点”是极为讨厌的。
今天早上,爸爸告诉我明天妈妈就要去出差了,我听了高兴极了,因为我终于有段没有妈妈唠叨的清闲日子了。出发前,妈妈照例唠唠叨叨地叮嘱了一大堆,好不容易送走了妈妈,晚上躺在床上,我兴奋难眠。
第二天早上,耳旁没有妈妈的唠叨,睡得很舒服。可一觉醒来,时针已指向七点,吓得我从床上鱼跃而起,脸也不洗,牙也不刷,提着书包就往学校冲。上课铃声在我冲进教室的同时戛然而止。谢天谢地总算没迟到,可一坐定,肚子就咕咕叫着毫不客气地提出抗议。
上了一天课,我疲惫地回到家。一开门,习惯性地喊:“妈,我回来了!好饿。”没人回答我,屋里冷冷清清的,没有往日拽着我唠叨的妈妈,桌上也没有往日妈妈为我准备的可口饭菜,我一下泄了气,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却怎么也睡不着,脑海里不断浮现逝去的一幕幕:春天上学时,妈妈边唠叨边强硬地把雨伞塞进我书包里,当天下午放学时下起大雨,因为带了伞,回家时没有淋湿;夏天游泳时,妈妈总在游泳馆门口等我,我一出来,就拽着我去点眼药水,结果同一游泳班很多人都得了红眼病,我却安然无恙;秋游时,妈妈边唠叨边放了小药包在我口袋里,当天秋游时,不小心擦伤,幸好随身携带了小药包,伤口得以及时处理;冬天晚上,每次睡觉前妈妈总要唠叨一番,叮嘱我一定要盖好被子,而在半夜,还要进来帮我把被子盖好……还有好多好多,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妈妈的唠叨中包含了许多对我的关心爱护,此时,我才明白,拥有妈妈的唠叨也是幸福。
没几天,妈妈出差回来了,一进门,我便冲上去给了她一个拥抱和一个香甜的吻,妈妈愣了一下,接着又拉开了话匣子,听着妈妈的唠叨,我的心溢满了幸福和满足。对我而言,听妈妈的唠叨,是一种幸福!
【解析】
【详解】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个题目里含有两个关键词语“幸福”“简单”,“幸福”得通过描写一件有关简单的事情来体。材料已经给我们提供的清晰的写作素材,如,“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等都是简单的幸福,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选材,如“一觉睡到自然醒”就是幸福;“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就是幸福;“想买的东西正好我折”就是幸福;“有人帮忙按住电梯等你”就是幸福……这个题目可以这样理解,写一件关于幸福的小事,里面含有幸福的感觉,而且要写出自己对幸福的体会和感受:幸福很简单,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二、选材构思。写作时,要选择具体的事件来写“幸福”的感受。比如父母的关爱,这是一种享受亲情的“幸福”,老师对学生的平等相待,这是一种得到尊重的“幸福”,同学不计较“我”的过错,这是一种受到宽容的“幸福”。幸福,并不一定是巨大的收益,而往往就是一点点温暖的感受,所以“幸福很简单”,学生只要把获得这一种“幸福”的过程写清楚,把获得这一种“幸福”的感受抒发出来,最后就引申文意,深化主题,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本作文围绕中心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
三、文体。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中考语文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选出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默写,阅读《骆驼祥予》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岳阳楼记,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