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展开课 题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 学
时 间
教学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支点、力臂等概念;知道什么叫做杠杆的平衡,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教 具
①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②杠杆平衡的仪器一套(共8组)、钩砝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观看小影片,问学生如何拔出木板上的钉子……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杠杆”的话题。
2、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问:这些机械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它们是怎样起作用的?
4、强调机械是由简单的元件组成的,比如杠杆、滑轮等,从而进入杠杆的学习。
二、认识杠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FLASH MTV)
二、用图片、实物展示引入杠杆,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
1、通过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通过讨论,总结杠杆的定义。
2、以撬石头为例,讲解关于杠杆的几个名词(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阻力臂l2
动力臂l1
阻力F2
动力F1
支点O
3、说出小时候玩的跷跷板相应的五个要素。
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跷跷板须满足什么条件才能水平?
2、【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猜想并作适当的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对跷跷板进行简化:用带刻度的薄木板和铁架台自制杠杆,数量不同的钩码代替体重不同的人。
假如将两个钩码挂在左边12cm的位置上…
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调节钩码个数和钩码离悬挂点的格数,使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实验序号
左边
右边
动力F1/N
动力臂L1/㎝
阻力F2/N
阻力臂L2/㎝
1
1
12
2
1
12
3
1
12
4
1
12
5、【分析与论证】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 = F2L2
6、【评估与交流】
①在探究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②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例题
有两位同学到公园玩跷跷板,假如男同学重500N,坐在离转轴1.6m的地方,女同学重400N,问:女同学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已知:阻力F2=500N,阻力臂L2=1.6m,动力F1=400N。求:动力臂L1=?
解: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 F2L2,得
L1= F2 L2/ F1=500N×1.6m/400N=2m。
答:女同学应该坐在离转轴2m处。
五、练习
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50N,阻力为600N,杠杆恰好平衡,则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 。
2如图所示,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以O为支点.杠杆的左端挂有物体M,支点右边的A处挂钩码,杠杆平衡.若将支点移到B点,要使杠杆重新平衡,在A点应挂 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所示,AB为一根质量不计的细棒,用绳在O处吊起,当A、B两端分别挂两个重物甲、乙时恰好平衡.若OA=0.8 m,OB=0.4 m,甲的质量为10 kg,则乙的质量为 kg.
4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夹邮票用的镊子 B.理发师修剪头发用的剪刀
C.剪铁丝用的钢丝钳 D.钓鱼用的鱼竿5
5如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
在图中画出力F1和F2 的力臂.
7如图,工人师傅用吊车搬运集装箱.集装箱重G =2×104N,支撑杆对吊车臂的支持力为F.在图中画出集装箱所受重力的图示和支持力F对转动点O的力臂.
8工人剪铁皮时,有时用两根铁管套在剪刀柄上(如图),这是什么道理?
…
认识五个要素。
认识: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板书设计:
1、什么是杠杆?2、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课后反思: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力和机械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5 宇宙深处教案: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5 宇宙深处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3 “解剖”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3 “解剖”原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