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通用版)化学 讲义 Word版含解析
展开TOC \ "1-3" \h \z \u \l "_Tc164805813" PAGEREF _Tc164805813 \h 2
\l "_Tc164805814" 回归方程式 PAGEREF _Tc164805814 \h 2
\l "_Tc164805817" 回归实验 PAGEREF _Tc164805817 \h 5
\l "_Tc164805823" 回归知识网络 PAGEREF _Tc164805823 \h 20
\l "_Tc164805824" ◆◇元素及其化合物 PAGEREF _Tc164805824 \h 20
\l "_Tc164805825" ◆◇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 PAGEREF _Tc164805825 \h 21
\l "_Tc164805826" ◆◇化学反应与能量 PAGEREF _Tc164805826 \h 22
\l "_Tc164805827" ◆◇化学反应与平衡 PAGEREF _Tc164805827 \h 23
\l "_Tc164805828" ◆◇有机化学基础 PAGEREF _Tc164805828 \h 23
\l "_Tc164805829" ◆◇化学实验 PAGEREF _Tc164805829 \h 24
\l "_Tc164805830" PAGEREF _Tc164805830 \h 26
\l "_Tc164805831"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PAGEREF _Tc164805831 \h 26
\l "_Tc164805832" 二、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PAGEREF _Tc164805832 \h 26
\l "_Tc164805833"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PAGEREF _Tc164805833 \h 27
\l "_Tc164805834" 四、化学平衡移动 PAGEREF _Tc164805834 \h 27
\l "_Tc164805835" 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PAGEREF _Tc164805835 \h 28
\l "_Tc164805836" 六、电化学 PAGEREF _Tc164805836 \h 29
\l "_Tc164805837" 七、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PAGEREF _Tc164805837 \h 30
\l "_Tc164805838" 八、从结构角度进行物质推断 PAGEREF _Tc164805838 \h 30
\l "_Tc164805839" 九、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推断 PAGEREF _Tc164805839 \h 31
\l "_Tc164805840" 十、工业生产和流程综合推断 PAGEREF _Tc164805840 \h 32
\l "_Tc164805841" 十一、同分异构体判断 PAGEREF _Tc164805841 \h 33
\l "_Tc164805842" 十二、有机化合物推断 PAGEREF _Tc164805842 \h 33
\l "_Tc164805843" 十三、物质(或离子)检验 PAGEREF _Tc164805843 \h 34
\l "_Tc164805844" 十四、混合物分离 PAGEREF _Tc164805844 \h 35
\l "_Tc164805845" 十五、实验设计 PAGEREF _Tc164805845 \h 35
\l "_Tc164805846" 十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 PAGEREF _Tc164805846 \h 36
\l "_Tc164805847" 十七、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PAGEREF _Tc164805847 \h 37
\l "_Tc164805848" 十八、守恒法的应用 PAGEREF _Tc164805848 \h 37
\l "_Tc164805849" PAGEREF _Tc164805849 \h 39
\l "_Tc164805850" 教考衔接——考前应适当回归教材 PAGEREF _Tc164805850 \h 39
\l "_Tc164805851" 图像信息——强化审析技能 PAGEREF _Tc164805851 \h 51
\l "_Tc164805852" 规范答题——建构各类问题的答题模型 PAGEREF _Tc164805852 \h 58
\l "_Tc164805853" 综合命题——强化学科素养的融会和渗透 PAGEREF _Tc164805853 \h 61
\l "_Tc164805854" PAGEREF _Tc164805854 \h 68
\l "_Tc164805855" 选择题 PAGEREF _Tc164805855 \h 68
\l "_Tc164805856" 非选择题 PAGEREF _Tc164805856 \h 68
\l "_Tc164805857" 设问形式一:选择性填空-见错零分 PAGEREF _Tc164805857 \h 68
\l "_Tc164805858" 设问形式二:专业术语填空-一错全错 PAGEREF _Tc164805858 \h 70
\l "_Tc164805859" 设问形式三:文字表述填空-采点赋分 PAGEREF _Tc164805859 \h 72
\l "_Tc164805860" 设问形式四:计算结果填空-乱则易错 PAGEREF _Tc164805860 \h 75
\l "_Tc164805861" 设问形式五:其他形式填空-简繁明显 PAGEREF _Tc164805861 \h 77
\l "_Tc164805862" PAGEREF _Tc164805862 \h 79
\l "_Tc164805863" 考前仿真模拟(理综化学卷) PAGEREF _Tc164805863 \h 79
\l "_Tc164805865" 考前仿真模拟(新高考卷) PAGEREF _Tc164805865 \h 94
\l "_Tc164805866" PAGEREF _Tc164805866 \h 114
\l "_Tc164805867" 高考减压法 PAGEREF _Tc164805867 \h 114
\l "_Tc164805868" 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 PAGEREF _Tc164805868 \h 116
\l "_Tc164805869" 高考小贴士 PAGEREF _Tc164805869 \h 117
\l "_Tc164805870" 考场上的30个细节 PAGEREF _Tc164805870 \h 119
\l "_Tc164805871" PAGEREF _Tc164805871 \h 133
\l "_Tc164805872" 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PAGEREF _Tc164805872 \h 133
回归方程式
▁▃▅▇回归1 常考的化学方程式
1.Na在空气中加热:2Na+O2Na2O2
2.2Na2O2+2CO2=2Na2CO3+O2
3.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2NaCl+2H2O eq \(=====,\s\up7(电解))2NaOH+Cl2↑+H2↑
4.工业制钠:2NaCl(熔融) eq \(=====,\s\up7(电解))2Na+Cl2↑
5.工业制镁:MgCl2(熔融) eq \(=====,\s\up7(电解))Mg+Cl2↑
6.工业制铝:2Al2O3(熔融) eq \(=====,\s\up7(电解),\s\d5(冰晶石))4Al+3O2↑
7.侯德榜制碱原理:①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②2NaHCO3 eq \(=====,\s\up7(△))Na2CO3+CO2↑+H2O
8.2Mg+CO2 eq \(=====,\s\up7(点燃))2MgO+C
9.3Fe+4H2O(g) eq \(=====,\s\up7(高温))Fe3O4+4H2
10.过量的Fe在氯气中点燃只能生成FeCl3:2Fe+3Cl2 eq \(=====,\s\up7(△))2FeCl3
11.3Fe+2O2 eq \(=====,\s\up7(点燃))Fe3O4
12.4Fe(OH)2+O2+2H2O=4Fe(OH)3
13.工业制漂白粉: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14.漂白粉失效:
①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②2HClO eq \(=====,\s\up7(光照))2HCl+O2↑
15.硫和过量氧气反应只能生成SO2:S+O2 eq \(=====,\s\up7(点燃))SO2
16.SO2+H2O2=H2SO4
17.2H2S+SO2=2H2O+3S↓
18.工业制硫酸:
①4FeS2+11O2 eq \(=====,\s\up7(高温))2Fe2O3+8SO2
②2SO2+O2 eq \(⥫==⥬,\s\up7(催化剂),\s\d5(△))2SO3
③SO3+H2O=H2SO4
19.Na2SO3+SO2+H2O=2NaHSO3
20.2H2SO3+O2=2H2SO4
21.实验室制SO2:H2SO4(浓)+Na2SO3=Na2SO4+H2O+SO2↑
22.8NH3+3Cl2=N2+6NH4Cl(白烟)
23.工业制硝酸:
①4NH3+5O2 eq \(=====,\s\up7(催化剂 ),\s\d5(△))4NO+6H2O
②2NO+O2=2NO2
③3NO2+H2O=2HNO3+NO
24.4HNO3(浓) eq \(=====,\s\up7(光照))4NO2↑+O2↑+2H2O
25.工业制粗硅:SiO2+2C eq \(=====,\s\up7(高温))Si+2CO↑
粗硅提纯:Si+3HCl eq \(=====,\s\up7(300 ℃))SiHCl3+H2、SiHCl3+H2 eq \(=====,\s\up7(1 100 ℃))Si+3HCl
26.工业制玻璃:
①SiO2+Na2CO3 eq \(=====,\s\up7(高温))Na2SiO3+CO2↑
②SiO2+CaCO3 eq \(=====,\s\up7(高温))CaSiO3+CO2↑
27.蚀刻玻璃:SiO2+4HF=SiF4↑+2H2O
28.CH3CHO+2Cu(OH)2+NaOH eq \(―――→,\s\up7(△))CH3COONa+Cu2O↓+3H2O
29.CH3CHO+2[Ag(NH3)2]OH eq \(―――→,\s\up7(△))CH3COONH4+2Ag↓+3NH3+ H2O
▁▃▅▇回归2 常考的离子方程式
1.2Na2O2+2H2O=4Na++4OH-+O2↑
2.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OH-+CO2(少量)=CO eq \\al(2-,3) +H2O
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OH-+CO2(过量)=HCO eq \\al(-,3)
3.HCO eq \\al(-,3) +OH-=CO eq \\al(2-,3) +H2O
4.Na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澄清石灰水:HCO eq \\al(-,3) (少量)+Ca2++OH-=CaCO3↓+H2O
澄清石灰水中滴加过量的NaHCO3溶液:2HCO eq \\al(-,3) (过量)+Ca2++2OH-=CaCO3↓+2H2O+CO eq \\al(2-,3)
5.电解饱和食盐水(氯碱工业):2Cl-+2H2O eq \(=====,\s\up7(电解))2OH-+Cl2↑+H2↑
6.2Al+2OH-+2H2O=2AlO eq \\al(-,2) +3H2↑
7.Al(OH)3+OH-=AlO eq \\al(-,2) +2H2O
8.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 eq \\al(+,4)
9.向NaAlO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2AlO eq \\al(-,2) +CO2(少量)+3H2O=2Al(OH)3↓+CO eq \\al(2-,3)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AlO eq \\al(-,2) +CO2(过量)+2H2O=Al(OH)3↓+HCO eq \\al(-,3)
10.3AlO eq \\al(-,2) +Al3++6H2O=4Al(OH)3↓
11.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Al3++3HCO eq \\al(-,3) =Al(OH)3↓+3CO2↑
12.明矾净水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13.2Fe2++H2O2+2H+=2Fe3++2H2O
14.4Fe2++O2+4H+=4Fe3++2H2O
15.5Fe2++MnO eq \\al(-,4) +8H+=5Fe3++Mn2++4H2O
16.2Fe2++ClO-+2H+=2Fe3++Cl-+H2O
17.2Fe3++2I-=2Fe2++I2
18.2Fe3++SO2+2H2O=4H++SO eq \\al(2-,4) +2Fe2+
19.2Fe3++H2S=S↓+2Fe2++2H+
20.Fe3++3SCN-⥫⥬Fe(SCN)3
21.用NaOH吸收Cl2尾气:Cl2+2OH-=Cl-+ClO-+H2O
22.Cl-+ClO-+2H+=Cl2↑+H2O
23.3S+6OH- eq \(=====,\s\up7(△))2S2-+SO eq \\al(2-,3) +3H2O
24.Cl2+SO2+2H2O=4H++2Cl-+SO eq \\al(2-,4)
25.Br2+SO2+2H2O=4H++2Br-+SO eq \\al(2-,4)
26.I2+SO2+2H2O=4H++2I-+SO eq \\al(2-,4)
27.ClO-+SO2+H2O=Cl-+SO eq \\al(2-,4) +2H+
28.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2MnO eq \\al(-,4) +5SO2+2H2O=2Mn2++5SO eq \\al(2-,4) +4H+
29.SO2+2NH3·H2O(过量)=SO eq \\al(2-,3) +2NH eq \\al(+,4) +H2O
SO2(过量)+NH3·H2O=NH eq \\al(+,4) +HSO eq \\al(-,3)
30.Ca2++2OH-+SO2(少量)=CaSO3↓+H2O
31.SO2 (足量)+HCO eq \\al(-,3) =HSO eq \\al(-,3) +CO2
32.SO2 (少量)+2HCO eq \\al(-,3) =SO eq \\al(2-,3) +2CO2+H2O
33.3NO2+H2O=2H++2NO eq \\al(-,3) +NO
3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氮氧化合物尾气:NO+NO2+2OH-=2NO eq \\al(-,2) +H2O
2NO2+2OH-=NO eq \\al(-,3) +NO eq \\al(-,2) +H2O
35.Fe和过量稀硝酸反应:Fe(少量)+4H++NO eq \\al(-,3) =Fe3++NO↑+2H2O
过量的铁和稀硝酸反应:3Fe(过量)+8H++2NO eq \\al(-,3) =3Fe2++2NO↑+4H2O
36.3Fe2++4H++NO eq \\al(-,3) =3Fe3++NO↑+2H2O
37.SiO2+2OH-=SiO eq \\al(2-,3) +H2O
38.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SiO eq \\al(2-,3) +CO2 (少量)+H2O=H2SiO3↓+CO eq \\al(2-,3)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SiO eq \\al(2-,3) +2CO2(过量)+2H2O=H2SiO3↓+2HCO eq \\al(-,3)
39.Ag++2NH3·H2O(过量)=Ag(NH3) eq \\al(+,2) +2H2O
回归实验
▁▃▅▇回归1 化学实验基础
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2.常见离子的检验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用到的主要仪器:托盘天平和药匙(或量筒)、烧杯、__玻璃棒__(搅拌、引流)、__容量瓶__(要注明体积,如100mL容量瓶)、__胶头滴管(定容)__。
(2) 实验步骤:①容量瓶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②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配制溶液,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③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__玻璃棒引流__;④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⑤__液面接近刻度线以下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__,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回归2 金属及其化合物
1.钠及其化合物
(1) 钠的性质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现象:钠先__熔化成小球__,然后燃烧,发出__黄色火焰__,生成__淡黄色__的固体(Na2O2)。
(2) 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①溶解度:Na2CO3>NaHCO3。
②相同浓度溶液的碱性:
Na2CO3>NaHCO3。
③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如图所示,分别用Na2CO3和NaHCO3做实验,观察现象。
现象:Na2CO3固体受热无明显现象;NaHCO3受热分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2.铝及其化合物
(1) 铝箔在空气中加热
(2) Al(OH)3沉淀的制备
向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__过量__氨水,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 eq \\al(+,4)
(3) 铝热反应(工业上常利用该反应原理来焊接钢轨)
2Al+Fe2O3 eq \(=====,\s\up7(高温))2Fe+Al2O3
3.铁及其化合物
(1)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 eq \(=====,\s\up7(高温))Fe3O4+4H2
(2) Fe3+的氧化性
(3) Fe2+的还原性
▁▃▅▇回归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 H2在Cl2中燃烧(图a)
H2+Cl2 eq \(=====,\s\up7(点燃))2HCl(苍白色火焰)
图a图b
(2) 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图b)
其中a是干燥的有色布条,b是湿润的有色布条。
现象: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结论: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3)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MnO2+4HCl(浓) eq \(=====,\s\up7(△))MnCl2+Cl2↑+2H2O
先通过__饱和食盐水__除去氯气中的__氯化氢__,再通过__浓硫酸__除去__水蒸气__,然后用__向上排空气__法收集氯气,最后用__NaOH溶液__吸收尾气,以防污染环境。
◢注意事项◣
①洗气瓶中的导气管应长进短出。
②氯气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中的导管也是长进短出。
2.硫及其化合物
(1) SO2的性质实验(将盛满SO2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
◢注意事项◣
①SO2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SO2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__不稳定的无色物质__,该无色物质易分解而使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
②褪色与漂白:并非所有的褪色都是由于SO2的漂白性所致,如SO2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碘水褪色是由于SO2的__还原性__所致,SO2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__SO2是酸性氧化物__所致。
(2) 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原因: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蔗糖脱水__炭化__。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生成的部分炭反应生成__CO2、SO2(刺激性气味)__,使得炭膨胀。
(3)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现象:品红褪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结论: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产生SO2。
◢注意事项◣
反应后有白色固体无水CuSO4生成,溶液中仍剩余一定量的浓硫酸,要观察CuSO4溶液的颜色,需将冷却后的混合液加入水中,不能直接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水。
3.氮及其化合物
(1) NH3的性质
现象:圆底烧瓶中产生红色喷泉;玻璃棒四周产生白烟。
结论:NH3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氨水与浓盐酸易挥发,NH3遇HCl气体生成NH4Cl固体,NH3+HCl=NH4Cl。
◢注意事项◣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圆底烧瓶须干燥;
②NH3须充满;③装置气密性良好。
NH3与HCl的实验:该实验中,另外一玻璃棒还可以蘸有的是浓硝酸,NH3+HNO3=NH4NO3,但不能是浓硫酸(不挥发)。
(2) NH3的制备
◢注意事项◣
①用固体加热法制备气体,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用固体加热法制取氨气时,一般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加热,不能用单一的NH4Cl固体加热,因为NH4Cl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这两种气体在试管口遇冷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固体。
③制备氨气也可以使用浓氨水与碱石灰(或氧化钙),装置如图。
(3) HNO3的性质
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①铜丝弯曲为螺旋状,是增大与硝酸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铜丝上下移动,能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③NaOH溶液吸收NOx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回归4 有机化学实验
1.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实验现象:无光照时无明显变化,光照后试管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液面上升(HCl溶于水),试管内壁有油滴出现。
CH4+Cl2 eq \(―――→,\s\up7(光))CH3Cl(气体)+HCl
CH3Cl+Cl2 eq \(―――→,\s\up7(光))CH2Cl2(油状液体)+HCl
CH2Cl2+Cl2 eq \(―――→,\s\up7(光))CHCl3(油状液体)+HCl
CHCl3+Cl2 eq \(―――→,\s\up7(光))CCl4(油状液体)+HCl
2.溴苯的制备
◢注意事项◣
(1) 苯、溴在铁屑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溴苯。加药品时应先苯、再溴、最后铁。
(2) 注意控制反应速度,以反应物液面微沸为宜,否则大量苯和溴挥发。
(3) 长导管除导气外,还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使挥发出来的苯或溴回流。
(4) 用10%的NaOH溶液洗除溴苯中的溴。再用分液漏斗静置分液分离。
3.硝基苯的制备
(1) 配制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必须是浓酸,否则不反应。
(2) 在50~60 ℃下水浴加热(温度过高会生成副产物)。
(3) 除去混合酸后,用蒸馏水和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4) 用无水CaCl2干燥、分离后得到纯硝基苯。
4.乙醇的性质
(1) 乙醇可以与钠反应,但乙醇中羟基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 乙醇与HX(氢卤酸)反应
CH3CH2OH+HBr eq \(―――→,\s\up7(△))CH3CH2Br+H2O
◢注意事项◣
Ⅰ中加入蒸馏水、浓硫酸、乙醇、溴化钠,加入蒸馏水、浓硫酸、溴化钠的目的是获得氢溴酸。
(3) 乙醇脱水反应
5.乙醛的银镜反应
制备银氨溶液:向1mL 2% AgNO3溶液中滴入2%的稀氨水,边加边振荡,至最初产生的__沉淀恰好溶解为止__。
◢注意事项◣
滴加顺序:向1mL 2% AgNO3溶液中滴加2% 的稀氨水。
6.乙醛与新制Cu(OH)2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5%的 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Cu(OH)2,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注意事项◣
本实验中成功的关键是新制的Cu(OH)2中含有过量的NaOH,保证显碱性。
7.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注意事项◣
①导管末端接近液面而未伸入液面下的目的是防止倒吸。
②除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不能用NaOH溶液是因为会引起酯的大量水解。
8.酚醛树脂的制备
◢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用沸水浴加热。
②长直玻璃管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冷凝回流。
③实验完毕可用乙醇浸泡清洗。
9. 检验蔗糖(或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
◢注意事项◣
①加入新制的Cu(OH)2或银氨溶液之前,需先加入NaOH中和酸使溶液呈碱性,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②有红色沉淀或银镜生成只能证明蔗糖(或淀粉)已经发生水解。如果需要确定淀粉水解完全,还需要另取一份水解液,加入碘水,不显蓝色。
10.蛋白质的盐析和显色反应
(1)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__饱和的(NH4)2SO4或Na2SO4溶液__。
现象:有沉淀生成,向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沉淀溶解。
解释:蛋白质在轻金属盐中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采用多次盐析和溶解,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2) 显色反应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后沉淀变为黄色。
▁▃▅▇回归5 化学反应原理实验
1.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步骤: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现象:接通电路后,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有电流通过。取出盐桥后,电流计指针回到原点,无电流通过。
负极反应式:Zn-2e-=Zn2+;
正极反应式:Cu2++2e-=Cu。
◢注意事项◣
①原电池电子迁移方向:负极失电子,正极得电子(外电路)。
②原电池离子迁移方向:阳离子向正极迁移,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正向正,负向负)。
3.电解原理
现象:阴极石墨棒上逐渐覆盖一层红色物质;阳极石墨棒上有黄绿色气体生成,并可闻到刺激性的气味,同时看到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阳极反应式: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反应式:Cu2++2e-=Cu(还原反应)
总反应:CuCl2 eq \(=====,\s\up7(电解))Cu+Cl2↑
4.电解饱和食盐水
现象:阳极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阴极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同时发现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这说明溶液里有碱性物质生成。
阳极反应式:__2Cl--2e-=Cl2↑__(氧化反应)
阴极反应式:__2H2O+2e-=H2↑+2OH-__(还原反应)
总反应:2NaCl+2H2O eq \(=====,\s\up7(电解))2NaOH+H2↑+Cl2↑
5.铜的电解精炼
6.电镀
电镀时,以待镀件为阴极,以镀层金属为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7.金属防护
(1) 牺牲阳极法(原电池)
左图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构成原电池,有电流通过);右图试管中没有生成蓝色沉淀(无Fe2+生成,说明铁没有被腐蚀,受到保护)。
(2) 外接电流法(电解池)
被保护的金属与直流电源的__负极__相连(石墨辅助电极不损耗)。
8.反应速率的测定图(示例)
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9.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比较二者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化学方程式:5H2C2O4+2KMn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
结论:加MnSO4反应速率加快,Mn2+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10.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ΔH=-56.9 kJ/ml
现象:浸泡在热水中,混合气体的红棕色加深;浸泡在冰水中,混合气体的红棕色变浅。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1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黄色的铬酸根离子(CrO eq \\al(2-,4) )和橙色的重铬酸根离子(Cr2O eq \\al(2-,7) )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2CrO eq \\al(2-,4) +2H+⥫⥬Cr2O eq \\al(2-,7) +H2O
实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2.沉淀的转化
(1)AgCl―→AgI―→Ag2S
结论:一般情况下,Ksp大的沉淀转化为Ksp小的沉淀容易实现。
溶解度:AgCl>AgI>Ag2S
溶度积常数:Ksp(AgCl)>Ksp(AgI)
◢注意事项◣
①滴加NaCl溶液需过量。如果Ag+过量,残留的Ag+与I-直接结合生成AgI沉淀,不能保证一定有AgCl转化成AgI。
②本实验不能证明Ksp(AgI)>Ksp(Ag2S),因为二者表达式不同。
③比较Ksp(AgCl)>Ksp(AgI),也可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K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先生成黄色的AgI沉淀。
(2)Mg(OH)2―→Fe(OH)3
溶解度:Mg(OH)2>Fe(OH)3。
◢注意事项◣
①滴加MgCl2溶液需过量,保证OH-全部反应,再滴加FeCl3溶液,这样才能保证Mg(OH)2沉淀转化为Fe(OH)3沉淀,而不是由溶液中残留的OH-与Fe3+直接结合生成Fe(OH)3沉淀。
②本实验不能证明Ksp[Mg(OH)2]>Ksp[Fe(OH)3],因为二者表达式不同。
③沉淀转化的应用:
Ⅰ.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原因是Ksp(CaSO4)>Ksp(CaCO3)。
Ⅱ.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物质也可以向溶解度大的物质转化。如重晶石BaSO4中加入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使之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但不能证明Ksp(BaSO4)>Ksp(BaCO3)。实际上Ksp(BaSO4)
◆◇元素及其化合物
◆◇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平衡
◆◇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实验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模型口诀】
失升氧化还原剂,七字口诀要牢记,先定两剂与两物,再平电子和原子。
【模型思考】
1.解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先判断变价元素,然后按照“失(电子)、升(价)、氧化(反应)、还原剂”进行分析。
2.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
第一步:先确定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生成物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第二步: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配平时的逻辑关系不能忽略,先要电子得失守恒,然后原子守恒。若先原子守恒配平,必须验证电子是否守恒。
如果是氧化还原形的离子方程式则应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的逻辑关系。
二、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模型口诀】
牢记“三死一灵活”,判断正误不迷惑,写、拆、删、查四步曲,正确书写不出错。
【模型思考】
1.判定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按照“三死一灵活”的顺序判断,“三死”是指(1)“拆”得对否;(2)电荷、质量守恒;(3)盐类水解符号的使用和分步是否正确。“一灵活”是指反应是否符合客观实事。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
3.解读是上述的逆向思维,要理解离子符号代表哪类电解质,才能确定该离子方程式代表哪类物质间的反应。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模型口诀】
吸放热、对正负,标状态、定系数,按照目标变换式,盖斯定律大用处。
【模型思考】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易测得,通过已知反应的反应热,利用盖斯定律获得:
第一步:要确定需要的反应的反应热,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化学计量数关系。
第二步: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按照所要获得的反应,进行变换,对不需要的物质进行定量的“消元”——都是反应物(或都是生成物),可做减法;一项是反应物,一项是生成物,可做加法,同时可用相同的数学式计算出该反应的ΔH,最后书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四、化学平衡移动
【模型口诀】
审清特点与条件,再用勒夏原理判。平衡程度比大小,建立模型解决它。
【模型思考】
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密闭体系中的可逆反应,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遇到平衡移动问题,我们解题的步骤和方法是:
第一步:关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特点。
第二步:关注提干条件,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
第三步: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但有些题目不仅仅需要我们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还通常在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后让我们比较前后两次平衡的关系,碰到这种问题我们经常洗建立一个与平衡“等效”的模型,再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通过改变模型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结果。
当然,分析化学平衡问题时应该注意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没有关系,研究平衡问题时注意矛盾的主次,应用守恒的思想和极限的思想解答问题。
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模型口诀】
脑里有张周期表,心中牢记周期律,位构性一体,知一求其余。
【模型思考】
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
从这个三角关系中的一点突破,注意挖掘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的重要知识和小规律,是解答物质推断题的主要线索和方法。如果是从元素周期表开始设问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必须熟悉周期表的结构,头脑中必须有一张清晰的元素周期表,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摆”元素的相对位置,进而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如果是从结构开始设问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必须抓住物质的结构特征,进而推断物质的性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六、电化学
【模型口诀】
三个口诀两规律,轻松学通电化学;
口诀1:阳负升失氧化,阴正降得还原。
口诀2:电解异性相吸,原电池同性相恋。
口诀3:电子固定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规律1:阳极或负极是活性金属时,金属一定会参加反应;阴极或正极是活性金属,金属一定不会参与反应。
规律2:氧气参与反应时,通入氧气的电极一定是正极。
【模型思考】
1.口诀1:即阳极或负极的反应物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或正极相反。
2.口诀2:即发生电解反应时,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发生原电池反应时,阳离子带正电荷移向正极,阴离子带负电荷移向负极。
3.口诀3:即无论原电池反应还是电解反应,电子总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出,流入电源的正极。
4.解电化学问题,先判断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三口诀两规律”思考。
七、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
【模型口诀】
溶液粒子比大小,反应先行看构造;
盐在溶液先电离,主次矛盾不混淆;
物料电荷均守恒,定性定量把握好。
【模型思考】
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的问题:
第一步,应先确定溶液中粒子的成分,溶液中物质间若能发生化学反应,则优先考虑化学反应;
第二步,反应后首先从守恒出发,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物料守恒(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守恒初步得到结论,所谓物料守恒就是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所谓电荷守恒就是溶液中的阳、阴离子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分析问题要注意盐在溶液中以电离为主,多元弱酸溶液,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每一步电离一次减弱。如果还不能比较大小,最后再考虑水解平衡或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解答水溶液中的问题,要善于通过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分析在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对于存在多种矛盾时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和守恒关系推断结论。
八、从结构角度进行物质推断
【模型口诀】
物质推断题,结构要清晰;
位构性一体,心中要牢记;
表中多元素,运用周期律;
摆出相对位,轻松就破题。
【模型思考】
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
从结构角度进行物质推断的解题关键是:依据物质特征结构,即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来确定解答物质推断题的主要线索和方法,再根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注意挖掘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的重要知识和小规律,并以此为“突破口”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九、元素及其化合物综合推断
【模型口诀】
心平气和要沉着,仔细审题寻突破,分析推断得结论,回过头来验对错。
【模型思考】
这是一类经典试题,综合度较高,题目常见呈现形式有框图、流程图、结合实验的文字叙述、表格等。其问题设计的核心是“元素→物质→反应”,即以核心元素为载体考查其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等知识;进而考查简单物质结构和物质间的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原理,以及实验、计算等相关知识。
1.推断元素时,试题主要在短周期元素范围内考查,短周期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以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氢(H)、碳(C)、氮(N)、氧(O)、硅(Si)、硫(S)、氯(Cl)等,短周期中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钠(Na)、铝(Al)等,结合相应的“位、构、性”信息进行推断。进而回答与元素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元素名称或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周期律等。
2.推断物质时,结合元素和物质结构信息,如化学键类型、物质类型等,以及物质性质及转化等进行推断。进而回答①与物质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物质种类、化学键类型、物质的电子式等。②与反应有关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相关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根据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化学实验、化学定量问题等,以及化学反应原理的有关问题,例如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水溶液中离子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问题等。
十、工业生产和流程综合推断
【模型口诀】
工业生产流程题,先看原料和目的;
最终产物很重要,对应工艺找信息;
生产过程就两类,分离转化交融起;
解决问题用基础,完成生产看能力。
【模型思考】
以工业生产为载体的试题是紧密联系实际,是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目,对提取和分析信息合理分类,并结合已有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试题的信息量大、综合度高,是目前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其最核心的问题是“物质的转化”与“物质的分离”,在物质转化中考查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原理。呈现方式多为流程图或文字表述。常涉及的问题有:
①物质间转化,例如应用复分解反应规律或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书写物质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常会涉及一些陌生反应的书写。
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即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例如应用盖斯定律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书写原电池或电解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等。
③对物质转化的控制,通过控制转化的反应条件提高物质的产率及节能环保等,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解释一些问题,例如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原理解释等。
④物质的分离方法,例如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及操作等实验问题。
⑤通常也会涉及定量问题,例如产品的产量、产率、纯度等。
十一、同分异构体判断
【模型口诀】
分子式、定结构,分析结构找对称,
类别异构先确定,碳链异构二分清,
三看官能团异构,有序思维方法优。
【模型思考】
第一步:知道了有机物分子式,确定或预测有机物类别和官能团种类;
第二步:根据有机分子结构,确定分子结构的对称性;
第三步:根据限制条件收敛,确定同分异构的可能类型;
第四步:通过有序思维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并书写其结构。
十二、有机化合物推断
【模型口诀】
有机推断,突破当先,
捕获信息,解惑谜团。
碳数碳架官能团,落实它们最关键,
正推逆推相结合,掌握方法好推断。
【模型思考】
审题中一审为浏览;二审需要捕获有效信息进行突破。所推出的有机物结构完全符合题中的各项信息——即终审,再落笔作答。
其中“细审→捕获信息→锁定结构”是解题思维模型的主要部分:
①由分子式信息可获得组成元素、不饱和度,预测可能结构和官能团。
②由性质、反应等信息可获得官能团种类;由数据信息可获得官能团的个数;由同分异构体信息可得到官能团位置等。
③由其他信息可以了解碳骨架等。
落实三要素:碳数,碳骨架,官能团种类、数目、位置,从而确定有机物结构。
推断过程中可采取“正推”“逆推”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加加减减”的残基法,将解决问题最小化,最后要将多方面多角度摄取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归纳,最后推断出有机物结构。
十三、物质(或离子)检验
【模型思考】
物质检验并不难,常用方法须熟练,重点关注四方面,表述力求准简全。
【模型思考】
物质检验是实验试题或综合试题中常见的问题,物质检验的核心是基于物质性质确定检验方法,分为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常见的试题类型有:
①检验单一物质或离子;
②检验混合物中的某种物质或离子;
③判断离子是否共存;
④具体问题情境中的物质检验,例如洗涤过程中,通过检验物质或离子确定是否洗涤干净;
⑤物质成分的定量检验等。
解答试题时,应依据物质检验的解题模型即“物质分类←→物质性质←→检验试剂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进行分析,例如:检验NH3,NH3是碱性气体,应利用其碱性进行检验,所以,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利用铵盐的性质,遇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生成白烟进行检验。每个试题的考查角度会有所不同,例如有些试题仅考查检验方法,有些则重点考查基于检验方法的实验操作等。
检验离子时应注意的问题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中。例如:检验NH4+,NH4+存在于铵盐中,应利用铵盐的性质检验,即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再检验氨气。
十四、混合物分离
【模型口诀】
除杂方法常有六,加热、降温水吸收。
化学方法通常用,萃取分离或蒸馏。
【模型思考】
混合物分离也是实验试题或综合试题常见的问题,往往通过物质转化进行分离,物质分离的核心是物质性质和实验方法,目的是获取纯物质,所以,在物质转化过程中,需关注是否会引入新杂质,以及混合物中物质相互干扰的问题。常见的问题有:
①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
②选择适当的试剂。
十五、实验设计
【模型口诀】
找准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
设计实验方案,规范表述答案。
【模型思考】
综合实验试题往往是一份试卷中综合度较大的试题,实验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以某些知识为载体研究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制备、研究反应原理等,既有定性实验,也有定量实验。更重要的是,综合实验还承担考查实验研究方法的功能。所有,实验综合试题知识的综合度较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能力要求高,既考查实验本身的内容,还考查一些知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中学化学实验设计的一般类型:①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②物质的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③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④定性实验,例如制备、鉴别、鉴定、性质的比较、分离、提纯等;⑤定量实验,例如化学式、结构的推断,结晶水数目的测定,纯度、浓度、溶解度的测算和中和滴定等。
问题涉及:
(1)实验研究过程:例如实验目的、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等;
(2)实验研究方法:例如实验探究、控制变量等;
(3)实验基本技能:例如表述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
(4)实验方案设计或评价:例如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或评价、解释已有方案等。
十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
【模型思考】
确定粒子来源,宏观连接微观,
定量关系准确,简单公式运算。
【模型思考】
首先要从宏观角度了解微观粒子、特定结构单元(如共价键)的来源:物质状态、物质结构、物质组成、化学反应、电解质溶液等,建立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定性关系;其次再建立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定量关系,联系的桥梁即NA,1NA即1ml。
十七、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模型口诀】
化学式子要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
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须相同;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模型思考】
先写出试题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然后建立已知与未知纯物质的定量关系,也可以是反应过程的非气态物质质量变化量(△m)或气体体积变化量(△V),按比例列方程,最后解方程。
1.必须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且书写正确。
2读懂题意:
(1)有关反应;
(2)已知条件(哪一物质,什么物理量);
(3)未知-求什么(哪一物质,什么物理量)。
3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对准关系式:
同一物质应为相同物理量,且单位相同;
不同物质可为不同的物理量,但单位要匹配。
十八、守恒法的应用
【模型口诀】
反应过程,原子守恒:
氧化还原,电子守恒;
离子反应,电荷守恒;
确定守恒,布列方程;
应用守恒,解题速成。
【模型思考】
应用时首先要确定所需要解决问题的反应类型,判断可以应用哪种类型的恒等关系来解决问题,最后建立相关的恒等式进行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经常应应的恒等式有:
(1)质量守恒: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应用于一步化学反应中。
(2)原子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应用于一步或多步化学反应、离子反应中。
(3)电子守恒: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
(4)电荷守恒: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所有阴离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应用于离子反应或电解质溶液中。
教考衔接——考前应适当回归教材
新高考为发挥“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非常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很多题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或影踪。在临近高考的状态调试阶段,回归教材、落实双基,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回归教材不是通读或者泛读,要站在一定高度,理清脉络,深度挖掘教材科学回归,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同时结合高考真题、优秀的模拟试题,到教材上找出处,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之,考前引领学生认真回归教材,对于避免盲目刷题,减轻学生复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乃至决胜高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归纳整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这是高考命题的知识依托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知识依托和具体实践。教材中已学过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虽然在高考命题中显性考查的占比不多,但它却是探究高考创新问题的“题根”和模型;考前,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分类整理归纳,有利于考生把握通性通法,应用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一)用“价类二维图”系统归纳常见的变价元素
1.铁元素
【例】[双选]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像。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
B.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可能生成氧化铁
C.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FeOeq \\al(2-,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FeOeq \\al(2-,4)与水反应最终可生成Fe(OH)3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
D.加热Fe(OH)3可发生转化⑥
【解析】选AB 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产生Fe3O4和氢气,因此不能实现转化①,A错误;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四氧化三铁,B错误;高铁酸盐(FeOeq \\al(2-,4))中Fe的化合价为+6价,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细菌、病毒的蛋白质氧化,使物质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失去其生理活性,因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FeOeq \\al(2-,4)与水反应最终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之形成沉淀而从水中分离除去,故高铁酸盐同时又可用作净水剂,C正确;Fe(OH)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Fe2O3和水,能发生转化⑥,D正确。
2.氯元素
【例】在学习了氯元素相关化合物的知识后,某学生绘制了如图所示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a、d溶液的pH:a>d
B.常温下,b可以保存在钢瓶中
C.a、e、f均为强电解质
D.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可知:a溶液和f溶液混合可以制得b
【解析】选A a为HCl,b为Cl2,c为ClO2,d为次氯酸,e为氯酸盐,f为次氯酸盐;盐酸为强酸,次氯酸为弱酸,则相同浓度a、d溶液的pH:a<d,A错误;氯气易液化,常温下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反应,则常温下,液氯可以保存在钢瓶中,B正确;a为HCl, e为氯酸盐,f为次氯酸盐,则a、e、f均为强电解质,C正确;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和次氯酸根可以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氯气,D正确。
3.硫元素
【例】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l·L-1 H2S水溶液中粒子关系存在:N(HS-)+N(S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Y的分子数目为NA
C.工业上用NaClO3和X制备1 ml ClO2时,消耗X分子数为0.5NA
D.“价—类”二维图中盐N可由其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解析】选C 1 L 1 ml·L-1H2S溶液中存在如下物料守恒关系:N(H2S)+N(HS-)+N(S2-)=1 ml·L-1×1 L×NA ml—1=NA,故A错误;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固态,无法计算22.4 L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分子数目,故B错误;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氯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制备1 ml二氧化氯时,反应消耗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为eq \f(1 ml×1,2)×NA ml-1=0.5NA,故C正确;铜与硫共热反应生成硫化亚铜,不能生成硫化铜,则硫化铜不能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故D错误。
4.氮元素
【例】如图为氮及其常见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4分子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实验室中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物质
C.检验b+所需试剂是NaOH浓溶液和蓝色石蕊试纸
D.c途径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硝酸
【解析】选A N2H4分子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A正确;a是二价N的氧化物,为NO,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O2,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故B错误;b为NHeq \\al(+,4),检验NHeq \\al(+,4)所需试剂是NaOH浓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如果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含有NHeq \\al(+,4),故C错误;工业生产硝酸以氨气为原料,故D错误。
(二)通过“反应图示”理清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
1.钠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方法
原理
装置
主要仪器
注意事项
过滤
除去不溶性杂质
漏斗、玻璃棒、烧杯
一贴、二低、三靠
蒸发
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__蒸发皿__、玻璃棒、酒精灯
①蒸发过程中不断搅拌以免局部过热,当有__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__,利用余热把剩余溶剂蒸干
②灼烧固体不能用蒸发皿,需要用坩埚
蒸馏(分馏)
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__蒸馏烧瓶__、酒精灯、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锥形瓶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__蒸馏烧瓶支管口处__
②冷凝水从__下口__进,从__上口__出
③加沸石灰碎瓷片,防止暴沸
萃取和分液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分液漏斗、烧杯
①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②让下层液体从__下口__流出,上层液体由__上口__倒出
离子
检验试剂
主要现象
说明
NH eq \\al(+,4)
NaOH溶液
生成能使__湿润__的__红色__石蕊试纸变__蓝色__的气体
用NaOH浓溶液或加热;若用NaOH稀溶液且不加热,则即使原溶液中含有NH eq \\al(+,4) ,也检验不出来
Fe3+
KSCN溶液
溶液呈__红色__
加入KSCN溶液生成的是红色溶液不是沉淀
K4[Fe(CN)6]
(亚铁氰化钾)
生成蓝色沉淀
K++Fe3++[Fe(CN)6]4-=KFe[Fe(CN)6]↓
K+
焰色试验
透过__蓝色__的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
Na+
焰色试验
火焰呈__黄色__
焰色试验呈黄色不能说明是钠盐,碱(NaOH)也符合
SO eq \\al(2-,4)
盐酸、BaCl2溶液
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__白色沉淀__产生
先加稀盐酸排除Ag+ 、SO eq \\al(2-,3) 、CO eq \\al(2-,3) 等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
Cl-
AgNO3 、HNO3
滴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__白色沉淀__
若有SO eq \\al(2-,4) 存在,则要先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取清液再检验Cl-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
铝箔发红卷缩,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①铝容易被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②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
实验操作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滴有KSCN溶液的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
红色褪去
2Fe3++Fe=3Fe2+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
铜粉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Cu+2Fe3+=Cu2++2Fe2+
实验操作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先加KSCN溶液
无现象
—
向上述无色溶液中再滴加氯水或双氧水
溶液显红色
2Fe2++Cl2=2Fe3++2Cl-或2Fe2++2H++H2O2=2Fe3++2H2O
原理与装置
氨气的干燥及检验
2NH4Cl+Ca(OH)2 eq \(=====,\s\up7(△))CaCl 2+2NH3↑+2H2O
①用碱石灰(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来干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和CaCl2
②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写出上图标号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2Na+O2eq \(=====,\s\up7(△))Na2O2
②2Na+2H2O===2Na++2OH-+H2↑
③2Na2O2+2H2O===4Na++4OH-+O2↑
④2Na2O2+2CO2===2Na2CO3+O2
⑤2OH-+CO2(少量)===COeq \\al(2-,3)+H2O
⑥OH-+CO2(过量)===HCOeq \\al(-,3)
⑦2NaHCO3eq \(=====,\s\up7(△))Na2CO3+H2O+CO2↑
⑧2Cl-+2H2O电解,2OH-+H2↑+Cl2↑
⑨Na++NH3+CO2+H2O===NaHCO3↓+NHeq \\al(+,4)
2.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标号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Fe3O4+8H+===Fe2++2Fe3++4H2O
②2Fe2++Cl2===2Fe3++2Cl-
2Fe2++H2O2+2H+===2Fe3++2H2O
③Fe2++2OH-===Fe(OH)2↓
④4Fe(OH)2+O2+2H2O===4Fe(OH)3
⑤2Fe+3Cl2eq \(=====,\s\up7(△))2FeCl3
⑥Fe+Seq \(=====,\s\up7(△))FeS
⑦3Fe+2O2eq \(=====,\s\up7(点燃))Fe3O4
3Fe+4H2O(g)eq \(=====,\s\up7(高温))Fe3O4+4H2
⑧Fe3O4+4COeq \(=====,\s\up7(高温))3Fe+4CO2
3Fe3O4+8Aleq \(=====,\s\up7(高温))9Fe+4Al2O3
3.氯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标号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2Fe+3Cl2eq \(=====,\s\up7(△),\s\d5( ))2FeCl3
②Cu+Cl2eq \(=====,\s\up7(△),\s\d5( ))CuCl2
③H2+Cl2eq \(=====,\s\up7(点燃))2HCl或H2+Cl2eq \(=====,\s\up7(光照))2HCl
④Cl2+H2OHClO+H++Cl-
⑤Cl2+2OH-===ClO-+Cl-+H2O
⑥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⑦Cl2+2Br-===Br2+2Cl- Cl2+2I-===I2+2Cl-
⑧MnO2+4H++2Cl-eq \(=====,\s\up7(△),\s\d5( ))Mn2++Cl2↑+2H2O
4.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标号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S+Feeq \(=====,\s\up7(△),\s\d5( ))FeS
②S+H2eq \(=====,\s\up7(△),\s\d5( ))H2S
③2H2S+SO2===2H2O+3S
④FeS+2H+===Fe2++H2S↑
⑤S+O2eq \(=====,\s\up7(点燃),\s\d5( ))SO2
⑥4FeS2+11O2eq \(=====,\s\up7(高温),\s\d5( ))2Fe2O3+8SO2
⑦2SO2+O2eq \(,\s\up7(催化剂),\s\d5(△))2SO3
⑧2H2SO3+O2===4H++2SOeq \\al(2-,4)
⑨Cu+2H2SO4(浓)eq \(=====,\s\up7(△))CuSO4+SO2↑+2H2O
C+2H2SO4(浓)eq \(=====,\s\up7(△))CO2↑+2SO2↑+2H2O
⑩SOeq \\al(2-,4)+Ba2+===BaSO4↓
5.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标号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N2+3H2eq \(,\s\up7(高温、高压),\s\d5(催化剂))2NH3
②N2+O2eq \(=====,\s\up7(放电),\s\d5( ))2NO
③NH3·H2Oeq \(=====,\s\up7(△),\s\d5( ))NH3↑+H2O
④2NH4Cl+Ca(OH)2eq \(=====,\s\up7(△),\s\d5( ))CaCl2+2NH3↑+2H2O
⑤4NH3+5O2eq \(=====,\s\up7(催化剂),\s\d5(△))4NO+6H2O
⑥2NO+O2===2NO2
⑦3NO2+H2O===2H++2NOeq \\al(-,3)+NO
⑧Cu+4H++2NOeq \\al(-,3)===Cu2++2NO2↑+2H2O
⑨3Cu+8H++2NOeq \\al(-,3)===3Cu2++2NO↑+4H2O
⑩3CuO+2NH3eq \(=====,\s\up7(△),\s\d5( ))3Cu+3H2O+N2
(三)从“命题的四角度”把握高考对物质的性质、用途考查
1.物质的性质、用途均正确,存在逻辑关系
2.物质的性质、用途均正确,不存在逻辑关系
3.物质的性质正确,用途错误
4.物质的性质错误,用途正确
二、培根固元经典实验,这是高考创新命题的起点
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尤其是对实验类题目来说,更是如此。考前对一些经典实验再回顾,旨在让学生内化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流程,做到触类旁通稳解题。
(一)8个教材经典实验“再回首”
实验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eq \a\vs4\al(实验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MnO2+4HCl(浓)eq \(=====,\s\up7(△))MnCl2+Cl2↑+2H2O。
(2)装置分析
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最后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以防污染环境。
eq \a\vs4\al(实验3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2NH4Cl+Ca(OH)2eq \(=====,\s\up7(△))CaCl2+2NH3↑+2H2O。
(2)气体制备流程: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3)注意事项:①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②浓氨水(或浓铵盐溶液)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③不能使用NH4Cl和NH4HCO3制备。
eq \a\vs4\al(实验4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eq \a\vs4\al(实验5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eq \a\vs4\al(实验6 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为
阳极:2Cl--2e-===Cl2↑
阴极:2H++2e-===H2↑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eq \(=====,\s\up7(电解))2OH-+H2↑+Cl2↑。
(2)电极产物判断:阴极产物是H2和NaOH,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溶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eq \a\vs4\al(实验7 石油的分馏)
eq \a\vs4\al(实验8 乙酸乙酯的制备)
(1)原理:CH3COOH+CH3CH2OHeq \(,\s\up7(浓硫酸),\s\d5(△))CH3COOCH2CH3+H2O
(2)制备
(二)高考对教材实验的3种考查方式“细品悟”
1.教材实验的再现考查
该类试题的文字或图片直接来自于教材,不作改变或虽有改变也仅对某处作细小改动,是对教材实验的直接考查或重组考查。做为对实验基础的考查,这类题目频现于高考试卷中。
【例】 (2021·全国乙卷)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 )
【答案】C
【解析】该实验装置的发生装置属于“固+固加热”制气体,收集装置属于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制氨气为教材实验第二册,通过记忆发现与试题中收集装置不同,直接判断A项不正确。原因是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氯气为教材实验第一册,该反应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加热”制气体,故B项不正确;实验室制氧气属于初中教材实验,符合题意,C项正确;知识迁移,该反应属于“固+液加热”制气体,故D项不正确。
【例】 (2023·浙江6月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装置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气
B.图②操作可排出盛有KMnO4溶液滴定管尖嘴内的气泡
C.图③操作俯视刻度线定容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D.图④装置盐桥中阳离子向ZnSO4溶液中迁移
【答案】C
【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则直接加热氯化铵无法制得氨气,且收集氨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故A错误;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所以高锰酸钾溶液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不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故B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会使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C正确;由图可知,锌铜原电池中,锌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盐桥中阳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故D错误。
2.教材实验的迁移考查
有的高考实验题是以教材实验为基础,进行改编再创作,所谓“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学生首先要熟悉教材,把握实验的关键和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迁移、融会贯通。
【例】 (2020·全国卷Ⅰ·节选)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图所示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由FeSO4·7H2O固体配制0.10 ml·L-1FeSO4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________电极溶液中。
(3)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l·L-1。石墨电极上未见Fe析出。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c(Fe2+)=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2)、(3)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验证了Fe2+氧化性小于____________,还原性小于____________。
(5)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在FeSO4溶液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烧杯、量筒、托盘天平
(2)石墨 (3)0.09 ml·L-1
(4)Fe3++e-===Fe2+ Fe-2e-===Fe2+ Fe3+ Fe
(5)取活化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现血红色,说明活化反应完成
【解析】 (1)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选择所用仪器;(2)(3)(4)根据题给信息选择合适的物质,根据原电池工作的原理书写电极反应式,并进行计算,由此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5)根据刻蚀活化的原理分析作答。本题的难点是第(5)实验方法的设计,要充分利用题给信息和反应的原理解答。
[点评]
本题是教材“带盐桥的锌铜原电池”实验的改编题。通过对教材原实验进行巧妙构思、精心编排,再融合教材中的溶液配制实验,打造成一道经典的探究实验题。这种题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迁移应用、活学活用的能力。
3.教材实验的创新考查
高考中的创新实验大多是“新瓶装旧酒”,所谓“新”,是指新情境、新材料;所谓“旧”,仍是对所学实验基本知能的考查。此类问题的解答,就是一个审清情境问题→追根教材建模→应用模型解题的过程。
【例】 (2020·全国卷Ⅱ)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实验室可通过甲苯氧化制苯甲酸,其反应原理如下:
实验步骤:
(1)在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和搅拌器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5 mL甲苯、100 mL水和4.8 g(约0.03 ml)高锰酸钾,慢慢开启搅拌器,并加热回流至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
(2)停止加热,继续搅拌,冷却片刻后,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并将反应混合物趁热过滤,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合并滤液和洗涤液,于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化至苯甲酸析出完全。将析出的苯甲酸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放在沸水浴上干燥。称量,粗产品为1.0 g。
(3)纯度测定:称取0.122 g粗产品,配成乙醇溶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每次移取25.00 mL溶液,用0.010 00 m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平均消耗21.50 mL的KOH标准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试剂的用量,三颈烧瓶的最适宜规格为________(填标号)。
A.100 mL B.250 mL C.500 mL D.1 000 mL
(2)在反应装置中应选用________冷凝管(填“直形”或“球形”),当回流液不再出现油珠即可判断反应已完成,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适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步骤亦可用草酸在酸性条件下处理,请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达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
(4)“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一步中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5)干燥苯甲酸晶体时,若温度过高,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制备的苯甲酸的纯度为________;据此估算本实验中苯甲酸的产率最接近于______(填标号)。
A.70% B.60% C.50% D.40%
(7)若要得到纯度更高的苯甲酸,可通过在水中______的方法提纯。
【答案】(1)B (2)球形 无油珠说明不溶于水的甲苯已经被完全氧化 (3)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避免在用盐酸酸化时,产生氯气 2MnOeq \\al(-,4)+5H2C2O4+6H+===2Mn2++10CO2↑+8H2O
(4)MnO2 (5)苯甲酸升华而损失
(6)86.0% C (7)重结晶
【解析】甲苯用高锰酸钾氧化时生成苯甲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增加冷凝效果,在反应装置中选用球形冷凝管,加热回流,当回流液中不再出现油珠时,说明反应已经完成,加入适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用盐酸酸化得苯甲酸,过滤、干燥、洗涤得粗产品;用KOH溶液滴定,测定粗产品的纯度。
[点评]
此类试题涉及的物质、实验比较新颖,文字量大,信息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体现了实验的创新考查。但追其根本,此类题还是来源于教材。本题综合了有机物制备实验的相关知识,结合了生产生活问题,做到了“高起点、低落点”。实现了应用性、创新性考查。
图像信息——强化审析技能
化学曲线图像可以直观地表示化学实验、化工生产中的过程变化,在数据呈现的同时,还能揭示变化特点与变化规律,图像常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内容。这类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失分点。学生常因不能准确判读图像信息而找不到解题的“着力点”。化学图像种类繁多、创新频现,逐一解读不可能穷尽一切,也不利于学生通性通法的建立,编者力求将理论、图像、实际变化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分析化学图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一、从识别图像构成要素开始
[过程体验]
(以常见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图像的分析为例)
【例1】如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过程的曲线图像(25 ℃,锥形瓶中装入的溶液10 mL)。请说出你从曲线图像中获取到的主要信息。
解读:根据起点或pH变化,确定锥形瓶中装的是碱,即NaOH溶液;根据起点的pH,确定c(NaOH)=0.1 ml·L-1;根据盐酸溶液体积为10 mL时达到滴定突变点(恰好中和点),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c(HCl)=0.1 ml·L-1。
通过让学生自主分析,明确该实验需要关注物质和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物质的分析要关注试剂名称和类别、试剂用量(体积、浓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要关注锥形瓶和滴定管中分别装了什么溶液。引导学生关注图像坐标轴、起点、突变点,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曲线拆分为“中和”和“过量”两个阶段;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示该滴定过程,即“向10 mL 0.1 ml·L-1 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l·L-1盐酸至过量”。
【例2】盐酸与氨水相互滴定过程的曲线如图所示(25 ℃,锥形瓶中装入的溶液为10 mL)。请说出你从曲线图像中获取到的主要信息。
解读:两个图对应实验的操作过程分别是“向氨水中滴入盐酸”和“向盐酸中滴入氨水”;但分析溶液浓度时,应从图 (右)起点pH分析,即c(HCl)=0.1 ml·L-1,通过计算得出氨水浓度为0.1 ml·L-1。所得结果与图 (左)不矛盾。
感受同样是酸碱中和反应,但“强酸和强碱反应”与“弱碱和强酸反应”的图像不同,由此形成规律化认知:试剂的类别不同和性质强弱不同会导致图像不同。
明确图像的构成要素为“两轴三点一线”
横轴是因(自变量),是主动变化的;纵轴是果(因变量),是被动变化的;变化的逻辑必须要符合理论规律和实际反应特点。
二、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图像的形成和变换,建立图像的分析思路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化学曲线图像为例)
【例3】观察常温下用0.1 ml·L-1 KOH溶液滴定10 mL 0.1 ml·L-1 HA溶液的滴定曲线。
(1)请分析曲线,尽可能多地说出从曲线中获得的信息或推论。
解读:①根据文字信息和图示,再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OH+HA===KA+H2O”分析实验操作为“向10 mL 0.1 ml·L-1 HA溶液中滴加0.1 ml·L-1KOH 溶液至过量”;
②根据起点确定 HA为弱酸;
③根据b点横坐标的体积确定为“半点”,溶质为HA和KA,且物质的量恰好相等,溶液呈酸性;
④根据c点pH确定该点为中性点;
⑤根据d点体积确定该点为恰好中和点,所得溶质为KA,溶液呈碱性,也能说明HA为弱酸。
分析图像时,结合曲线构成要素,优先关注坐标轴和点;对坐标轴必须关注是什么样的物理量、单位、刻度,对点需要关注坐标数据,这些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同时,需要将曲线的趋势与理论、实际变化相结合,进行定性的分析。
(2)在下图绘制上述反应中各溶质物质的量随KOH 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
解读:根据方程式“KOH+HA===KA+H2O”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确定KOH溶液以0 mL为起点,10.00 mL时为恰好中和点,这个过程溶质HA从0.001 ml变为0 ml,溶质KA从0 ml变为0.001 ml。再滴加KOH 溶液,KA物质的量不变,KOH在增加,最终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反应、同样的操作,改变坐标轴后图像则不同。认识到操作、试剂、坐标轴等都会影响图像的呈现结果;但图像的构成要素和内在的逻辑却保持不变。从读懂图到绘制图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图像的过程,提升的是定性定量分析水平及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水平。
(3)若HA是CH3COOH,分析上述反应中CH3CO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数曲线图(见下图)确定不同pH时微粒存在的主要形式和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分数的变化原因;计算电离平衡常数Ka。
解读:依据“CH3COOHCH3COO-+H+”可以判断,当pH较小时,平衡态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CH3COO-的物质的量分数;也可以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OH-CH3COO-+H2O”进行理论分析,即pH增大的过程就是醋酸被中和的过程,CH3COOH物质的量分数在减小,CH3COO-物质的量分数在增大,结合图可得出曲线中的实线代表CH3COOH、虚线代表CH3COO-。在e点时c(CH3COO-)=c(CH3COOH),结合电离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分析Ka=eq \f(cH+×cCH3COO-,cCH3COOH)=c(H+)=1×10-4.75。
理解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分布分数曲线为平衡状态下的曲线,可借助分布分数曲线分析微粒的存在形式和量的情况;学会依据pH和化学反应(反应物的量在减少,生成物的量在增加)寻找微粒存在的主要形式;借助交点计算电离平衡常数;能将曲线走势与滴定过程建立联系。同时,对曲线图像的研究从一条过渡到多条。
【例4】有关合成氨反应系列图像的分析。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N2(g)+3H2(g)eq \(,\s\up7(高温、高压),\s\d5(催化剂))2NH3(g) ΔH<0
(1)起始时n(N2)∶n(H2)=1∶3,N2的起始浓度为0.4 ml·L-1,达到平衡时浓度为0.3 ml·L-1,分别绘制出c(N2)-t、c(H2)-t、c(NH3)-t、各组分浓度-t曲线图像。
解读:①结合三段式分别计算各物质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画出对应的曲线图像,结果如图所示。
②经过平移曲线将三条线合并到一个图像上,如图所示。
通过绘制合成氨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一条线→两条线→三条线合为一张图的过程,认识到一个图像中呈现多条曲线的条件是横纵坐标相同;体现的是同一反应中,从不同角度(速率、平衡)思考问题,表现的是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分析复杂图像时要学会图像的拆解,化繁为易,针对解题。
(2)绘制出不同压强下,平衡状态时氨气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变化大致趋势的图像(如图1),将几个图合并成一个图(如图2)。
思考并回答:多因素、多条线放在一个图中,价值是什么?
解读:①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相同压强时,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平衡态氨气物质的量百分数越大。
②将三个不同压强的曲线合并在一个“平衡态氨气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坐标图中时,学生开始关注三条曲线相对高低的问题。
理解同一图像中有多条曲线可以是因为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反应过程,也可以是因为分别用曲线来表示不同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多条曲线在同一图像中更容易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优化条件。
(3)比较下图中p1、p2、p3、p4、p5的大小关系。
多因素多条曲线如何分析?
解读:需要在相同温度下来比较压强的大小,可做垂直辅助线(350 ℃);增大压强时,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依据所给反应气体减小的方向为正反应方向,即该平衡正移,平衡混合物中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增大。因此,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增大对应的压强越大,从而得出p1>p2>p3>p4>p5的结论。
理解多条曲线在同一图像中的分析方法:选择一条曲线或做辅助线进行变量控制。明确在绘图时,需要通过确定坐标值来确定关键点,通过关键点的连线形成曲线。
三、通过曲线图像的变化趋势,探究“知识理论”与“实际反应”间的因果关系,获取解题有用信息
(以复杂变化过程曲线图像的分析与绘制为例)
【例5】分析H2CO3水溶液中含碳微粒(不考虑CO2)在不同pH时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数图像(见下图),指出各曲线分别代表什么微粒,并解释说明。
解读:(1)结合实际反应和相关理论知识,分析H2CO3水溶液体系中的含碳微粒种类,以及在理论上它们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H2CO3eq \(,\s\up7(OH-),\s\d5(H+))HCOeq \\al(-,3)eq \(,\s\up7(OH-),\s\d5(H+))COeq \\al(2-,3)
可以得出:pH较小时,是以H2CO3为主的;pH较大时,是以COeq \\al(2-,3)为主的。所以左侧实线代表H2CO3,右侧虚线代表COeq \\al(2-,3)。
(2)结合H2CO3与碱的反应,当pH增大时,c(H2CO3)减小,c(HCOeq \\al(-,3))会先增大后减小,最后c(COeq \\al(2-,3))增大。最终也能判断每条曲线所代表的微粒。
对微粒物质的量(浓度)分布分数曲线进行分析,根据pH和化学反应(反应物的量在减少、生成物的量在增加),确定三条曲线分别所对应的含碳微粒,并为后续分析提供支持。面对复杂变化过程的曲线图像时,通过在转折点进行切割,将复杂的图像分解为单调变化的简单图像。形成“因eq \f(理论,实际反应)果”的认识,其中以理论(反应原理、反应规律)为基础,实际反应为因果之间的桥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后形成因果之间的逻辑链。
【例6】绘制“向10 mL 0.1 ml·L-1碳酸钠(pH≈11)溶液中滴入0.1 ml·L-1盐酸”曲线,结合 H2CO3水溶液中含碳粒子(不考虑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数图像(见下图),确定两个滴定突变点(所加盐酸的体积、pH)。
解读:根据反应方程式,将实际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COeq \\al(2-,3)+H+===HCOeq \\al(-,3);
②HCOeq \\al(-,3)+H+===H2O+CO2↑;
③向Na2CO3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盐酸。
反应①、反应②恰好结束时对应的盐酸体积分别为10 mL、20 mL,即两个突变点的横坐标。经讨论,要确定两个突变点的纵坐标,需要结合“H2CO3水溶液中含碳粒子(不考虑CO2)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数图像”。反应①起点pH≈11,故起点为右侧第一条粗实线;反应①的终点、反应②的起点对应的应是百分含量最大的位置,即中间的粗实线位置;反应②结束或反应③开始处对应的应该是图左侧第一条粗实线位置。通过分析,可知变化过程的两个突变点的pH分别为8.5左右和5左右。根据起点、两个突变点,连线后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像(此曲线仅代表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的大致情况):
通过理论分析,将图像变化趋势中的因果关系与实际变化过程、变化特点建立联系。这是分析化学图像的思想方法,也是分析其他化学问题的方法。
【归纳总结】分析与应用化学曲线图像审题模板
通过将理论、图像变化趋势中的因果关系与实际变化过程、变化特点建立联系,形成分析化学图像的学科方法。
规范答题——建构各类问题的答题模型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物质性质和变化;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多种认知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可见,化学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目标之一,是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学生书面表达欠规范,导致考生非智力因素失分,已经成为制约考生化学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根据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一、书面表达的类型、常见错误及失分原因
(一)书面表达的常考类型
1.化学信息表达
化学信息表达是指运用化学用语,科学规范地表征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描述化学实验。化学用语的功能分类具体如下。
2.化学问题观点表达
化学问题观点表达是指运用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准确简明地表述对某一化学问题的看法或思路。从内容特征上分,化学问题可大致分为解释原因、描述作用、设计方案等三种类型如下。
(1)解释原因:要求对化学原理或现象作出解释,一般提供某些化学事实、实验现象、生产生活等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设计、操作、条件变化或试剂选择等的目的或原因。
(2)描述作用:要求描述实验装置、实验仪器、实验操作的作用。
(3)设计方案:要求设计一个符合特定要求的方案,常指实验方案的设计。
(二)答题常见错误及失分原因1.不能规范使用化学用语,书面表达能力欠缺
2.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表现在不能根据原料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气装置,不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不能根据试题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答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题时,不能认真审题导致选择错误的实验方法;不能提出正确的衡量反应快慢的方法和标准,导致答题时漏洞百出或词不达意。
二、考法例析及增分策略
类型(一) 实验现象描述
现象描述题一般出现在实验题中,我们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注意从“海”“陆”“空”,即溶液、固体、气体三个角度的变化来描述现象,若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或两种状态的变化,则只从一个或两个角度来回答就可以了,这类描述题不怕回答啰嗦,而是越详细越好,把涉及的现象都囊括进去才能得满分。
【例1】简单描述将铜片放入盛有稀HNO3的试管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分析】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实验现象描述题,题目中溶液(颜色变化)、固体(铜片减小)、气体(先生成NO,再在试管上部接触空气生成NO2)三态都有变化,所以应从这三个角度来回答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会加快。
[品悟]反应开始时,试管中铜片表面出现无色小气泡,反应速率逐渐加快,铜片逐渐溶解;试管上部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试管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蓝色。
类型(二) 离子的检验
离子的检验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大部分考生虽知道检验方法,但在描述时经常掐头去尾,丢掉步骤分,导致不能得满分。做这种题要按照步骤来:①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②加入检测液;③观察现象;④得出结论。
【例2】将Fe3O4溶于少量稀盐酸中,如何检测所得溶液中含有Fe2+?
【分析】考虑到Fe2+有还原性,向待测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会发生反应5Fe2++MnOeq \\al(-,4)+8H+===5Fe3++Mn2++4H2O,若高锰酸钾紫色褪去,可以证明有Fe2+;也可以滴加K3[Fe(CN)6]溶液,会发生反应2[Fe(CN)6]3++3Fe2+===Fe3[Fe(CN)6]2↓(蓝色),若生成蓝色沉淀,证明有Fe2+。
[品悟] (1)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褪色,证明溶液中有Fe2+。(2)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Fe2+。
类型(三) 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
这类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及各省市卷中都有所体现,主要是通过观察图像,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并找出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
【例3】已知4H2(g)+2CO(g)===CH3OCH3(g)+H2O(g) ΔH=-204.7 kJ·ml-1。
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 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由于制备甲醚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O的转化率减小。这种题同学们都会,但回答不全面,许多同学不说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认为这句话是废话,因为题干中已经说了。作为说明此平衡发生移动的必要依据,必须用上这句话,才可以充分证明升温使平衡逆向移动。
[品悟]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降低
类型(四) 结构化学原因解释
文字叙述题是近几年结构化学新增的考点,许多同学往往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字,但是不得要领,不得分。答好此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审题,提炼题干信息,针对问题进行回答时注意找准得分点,不同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回答在精而不在多。
【例4】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1)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题干给出了不同共价键的键能大小,键能越小,共价键越不稳定,越易断开,因此必须从键能的角度来回答问题。
(1)通过分析表格信息发现Si—Si和Si—H的键能分别比C—C和C—H的键能低,Si—Si和Si—H很不稳定,易断裂,所以导致难以形成长链硅烷。
(2)C—H比C—O的键能高,所以CH4较稳定,相反Si—H的键能却比Si—O的键能低,所以SiH4不稳定,更易形成较稳定的SiO2。
[品悟] (1)C—C和C—H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和Si—H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2)C—H的键能大于C—O,C—H比C—O稳定。而Si—H的键能却远小于Si—O,所以Si—H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
综合命题——强化学科素养的融会和渗透
新高考更加注重综合性与创新性的考查,模块间知识进行融合命题将逐渐常态化,这样的考查方式既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能够较好地渗透学科素养,凸显高考的选拔功能。这类题目已成为高考试卷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以物质结构为中心的学科内综合题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结构观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高考以结构观考查学科内融合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能促进学生“学—思—悟—用”科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类型(一) 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
1.(2023·北京等级考)离子化合物Na2O2和CaH2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2Na2O2+2H2O===4NaOH+O2↑;②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2、CaH2中均有非极性共价键
B.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C.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CaH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
D.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O2和H2的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选C Na2O2中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CaH2中只有离子键而不含非极性共价键,A错误;①中水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Na2O2由Na+和Oeq \\al(2-,2)组成,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CaH2由Ca2+和H-组成,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2∶1,C正确;①中每生成1个氧气分子转移2个电子,②中每生成1个氢气分子转移1个电子,转移电子数相同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
类型(二) 物质结构+电化学
2.[双选](2022·山东等级考)Cu2-xSe是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立方晶胞(示意图)的组成变化如图所示,晶胞内未标出因放电产生的0价Cu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Cu2-xSe晶胞中Cu2+个数为x
B.每个Na2Se晶胞完全转化为Cu2-xSe晶胞,转移电子数为8
C.每个NaCuSe晶胞中0价Cu原子个数为1-x
D.当NayCu2-xSe转化为NaCuSe时,每转移(1-y)ml电子,产生(1-x)ml Cu原子
【解析】选BD 由晶胞结构可知,位于顶点和面心的硒离子个数为8×eq \f(1,8)+6×eq \f(1,2)=4,位于体内的铜离子和亚铜离子的个数之和为8,设晶胞中的铜离子和亚铜离子的个数分别为a和b,则a+b=8-4x,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2a+b=4×2,解得a=4x,故A错误;由题意可知,Na2Se转化为Cu2-xSe的电极反应式为Na2Se-2e-+(2-x)Cu===Cu2-xSe+2Na+,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Na2Se,转移电子数为8,故B正确;Cu2-xSe转化为NaCuSe的电极反应式为Cu2-xSe+ e-+Na+===NaCuSe+(1-x)Cu,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NaCuSe,晶胞中0价铜的个数为(4-4x),故C错误;NayCu2-xSe转化为NaCuSe的电极反应式为NayCu2-xSe+(1-y) e-+(1-y)Na+===NaCuSe+(1-x)Cu,所以每转移(1-y)ml电子,产生(1-x)ml铜,故D正确。
类型(三) 物质结构+离子平衡
3.CaF2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1所示(已知氟化钙晶胞参数为a p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难溶于水、可溶于酸。常温下,用盐酸调节CaF2浊液的pH,测得在不同pH条件下,体系中lgeq \f(cHF,cH+)与-lg c(X)(X为Ca2+或F-)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氟化钙晶胞中含有Ca2+的数目为4个
B.氟化钙的晶体密度为eq \f(312,a3×10-30NA) g·cm-3
C.L1表示-lg c(F-)与lg eq \f(cHF,cH+)的变化曲线
D.Ksp(CaF2)的数量级为10-10
【解析】选C 已知HF的Ka=eq \f(cH+·cF-,cHF),则有eq \f(cHF,cH+)=eq \f(cF-,Ka),即有lg eq \f(cHF,cH+) 越大,c(F-)越大,lg c(F-)越大,-lg c(F-)越小,c(F-)越大,c(Ca2+)越小,则-lg c(Ca2+)越大,故可知L1代表-lg c(Ca2+)的变化曲线,L2代表-lg c(F-)的变化曲线,据此分析解题。每个氟化钙晶胞中含有Ca2+的数目为8×eq \f(1,8)+6×eq \f(1,2)=4,故A正确;晶胞体积V=(a×10-10cm)3,该晶胞中相当于含有4个“CaF2”,晶胞质量为m=eq \f(312,NA) g,则氟化钙的密度ρ=eq \f(m,V)=eq \f(312,a3×10-30NA) g·cm-3,故B正确;由分析可知,L1表示-lg c(Ca2+)与lgeq \f(cHF,cH+)的变化曲线,故C错误;由a点坐标可知,eq \f(cHF,cH+)=eq \f(cF-,Ka)=101.2,c(F-)=10-2,则Ka=eq \f(10-2,101.2)=10-3.2,由b点坐标可知,c(Ca2+)=10-2,此时eq \f(cHF,cH+)=10-0.7,故可求出此时溶液中c(F-)=10-0.7×10-3.2=10-3.9,故Ksp(CaF2 )=c(Ca2+)c2(F-)=10-2×(10-3.9)2=10-9.8,故其数量级为10-10,故D正确。
二、以工艺流程为中心的学科内综合题
工艺流程是依托化学反应来构建的,物质的转化、反应条件的控制等在本质上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来实现。其融合点很多,例如反应速率、平衡移动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物质结构及其实验探究等。
类型(一) 工艺流程+离子平衡
4.(2022·江苏等级考)一种捕集烟气中CO2的过程如图所示。室温下以0.1 ml·L-1KOH溶液吸收CO2,若通入C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碳物种的浓度c总=c(H2CO3)+c(HCOeq \\al(-,3))+c(COeq \\al(2-,3))。H2CO3电离常数分别为Ka1=4.4×10-7、Ka2=4.4×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OH吸收CO2所得到的溶液中:c(H2CO3)>c(HCOeq \\al(-,3))
B.KOH完全转化为K2CO3时,溶液中:c(OH-)=c(H+)+c(HCOeq \\al(-,3))+c(H2CO3)
C.KOH溶液吸收CO2,c总=0.1 ml·L-1溶液中:c(H2CO3)>c(COeq \\al(2-,3))
D.如图所示的“吸收”“转化”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解析】选C KOH吸收CO2所得到的溶液,若为K2CO3溶液,则COeq \\al(2-,3)主要发生第一步水解,溶液中:c(H2CO3)<c(HCOeq \\al(-,3)),若为KHCO3溶液,则HCOeq \\al(-,3)发生水解的程度很小,溶液中:c(H2CO3)<c(HCOeq \\al(-,3)),A不正确;KOH完全转化为K2CO3时,依据电荷守恒,溶液中:c(K+)+c(H+)=c(OH-)+c(HCOeq \\al(-,3))+2c(COeq \\al(2-,3)),依据物料守恒,溶液中:c(K+)=2[c(COeq \\al(2-,3))+c(HCOeq \\al(-,3))+c(H2CO3)],则c(OH-)=c(H+)+c(HCOeq \\al(-,3))+2c(H2CO3),B不正确;KOH溶液吸收CO2,c(KOH)=0.1 ml·L-1,c总=0.1 ml·L-1,则溶液为KHCO3溶液, Kh2=eq \f(Kw,Ka1)=eq \f(1×10-14,4.4×10-7)≈2.3×10-8>Ka2=4.4×10-11,表明HCOeq \\al(-,3)以水解为主,所以溶液中:c(H2CO3)>c(COeq \\al(2-,3)),C正确;如图所示的“吸收”“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分别为CO2+2KOH===K2CO3+H2O、K2CO3+CaO+H2O===CaCO3↓+2KOH(若生成KHCO3或K2CO3与KHCO3的混合物,则原理相同),二式相加得:CO2+CaO===CaCO3↓,该反应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D不正确。
类型(二) 工艺流程+物质结构
5.[双选]工业上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还含有少量SiO2)制备CuCl的工艺流程如图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取”时离子方程式为CuFeS2+4O2===Cu2++Fe2++2SOeq \\al(2-,4)
B.“滤渣①”成分是Fe(OH)3、CuO
C.“还原”时加入NaCl和浓盐酸主要是为了提供Cl-,与铜元素形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D.CuCl的晶胞如图2,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是4
【解析】选BC “浸取”时,CuFeS2在酸性条件下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CuFeS2+17O2+4H+===4Cu2++4Fe3++8SOeq \\al(2-,4)+2H2O,故A错误;加入过量氧化铜调节pH的目的是将Fe3+转化为氢氧化铁除去,因此“滤渣①”的成分是Fe(OH)3和过量的CuO,故B正确;“还原”时加入NaCl和浓盐酸主要是为了提供Cl-,与铜元素形成可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CuCl,故C正确;由CuCl的晶胞图可知,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是12,故D错误。
类型(三) 工艺流程+实验探究
6.(2022·浙江选考)某兴趣小组用四水醋酸锰[(CH3COO)2Mn·4H2O]和乙酰氯(CH3COCl)为原料制备无水二氯化锰,按如下流程开展了实验(夹持仪器已省略):
已知:①无水二氯化锰极易吸水潮解,易溶于水、乙醇和醋酸,不溶于苯
②制备无水二氯化锰的主要反应:(CH3COO)2Mn+2CH3COCleq \(――→,\s\up7(△),\s\d5(苯))MnCl2↓+2(CH3CO)2O
③乙酰氯遇水发生反应:CH3COCl+H2O―→CH3COOH+HCl
请回答:
(1)步骤Ⅰ:所获固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步骤Ⅰ在室温下反应,步骤Ⅱ在加热回流下反应,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用蒸馏水润湿滤纸,微开水龙头,抽气使滤纸紧贴在漏斗瓷板上
B.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开大水龙头,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C.用乙醇作为洗涤剂,在洗涤沉淀时,关小水龙头,使洗涤剂缓慢通过沉淀物
D.洗涤结束后,将固体迅速转移至圆底烧瓶进行后续操作
(4)步骤Ⅳ:①将装有粗产品的圆底烧瓶接到纯化装置(图2)上,打开安全瓶上旋塞,打开抽气泵,关闭安全瓶上旋塞,开启加热器,进行纯化。请给出纯化完成后的操作排序:
纯化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将产品转至干燥器中保存
a.拔出圆底烧瓶的瓶塞
b.关闭抽气泵
c.关闭加热器,待烧瓶冷却至室温
d.打开安全瓶上旋塞
②图2装置中U形管内NaOH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滴定分析法确定产品纯度。甲同学通过测定产品中锰元素的含量确定纯度;乙同学通过测定产品中氯元素的含量确定纯度。合理的是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
【答案】(1)(CH3COO)2Mn
(2)步骤Ⅰ脱去四水醋酸锰的结晶水并防止生成MnCl2;步骤Ⅱ加热回流促进反应生成MnCl2
(3)BD (4)①c d b a ②防止可能产生的酸性气体进入抽气泵;防止外部水气进入样品 (5)乙
【解析】(1)根据制备无水二氯化锰的主要反应:(CH3COO)2Mn+2CH3COCleq \(――→,\s\up7(△),\s\d5(苯))MnCl2↓+2(CH3CO)2O以及乙酰氯遇水发生反应:CH3COCl+H2O―→CH3COOH+HCl可判断步骤Ⅰ中利用CH3COCl吸水,因此所获固体主要成分是(CH3COO)2Mn。(2)由于步骤Ⅰ脱去四水醋酸锰的结晶水并防止生成MnCl2,因此步骤Ⅰ在室温下反应;而步骤Ⅱ加热回流促进反应生成MnCl2,所以步骤Ⅱ需要在加热回流下反应。(3)因为氯化锰极易吸水潮解,故不能使用水来润湿,可以改用苯等有机溶剂,故A错误;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开大水龙头,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故B正确;用抽滤洗涤沉淀时,抽滤速率不能过快,故C错误;由于无水二氯化锰极易吸水潮解,洗涤结束后,将固体迅速转移至圆底烧瓶进行后续操作,故D正确;(4)①纯化完成后首先关闭加热器,待烧瓶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安全瓶上旋塞,关闭抽气泵,最后拔出圆底烧瓶的瓶塞,将产品转至干燥器中保存;②由于可能混有酸性气体且无水二氯化锰极易吸水潮解,因此图2装置中U形管内NaOH固体的作用是防止可能产生的酸性气体进入抽气泵,同时防止外部水气进入样品。(5)由于无水二氯化锰极易吸水潮解,且锰离子水解,所以应该通过测定产品中氯元素的含量确定纯度,所以合理的是乙同学的方法。
三、以有机化学为中心的学科内综合题
随着新高考的不断深入,有机化学与其他模块的交叉融合考查也日益增多。如以有机物为情境载体融合物质结构、电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等进行综合命题。
类型(一) 有机物+物质结构
7.(2023·辽宁等级考)在光照下,螺吡喃发生开、闭环转换而变色,过程如下。下列关于开、闭环螺吡喃说法正确的是( )
A.均有手性
B.互为同分异构体
C.N原子杂化方式相同
D.闭环螺吡喃亲水性更好
【解析】选B 开环螺吡喃中不含手性碳原子,不具有手性,A项错误;二者分子式均为C19H19NO,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正确;闭环螺吡喃中的N形成3个σ键,有一个孤电子对,为sp3杂化,开环螺吡喃中的N形成3个σ键,无孤电子对,为sp2杂化,C项错误;开环螺吡喃为带有正、负电荷的离子,其易与水形成水合离子,亲水性更好,D项错误。
类型(二) 有机物+电化学
8.(2021·全国甲卷)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采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
B.阳极上的反应式为+2H++2e-―→+H2O
C.制得2 m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1 ml电子
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
【解析】选D 由题图可知,在铅电极乙二酸变成乙醛酸是去氧的过程,发生还原反应,则铅电极是电解装置的阴极,石墨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反应为2Br--2e-===Br2,此为阳极反应式,由分析可知,Br-还是阳极反应物,A、B错误;制得2 ml 乙醛酸,实际上是左、右两侧各制得1 ml乙醛酸,共转移2 ml电子,故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的电子为2 ml,C错误;电解装置中,阳离子移向阴极(即铅电极),D正确。
类型(三) 有机物+反应原理
9.相关有机物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 ml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2ΔH1≈ΔH2,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
B.ΔH2<ΔH3,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
C.3ΔH1<ΔH4,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
D.ΔH4-ΔH3>0,说明苯分子比稳定
【解析】选A 依据焓变数据可知,2ΔH1≈ΔH2,只能说明双键之间的能量差,无法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故A错误;依据焓变数据可知,ΔH2<ΔH3,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故B正确;依据焓变数据可知,3ΔH1<ΔH4,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故C正确;依据焓变数据可知,ΔH4-ΔH3>0,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苯分子比稳定,故D正确。
高考试题评分细则解读
选择题
1.基本类型
(1)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则全错。
(2)不定项选择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一半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得0分。
2.填涂的问题
如果填涂得不规范,可能被误判为“空选”造成失分。常见两种情况:一是没有使用规范的2B铅笔;二是没有按要求涂满、涂得太轻或轻重不均匀。如下图所示:
非选择题
不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省市高考卷,化学学科非选择题的题型结构大同小异,各小题的设问形式和作答要求也基本相同,设问形式主要分为选择性填空、专业术语填空、文字表述填空、计算结果填空以及其他形式填空五种形式,不同形式的设问也可细分为不同的形式,其作答要求和评分参考标准也不尽相同。
设问形式一:选择性填空-见错零分
1.选择性填空答案及分类主要是在空白处填写题目要求回答的字母和文字。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选项选择型此类题目与I卷中选择题相似,由题干和选项组合,一般在空白处后面以括号的形式要求“填字母”。与选择题主要有三点不同:一是选项的个数较为灵活,除常见的4个外,还可能会出现3个或5个的情况;二是符合要求的答案个数往往不唯一;三是选项除用大写的A、B····.表示外,较为常见的还有小写的a、b·····形式。
例1:[2023全国新课标卷,28题]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 洗涤的方法除去(填标号)。若要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
a.热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
(7)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标号)。
a. b. c. d.
【答案】(6)a (7)b
(2)结论选择型
此类题目在空白处后面以括号的形式给出了明确的结论,需要考生从所给的结论中选择正确的。所给的结论一般为一对矛盾,如“偏大”或“偏小”,“酸性”“碱性”或“中性”,“吸热”或“放热”,“向左”或“向右”等。
例2:[2022全国甲卷,28题(1)] 对于碳氯化反应:增大压强,平衡_______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向左 变小
(3)隐性选择型
此类题目一般填写的是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编号,但形式与选项选择型不同,所给的编号通常隐含在题干所给的信息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隐含在装置图中;二是隐含在图像中。
例3:[2023山东卷,20题] (3)温度下,在密封石英管内完全充满水溶液,使分解,分解产物均完全溶于水。含碳物种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碳元素的其他存在形式)。
相同条件下,若反应起始时溶液中同时还含有盐酸,则图示点中,的浓度峰值点可能是 (填标号)。与不同盐酸相比,达浓度峰值时,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的反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3) a 减小 不变
2.选择性答案的评分标准
(1)答案唯一性。答案必须与题给选项编号相同,不能用大写字母代替小写字母,如将“A”写为“a”,也不能用小写字母代替大写字母,如将“a”写为“A”;不能用近义词代替,如将“偏大”写为“偏高”等。如果所填内容与题给结论用字不同的,阅卷时均判为0分。
(2)选项选择型填空的小题,如果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满分为2分时,只答一个且正确,阅卷时一般判1分;只要有错误选项的,阅卷时均判为0分。
(3)书写规范、清晰、准确性。字母和数字必须规范、清晰,如有的学生将“d”的一竖写短了,写得像“a”;需要改动时,要将原来内容划掉,在空白处填写改动后的答案,不能在原来书写基础上改动,如将“D”改为“B”,如果在原书写基础上改动的话,就容易变得B、D不分。类似的需要阅卷教师猜答案的,阅卷时均判为0分。
设问形式二:专业术语填空-一错全错
1.专业术语填空形式及分类
主要是在空白处填写题目要求回答的化学专业术语。可分为以下五种形式:
(1)物质组成式型
此类题目的答案为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等,其中要求书写化学式的次数最多。
例4:[2023全国乙卷,35] (1)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答案】3d64s2
(2)物质变化式型
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等,一般都有明确要求,需要根据要求书写与之对应的方程式。
例5:[2023广东卷,18题(1)] (1)活性可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3)符号表示型
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原子轨道符号以及表示杂化形式的符号等,这些符号为化学学科特有,是化学“宏-微-符”三重表征中的重要表征。
例6:[2023山东卷,16题] 中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 ;
【答案】sp2
(4)名称型
主要包括元素名称、物质名称、反应类型名称、实验操作名称、仪器名称、电子云形状名称等,元素名称和物质名称主要出现在元素化合物综合题和反应原理综合题中,反应类型名称主要出现在有机综合题中,实验操作名称、仪器名称主要出现在实验综合题中。
例7:[2023辽宁卷,17题] 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下列仪器在该步骤中无需使用的是 (填名称):
【答案】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
(5)数字型
主要包括化合价、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数和族序数等用数字形式表示的化学用语。
例8:[2022山东卷,16题(1)]Ni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 。
【答案】第四周期第Ⅷ族
2.专业术语填空的评分标准
(1)答案唯一性。
因为这些均为学科专业术语,因此填写时不能出现错别字,不能用口语化和日常生活习惯用语来代替。如果出现错别字,阅卷时均判为0分。
(2)书写的规范性。
涉及用符号表示的专业术语,特别是元素符号等,书写时要规范,不能过于随意,特别是大小写和原子连接方式的问题,如将CO写为C、将CH3CH2-NO2写为CH3CH2-O2N、将氢原子写成h、苯环明显未封口、碳碳键伸出太长、结构简式中接支链的竖向碳碳键省略且应与支链所连的原子没有对准等。如果出现规范性问题,阅卷时均判为0分。
(3)书写的完整性。
涉及物质变化的式子书写时要注意完整性,如果出现不完整的情况,如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或物质缺失、电极反应式没有标明电子、热化学方程式缺少物质状态或ΔH、缺少关键的反应条件、将方程式中的“=”写为“→”等,阅卷时一般均判为0分或扣除一定的分数。
(4)书写的对应性。
要按题目要求进行书写,不能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特别是表示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式子,因为字意相近易导致错写,如要求写离子方程式却写为化学方程式、要求写结构式却写为结构简式等,阅卷时均判为0分。
【温馨提示】常见错误如下表所示:
设问形式三:文字表述填空-采点赋分
1.文字表述填空答案及分类
文字表述题简称简答题,是填空题的变形,即把空格变成问句,不但用来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高考试卷分析数据来看,简答题是历年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也是高考拉分的关键题型。可分为以下七种形式:
(1)关键词型
所填写的主要是短语和关键词,此类文字表 述的特点是字数少,但往往涉及化学用词,即关键词。
例9:[2023全国新课标卷,28题] (3)实验步骤②中,安息香必须待沸腾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3)防暴沸
(2)原因型
为因果表述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原因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出现在某操作或问题之后,主要回答操作或对问题认知的原因。
例10:[2023北京卷,15题] (2)比较原子和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说明理由: 。
(6)浸金时,作为配体可提供孤电子对与形成。分别判断中的中心原子和端基原子能否做配位原子并说明理由: 。
【答案】(2),氧原子半径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大,不易失去一个电子
(6)中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无孤电子对,不能做配位原子;端基S原子含有孤电子对,能做配位原子
(3)理由型
为因果表述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理由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出现在结论型选择之后或某操作之后,主要回答选择或操作的理由等。
例11:[2022全国乙卷,28题(4)]n(H2S):n(Ar)越小,H2S平衡转化率越高,理由是 。
【答案】恒压条件下,H2S的分压越小,越有利于H2S分解反应的正向进行
(4)目的型
为实验表述题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目的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出现在某操作之后,主要回答操作的目的等。
例12:[2023广东卷,17题] 配制溶液时需加入酸。加酸的目的是 。
【答案】抑制水解
(5)作用型
为实验表述题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作用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要求的是某操作或某仪器的作用等。
例13:[2022湖南卷,15题(2)]II中b仪器的作用是 。
【答案】防倒吸
(6)比较型
为实验和工艺流程表述题的一种形式,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的优点(或缺点)是”此类文字表述的题目往往要求比较分析某操作或工艺的优缺点等。
例14:[2021全国甲卷,27题(2)]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
【答案】不会产生二氧化硫且产生等量胆矾消耗硫酸少(硫酸利用率高)
(7)实验型
为实验表述题的一种形式,往往要求回答操作步骤、实验现象或实验设计方案等。
例15:[2022湖南卷,15题(3)]向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热的0. 100 ml·L-1H2SO4溶液,某同学在加入一定量热的H2SO4溶液后,认为沉淀已经完全,判断沉淀已完全的方法是 。
【答案】静置,取上层清液置于一洁净试管中,继续滴加热的硫酸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已沉淀完全。
2.文字表述型填空题的评分标准
一般为采点给分,即按要点得分,语言叙述要符合逻辑关系,前因后果要明确。“因”应指“化学原理”,只有紧扣化学原理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解答才能得到相应分数。答题中应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如题目参考答案:低于40℃,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40°双氧水分解与氨气逸出导致TiO2·xH2O转化反应速率下降。
评分标准:
(1)给分前提:低于40℃/高于40℃
(2)常见问题及判分方法
①如果只写温度低,反应速率慢,转化率小,不得分。
②若写成“正反应吸热,升温,平衡移动”等不得分。
③没有温度转折点,只写升温,不得分。
④H2O2、NH3·H2O、双氧水分解为正确答案,氨水分解得分;NH3逸出得分。
⑤H2O2挥发,氨水挥发,氨气分解等均不得分。
【温馨提示】文字表述型填空题的答题要求
(1)因果关系型简答题
包括原因型、目的型、理由型等形式,叙述时一般可使用因果表述法。解题时首先要紧扣题意,认真审题,抓住关键;其次回答问题时,不但要回答出“是什么”,重点还要回答出“为什么”,回答问题一般要体现“前提、理由、结论”的答题过程,切忌顾此失彼;最后联系题意综合分析、归纳,并作语言的加工提炼,做到原理正确、回答切题、语言精练、意思完整。
(2)实验设计及评价类简答题
作用型要结合题意对仪器进行分析;现象型要注意从“海、陆、空”三个角度全面分析;比较型要注意不同操作、不同仪器的对比分析,明确说明优点和缺点;实验操作型要注意所选药品和仪器,注意操作步骤和要点;实验设计型要注意实验目的、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最优原则。
总之,简答题要求语言要准确,化学用语要规范,逻辑要清楚,用词要简练,要点要全面完整,不要顾此失彼,不能出现错别字等。
设问形式四:计算结果填空-乱则易错
1.计算结果填空答案及分类
化学计算体现了化学学科研究中的定量思维,承载着重要的考查功能。涉及物质的量、平衡常数、反应速率、各种率的计算、质量分数、溶液中离子浓度、晶胞参数等多个方面,属于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的考题。可分为以下四种形式:
(1)无要求型
题目对计算结果的表示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正确书写计算结果即可。
例16:[2022全国甲卷,28题(2)] 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
【答案】7.2×105
(2)明确要求型
有的题目对计算结果有明确的要求。常见有两种情况:一是只要求书写表达式,一般针对的是运算繁杂或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的题目,如果有此要求,则不需要计算出具体的数值;二是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如要求保留2位小数的,如果写成3位则不得分。
例17:[2023 山东卷,20题] (2)反应Ⅰ正反应速率方程为:,k为反应速率常数。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为,当平衡浓度为时,浓度为 ,此时反应Ⅰ应速率 (用含和k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2)
例18:[2022湖南卷,18题(4)]该晶胞参数a=b=0.4nm、c=1.4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列出计算式)。
【答案】
(3)过程要求型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例19:[2022广东卷,19题(2)]计算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由题图可知,当溶液pH=9时,,因此可忽略溶液中,即 =0.20,反应(ii)的平衡常数K2===3.3×10-7,联立两个方程可得=6.0×10-4ml/L 。
2.计算结果填空的评分标准
(1)数值的科学性。如将1.2×10-5表示为0.12×10-5或12×10-6,阅卷时会因为表示的不科学而判为0分。
(2)单位和单位规范性。一是题目已给出单位的,书写的答案中就不要再写单位;二是题目没有给出单位的,书写的答案中就要写单位,且单位要规范。阅卷时会因为不写单位或书写不规范而判为0分或只得部分分值。
(3)字母表示式的规范性。如果结果要用字母表示,且表示式为分式,不管是分子还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则一定要加括号,如a+b/c≠(a+b)/c,同理c/a+b≠c/(a+b),因此相加的情况要加括号,以防止引起歧义。阅卷时会因为表示式书写不规范而判为0分。
(4)要按题目要求保留有效数字。对于没有明确要求的,一般参考题给数值,保留与题给数值相同位数的小数即可,保留时要正确进行四舍五入。阅卷时如果没有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或四舍五入时错误则判为0分。
(5)要根据题目要求和实际情况书写最终结果:一是如果计算质量分数、百分率、转化率等,一定要用带%的数值或表示式表示,不能将10%写为0.1;二是如果计算链节、分子个数等,要注意最终的数值为正整数,对数值处理时,要注意不同于常规的四舍五入;三是要考虑到所用仪器的精确度,如果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则为正整数,不论用什么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终的书写结果均不能表示为不可约分的分式;其他的如计算滴定所用溶液的体积时,也要考虑到滴定管的精确度的问题。阅卷时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判为0分或只得部分分值。
(6)注意是否有计算过程的要求:需要写出计算过程的,该小题就不是简单的填空题了,一定要把计算过程写完整,如果不按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书写最终的计算结果,则该小题不得分。
设问形式五:其他形式填空-简繁明显
1.其他形式填空答案及分类
除了上述四类答案形式外,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答案,常见的较为简单的只是填写个数值,较为繁杂的是用图示表示,如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示意图,可能还会出现新课标卷从未出现过的画图像或仪器装置图等。常见的有以下两种形式:
(1)数值型
只是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数值,如某微粒中含有的原子个数、化学键数等。
例20:[2022全国甲卷,36(7)]H'分子中有 个手性碳原子(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答案】5
(2)图示型
主要出现在有机化学的选做题中,要求书写出合成路线示意图。
例21:[2022广东卷,17题(4)]请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
【答案】
例22:[2022山东卷,19题(5)]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以4-羟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主要原料制备合成的路线。
【答案】
2.其他表述填空的评分标准
(1)数值要规范、清晰。只要出现让阅卷教师猜答案的情况,阅卷时均判为0分。
(2)遵循格式,抓好两头。一般情况下,在箭尾处书写反应物的结构简式,在箭头处书写生成物的结构简式,在箭头的上下书写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注意合成路线的起始原料要用结构简式表示,目标产物也要用结构简式表示。阅卷时,有机合成路线一般为分段计分,每段条件错写、漏写或多写一处扣1分,每段中间产物错误扣2分,用化学名称表示的对应段不得分,路线错误判为0分。
说明:上面所列只是常规情况下的评分标准,各省市阅卷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省市不同年份的评分标准也可能不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即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规范。
考前仿真模拟(理综化学卷)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CaSO4来减轻盐碱地(含Na2CO3)的碱性,利用了CaSO4溶于水显酸性
B.波尔多液(含有CuSO4)含有重金属离子,可用作植物体表面的杀菌剂
C.O、Cl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均可作水的消毒剂
D.实验室中,温度计不慎被打破,散落的水银应用硫粉处理后收集
【答案】A
【解析】A.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 )的碱性是由离子的水解引起的,加入CaSO4后,发生沉淀转化:能将Na2CO3中的沉淀为CaCO3沉淀,从而降低盐碱地的碱性,而不是由于CaSO4溶于水显酸性所致,A错误;B.波尔多液是利用胆矾与熟石灰、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其中含有重金属阳离子Cu2+,Cu2+能够使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故可用作植物体表面的杀菌剂,B正确;C.O3、Cl2、ClO2都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细菌、病毒蛋白质氧化变性而失去其生理活性,故均可作水的消毒剂,C正确;D.Hg具有挥发性,容易被人吸收导致中毒,其能够与S在室温下反应产生H2S,因此实验室中,若温度计不慎被打破,其中散落的水银应用硫粉处理后收集,防止空气污染导致人中毒事件的发生,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
2.脱落酸是一种能促进叶子脱落、提高植物的抗旱和耐盐力的植物激素,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0O4
B.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
C.1ml该物质最多能与含2mlNaOH的溶液反应
D.1ml该物质最多能与4mlH2反应
【答案】C
【解析】A.键线式中端点和拐点均为C,按照C的四价结构补充H,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确定其分子式为C15H20O4,A正确;B.由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其不饱和度是6,大于4,所以其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B正确;C.该分子中羧基能与碳酸钠反应,1ml该物质只含1ml羧基,最多只能与1mlNaOH反应,C错误;D.1ml该物质含有3ml碳碳双键、1ml酮羰基,最多能与4m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故答案为:C。
3.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下呈现液态的,完全由阴、阳离子所组成的化合物。某离子液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的键角:CH4>NH3B.分子的极性:PH3>NH3
C.第一电离能:F>N>PD.离子的半径:r(P3-)>r(N3-)>r(F-)
【答案】B
【解析】A.CH4中都是C—H键,键与键之间的排斥力一样,CH4是正四面体型,键角为109°28′,而氨气中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孤电子对间的排斥力>孤电子对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化学键间的排斥力,所以分子的键角CH4>NH3,故A正确;B.PH3和NH3都是三角锥形,电负性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强,电负性:N>P,故分子的极性PH3<NH3,故B错误;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F>N>P,故C正确;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离子的半径r(P3-)>r(N3-)>r(F-),故D正确;故选B。
4.浓差电池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电源。如图所示装置是利用浓差电池电解Na2SO4溶液(a、b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可以制得O2、H2、H2SO4和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电解池的阴极
B.当电路中转移2ml电子时,2ml通过膜d向右移动
C.电池放电过程中,Cu(2)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D.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电解池理论上可制得120gNaOH
【答案】A
【解析】浓差电池电解Na2SO4溶液(a、b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可以制得O2、H2、H2SO4和NaOH,说明乙装置在左侧得到氢氧化钠和氢气,右侧得到氧气和稀硫酸,则a为阴极,b为阳极,Cu(2)为负极,Cu(1)为正极。A.根据分析可知,a为电解池的阴极,A说法正确;B.当电路中转移2ml电子时,阳极区形成2ml氢离子,要使溶液呈电中性,则1ml通过膜d向右移动,B说法错误;C.电池放电过程中,Cu(2)为负极,电极反应:,C说法错误;D.电池放电过程中,Cu(2)电极反应:,Cu(1)电极反应:,反应前甲装置左侧硫酸铜物质的量为5ml,右侧硫酸铜物质的量为1ml,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两侧硫酸铜物质的量均为3ml,由此有2ml铜生成,转移4ml电子,根据,转移4ml电子,生成4mlNaOH,质量为160g,D说法错误;答案选A。
5.下列由废铁屑制取(NH4)2Fe(SO4)2∙6H2O的实验装置与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称取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
B.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C.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到(NH4)2Fe(SO4)2∙6H2O晶体
【答案】B
【解析】A.装置甲中,物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使用游码时称取的(NH4)2SO4固体的质量偏低,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脂水解,从而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所以可用装置乙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B能达到实验目的;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铁表面发生钝化,所以不能用装置丙将废铁屑充分溶解,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NH4)2Fe(SO4)2∙6H2O晶体受热易失去结晶水,不能用蒸干溶液的方法制取,所以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不到(NH4)2Fe(SO4)2∙6H2O晶体,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
6.水催化氧化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钴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C.在转化过程中C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D.该机理总反应式:
【答案】C
【解析】A.钴为27号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74s2,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故A正确;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如在过程中,H、O化合价不变,C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故C错误;D.由水催化氧化机理图可知,该机理总反应式:2H2O→O2↑+4H++4e−,故D正确;故选:C。
7.室温下,向水中通入气体使其保持浓度为的饱和状态,调节溶液的,体系中(M表示或,单位)与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0.1
B.②代表与的关系曲线
C.时,
D.若浓度处于P点时,需调高溶液的才能达到平衡体系
【答案】C
【解析】H2X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H2X H++HX-,HX-H++X2-,pH较小、相同pH时,HX-浓度大于X2-,,则图中①代表与的关系,曲线②代表与的关系曲线;已知的,则; A.据分析,由点(3,-5) ,结合,得到a=0.1,A正确;B. 据分析②代表与的关系曲线,B正确;C.室温下,向水中通入气体使其保持浓度为的饱和状态,所得溶液pH是一确定的值,若调节溶液的的过程中引入其它阳离子达到时,则不符合电荷守恒,C不正确;D.,若浓度处于P点时,则P点的浓度比平衡时小,P点比平衡时大,故需调高溶液的才能达到平衡体系,D正确;答案选C。
8.磺酰胺[SO2(NH2)2]易溶于醇,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在酸性、中性、碱性水溶液中性质稳定,主要用于制造医药、农药、染料等。制备磺酰胺的装置如下,其原理为。已知:磺酰氯(SO2Cl2)熔点为-54.1℃,沸点为69.1℃,遇潮湿空气会水解产生酸雾。
Ⅰ.磺酰胺的制备
(1)试剂X的名称为 。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为 (填字母)。
a.碱石灰 b.浓硫酸 c.P2O5 d.无水CaCl2
(3)写出 SO2Cl2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4)装置C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 。
Ⅱ.用如下装置测定产品SO2(NH2)2的含量(假设只含NH4Cl杂质,部分装置已省略)
(5)蒸氨:取a g样品进行测定。添加药品后,加热仪器M,蒸出的NH3通入含有V1 mL c1 ml/LH2SO4标准溶液的锥形瓶中。仪器M的名称为 ,单向阀的作用是 。
(6)滴定:将液封装置2中的水放入锥形瓶中,再将锥形瓶中的溶液倒入容量瓶中配制成500 mL的溶液,取20 mL溶液用c2 m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H2SO4,共消耗NaOH标准溶液V2 mL,产品中SO2(NH2)2的含量是 (列出计算式)。
【答案】(1)浓氨水
(2)a
(3)SO2Cl2+2H2O=2HCl+H2SO4
(4)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5) 三颈烧瓶 防倒吸
(6)
【解析】Ⅰ.在装置A中浓氨水与CaO反应制取NH3,然后在装置B中用碱石灰干燥氨气,通过多孔球泡通入装置C中,与SO2Cl2发生反应:制取得到磺酰胺[SO2(NH2)2],在装置后边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用于吸收SO2Cl2发生水解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产生的HCl;
Ⅱ.将样品放入蒸氨装置,加入浓NaOH溶液,丙进行加热,发生反应NH4Cl+NaOHNaCl+ NH3↑+H2O,产生NH3被吸收装置的H2SO4吸收,过量的H2SO4用NaOH溶液进行滴定,根据反应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及浓度可计算出过量H2SO4的量,进而可知吸收NH3的H2SO4及NH3的物质的量,根据N元素守恒,可计算出样品中SO2(NH2)2中NH4Cl物质的量、质量,结合样品质量,可得SO2(NH2)2的质量及含量。
(1)浓氨水与CaO发生反应:NH3·H2O+CaO=Ca(OH)2+NH3↑,反应制取得到NH3,故试剂X为浓氨水;
(2)装置B中盛有干燥剂,用于干燥NH3。
a.碱石灰可以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并且与氨气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于干燥氨气,a正确;
b.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会与碱性气体氨气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于干燥氨气,b错误;
c.P2O5吸收水分反应产生H3PO4,H3PO4是酸性干燥剂,能够与碱性气体氨气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于干燥氨气,c错误;
d.无水CaCl2会和氨气发生反应产生CaCl2·8NH3,因此无水CaCl2不能用于干燥氨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3)SO2Cl2容易与水发生水解反应,产生HCl、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2HCl+H2SO4;
(4)装置C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5)根据装置图可知仪器M名称是三颈烧瓶;
根据装置图可知在蒸氨装置与吸收装置之间安装了一个单向阀,其作用是防止由于NH3的溶解吸收而产生的倒吸现象;
(6)在20 mL的吸收液中反应消耗了V1 mLc2 ml/LNaOH标准溶液,用于滴定过量H2SO4,则根据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过量H2SO4的物质的量为n(H2SO4)=n(NaOH)=c2×V2×10-3 L×=(c2V2×10-3 ×25) ml,溶液中开始加入H2SO4的物质的量为n(H2SO4)总=c1V1×10-3 ml,故用于吸收NH3反应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n(H2SO4)反应=(c1V1×10-3-c2V2×10-3 ×25)ml,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结合元素守恒可知关系式:2NH4Cl~2NH3~H2SO4,故n(NH4Cl)=2n(H2SO4)反应=2(c1V1×10-3-c2V2×10-3 ×25)ml,所以a g样品中SO2(NH2)2的含量为:。
9.凭借其出色的功率性能、频率性能以及散热性能,应用于技术。工业上由赤泥(含,还有少量等杂质)提取镓制备氮化镓流程如下:
已知:①镓性质与铝相似,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铁之间。
②萃取镓的原理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酸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条)。
(2)“萃取”前加氨水“中和”的目的是 。
(3)已知:一定温度下,溶质在平衡共存的两液相中的分配系数为。分别用与原溶液等体积的萃取剂依次萃取两次后,水相中元素的残留率为 (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4)水相2与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电解”过程中可在 (填“阳极”或“阴极”)获得金属镓。
(5)“合成”步骤中,促进了金属在中的转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
(6)晶胞结构如图,晶胞参数为。原子与N原子的最短核间距为 ,该晶体的密度为 (列出计算式)。
【答案】(1)搅拌、适当升高温度、适当提高硫酸浓度(任填其一)
(2)降低浓度,防止其抑制有机溶剂对的萃取(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
(4) 阴极
(5)
(6)
【解析】赤泥中加入稀硫酸,SiO2不溶于稀硫酸,浸出渣为SiO2,加入氨水中和除去过量的硫酸,加入萃取剂萃取使得Ga进入有机相,然后加入硫酸反萃取使得使得Ga进入水相,随后加入NaOH沉镓生成Ga(OH)3,电解后合成流程中得到GaN;
(1)搅拌、适当升高温度、适当提高硫酸浓度(任填其一)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酸浸效率;
(2)萃取镓的原理为:,则“萃取”前加氨水“中和”的目的是降低浓度,防止其抑制有机溶剂对的萃取(其他合理答案亦可),使得尽可能进入有机相被萃取;
(3)由公式可知,第一次萃取后,、则;第二萃取后,,且,则;则分别用与原溶液等体积的萃取剂依次萃取两次后,水相中元素的残留率为;
(4)水相2含硫酸和,则与足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电解”过程中镓元素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镓单质,则可在阴极获得金属镓。
(5)由流程可知,“合成”步骤中,和在中反应生成甲烷气体、溴化氢气体逸出,促进了反应的转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6)原子与N原子的最短核间距为体对角线的四分之一,为;根据“均摊法”,晶胞中含个Ga、4个N,则晶体密度为。
10.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生物材质(以C计)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2是一种低耗能,高效率的制H2方法。该方法由气化炉制造H2和燃烧炉再生CaO两步构成。气化炉中涉及到的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Ⅳ.
(1)已知反应Ⅱ的,、、的键能分别为803kJ/ml、464kJ/ml、436kJ/ml,则中碳氧键的键能为 kJ/ml
(2)绝热条件下,将、以体积比2:1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若只发生反应Ⅱ,下列可作为反应Ⅱ达到平衡的判据是_____。
A.与比值不变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D.不变
(3)反应Ⅱ:的速率方程为,。(、为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接触面积有关,与浓度无关)。净反应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平衡时, (填“>”“<”或“=”)。
(4)对于反应Ⅲ,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使其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平衡移动方向为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当重新平衡后,浓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一定条件下,与反应可合成,,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ⅰ.
ⅱ.
T℃,压强恒定为100kPa时,将的混合气体和催化剂投入反应器中,达平衡时,部分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表所示。
的平衡转化率为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是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1073.0
(2)CD
(3)=
(4) 向左移动 不变
(5) 90% 3.4
【解析】(1)反应Ⅱ.的,、、的键能分别为803kJ/ml、464kJ/ml、436kJ/ml,则有:2E(C=O)+E(H-H)-E(C≡O)-2E(H-O)=2×803+436- E(C≡O)-2×464=+41,解得:E(C≡O)=1073kJ/ml,即中碳氧键的键能为1073kJ/ml,故答案为:1073;
(2)A. 化学平衡的特征之一为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而不是相对或成比例,故与比值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不合题意;
B. 已知反应Ⅱ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为恒容密闭容器,即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B不合题意;
C. 反应Ⅱ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虽然保持不变,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但为绝热容器,故反应过程中容器的温度一直在改变,即容器的压强一直在改变,即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符合题意;
D. 即为浓度熵或平衡常数,反应过程中一直在改变,且平衡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一直在改变,也一直在变,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3)已知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任何平衡状态下,净反应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均为0,故有平衡时,=,故答案为:=;
(4)对于反应Ⅲ.,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使其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为向逆反应方向即向左移动;根据平衡常数K=c(CO2)仅仅是温度的函数可知,当重新平衡后,CO2浓度不变,故答案为:向左移动;不变;
(5)令CO2的初始物质的量为1ml,H2的初始物质的量为3ml,设平衡气中CO2为xml,CO为yml,H2O(g)为zml,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y÷%=%yml,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yml×%=5yml,平衡时CH2=CH2的物质的量为%yml×%=4yml,由碳原子守恒:x+y+8y=1;由氧原子守恒:2x+y+z=2;由氢原子守恒:2x+10y+16y=6;联合解得x=0.1,y=0.1,z=1.7;CO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90%,CO2、H2O的物质量分数为、,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p===3.4,故答案为:90%;3.4。
11.脱落酸是一种抑制植物生长的激素,其衍生物I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ⅰ.
ⅱ.
(1)A能发生银镜反应,B中含有碳碳三键。A→B的化学方程式是 。
(2)D的结构简式是 。
(3)E→F过程中,E中的 (填官能团名称,下同)变为F中的 。
(4)H→I过程中, Cr2+转化为Cr3+,则参与反应的有机化合物H与Cr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5)依据上述合成路线的原理,利用其中原料,设计如下路线,合成有机化合物N,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
①L的结构简式是 。
②试剂和条件:a是 ,c是 。
【答案】(1)
(2)
(3) 羟基 酮羰基
(4)1∶2
(5) CrO3、吡啶 Cr2+、
【解析】根据问题(1)中的信息,A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知A为醛类,则结构简式为CH3CHO。C2H2为乙炔,CH≡CH,B中含有碳碳三键,再根据合成路线中的信息,A和B反应为加成反应,可知在醛中的碳氧双键处发生加成,B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知ⅰ和I的结构简式,可知C→D是利用已知ⅰ的可逆反应为了保护C中碳基(左下的),则D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分子式,可知B和D发生了加成反应,结合I的结构,可知D中的碳氧双键处发生了变化,则E的结构简式为。F和G发生已知ⅱ中的反应,可知F中含有碳氧双键,再结合I的结构,可知E中的羟基(最上面的那个羟基)被氧化成了羰基,F的结构简式为。结合已知ⅱ,可知H的结构简式为。通过H和I的结构对面,可知H中的碳碳三键变成了碳碳双键;据此回答问题。
(1)A能发生银镜反应,可知A为醛类,则结构简式为CH3CHO。C2H2为乙炔,CH≡CH,B中含有碳碳三键,再根据合成路线中的信息,A和B反应为加成反应,则A→B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为。
(2)根据已知ⅰ和I的结构简式,可知C→D是利用已知ⅰ的可逆反应为了保护C中碳基(左下的),则D的结构简式为。答案为。
(3)根据分析,是E中的羟基变为了F中的酮羰基。答案为羟基 酮羰基。
(4)根据分析,H中的碳碳三键变成了碳碳双键,属于加氢,被还原,加入2个氢原子,H原子的化合价为+1价,相当于化合物H的整体化合价降低了2价,而Cr2+转化为Cr3+,化合价升高1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则H与C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为1:2。
(5)分析N的结构,与I的结构类似,因此需要模仿A到I的合成路径,N的结构左右对称,可知CH≡CH与2倍的C2H4O发生了加成,得到的产物K的结构简式为,K中的羟基被氧化成羰基,F的结构简式为,则条件a为CrO3、吡啶。F再发生已知ⅱ的反应,得到M,M再转化为N,则条件b为Cr2+、。答案为 CrO3、吡啶 Cr2+、。
考前仿真模拟(新高考卷)
1.2023年10月24日,新修订的海洋保护法获得通过。以下过程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量子点技术应用于深海探测与光学传感B.高铁酸钠处理水
C.利用风电技术对海水进行原位电解制氢D.热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溴
【答案】A
【解析】A.量子点技术未发生化学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利用高铁酸钠()的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水电解制备氢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海水中溴元素以溴离子形式存在,将其氧化为溴单质,因为溴易挥发,用热空气吹出,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选A。
2.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问天”实验舱采用了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化镓所含的元素都位于p区
B.中国“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新纪录,其中核聚变属于化学变化
C.我国发现了月球新矿物——“嫦娥石”,可以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其晶体结构
D.C919飞机采用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二者均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解析】A.As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Ga位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都位于p区,A项正确;B.核聚变属于核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C.X—射线衍射法是分析晶体结构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C项正确;D.碳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氧化铝等,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正确;故选B。
3.工业上可用反应制备粗品,进而制取高纯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晶体硅属于分子晶体
B.用原子轨道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示意图:
C.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D.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
【答案】B
【解析】A.晶体硅是由硅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不属于分子晶体,而是共价晶体,A错误;B.氢元素只有1个1s电子,s电子云为球形,用原子轨道描述氢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为,B正确; C.题干未告知HCl所处的状态,故无法计算中含有分子的数目,C错误;D.由题干方程式可知,每生成转移电子数目为,D错误;故答案为:B。
4.纽甜(Netame,NTM)是一种无热量的人工甜味剂,甜度是蔗糖的倍。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纽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B.该化合物最多消耗
C.分子中含2个手性碳原子,存在立体异构体D.具有两性
【答案】B
【解析】A.键线式中线段的端点以及交点省略了碳原子以及碳上的氢原子,所以分子式为,A正确;B.该化合物含有亚氨基与酰胺基,最多消耗,B错误;C.连有四个不同原子或者基团的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如图标有数字的碳为手性碳原子,存在立体异构体,C正确;D.该化合物含有亚氨基,具有碱性,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则该化合物具有两性,D正确; 故选B。
5.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和应用相关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已知:。
A.反应③:
B.向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C.用溶液测定碘单质的含量时生成,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D.反应①:
【答案】C
【解析】由电离常数可知,反应①为碳酸钠溶液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②为亚硫酸钠溶液与硫反应生成硫代硫酸钠,反应③为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溴化银反应二硫代硫酸根合银酸钠和溴化钠。A.由分析可知,反应③为硫代硫酸钠溶液与溴化银反应二硫代硫酸根合银酸钠和溴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硫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碘反应生成连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反应①为碳酸钠溶液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故选C。
6.下列对事实的分析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CH4分子中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无孤电子对,NH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1、H2O分子中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电子对数为2,由于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斥力,所以键角大小为,故A错误;B.P、S位于第二周期,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但P的3p轨道半充满,比较稳定,其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故B错误;C.CO和N2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CO为极性分子,N2为非极性分子,因此CO的沸点高于N2的沸点,故C正确;D.F、Cl位于同一主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所以热稳定性:HF>HCl,故D错误;故答案为:C。
7.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A.先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两种溶液混合,对照实验中将相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与硫酸两种溶液混合后再加热,对比出现浑浊的时间可以达到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故A正确;B.向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增大氯化铁溶液浓度,溶液颜色变深,说明有平衡移动的过程,所以题给实验能达到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目的,故B正确;C.向盛有KI3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若加入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碘和碘离子,但是没有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则题给实验不能达到判断KI3溶液中存在平衡的实验目的,故C错误;D.常温下,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研细后与氯化铵晶体置于烧杯中,快速搅拌混合物,并触摸杯壁,杯壁变冷说明该反应是焓变大于0的吸热反应,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该反应是熵变大于0的熵增的反应,故D正确;故选C。
8.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某种原子核内无中子,为同周期相邻元素,R的核电荷数是Z的两倍。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和氧化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B.不稳定易分解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间氢键较弱
C.R的单质在过量的中完全燃烧,生成
D.W可分别与形成两种及以上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W的某种原子核内无中子,W为H元素;为同周期相邻元素,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和氧化剂,推测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R的核电荷数是Z的两倍,R为S元素。A.分子为,其中H原子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A错误;B.为,不稳定易分解的主要原因是分子内化学键不稳定,B错误;C.R为S元素,其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错误;D.H元素与C、N和O元素均可形成两种及以上的化合物,D正确;答案选D。
9.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Y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平衡常数:
C.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D.温度下增大压强,c点向a点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投料比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Y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在相同的温度下,投料比增大,相当于在Y的投料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大X的投料量,当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其中一种气态反应物的投料量会增大其他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同时降低自身平衡转化率,故投料比越大,Y的平衡转化率越大。A.由题图可知,温度相同时,γ2对应曲线的Y的转化率大于γ1对应曲线的Y的转化率,故γ2>γ1,A错误;B.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故Ka>Kb=Kc,B错误;C.由于产物之一为固体,容器恒容,若反应未平衡,气体总质量会改变,气体密度会改变,故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D.正向反应气体体积数减小,温度一定,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Y的转化率不会升高,D错误;本题选C。
10.实验室以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制备氧钒(IV)碱式碳酸铵晶体,装置如图所示。已知:能被氧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Ⅱ中的试剂为饱和溶液
B.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活塞,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活塞
C.Ⅲ中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完全,小心取下分液漏斗,停止通气,立即塞上橡胶塞,将锥形瓶置于保护下的干燥器中,静置过夜,得到晶体
【答案】C
【解析】Ⅰ反应器中生成二氧化碳,经过Ⅱ中的饱和碳酸氢钠除去挥发出的盐酸,纯净的二氧化碳进入Ⅲ中作为保护气,Ⅲ中反应生成,据分析解题。A.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A正确;B.能被氧化,必须先通入气体排除装置中的空气,B正确;C.装置Ⅲ中发生的反应为反应生成,无元素化合价变化,C错误;D.反应后先取分液漏斗,再停止通气,需要二氧化碳持续做保护气,立即塞上橡胶塞,将锥形瓶置于保护下的干燥器中,静置过夜,得到晶体,D正确;故选C。
11.自由基因为化学性质不稳定往往不能稳定存在,羟基自由基(·OH)有极强的氧化性,其氧化性仅次于氟单质。我国科学家设计的一种能将苯酚(C6H6O)氧化为CO2和H2O的原电池—电解池组合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实现发电、环保二位一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电流方向为电极b→Ⅲ室→Ⅱ室→Ⅰ室→电极a→电极b
B.当电极a上有1mlCr(OH)3生成时,c极区溶液仍为中性
C.电极d的电极反应为H2O–e-=H++·OH
D.当电极b上有0.3mlCO2生成时,电极c、d两极共产生气体11.2L(标准状况)
【答案】D
【解析】根据装置图,左边是原电池装置,右边是电解池装置,a处Cr元素从+6价变成+3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为正极,b为负极。苯酚废水在d处被氧化,d处水分子失去电子形成羟基自由基,发生氧化反应,d为电解池阳极,c为电解池阴极,据此分析解题。A.根据分析,a为正极,b为负极,该装置工作时,内电路电流由 b 极→ Ⅲ室→Ⅱ室→Ⅰ室→a 极,随后电流再由电极a→电极b ,A正确;B.a极每产生1mlCr(OH)3,转移3ml电子,c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生成1.5ml,与此同时,有3ml从阳极室透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因此c极区溶液仍为中性,B正确;C.d 极区为阳极区,电极反应为,C正确;D.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为,电极d为电解池阳极,电极反应为,·OH可进一步氧化苯酚,化学方程式为,当电极b上有0.3ml CO2生成时,电极c、d两极共产生气体22.4L(标准状况),D错误;故选D。
12.常温下,向20mL 0.1ml/L H2S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易溶于水的MSO4粉末(已知MSO4难溶,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c(H+)与c(M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Ka1(H2S)=1.0×10-9,Ka2(H2S)=1.0×10-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的pH约为5B.从a点到c点,c(HS⁻)逐渐减小
C.b点溶液中,c(S2-):c(H2S)=1:1020D.c点溶液中,c(S2-)+c(HS⁻)+c(H2S)=0.1ml/L
【答案】D
【解析】随着MSO4粉末的加入, MSO4与H2S发生反应MSO4+H2S=MS↓+H2SO4,据此进行分析。A.a点溶液为0.1ml/L H2S溶液,H2S以第一步电离为主,结合题目Ka1(H2S)=1.0×10-9进行计算,设0.1ml/L的H2S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x,所以c(HS-)≈c(H+)=x, c(H2S)=1-x,,解得x≈1.0×10-5 ml/L,所以pH约为5,A正确;B.随着MSO4粉末的加入发生反应MSO4+H2S=MS↓+H2SO4,随着反应进行,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会抑制H2S的电离,c(HS⁻)逐渐减小,B正确;C.b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l/L,进行计算 ,C正确;D.由物料守恒可知,c点除了溶液中含硫元素外,沉淀MS中也含硫元素,c(S2-)+c(HS⁻)+c(H2S)<0.1ml/L,D错误; 故选D。
13.硫酸亚铁铵,俗名为莫尔盐[],它是一种蓝绿色无机复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下制备该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步骤Ⅱ到步骤Ⅲ的操作,缩短了溶液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降低被氧化的风险
B.玻璃棒缠绕铜丝的主要目的是铜丝和铁粉接触形成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步骤Ⅱ到步骤Ⅳ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D.从溶液中获得莫尔盐,可以直接经过蒸发结晶的实验操作获得纯净的莫尔盐
【答案】D
【解析】A.将强磁铁贴紧烧杯外壁,在磁力作用下未反应完的铁粉即聚集于烧杯内壁,采用直接倾析的方法将制得的硫酸亚铁溶液倒出即可,不必进行减压或常压过滤,缩短了溶液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降低被氧化的风险,A正确;B.采用缠绕铜丝的玻璃棒不断搅拌反应混合物,使铜丝和铁粉接触形成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率大大加快,B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和反应生成莫尔盐,方程式为,C正确;D.蒸发结晶时,二价铁易被氧气氧化成三价铁,因此得不到纯净的莫尔盐,D错误。本题选D。
14.一定条件下,与反应合成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中的元素被质量数更大的同位素替换时,反应速率会变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过渡态中“--”表示化学键未完全断裂或形成。
A.反应历程中的两个反应均涉及氢原子的成键
B.相同条件下,与发生上述反应,则其过渡态Ⅰ的能量比b高
C.该反应的
D.与发生上述反应,只能获得1种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产物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知,反应历程中的第一个反应涉及氢原子的成键,第二个反应没涉及氢原子的成键,A错误;B.已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中的元素被质量数更大的同位素替换时,反应速率会变慢,所以相同条件下,与发生上述反应,反应速率会变慢,则其过渡态Ⅰ的能量比b高,B正确;C.该反应的,即生成物的能量减去反应物的能量,C错误;D.根据图可知,与发生上述反应,可以获得、有机产物,D错误;故选B。
15.Cu2O主要在玻璃、搪瓷工业中作红色颜料。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化学中重要的物理常数。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电化学合成Cu2O并采用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夹持装置略)。
实验步骤为:
Ⅰ.向烧杯中加入pH为12(用NaOH溶液调节)的2ml/LNaCl溶液。向50mL聚四氟乙烯滴定管(作为量气管用)中加满上述NaCl溶液,然后将其倒置在烧杯中,调节液面高度,读出量气管中液面位置V1。
Ⅱ.用砂纸打磨Cu片表面,洗涤干净,用滤纸擦干后插入烧杯内。
Ⅲ.取一段Cu线,把Cu线一端的绝缘层剥掉并弯成螺旋状,插入量气管的倒口中。
Ⅳ.将Cu片和Cu线分别连接恒电流仪的两极,进行电解实验。
Ⅴ.电解结束后,读出量气管中液面位置V2,离心分离出烧杯中的Cu2O固体,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
回答下列问题:
(1)量气管不采用酸式滴定管的原因是 。该小组进行了多次平行实验,在每次实验中,量气管中液面位置V1应尽可能控制在同一位置,目的是 。
(2)步骤Ⅱ中,Cu片打磨前,表面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为 (写化学式)。
(3)步骤Ⅲ中,Cu线裸露部分应全部放在量气管内,目的是 。
(4)电解时,Cu片附近首先析出白色的CuCl,进而转化为Cu2O。该条件下CuCl转化为Cu2O的离子方程式为 。
(5)某次实验,电解电流为100.0mA,电解时间为722s,测量的体积折合成H2的物质的量为,则NA值为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保留2位小数,已知单个电子的电量约为)。
(6)步骤Ⅴ中,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Cl-来判断洗涤是否完成。检测的方法是 。
【答案】(1) 防止酸式滴定管的旋塞被碱液腐蚀而粘住 减小读数误差
(2)CuO
(3)确保电解过程中阴极上生成的H2全部收集在量气管内部
(4)2CuCl+2OH-=Cu2O+H2O+2Cl-
(5)6.10×1023
(6)取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沉淀洗涤已完成
【解析】电化学合成Cu2O并采用量气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时,阳极为铜电极,电解质应保证电极放电生成的Cu+不发生歧化反应,所以采用碱与含氯离子的盐构成混合溶液,电极放电生成的Cu+迅速与Cl-结合生成CuCl,CuCl再与OH-反应生成Cu2O等;阴极插入量气管的倒口中,H2O放电生成OH-和H2,一方面可维持电解质溶液pH的相对恒定,另一方面可确保反应生成的H2全部进入滴定管内。
(1)酸式滴定管的旋塞处玻璃打磨,易被碱腐蚀,则量气管不采用酸式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酸式滴定管的旋塞被碱液腐蚀而粘住。虽然滴定管是比较精密的仪器,但也难免会出现不同部位的横载面积有差异,所以在每次实验中,量气管中液面位置V1应尽可能控制在同一位置,目的是:减小读数误差。
(2)Cu为紫红色,Cu2O为红色,CuO为黑色,则Cu片打磨前,表面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为CuO。
(3)电解时,阴极产生的H2体积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步骤Ⅲ中,Cu线裸露部分应全部放在量气管内,目的是:确保电解过程中阴极上生成的H2全部收集在量气管内部。
(4)电解时,Cu片附近首先析出白色的CuCl,进而转化为Cu2O。碱性溶液中,CuCl转化为Cu2O等,离子方程式为2CuCl+2OH-=Cu2O+H2O+2Cl-。
(5)依据电解时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生成H2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可建立关系式:,可求出NA≈6.10×1023。
(6)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Cl-时,需排除OH-的干扰,则检测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沉淀洗涤已完成。
【点睛】电解时,阴极反应为2H2O+2e-=2OH-+H2↑。
16.氧化铈()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稀土氧化物。现以氟碳铈矿(含、BaO、等)为原料制备氧化铈,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稀土离子易与形成复盐沉淀;
②硫脲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为;
③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氧化性:。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步骤①加入稀硫酸浸出,Ce的浸出率与温度、稀硫酸的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应选择的适宜条件为 (填标号);硫酸浓度过大时,浸出率降低的原因是 。
A.65℃、2.0ml/L B.75℃、2.0ml/L C.85℃、2.5ml/L D.100℃、2.5ml/L
(3)加入硫脲的目的是将还原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步骤③加入盐酸后,通常还需加入,其主要目的是 。
(5)常温下,,步骤④中恰好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则溶液中 ml/L。
(6)若经步骤⑤充分灼烧后质量减少5.8t,则获得的质量为 t。
【答案】(1)BaSO4、
(2) C 溶液中增大,易与稀土离子形成复盐沉淀
(3)2+2=2+(SCN2H3)2+2HF+2F-
(4)防止被氧化
(5)0.2
(6)17.2
【解析】氟碳铈矿(含、BaO、等)在空气中焙烧,在空气中氧化为,用硫酸浸取,进入溶液,不反应,BaO与硫酸反应生成BaSO4沉淀,过滤分离,滤渣A中加入硫脲将还原为,Ce2(SO4)3与Na2SO4形成复盐沉淀Ce2(SO4)3˙Na2SO4˙nH2O,过滤分离,复盐沉淀加入碱,再加入酸,被转移到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铵使沉淀为,最后灼烧分解生成,据此分析解题。
(1)由分析可知,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BaSO4、。
(2)由图可知,选择的适宜条件为:温度75℃-85℃,硫酸浓度2.5ml/L,故选C;硫酸浓度过大时,浸出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增大,易与稀土离子形成复盐沉淀。
(3)硫脲的结构简式为:,具有还原性,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为(SCN2H3)2,加入硫脲的目的是将还原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SCN2H3)2+2HF+2F-。
(4)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步骤③加入盐酸后,通常还需加入,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被氧化。
(5),④中恰好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则溶液中,= 0.2ml/L。
(6)经步骤⑤充分灼烧后固体质量减少5.8t,,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质量与氧气的质量差,则获得的质量为17.2t。
17.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上,“零碳”甲醇火炬彰显了“绿色亚运”的精神。“零碳”甲醇是利用焦炉气副产物和工业尾气中的合成,涉及以下反应:
①
②
③
(1)反应③的为 ;有利于反应②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低温”或“高温”)。
(2)一定条件下,向容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l和2ml发生上述反应,反应20min时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容器中CO为,为。
①以表示的0~2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 (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下同),此时的浓度为 ,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 。
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表明反应①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增大压强,会增大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C.适当提高氢碳比,有利于提高的平衡产率
D.适当升高温度,反应①②③的速率均会增大
(3)优异的催化加氢制甲醇性能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其晶体结构单元如图所示(之间紧密堆积,位于形成的空隙中且未画出),其中半径为,晶体结构单元的高为,该结构单元含的个数是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晶体的摩尔体积 。
【答案】(1) -49.3 低温
(2) CD
(3) 4
【解析】(1)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目标反应③,则ΔH3=ΔH1+ΔH2=+41.2kJ•ml-1-90.5kJ•ml-1=-49.3kJ•ml-1;反应②的,,要使<0,则需要低温条件;
(2)①根据已知的反应方程式,观察可知生成1mlCH3OH时需消耗3mlH2,生成1mlCO需要消耗1mlH2,平衡时容器中CO为,为,故消耗的H2共(3b+a)ml,=,体系中的物质只有甲醇、氢气、水中有氢元素,根据H元素守恒,平衡时n(H2O)==(a+b)ml,c(H2O)=;
②由上述的计算可知,平衡时n(H2)=[2-(3b+a)]ml=(2-3b-a)ml,c(H2)=;c(CO)=,c(CH3OH)=,反应②的平衡常数K===;
③A.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故A错误;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压强,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适当提高氢碳比,会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提高的平衡产率,故C正确;
D.升高温度,提高反应速率,反应①②③的速率均会增大,故D正确;
答案为CD;
(3)根据晶胞的结构,晶胞中O2-的个数为,根据化学式,则该结构单元含的个数是4个;晶胞中含有2个, 半径为,晶胞底面的边长为2anm,晶体结构单元的高为,故晶胞的体积为=,则晶体的摩尔体积为=。
18.有机物G的结构简式为,G是合成药物奥美拉挫的重要中间体,实验室可以通过如下合成路线合成G。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酸性、碱性环境下均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2)苯转化为A的反应条件与试剂是 ;写出B所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3)C→D、D→E的反应类型分别是 。
(4)X能够与烧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能够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②苯环上一溴代物仅有2种
(6)以甲苯为有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设计其合成路线 。
【答案】(1)d
(2) FeCl3、Cl2 硝基、碳氯键
(3)还原反应、取代反应
(4)+NaOH+NaCl
(5)
(6)
【解析】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氯化铁做催化剂作用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浓硫酸作用下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则B为;乙醇钠作用下与甲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则C为;与铁、盐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则D为;一定条件下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经多步转化得到,与生成,则X为。
(1)a.由结构简式可知,G分子中不含有亲水基,难溶于水,故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G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G分子中不含有酯基或酰胺基,酸性、碱性环境下均不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故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G分子中含有苯环,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故正确;
故选d;
(2)由分析可知,苯转化为A的反应条件与试剂是为氯化铁做催化剂作用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氯化氢;B的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硝基和碳氯键,故答案为:FeCl3、Cl2;硝基、碳氯键;
(3)由分析可知,C→D的反应为与铁、盐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D→E的反应为一定条件下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水,故答案为:还原反应;取代反应;
(4)
由分析可知,X的结构简式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NaCl,故答案为:+NaOH+NaCl;
(5)由分析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的同分异构体能够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则苯环上一溴代物仅有2种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6)由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可知,以甲苯为有机原料合成的合成步骤为浓硫酸作用下甲苯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对硝基甲苯,对硝基甲苯与铁、盐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对甲基苯胺;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一定条件下苯甲酸与对甲基苯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合成路线为。
高考减压法
从历年的情况看,总有许多水平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高考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如果说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考生考取理想大学的硬件的话,那么考生在考前以及考试中的心态的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所以说考生在高考前以及考试中,积极调试、减轻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考生在考前因时间紧、压力大而导致的长期的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考生与家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减压疗法,使考生在考前心理放松,心态平稳,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
1.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
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如维生素C就具有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所以考生应大量摄取诸如草莓、洋葱头、菜花、菠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另外,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提高工作效率,这可间接地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如胡萝卜能提高记忆力,因为胡萝卜能加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作用,有助于记忆。香蕉含有血清素,它对人的大脑产生成功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柠檬能使人精力充沛,提高接受能力。海螯虾可为大脑提供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它含有的多种重要脂肪酸可供应人体所需的养分,能使人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
另外,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紧张与疲劳。如经常咀嚼诸如花生、腰果等食品对恢复体能、减轻疲劳是有一定帮助的。而过硬过于油腻的食物,对考生来说则不是理想的食品,因为精神紧张必然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这些食品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反过来会加剧考生的精神紧张。
2.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在星期日时家长可与孩子进行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针对考前时间紧的情况,考生应学会抓住间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在学习中的间隙时间可进行伸伸腰、踢踢腿、做做深呼吸等小活动。考生在考前每日进行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从考生的实际情况看,考生晚锻炼比早锻炼好。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早锻炼虽然空气好一点,有助于大脑充分吸收氧气,但是应看到考生考前大都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这往往导致早锻炼后,考生整个一上午都精神不振。而傍晚锻炼因有一个吃饭休息的调试过程,却可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3.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考生还可以进行左右脑思维的自主转移,为此考生应将文理科交叉起来学习,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文科与理科的思维活动是由人的左右大脑分工负责的,这样文理交叉学习可以让左右大脑轮流活动,这种转移既可以减轻大脑的疲劳度,也可提高学习效率。
4.环境减压法
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压抑和紧张的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努力学习考大学或名牌大学等字眼,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和休息氛围,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等。(励志一生 https)家长在考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如倾听孩子的倾诉、与孩子多聊天、尊重孩子的意愿、多鼓励孩子而不能以打击或施压等方式鞭策孩子努力学习,还应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宣泄,如以幽默的方式逗孩子开怀大笑,对孩子遇到不快时适当时可让孩子痛快地哭一场,经常对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式的爱抚,甚至经常拥抱孩子等等。
5.睡眠减压法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但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在考前遇到的问题是既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没有很好的睡眠,许多考生因考前过度紧张还常常发生失眠。即使有的考生能及时入睡,但其睡眠质量也不高,如睡眠不深、整夜做梦等。所以保证考生有足够的质量较好的睡眠是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如何改善考生的睡眠呢?首先家庭应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其次针对考前睡眠时间少、身心过度疲劳,考生应进行多时段的睡眠。对脑力劳动过大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这已被爱因斯坦等许多科学家的切身经历所证明。
对于失眠的考生,一方面应积极调试心态,减轻因失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事实上失眠与心理压力常常产生恶性的互动。另一方面应通过科学的安排生活,建立有规律的起居来克服失眠,同时在饮食上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睡前喝半杯浓牛奶是有助于入睡的。
6.过渡减压法
通常学校与家庭都让考生在考前进行一周以上时间的休息与调整,以让考生以充沛的精力应试。但许多老师、家长以及考生都不了解科学的调整方法,例如大多数考生在考前往往是甩手大休息,有关学习的活动一概不进行,事实上这种休息与调整是不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长期下来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使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面对宽松无事的环境,反倒不适应。所以许多考生停止学习后,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对此考生与家长都以为是因过度紧张的学习造成的,而不知道是急刹车惹的祸。所以考生在考前一个月前就应该慢慢减小学习强度和减少学习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式。再从应试角度来说,如果考生在考前一周完全停止学习活动,也不利于考试时迅速建立应急机制
高考最后几天,该做些什么?
一、看试卷和做过的错题,反思和总结解题方法,规范思维模式。
最后几天,同学们再不要一味做题,除了老师发下来的信息卷之外,再不要自己找题做。而应该把每科以前做的试卷和错题拿出来反复看,回味解题思路和方法,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二、记录易错点、整理重难点、做好考前笔记,为轻装上阵做准备。
即使是7月7号,同学们还是要看看书。考前看点东西能让自己踏实。那么,到时看什么呢?总不能还抱一大抱课本看吧?要想到时候轻装上阵,同学们这几天可以做个临时笔记。把各科的易错点、重难点等知识,解题操作流程、关键提醒、应试技巧……等等都记录下来,到时候,自己只需看这个本子即可。别人拿一大本书,甚至茫然不知所措,而你却拥有一个宝贝笔记本,既轻松又可靠,岂不帅哉!
三、规范解题,避免丢分。
解题不规范是学生考试丢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那些平时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却总不及自己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按照标准步骤解题,造成不必要失分。还有些学生,将丢分原因归结为粗心,其实也是在解题规范上出了问题。实践证明,良好、规范的解题习惯不仅能大大提高做题正确率,也能理顺思路、提高做题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规范解题?
一是专注于笔尖。细想一下,为什么能将“1+1”结果写成“3”呢?原因很简单,很多学生在写第3行时,脑子里就在想第5行、第6行甚至是下一道题了。思路没有专注于笔尖,写错就很自然了。因此,良好的解题规范首先在于,笔尖要写什么,脑子就想什么。
二是先想而后写。为了达到较高的做题速度、做题效率,还需要做到:落笔之前,先将思路想清楚,然后一气呵成。事实上,凡是高考高分试卷,极少能看到有很多涂涂改改、思路不清、表达混乱的情况。
三是培养解题规范。高考最后冲刺阶段,会有大量模拟训练,如果因为解题不规范造成不必要失分,势必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龙文[微博]教师建议,考生做每道大题时,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解题,培养良好的解题规范,避免在高考时出现低级失误。
四、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快,为高考储备能量。
最后几天千万不要生病。这就要求同学们生活上注意。例如,不用冷水洗头、洗澡;不吃垃圾或生冷食品;不做剧烈的、有风险性的运动,要保持身心愉快,不要与人发生矛盾。
五、应考策略:扬长避短、坚信自己能超常发挥。
高一、二两年都没治好跛腿学科,最后几天再不要花过多的时间治跛了。正确的做法和想法应该是:把优势学科考好,让跛腿学科少丢分。之前的学习可能一直都比较轻视优势学科,最后关头要转变思想,要靠“好兄弟”出力做贡献。还要坚信自己高考能超常发挥。每一个学生首先都要坚信自己高考可以超常发挥,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相信自己行,才会行。
高考小贴士
童鞋们,就快要高考啦。你的身体、心理、“装备”都准备好了嘛?!快来跟着我一起做考前最后的准备和检查吧!!
NO1.你需要准备的东西之“装备篇”
有了装备才能“打妖怪”,孩子们要提前准备好哟!别等到了学校,手忙脚乱痛哭流涕,楼主只能对你呵呵了……
一、(考前认真阅读准考证上的考生答题须知及考生守则)
二、准考证和身份证:进入考场的有效证件,必须妥善保存。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建议,考生可以找一条喜欢的丝带,把准考证和身份证挂在脖子前,以防丢失、遗忘。
三、文具2B铅笔至少两支、黑色签字笔至少两支、直尺、圆规等(不要带涂改液、胶带、修正带)。特别提醒:涂答题卡使用的铅笔削得太细,会延长涂卡时间,建议把铅笔削成扁扁的“鸭嘴”形,也有卖现成的楔形头的考试专用笔,请确保正规商场购买正品。
四、手表:考试时最好带一块手表合理安排时间。提前调好时间。
五、必要的生活用品,如清凉油、水、纸巾。
六、雨具:考试前两天考生或家长应注意天气预报,了解高考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有雨,提前准备好雨具。
七、着装:如果高考当天温度较高,应准备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质地,避免考场中暑。
八、眼镜:戴眼镜的同学最好准备副备用眼镜,要提前试戴其是否舒服。戴隐形眼镜的同学要准备好一副框架眼镜和明目眼药水。
九、出行:如果骑自行车去考场,提前检查好"座驾",车胎气是否足等;准备乘公共汽车或出租车的考生,准备好零钱;家人驾车送,请提前看好线路。
NO2.你需要准备的东西之“心理篇”
马上高考,很多同学出现焦躁不安,甚至是头痛、失眠、脾气暴躁等问题, 你要知道现在再紧张再压力再使劲熬夜补习,已木有用了,放松心态,深呼吸~~~吸气~~~吐气~~~吸气~~~吐气~~~告诉自己,心态决定一切,遇事有个好心态才能事事顺利,不就是“伸头一刀么”,高考来啊,我不怕你!!
一、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考好!一定能实现目标;之前学过的都记得都会用得着;题难难所有人,我不会不一定别人的就会;我今天真精神一切都会顺利……”
二、要充满斗志,昂首挺胸进考场:天上写着五个字:这都不是事。见到监考老师,记得微笑以待哦!
三、为自己准备平时最喜欢穿的最舒服的衣服和鞋子,让自己保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四、考前不要喝太多水,免得进了考场突然想上厕所,造成心理上的慌张。
NO3.你需要准备的东西之“身体篇”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棒精神好,做什么都好。考生也一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迎接考试,绝对是重中之重。
一、饮食上,平时吃啥,考试也吃啥。考前大换食谱可是饮食的大忌,不要食用平时考生没有吃过的新食物。因为新食物平日没吃过,可能存在过敏、不耐受、胃肠不适等问题。也要注意忌口,少吃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防上火,冷饮也要少吃噢。不要临时大补、迷信保健品,如果不吸收、不适应的话,反而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适得其反。
二、适当运动。早晚,天气不热的时候可以外出散散步,既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内心紧张,也可以保持精神的状态。
三、洗热水澡或热水泡脚泡。热水澡是最古老的镇静剂,要放松自己,最好浸泡在比自己的体温高一些些的热水里,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热水泡脚同样能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疲惫。
四、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临时改变自己的生物钟。考前不要晚上临时熬夜抱佛脚,这只会让你第二天考试更疲惫。
考场上的30个细节
1、等待发卷时应该做些什么?
提早15分钟进入考场,看一看教室四周,熟悉一下陌生的环境。坐在座位上,尽快进入角色;不再考虑成败、得失;调整一下迎战姿态:文具摆好,眼镜摘下擦一擦。把这些动作权当考前稳定情绪的“心灵体操”。提醒自己做到“四心”: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2、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应做什么?
拿到考卷后5分钟内一般不允许答题,考生应先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号。然后对试卷作整体观察,看看这份试卷的名称是否正确、共多少页、页码顺序有无错误、每一页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时听好监考老师的要求(有时监考老师还会宣读更正错误试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发现试卷错误,以便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整体认读试卷,看试卷分几个部分、总题量是多少、有哪几种题型等等,对全卷作整体把握,以便尽早定下作战方案;对全卷各部分的难易程度和所需时间作一大致匡估,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灵活应答各题。
另外这样做在心理上也有积极作用,因为一般来说考卷的结构、题型、题量与《考试说明》是一致的,当看到这些形式完全与预料的一致时,自己的情绪就初步稳定下来了。反之,舍不得花这段时间,一开始就埋头对具体题目作思考、解答,正式开 始答题后难免会出现时间分配不当、忙中出错、顾此失彼的现象。
对全卷作整体感知后,重点看一两道比较容易的甚至一望便知结论或一看就能肯定答得出来的题目,看着这些题目,自己的情绪便会进一步稳定下来,紧张情绪也就消除了,这样,答好全卷的信心就树立起来了。这时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题 难题上,否则会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没信心,答好考卷的心情就没有了。
3、答题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考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1)审题,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2)回忆和重现有关知识;(3)在知识和题目的要求之间建立知识结构;(4)表达解题过程,呈现题目答案。
答题前要纵览全卷,做到胸有全局,起到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作用。注意力还要高度集中,快速、准确地从头至尾认真读题,一句一句地读。对不容易理解的或 关键性的字句,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要做到:(1)认真揣摩题意,明确题目要求;(2)对容易的题要仔细考虑是否有迷惑凶素,防止麻痹轻敌;(3)对难 题、生题要注意冷静分析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之间的关系,防止因心情紧张造成思维障碍。
审题时,一是不看错题目,客观准确地把握题意;二是分析要清楚,要善于将问题进行解剖,将那些比较复杂的综合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问的关系;三是善于联系,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将题目所涉及 到的各个知识点都联系起来,挖掘出若干个潜在条件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增强自信心,要先做基本题,即填空题、判断题,再做中档题,最后做综合题;或者先做自己擅长的题,最后再集中精力去做难题。
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思想静不下来,心神不定,不知从哪个题目做起, 误了时间;二是在某一题上花过多的时间,影响做其他题目。要做到会多少答多少,即使是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碰碰运气也无妨。在标准化考试中,敢于猜测的考 生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分数。
最后认真检查,要检查试卷要求、检查答题思路、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题结果,千万不要提前交卷。
4、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是怎么回事?
有的考生习惯于考前开夜车,搞得很疲劳。人越疲劳,记忆能力越差,发生暂时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人在疲劳状态下,容易出现种种引起大脑迟钝的生理反应。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 象”。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他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
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力,先解决其他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许就回忆起来了。如果拿到试卷时,大脑紧张得一片空白,可通过强烈的心理暗示 来有效地抑制紧张隋绪。
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 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面对这些问题不需要紧张。”“我觉得我有能力去解答这些问题。”“考试是在检验我学会了多少,重要的是‘学会它’而不是 ‘得几分’。”“这道题不会没关系,先做会的。”“我已经准备很充分,一定可以好好地表现一番。”“我就知道,我一定可以做得很好。”“虽然题目难了一 点,但我准备很充足,难不倒我。”通过这样的听觉渠道、言语渠道,反馈给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形成一个多渠道强化的兴奋中心,能有效地抑制你的紧张情绪。
5.做选择题有哪些规律?
做选择题有以下四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回忆法,即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填空的内容;第二种是直接解答法,多用在数理科的试题中,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 算、作图或代入选择依次进行验证等途径,得出正确答案;第三种方法是淘汰错误法,把选择题各选择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第四种方法是猜测法,有时你会碰到一些拿不准或是超出你的能力范围的题目,如果这些题目没有注明选错倒扣分的话,猜测町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当你面对一道让你毫无头绪的题目时,可以先空在那里,在考试即将结束前利用检查时间重新考虑,若仍没有头绪,可填上你的第一感觉选中的代码。
答案整体上有个规律:即每一选项的出现次数大致相同。当时间过于紧张而你又有不少题空着不会做时,不如通观前面所选,找那些出现最少的字码选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应试技巧吧。总之,做选择题要心细,思路要把握好,答案与题目要结合考虑。如果对题目了解得很贴切,对知识掌握得很准确,做题目就自然轻而易举了。
6、做文字题有什么技巧?
高考文字表述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这里以近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一般规律。
(1)审析题干,坐标定位。高考试题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解题时要仔细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答题才能有的放矢。
(2)整体阅读,搜索提取。高考语文阅读题,不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
(3)理清文脉,举纲张目。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脉络,这样才能举纲张目。
(4)优化整合,准确答题。答题扣紧文本,优化整合,方能准确高效。
(5)注意回答论述题的技术性细节。一是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良好的卷面会使评卷老师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并减少评分失误的可能;二是条理清晰,切合采 分点。采分点是答案中必须回答的内容,论述题中有关的原理、论据和判断都是采分点,在答题时要紧扣采分点;三是在主要内容答完后,要概括性地总结前面的论 述内容并能结合现实生活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解释;四是保证不离题的一个窍门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运用试题词句,这样能再一次加深评分者的印象,你会从中 深得裨益。
7、A、B卷答题卡有什么不同?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的全部科目,实行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要求考生将试卷中“试卷一”部分的答案填涂到专门的答题卡上,供计算机阅卷用。“试卷一”为统一式样和内容,而答题卡分A、B卡两种,即实行一卷两卡制。A卡与B卡的不同之处在于题号顺序排列方向不同,A卡为横序,和平时训练用的答题卡基本。致;B卡则是竖序,考生尤其要小心,切勿按平时习惯填写,特别是要防止在填涂B卡时,题号位置出错。A、B两卡因题号顺序排列方向不同,故考生要熟悉A和B答题卡的样张。
8、发现题目做错了怎么办?
发现题目做错了,首先不能慌张。不妨先放下笔,用30秒至l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心绪稍事平静。然后认真查找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一般而言,考试时会出现四类错误:(1)全盘皆错;(2)局部错误;(3)过程出错;(4)结果错了。
全盘皆错,往往是看错了题目,特别是混淆了题干上诸如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也可能是对题目所设置的情境理解错了,以致用错了公式和定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题于的关键词看错,这种错误比较容易出现在解答似曾相识的熟题时,并发生在平时学得好的同学身上。
打眼一看,做过的,很简单,其实不然,审清题目极为重要。局部错误在解答文科的主观题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如分论点不能受中心论点统率,将相似的题目的要点杂糅进答案等。过程出错,如理科题目的计算、推导证明的过程出错,文科主观题阐述时中途易辙,列举的材料游离中心等。结果错了,主要是计算错误和归纳出错误的结论。
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于是拿出橡皮轻轻地擦去相应的错误部分,此时平和的心境和轻柔的手法切不可少,因为保证卷面整洁而无破损也很重要。在提笔改错前,应该将答题步骤在脑中做一个相对全面、周密的思考,时间许可的话,不妨在草稿纸上写写,哪怕是纲要式的,都可以避免新的 错误出现。
9、为什么有时会遗漏小问题?
考试时遗漏小问题的情况很常见。遗漏的原因人敛可归为两类:
从内容看,无论是难度系数高还是难度系数低的敲卷,都有造成小问题遗漏的可能。试卷难度系数高,在整体感知试卷时发现有一两道难题,于是做试卷前半部分小问题时,心里直惦记着后面的题目,计算着答题的时间。整个过程中,难题的阴影挥之不去。在这样的心绪下,小问题的遗漏就在所难免。相反,试卷难度系数低,小问题也有遗漏的可能。因为,题目做得顺手时,思路会特别敏捷畅达,当思维的速度超过书写的速度时,小问题遗漏的危险就会出现。当试题有一定的长度、 一题多问时,遗漏最后一问的情况也很常见。
从形式看,印制在一页的末尾和换页的开头处的小问题容易被遗漏;题型转换处的题目易被遗漏,如矧表题后的小问题、主流题型后面的“另类”题目容易被遗漏。如语文大阅读以主观题为主,有时在主观题后面,即大阅读的最后一道题会是一道客观题,且是多 选题,这遭选择题容易被急于作文的同学遗漏。
要避免上述错误,首先要让自已有一个良好的考试心态。如果能将平时的每次练习都视作考试,每次考试又等同于平时练习,就能平和从容地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10、答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清题目的内容,抓住题十中的关键词,了解答题的要求。很多题目的题干中不仅含有知识要点,也提示着答题的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时依据这些提示,一一落实,就不会出现大方向上的错误。
题干上有关肯定与否定、程度的强与弱、范围的大与小等关键词不能忽视。有许多题目可 以有多种解题方法,特别是综合类题目,试卷要求用哪种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你一定要看清楚;有些题目后面规定了答案的字数,这些细节方面的要求也要看清楚。
在答题过程中,除了正确运用公式、定理外,还要善于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到解题依据。一般而言,像高考这样的规范程度极高的考试,卷面往往没有多余的信息,材料的副标题、试题后面的注解,都是帮助你答题的有效信息,切切不可忽视。遇到有字数限制的题目,要先筛选答题要点,再组织推敲语言,以免本末倒置,挂一漏万。答题的过程要完整规范。
提笔书写前,还要审视一下卷面答题的部位,估计将题目解答完大致需要多少空间,统筹安排解题过程的布局,这样既可避免出现在所给的部位写不下的情况,又可以使解题过程清晰,卷面整洁、美观。
11、碰到熟题怎么办?
熟题当作生题做。考试时绷紧这根弦,可避免低级错误的出现。有些同学,一见熟题心中大喜过望,提笔唰唰便写,结果粗心出错,或做到一定的步骤便做不下去,原来,考题与记忆中的熟题是两回事。虽然自己发现错误,但时间已白白浪费了。
其实,高考时遇见熟题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高考是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它的公正、公平性原则,决定了它必须讲究信度与效度,事实上每年的高考题都在变化着。我们考试时决不能被似曾相识的题目所迷惑,还是应该按照审题、抓题干的关键词、看清要求、找准解题依据、设计书写的布局这样的一揽子程序盘完成,做完 后还要反复检查。
当然,如果真的遇见熟题,甚至与练习过的题目别无二致,那当然是好事,至少在考场这样的特殊氛围中,多少可以消除一些紧张的情绪。而聪明的考生会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严格按照解题程序,认真、细致、严谨、规范地完成题目,不漏掉任何一个小问题,不跳过任何一个不该省略 的过程,不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疏忽,保证解答的正确率,将分数稳稳当当、一分不漏地纳入囊中。
考试时最忌心怀杂念,过多地考虑得失,这些是在熟题上栽跟头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请学会镇定、平和、从容地面对任何一场考试、任何一道题目。
12、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怎么办?
遇到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千万不要焦虑,更不能乱了阵脚。考试遵循的是公平竞争原则,你难别人也难,命运不会特别眷顾某人。这时,要在心理上藐视之,在“战术”上重视之。
你不妨冷静回顾一下课本知识,想一想该题应属于课本哪一章节,这一章节有哪些知识要点,该题属于哪一要点的范畴,这一要点内有哪些公式定理可以运用,或哪些分析阐述与之对应。
题目生疏,往往是因为它与平时操练较熟的题目不一样,其实这种不一样有些仅仅是在原来的熟题上稍稍作了些变化,比如所画图彤换了个角度、问题换了个问法。我们要以变应变,分析它与过去的哪个题目类似,又在哪个方向作了巧妙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样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高考考题超范围的情况并不多见,有时所谓的超范围,只不过是稍稍涉及了一下考纲中标星号的内容,页这些内容包含在高中教材中。这就提醒我们,平时的训练不能有所缺漏。考纲中标星号只表明该知识点在今年的考试中轮空,并不意味着不要掌握。
有些只是不直接考名词术语,如文言语法和句式,而在阅读中你没有文言 语法和句式的常识,是无法答题的。当然,如果确实遇到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题目,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1)努山回顾它与书本哪些知汉有联系。(2)从题 干中找依据二我们存前面说过,很多题目的题中不仅含有知识要点,也提不着答题的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题时可依据这些提示,打开思路,以便顺利 地解决问题。
考试也是检验人的心理素质的一种有效方式。生题和超范围题目实在做不出,可搁置一边,先做会做的题目,保证已做出的题目的 正确率,然后再考虑生题和超范围题目。能写多少是多少,哪怕是列了个提纲、写了个算式,因为考试是按点给分的。如确实做不出,干脆就放弃。考试是攻坚战, 拿下一个题目,就是占领一个阵地;要算一算我得了多少分,而不能老惦记着我失去多少分。
13、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
科学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在选拔胜考试中很有必要。一般而言,分配时间的方法有二三种:(1)按试题的分数配比分配时间。即将考试的时间长度除以试卷的总分,然后按废题目的分值,确定所需时间;
(2)按题型自身的特点分配时间。第种方法有它存在的合理件,但在真正的考试中,只按这种方法做,那不仅是机械 的,而且是行不通的。因为,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特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I卷以客观题为主,可相应少安排点时间;Ⅱ卷以主观题为主,可多分配些时间。思 维量少、要求低的,少花时间;思维量大、要求高的,可多费些时间.书写量少的,少占点时间;书写量大的,安排的时间要宽裕点。
(3)按题的难易程度分配时间。遇到熟题和难度较低的题目,可少花些时间,生题和难度大的,多分配些时间。先做容易的、把握性较大的题目,后做需要思考、有难度、把握性不那么夫的题 目。这就要求拿到试卷后,对试卷要进行整体感知,以便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当然,难题所花的时间只能相对长些,因为考试时阃有限,不能困为在思考难题时费 时过多而影响其他题目的完成。
上述三种方法,可根据考试的具体情况综合使用、灵活分配,分配时还应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复查、检验。
14、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
考场上发现时间来不及了,考生无例外会紧张:“不好了,时间来不及了。”但紧张的程度有大小,如果考生在考前就做好考场上可能会发生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心理准备,紧张的程度会小一些,调节紧张的心理状况所用的时间也会少一些。
考生在考场上发现时间少够用,紧张是正常的。你第一需要做的是调整紧张心态,消除紧张情绪,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已经做了这么多了,剩下的毕竟是少数,我做得慢,自然准确率就高。”“我来不及,别人 也会是这样的。”
调整好自已的情绪后,想想答题卡有没有填好,如果没有填,先填答题卡,并耐心检查一遍。再整体看一看还有几道题目没有做,它们的难易如 何,各题的分值是多少,如果做需要多长时间。接着根据所剩的时间来安排,正常情况是先做容易的、花时间少的题目,如果题目的分值比较高,又是自己能做的, 那要首先考虑将它做出来。
发现时间来不及时,往往还剩一两道甚全两三道大题目,这时最忌讳的是按顺序在一道题目上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这样常常是这一道没 有做出来,而容易的题目连看都没来得及看,以致吃了大亏。
应该采取的最佳方案是:每道题目中,将你一下子就能做出来的部分都做一做,这样花时间少,而且卷 子是按步给分,你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比较多的分。如果做完这些还有较多时间,再依次做相对容易的题目。倘若剩下的是想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出的题目,要学会放 弃,将剩下的时间用来检查,将更有利于你得分。
15、考试时间有多余怎么办?
考试时有多余时间,考生绝不能东张西望、无所事事乃至得意洋洋:“题目太简单了。”“大意失荆州”可是常有的事。考生要按照试卷的页码、题目的顺序逐条细心检查,检查有没有将题目遗漏以致没有做;检查题干的要求有没有看错;选择题的若干选项当初有没有都看一遍,并加以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不是充分等等。
如果试卷中有题目与平时做的相似,要认真比较:试题要求与平时做的是不是完全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么是什么地方不一样,有没有将不一样的地方在答题过程中加 以考虑,并存答案中体现出来。
对于那些当初做起来特别顺利的题目,尤其要多加思考,思考题目的要求是什么,思考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要考什么知识点,要求考生运用什么能力来解题;会不会题目中的陷阱没有发现,以致将题目简单化了;陷阱发现了,答题时有没有考虑进去。
对于一些自己第一遍答题时不是太有把握的题目,再从其他角度考虑一下,看看答案是不是与原来一样,以求得思维的缜密。对答题卡还要认真检查,试卷上共是多少题目,答题卡上有多少题目,有没有漏填 或者重复填的现象,答题卡上填涂的答案与试卷上的是不是完全一致。这样逐条仔细地反复检查,才会让遗憾少一些,以至不留下遗憾。
16、为什么会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对考生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钻了牛角尖不光这一道题目做不出,而且钻在里边会很长时间出不来,以致耽误了其他题目的解答时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呢?怎么避免和克服呢?
钻牛角尖的一个原因是审题不当。审题时没有能抓住题目的关键,就有可能钻在 一些不太重要甚至没有关系的地方花大量的工夫,最终还有可能是南辕北辙。为了避免钻牛角尖的现象发生,就要求考生要逐词逐句地审题,尤其是第一遍看题目, 要特别仔细,等到你将题目看偏了甚至看错了,再发现这个不足甚至错误就比较困难了。审题时务必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不能被次要条件乃至干扰条件牵着鼻子 走,否则就要钻牛角尖。钻牛角尖的另一个原因是考生不清楚命题者出题的意图,没有弄清楚命题者出这样的题目要考什么知识、什么能力。
高考命题往往选择的是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那一块,也就是说高考要求学生运用课内的知识、能力来解题。如果学生不能够清晰地梳理各门功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将难以揣摩命题者 的出题意图。考生看到题目不清楚命题者要考他什么知识、什么能力,不能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就有可能钻牛角尖。
17、如何做到考试时不上厕所?
考试时要上厕所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关。要做到考试时不上厕所,就要从这两个面加以调节。
(1)生理方面:考试期间考生的饮食口味要尽量清淡一些,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这样就不大会有口渴的感觉,也就不会大口地喝许多饮料和水。同时要注意吃饭的时候不要喝太多的汤。即使有口渴的感觉,考试 之前的二个小时内也不要喝太多的水或者饮料等,适当地吃一些水果,或吃一两块薄荷糖,进考场时也可以带少量的水进考场,感到口渴了,喝一点点润润口。
(2)心理方面:人在紧张的时候,总感觉要上删所。这就要求考生克服不必要的紧张心理,将高考看得和平时的考试一样、相信“天道酬勤”,自己多年来的努力一定会有成效。如果比较紧张,可以提前一点来到考点,感觉一下其他考生的情绪,从而调节自己。
开考前的一小时,往往是在考点的休息室里,这一段时间可以闭 目养神,可以和同学交流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也可以相互问些很简单的问题,增强自己的信心。等到进考场的铃声响了,去一趟厕所,也可以在铃声响之前一会儿去 一趟厕所,然后带齐文具、准考证等不慌不忙地进考场。不要总是想着:“我是不是该玄一趟厕所’”这样想着就真的要上厕所了。
18、碰到监考操作不规范怎么办?
监考操作不规范,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万一发生了该怎么办?千万不可牢骚满腹,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这不利于自己的考试发挥。
怎么办?可以明确地向监考老师提出。比如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总是来回走动。而且声音很大;监考老师喜欢站在你旁边,看你的试卷等等。你可以举手示意并提醒监考老师,明确表达你的要求。万一不可更改,就要善于尽快调整自己,调节的方法有:闭目休息一分钟,将外界的干扰也看作考试的内容,“考抗干扰的能力, 我也应该突一份满意的答卷”;可以嚼一块口香糖,计自己放松,使自己尽快进入答题的专注状态,那样就不会注意外界的干扰了;可以这样想:老师总是看自己的卷子,要知道他并不认识我,只是想关心一下试卷的内容,没有必要过多地在意。心中要时时想着:“我是来考试的,其他与我无关。”
一场考试结束后,要将监考操件不规范的现象及时告诉自己的班主任,以便班主任向上反映,避免下场考试的监考操作仍然不规范。
19、遇到记者采访怎么办?
考试之前或上一场考试与下一场考试之间,有时会遇到记者采访。如果你本来是一个喜欢并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人,而且记者来采访时,你正好有表达的欲望,不妨就接受记者采访,将你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个好心情但记者采访结束了,就不要再去想这件事情了,否则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太喜欢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上一场考试不是太令自己满意,不想与他人交流,你也可以婉言拒绝。还有一种记者采访,是在考试过程当中,周围一片寂静,你正专心致志地答题,偶然一抬头发现摄像机正对着自己,“无所谓”、“你拍你的,与我无关”是最好的表现。突然间被吓了一跳以至有些紧张也是正常的,这时心里要清楚记者是来拍高考的,不是拍“我”这个个体的,与我没有什么关系。
20、考试未完全结束,家长或熟人问你考得如何怎么办?
高考是高度集中、大负荷量的思维工作。如何完成不同门类的考试之间的思维转移并及时集中,是影响考生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问题。许多考生考完一门课程之后,思维不是马上转入下门课程的预热,而是急于找别人对答案,发现自己答案与别人答案不符或自己答案有错误后又懊悔不已。
结果,不仅思维不能迅速转入埘下一门科目的应试准备状态,而且心情也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懊悔的情绪会影响对后续考试的信心,使后面各科的考试都受到干扰,严重影响正常发挥。一门课程的考试结束后,最为恰当的做法是:马上把它完全放下,思维和情绪完全离开对这门课程的负担,并全而转入对后一门课程的预热。
心理学研究证明,许多困难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高思维激活水平,而高思维激活水平需要在思维经过一定时间的预热后才能获得。如果一个考生从出考场开始,思维就转入下一门课程的考试,可以使 思维在相对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上获得一段时间的预热,到考试开始时,思维就可以处于更高的活跃水平,从而使有关问题的解决更加迅速和顺利。
与不能顺利 完成思维转移的学生相比,及时的思维转换和预热,实际上就成了促进考生正常发挥、增强竞争力的优势。当然在考试尚未完全结束时,家长或熟人问你考得如何 时,我们的回答就只能是:“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毕竟自信的回答有利于不同门类的考试之间的思维转移。即使已经意识到某门考试发挥不是很正常,也要设想 别人不一定就比自己考得更好,这样想会有利于后几门的正常发挥。
21、如何做到卷面整洁?
卷面整沽,能够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的心理,以至影响到你的主观题的判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卷面整洁呢?选择两到三支适合自己书写的笔相当重要。考前一个月到文具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笔、橡皮等文具,用了合适,不妨买下两到三支这样的笔。
在考前的一个月内,就一直用这几支笔。用这一块橡皮,这样考场上用就觉得非常顺手。最忌讳的是考前才去买笔,或者买了笔直到高考时才用,考场上很有可能会不顺手,甚至漏水、或者不下水,这些都会影响到卷向的整洁。考场上拿到试 卷时,可将试卷按页号顺序由小到大叠整齐了,将暂时用不到的文具等放在桌子的一边,以免碰翻其他东西从而将试卷弄脏。
要做到卷而整洁, 还有一点就是要养成想好了再下笔的习惯,不能没作思考就下笔,发现不对就擦,擦的次数多了卷面就不整洁了。思考好了再下笔,还能够根据答案的长短,安排字 体的大小、字与行之间的间距等,避免不够写,或书写过于紧密,答案堆在上面一点点地方等不美观现象的出现:如果书写错误已经发生,小段的可以用橡皮擦干 净,再重新书写;有些错误尤其是大段的错误在卷的情况下,不一定用橡皮擦,可以正确地使用删除号,将原有的错误删除,再重新做答案,那样卷面还会清楚、整洁。
22、卷面弄脏了怎么办?
高考时万一卷面弄脏了,也没有必要过分紧 张,已经是既成事实,紧张也无济于事。这时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用橡皮将弄脏的地方尽量擦得于净一些,如果可以书写,就在擦过的地方重新答题,这样做的前提是重新书写的内容别人无须用心思去猜你写的是什么,而是服就看得出你写的是什么内容。
如果原来规定的答题区域已经脏得无法答题,你也要将它擦得干净一 点,然后将答案写在试题附近的空白处,用箭头或文字注明此题答案的位置就可以了。要根据答案的长短选择一处大小恰当的空白处,并注意字体的大小,将答案写 在一处,切忌将一道题目的答案写在多个空白处。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的这个空白处不能在试卷的密封线之内。台则阅卷老帅恻卷时也会有一种走迷宫的感觉,倘 若找不到其中的一部分,将不利于你得分。
这就要求考生要在重新书写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完备,再下笔,力求做到答案条理清晰,字迹清楚,判卷老师能看得明白,这样就无大碍了。答题卡如果不小心弄脏了,耍小心翼翼地用橡皮将它擦干净,然后将你的答案填涂上去。
23、不小心损坏了试卷或答题卡怎么办?
考生如小小心损坏了考试卷子或答题卡,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征得监考老师同意后,调换考场的备用试卷或备用答题卡。考生拿到调换后的试卷和答题卡后, 不要急于答题,首先应按最初的要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写下(填写)姓名、考号,最后再认真核对一遍,以防漏填、错填或错写漏写。
当然,考生在整个高考中应小心谨慎,尽可能避免损坏试卷和答题卡的事情发生,因为这种情况不仅会耽误你正常的答卷时间,还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你的心理。如果是在考试中途尤其是考试即 将结束时发生这样的事就更麻烦了,即使得到监考和主考的同意更换答题卡,因要重新抄填答题卡上的内容,会直接影响答题的时间,给你造成因时间紧张导致的紧 张等不良情绪。
24、遇到模棱两可的概念怎么办?
考生在高考中常常会遇 到模棱两可的概念把握不准和理解不透而失分。这种情况通常由两方面的原因而导致:
一是心理过于紧张;二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要调整心理状 态,尽可能消除紧张心理,以正常的心态对待高考,则完个可以避免。对于第二种情况,这只想要对考生说的是:一要反复比较,从比较中区分慨念,找出相似概念 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要认真细致,谨防粗心。俗话说:“粗心大意害死人”。有些考生虽然对高考很重视,但由于平时粗心这一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在高考中也会 无意识地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三要自信,切勿紧张。一般情况下,这些模棱两可的概念不是难在概念本身的艰涩、深奥,而主要侧重于考 查学生对相近或相似概念的区分与辨别,即通常说的知识比较。只要认真细致,学会比较,即使平时基础稍微欠缺的考生,也能做好。
25、如何合理利用所发的一张草稿纸?
根据高考规则,每场考试都由监考老师统一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除此之外是不允许学生携带任何草稿纸的。小小一张草稿纸,在平时无足轻重,但此时不能忽视。第一,要充分利用它。对于理科科目,几乎所有的演算都在草稿纸上展开,特别是对基础欠缺或有粗心大意这一不良学习习惯的考生,此时草稿纸就显得更为重要。
即使是文科科目,如作文写作、政治或历史论述题的解答,也有必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基本要点,这有助于写作、答题的完整和连贯。另外,草稿纸还可用来检测笔尖粗细和颜色深浅。个别考生平时考试和作业有喜欢在纸上画画写写的习惯,这时草稿纸正好满足了考生的这方面需要。第二,要注意节省。通常情况下,一 场考试只发给每位考生一张草稿纸,因此考生要合理地利用,并注意节省着用。当然遇到的确因个别理科科日考题量大、演算复杂等特殊情况,经主考同意可以加发 草稿纸。第二,根据规定,考试结束后草稿纸必须留下。因此考生不要轻易丢弃草稿纸,更不可把草稿纸带出考场。
26、如何应答自己的长项科目?
对待自己的长项科目,考生考前在心理上并不惧怕,大多数考生自我感觉较好,认为把握性较大,这是好的一向。但从考试结果看,长项科目并不就是你的优分科目,从历次高考看,一部分考生“长项不长”的情况年年都会出现。
因此应这样对待自己的长项科目:第一,在心理上,要强化必胜的信念,确立长项科日在确保正 常发挥的前提下能够超常发挥的单科考试目标。第二,在态度上,要突出“认真”二字,切勿自以为是,掉以轻心,力戒盲目乐观、骄傲浮躁。
第三,在答题时,要重视每一道题,不放过任何个得分点,哪怕是小分点。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当遇到自己的长项科目试题比较容易时,你要格外认真对待,因为这对你来说可能不是件 好事。经验告诉我们,长项科目的试题偏难些,更有利于你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你要切记:对待长项科目一定谨慎又谨慎,认真再认真。
27、如何应答自己的弱项科目?
对于自己的弱项科目,你应该注意:
(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要知道,你的弱项科目,对于他人也是有难度的。再说,所谓长项、弱项都是相对而肓的,从考 试结果看,弱项科目并不就是你的低分科目。长项不长、弱项不弱的情况年年都有,这当然与基础知识有关,而心理状态好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2)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这里还是涉及心理素质问题,考前不要老是想着下一门是自己的弱项,就怕考不好,患得患失,心绪不宁,这反而给自己加重了思想包袱。退一步 讲,既然是自己的弱项,发挥欠佳也属正常,以这种想法去应考,也许心理就要轻松得多,说不定还能超水平发挥,获得预想不到的结果。
(3)认真对待,挖掘潜力。我们主张“辟己所能,尽力而为”,但在实际考试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一题一题答,一道一道过,一分一分争。有认真的态度,有良好 的心态,有坚韧的意志,即使是自己的弱项科目,也一定会成功的。
28、因意外原因迟到了怎么办?
每年高考总有个别考生因堵车或因车辆故障等原因而迟到。在高考这样重大的考试中迟到,的确对考生正常发挥水平很不利,但既然发生了,考生就要正确列待:
第一,克制自己,尽可能地减轻或消除紧张心理。
第二,进入考场入也后,先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不妨作几次深呼吸,待心情稍稍平静后,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的相 应位置填上姓名、准考证号等(这一点请考生务必记住)。
第三,集中精力,抓紧答题。自进入考场,尤其是开始答卷后,不要再去想迟到的事,也不要因迟到而怨天尤人,而应定下心来,排除干扰,全神贯注抓紧时间去答题。在此我们也再次提醒家长和考生,考前各种准备一定要充分,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偶发因素或特殊情 况要有足够的估计,并作出相应的措施,以避免考生迟到这类事情的发生。
29、答题时突遇身体不适怎么办?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突感身体不适,常见的情况有头晕、恶心、肚子疼、中暑等。如果这类情况不是很严重,考生可自我调节一下紧张心理,或稍事休息,或用自备的清凉油等防暑用品轻轻涂擦;如情况没有好转或感觉更加不适,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由监考老师通知保健医生作紧急处置。
这种处置一般有两种办法:是根据考生病情,经医生诊断,就在考场原地紧急处置,这种做法既解决了问题,又基本不影响考生继续进行考试。还有一种办法,经医生观察诊断,必须离开考场作紧急处置。如果这样的话,那考生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待病情好转或基本正常后迅速回到考场继续考试。需指出的是,考生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隐瞒不报,这不仅会贻误治疗时间,最终还会因为不能坚持而致你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另外,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考生也不要紧张,要以平静的心态继续投人考试.把影响减小到 最小程度。
30、如何排除同考场考生的影响自已?
同一考场考生的考试表现对自己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有的考生提前交卷,有的考生窃窃私语,有的考生因习惯性的动作而发出连续不断的声音等,作为同一考场的考生, 尽量不要受这些影响,应按照你事先确定的高考策略和思路做好自己的事。
当有同学提前交卷时,你不要因此而紧张,应继续答卷或复审试题,用足用好高考时间。 当同考场考生主动与你说话甚至暗示给予关心时,你完全可以不予理睬,若该考生继续纠缠,你应主动报告监考老师。如同一考场学生有不良的习惯动作,对你造成干扰和影响时,你也要报告监考老师,由监考老师提醒该考生,以消除对你的影响。
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批次
高考录取有很多院校,为录取方便,把院校分类,划分录取顺序,也叫批次。目前国内常见批次有:提前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和高职高专批次。今年很多省份已经将二三本合并,不再有本科三批。
平行志愿
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院校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虽说是平行志愿,但是录取也分先后,如果张三填报的平行志愿志愿为1.北京大学 专业组 A (假设最终录取线650分)
2.湖南大学 专业组 C (假设最终录取线620分)3.浙江大学 专业组 B (假设最终录取线630分)
张三考了640分,本来可以上浙江大学 专业组B,但由于它的第二志愿是湖南大学专业组C,张三最终被湖南大学录取。
投档、调档和进档
省招办或考试院按院校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算出投档数,对批次线上报考该校考生由高分到低分达到投档数的考生档案投送到学校。这一过程,对省招办称之为“投档”,对学校称之为“调档”,对考生称之为“进档”。三者是一回事。
录取线差
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在某地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地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例如北京大学2017年在北京的文科平均录取分数为670分,北京2017年一本线为555,因此北京大学2017年录取线差为115分。
一般而言,因为试卷难度不同,各高校录取分数每年是不一样的,但在某地的录取线差变化幅度不会特别大。
模拟投档线
平行志愿模式下,为保证院校有一个准确的调档比例,使正式投档有的方矢,在第一次集中批量投档之前,很多省份会先试投2—3次。
第一次试投会固定一个比例向各招生院校提供学生档案,院校阅览档案后根据考生情况和可以使用的全国机动计划提出自己的调档比例,再进行1—2次试投后,最终确定各院校投档比例,并正式投档。
每次模拟投档都会形成一个模拟投档线,其中,第一次模拟投档线最有意义,因为很多省份在这个时候完成自主招生录取,很多院校就在这个线的基础上形成自主招生的优惠幅度。
模拟投档一般只提供考生分数、填报专业、体检记录等信息,但不会有考生身份信息。
提前批
提前批即“零批次”,考生可以在分数线允许的情况下填报提前批次录取机会,这个批次的填报时间在普通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之前。如果录取成功,可以在成功录取学校就学;如果没被录取也不会影响其他批次的填报录取。这样为学生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提前批?
有意向报考以下专业的考生:立志当中小学教师,家境又比较困难的考生:免费师范生。立志做医生,家境又比较困难的考生。对军事、公安、武警、司法、航海、小语种等专业有兴趣,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有意向的考生。
高分考生:名校的基地班与特色专业。家庭经济条件好,英语好: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收费高,教育模式特别的高校。
免费师范生
第一、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补助一般为在校期间每月600元。即每年发十个月。
第二、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免费师范生四年本科毕业以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有编有岗;
第三、免费师范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流动,有到教育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
第四、为免费师范生继续深造提供好的条件保障,免费师范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可以录取他们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在职学习专业课程。
免费医学生
2019年5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2019年国家将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招收6700名五年制本科免费医学生。
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和傣医学。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以及补助生活费“两免一补”政策。
国家免费医学生只招收全省农村户籍考生,要求毕业后志愿在定向乡镇卫生院工作6年以上。国家免费医学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军校生
军校生需要进入专门的军队院校学习。入校经复查复审合格后,即取得学籍和军籍,开始计算军龄。在校学习期间不缴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实行军队供给制,统一着制式军装、佩戴学员肩章,每月领取津贴费。
专业调剂
专业调剂也称“专业服从”。是指招生学校在录取时若某些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的行为。
对于考生而言需要考虑的是,是否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的情况下,愿意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勾选专业不可调剂的后果讲后果之前,要知道这样一个概念:
一次投档
即同批次平行院校只进行一次投档,一旦投档,其他志愿院校自动作废。正是因为一次投档的原则,如果你所报考的一所第一批次本科院校调取了你的档案,而所报考的该校专业正好都满额了,你又勾选了不可调剂,那么等待你的就只有征集志愿或第二批次本科学校的录取了。
正是为了避免这类事件,考生如果没有十足被录取的把握,都需要勾选“专业可调剂”。如果担心自己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那么可以在选择时就选一个其所有开设专业都可以接受的院校。
征集志愿
每批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如果在本批次招生的高校有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各省(区、市)招生考试机构将公布高校招生缺额计划,并进行再次填报。
征集志愿分数一定比常规分数低?不一定,一部分高校在征集志愿时,录取分数不降反升。
征集志愿都是“差”学校?不一定,但参与征集志愿的专业一般都不是该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另外一些对考生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也容易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中。如对考生性别、单科成绩等的要求。
补录
很多省份规定,高职高专在9月份开学后,如果新生报到率低于某个数值,院校可以提出申请,在9月底左右,面向社会有当年高考成绩没有被任何院校录取的学生进行补充录取。补录一般没有本科层次。
什么是“一分一段表”?
它显示每一个分数全省考生有多少名,能让你计算出自己的排位。
一分一段表,是将全省同科类考生的档案分(高考各科成绩+优惠加分)从高到低排列(分数相同的则为并列),再按每1分一段,统计“本段人数”;从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数”相加,则为“累计人数”。
建议你下载一份官方公布的一分一段表,便于随时分析、使用。一分一段表上显示出每一个分数全省的考生有多少名,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最大。
院校投档分数线
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史类或理工类)的招生计划数和招生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考生志愿对招生院校投放考生档案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投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招生院校在不同类别不同批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对招生院校而言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院校录取分数线
招生院校在不同科类、不同批次按招生计划完成录取后,所录取考生中的最低分数即为录取分数线,不同专业录取考生中的最低分数即为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
一般来说,除降分录取外,录取分数线≥投档分数线≥录取控制分数线。
院校专业组
新高考改革前,广东省以“院校”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按“1所院校+多个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
新高考改革后的省份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将拆分若干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投档单位。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可以填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以只选择填报部分志愿。
例如:北大在某省的招生计划里有新闻学、教育学、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临床医学等个专业。且2021北大在该省的招生计划里写着:专业组A(单限物理),包含:土木工程、通信工程
专业组B(双限物理、化学),包含:化学,临床医学专业组C(不限),包含:新闻学、教育学
旧高考时,张三是理科生,他可以填报的志愿为:北京大学:土木工程、通信工程、化学、临床医学
新高考时,张三选了化学,生物,历史三科。他可以填报的志愿为:北京大学 :专业组C(新闻学、教育学)
“志愿填报说大也大,比如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近3000所高校,林林总总700多个专业。但说小也小,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也比较简单。”
一、学校优先原则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一流”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学校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在这里,小曲想提醒,有几个985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比较好上。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下放陕西,她就成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现在属于工信部),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二、地域原则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位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杭州,一个是深圳,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位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杭州和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杭州孕育了阿里巴巴,深圳大学培养了腾讯的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等顶尖高科技公司,随着杭州、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这两座城市了。
三、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暂不考虑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第四,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第二,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
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
志愿填报10大误区与对策
误区一:认为平行志愿可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
对策:把平行志愿政策研究透
解析: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平行志愿的6所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
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误区二: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对策: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解析: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课程)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由此可见招生简章里面的信息介绍很关键,不可轻易忽视。
误区三: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对策: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都要拉开梯度
解析:志愿梯度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院校志愿梯度,二是专业志愿梯度。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
1.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也不是不考虑,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建议考生对照往年的分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要填一个保险系数高的。
2.实行非平行志愿地区: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后续志愿基本上应该考虑往年一般报考人数不满并且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专业
对策:“冷热”专业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解析:在填报志愿时,建议考生和家长客观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千万不要跟风选择、随波逐流。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只凭专业名称来选择
对策: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如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解析: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不服从专业调剂
对策: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应该统筹考虑解析: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七: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对策:警惕“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解析: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
3.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
误区八:选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
对策:选择专业要扬长避短解析:在选择高考志愿时,要考虑考生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九: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
对策: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解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十: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来报志愿
对策: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解析:在一些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系统根据考生输入的往年高考分数区间,给出高校录取平均分和专业平均分。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解释
①Na2O2吸收H2O、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Na2O2与H2O或者CO2反应均产生O2
②NaHCO3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NaHCO3具有弱碱性,能中和酸
③SO2具有漂白性,可漂白纸张、草帽辫
SO2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④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可用于净水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解释
①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是因为它能与HCl反应,与其受热分解无关
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是因为它的熔点高,与其两性无关
③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硫酸铁溶液中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可以净水,不是利用其易溶于水的性质
④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与氧化性无关
⑤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碳酸氢铵溶解后的铵根离子作氮肥被植物吸收,不是利用其受热分解的性质
⑥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SiO2制光导纤维是因为导光性能好,与其硬度大、熔点高无关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解释
①患者服用的“钡餐”是BaCO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BaCO3与胃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有毒,钡餐的成分是BaSO4
②淀粉溶液使碘单质变蓝色,可用淀粉溶液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碘元素
加碘盐中加的是碘酸钾不是碘单质
③胶体具有吸附性,实验室可用饱和硫酸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饱和溶液
④二氧化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
硅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
⑤Na2CO3具有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Na2CO3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解释
①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可用铝、铁罐盛装
常温下,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②用氢氟酸蚀刻玻璃,是因为氢氟酸具有强酸性
氢氟酸是弱酸
③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④二氧化硫使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二氧化硫可作漂白剂
SO2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其褪色
主要仪器
①固体溶解: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②溶液稀释: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误差分析依据
cB=eq \f(nB,V)=eq \f(mB,MBV)
注意事项
①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若配制480 mL溶液应用500 mL容量瓶。
②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③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原理
Cu+2H2SO4(浓)eq \(=====,\s\up7(△))CuSO4+SO2↑+2H2O
现象
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原因解释
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的CuO,CuO与稀释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原理
c酸V酸=c碱V碱
器材
①主要仪器: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②主要试剂: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关键点
①准确测量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操作步骤
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半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注意事项
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
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
③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④滴定管必须用溶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原理
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铁架台,陶土网,温度计,牛角管
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陶土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化学试剂
制备的气体
A
Ca(OH)2+NH4Cl
NH3
B
MnO2+HCl(浓)
Cl2
C
MnO2+KClO3
O2
D
NaCl+H2SO4(浓)
HCl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熔点/℃
沸点/℃
密度/(g·mL-1)
溶解性
甲苯
92
-95
110.6
0.867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苯甲酸
122
122.4(100 ℃左右开始升华)
248
—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热水
分类
内涵或解释
物质组成用语
①表达物质组成的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官能团符号及名称、化学式等
②表达物质名称的专有名词
化学计量用语
涉及的相关概念、符号和公式
物质结构用语
表达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如电子排布式或排布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分子空间结构、晶体类型、晶胞结构示意图等
化学变化用语
①表达化学变化中物质转化的本质和规律的化学用语,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与化学平衡原理的相关术语和符号等
②表达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化学用语,主要涉及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
化学实验用语
①化学实验中所用仪器化学试剂、实验装置的名称
②化学实验中操作、原因、现象的文字描述
会而不对
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审题不清,思维混乱,答非所问,或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导致答案错误
对而不全
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最后的结论也可,但答题不严谨,缺乏必要的因果关系。对化学用语表达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对化学用语的意义表述不清,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化学反应速率、ΔH、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写错,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等
全而不精
虽面面俱到但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混淆不清,如“有气泡出现”写成“有某某气体生成”等。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化学键
C—C
C—H
C—O
Si—Si
Si—H
Si—O
键能/ (kJ·ml-1)
356
413
336
226
318
452
规范书写
常见错误
规范书写
常见错误
规范书写
常见错误
苯
笨
褪色
退色
熔点
溶点
乙烯
乙稀
蓝色
篮色
冷凝管
冷疑管
苯甲醛
苯甲铨
浑浊
混浊
长颈漏斗
长茎漏斗
戊烷
戍烷
玻璃棒
波利棒
乙酸乙酯
乙酸乙脂
暴沸
爆沸
金刚石
金钢石
消去
消化
坩埚钳
坩锅钳
研钵
研砵
逸出
溢出
组分
物质的量分数(%)
选项
事实
分析
A
键角:
电负性:C
第一电离能:P>S
原子半径:P>S
C
沸点:CO>
CO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D
热稳定性:HF>HCl
HF中存在氢键,HCl中不存在氢键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先将硫代硫酸钠与硫酸两种溶液混合,对照实验中将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与硫酸两种溶液混合后再加热,对比出现浑浊的时间
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B
将溶液和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再滴加4滴的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
向盛有溶液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溶液,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平衡:
D
常温下,将晶体研细后与晶体置于烧杯中,快速搅拌混合物,并触摸杯壁,杯壁变冷,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
通过实验现象判断与反应对应的和均大于0
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讲义: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讲义,共143页。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4 化学基础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4 化学基础实验(含解析),共6页。
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3 化学用语(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 考前特训 特色练3 化学用语(含解析),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