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练习题(50份)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必修4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必修4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共3页。
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
[解题流程]
答案:一、支持正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偏见的出现是因为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如盲目崇拜、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③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世代延续,认识也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无限发展。
二、支持反方:①认识主体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及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②认识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认识活动会受到人们身处其中的历史传统的局限,其中包括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实践水平等。历史传统是认识产生、发展的必要前置条件,认识总是受到它的制约。
中国人正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探索浩瀚的宇宙,上九天揽月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
[材料一]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走过30多年的光辉岁月,这30多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力更生、攻坚克难,使我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不断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践证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迄今取得近千项国际级专利,两千多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材料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 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我国在空间站技术上不断摸索,一次次地修正、复核、改进,为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而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技术。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并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此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中国人凭借着不甘失败的坚强韧性,为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打下了坚实基础。之后,“神七”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神八”实现无人对接、“神九”实现有人对接……“神十七”实现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命题视角】
命题视角1 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提示: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发挥更大效益。
命题视角2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提示: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载人航天方案、技术都是从载人航天科学实验中积累、总结、探索出来的,并在航天科学实验中不断检验技术、发现问题,进而加以改进、完善。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国航天人不断地超越自身,把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观点
开篇立论
正方:偏见可以克服
❶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❷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❸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
反方:偏见不可克服
❶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式。作为认识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偏见不等于错误,❷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❸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
项目
获取信息调用知识
审设问
知识限定:认识论
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设问指向:你支持这场辩论赛中哪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设问类型:观点选择类
审材料
支持正方
信息点❶:偏见是人们……的偏差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信息点❷:根本原因在于……错误
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信息点❸:人们必然可以……束缚
认识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无限发展
支持反方
信息点❶:偏见是人们……的思维定式
认识受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认识活动会受到人们身处其中的历史传统的局限
信息点❷: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
信息点❸: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必修4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学课本对日出的描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4第2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提能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巩固练习,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