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杨浦区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杨浦区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剪窗花B.酿白酒C.刻石雕D.晒海盐
2.下列物质均可用于杀菌消毒,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B.C.NaClOD.
3.能表示2个氮分子的是( )
A.B.2NC.D.
4.属于复合肥料的物质是( )
A.B.C.D.
5.属于溶液的是( )
A.可乐B.奶茶C.蒸馏水D.果汁
6.灼烧氯化钠,火焰呈( )
A.黄色B.红色C.绿色D.紫色
7.能使煤炭充分燃烧的措施是( )
A.增加煤炭的用量B.将煤炭碾成粉末
C.减少空气通入量D.降低煤的着火点
8.物质的化学式与俗称不一致的是( )
A.NaCl:食盐B.:熟石灰
C.Hg:水银D.NaOH:纯碱
9.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物质的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碳酸钠
10.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食盐:除铁锈B.干冰:作制冷剂
C.氮气:做电光源D.熟石灰:改良碱性土壤
11.关于复分解反应,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为酸和碱B.元素化合价不变
C.生成物为盐和水D.伴随有明显现象
12.淀粉人工合成最关键的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ZnO-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22:1
B.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可能发生改变
D.该反应能实现由有机物向无机物的转化
13.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硫酸钠溶液B.反应后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C.白色沉淀一定不溶于稀硝酸D.反应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14.烧杯中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
A.加入稀盐酸时,剩余固体中不含锌
B.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中有2种溶质
C.反应中由铁粉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D.整个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g
二、多选题
15.某物质,经分析只含碳元素,则对该物质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B.可能是混合物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16.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17.CuO和的混合物ag,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用氢气还原上述ag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到bg固体和cg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7.0B.b=0.75aC.c=1.8D.b=a-1.6
三、填空题
18.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经历了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
(1)灰氢:焦炭与水蒸气反应①、②。反应①生成的CO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反应②中过多的排放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
(2)蓝氢:甲烷()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氢气和炭黑,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1ml甲烷中约含有_____个氢原子。
(3)绿氢:利用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使水分解。太阳能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请从反应物或生成物角度,分析绿氢是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原因:_____(写一个即可)。
19.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粗盐中主要含有及少量和,为获取NaCl和,取样品溶于水得到溶液A,进行如图实验:
(1)I中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NaOH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______g。
(2)Ⅱ中加入过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
(4)将“溶液D”在80℃时蒸发浓缩,有少量固体析出。
NaCl和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经检验,少量固体是纯净的。分析NaCl不析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停止蒸发浓缩,降温至10℃并过滤,得到大量固体及母液。设计实验检验所得固体中是否含有NaCl:______。从母液中获得NaCl固体的方法是______。
20.碱石灰(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是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为探究久置的碱石灰成分,某实验小组进行如图实验:
(1)碱石灰在空气中易发生变质的原因______(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2)取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无放热现象,说明该样品中一定没有______。
(3)继续加足量水,烧杯底部有白色的不溶物,过滤、洗涤得到滤液N和滤渣M。小组同学猜测滤渣M的成分可能是和,设计如表实验进行验证。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推断出滤液N中溶质是和NaOH,理由是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
四、实验题
21.有些化学反应没有现象,为探究反应是否发生设计如图实验。
(1)探究与水反应
将干燥的石蕊试纸放入充满的集气瓶中(A),取出后向干燥的石蕊试纸上喷水(B),再将湿润的石蕊试纸放入充满的集气瓶中(C)。观察到石蕊试纸变红的是_____(选填“A”、“B”或“C”),其原因是__________。
(2)探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先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打开弹簧夹并注入X试剂产生气泡,X试剂是_______(填名称),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
思路1:以上两个实验通过证明_______,说明化学反应已进行。
(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①实验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实验C中的现象是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已发生反应。
②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
思路2:通过证明_______,说明化学反应已进行。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剪窗花,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酿白酒,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刻石雕,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晒海盐,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3.答案:C
解析:A.表示一个氮分子;一个氮分子中有两个氮原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B.2N表示2个氮原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C.表示2个氮分子,选项C符合题意;D.表示一个分子;一个分子中有四个氮原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C
解析:A.中只含氮、磷、钾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中只含氮、磷、钾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该选项符合题意;D.中只含氮、磷、钾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A
解析:A.可乐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该选项符合题意;B.奶茶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蒸馏水为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果汁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属于悬浊液,不属于溶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A
解析: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属于钠盐,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故选A。
7.答案:B
解析:A.增加煤炭的用量,会使锅炉中空气更相对不足,使煤炭燃烧不充分,不符合题意;B.将煤炭碾成粉末能够增大煤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炭充分燃烧,符合题意;C.减少空气通入会减少锅炉中空气的含量,使煤炭燃烧不充分,不符合题意;D.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且不能使煤炭燃烧充分,不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D
解析:A.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不符合题意;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质量会增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会增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则由于溶质减小,质量会减小,该选项符合题意;D.碳酸钠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B
解析:A.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钠不能用于除铁锈,该选项不正确;B.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则可作制冷剂,该选项正确;C.氮气不能做电光源,稀有气体可做电光源,该选项不正确;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能和酸反应,则能改良酸性土壤,该选项正确。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不一定是酸和碱,酸与盐、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A错误;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B正确;C、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为盐和水,如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物不是盐和水,C错误;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如盐酸和氯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D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结合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16×2):(1×6)=22: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结合方程式可知,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1,该选项说法正确;C.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二氧化碳为无机物,甲醇为有机物,则该反应能实现由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滴入的可能是硫酸钠溶液,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A说法正确;B.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生成了沉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溶液的质量一定发生了改变,故B说法错误;C.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的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钡等,碳酸钡能溶于硝酸,故C说法错误;D.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的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钡等,该反应可能是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故D说法错误。故选:A。
14.答案:C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锌>铁>氢,则滴加稀盐酸时,锌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待锌完全反应后,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由分析可知,第一段是锌粉和稀盐酸反应,第二段是铁粉和稀盐酸反应,则加入稀盐酸时,表示锌和盐酸恰好反应,此时剩余固体中不含锌,该选项结论正确;B.加入稀盐酸时,铁和盐酸恰好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锌和氯化亚铁,该选项结论正确;C.设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则
,,解得x=,该选项结论不正确;D.结合前面计算,ng铁粉生成氢气的质量为,若铁粉质量为mg时,则生成氢气的质量为,由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大,且氯化锌、氯化亚铁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锌产生氢气较少,则整个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该选项结论正确。故选C。
15.答案:BD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中也只含碳元素,则只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该选项分析不正确;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只含碳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该选项分析正确;C.化合物中含有多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该选项分析不正确;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若该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可能是单质,该选项分析正确。故选BD。
16.答案:BC
解析:A.化学反应速率和温度、浓度,催化剂,接触面积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调控稀盐酸的流速能改变反应速率,但若其他条件也改变,则不能验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较快,则能验证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该选项符合题意;C.生石灰和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该选项符合题意;D.酸碱中和反应放热,需要温度计才能测出来,用该装置无法验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C。
17.答案:CD
解析:CuO和的混合物ag,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水为0.1ml;用氢气还原上述ag混合物,氢气和氧化铜反应:,氢气和氧化铁反应:,完全反应后得到bg固体和cg水;根据氧元素守恒,对应的水也是0.1ml,所以cg水也就是0.1ml×18g/ml=1.8g水,1.8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根据氧元素守恒,则原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6g;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得到金属单质和水,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所以完全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的质量b=−1.6;而由于不知道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比例,所以无法确定a和b的具体数值;故选:CD。
18.答案:(1)还原性/可燃性;温室效应
(2);
(3)可再生;
(4)反应物的氢气可再生或者生成物水无污染等
解析:(1)氢气和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
(2)甲烷()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氢气和炭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则1ml甲烷中约含有4ml氢原子,含有个氢原子。
(3)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且氢气的热值高,则绿氢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
19.答案:(1)0.58
(2)
(3)除去过量的NaOH和
(4)说明NaCl在80℃时依然还是不饱和溶液;取样,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再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化钠;蒸发结晶
解析:(1)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0.02ml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02ml×40g/ml=0.8g,则:设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为x
,,解得x=0.58g。
(2)碳酸钠和硫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于滤液C中仍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为除去过量的NaOH和。
(4)①蒸发浓缩时,没有氯化钠析出,说明NaCl在80℃时依然还是不饱和溶液。②由表中数据可知,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则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若想检验氯化钠,则需先除硫酸钠,又由于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则实验步骤为:取样,加水溶解,先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再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含有氯化钠;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则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氯化钠固体。
20.答案:(1)
(2)CaO和NaOH
(3)溶液变红;过量的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滤渣中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所以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钙,假设NaOH全部变质,但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依然会反应生成NaOH
(4)和
解析:(1)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氧化钙和水反应也放热,所以取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溶解,无放热现象,说明该样品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3)①根据结论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取少量滤渣M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则说明有氢氧化钙;②根据结论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上述试管中继续滴加过量的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然后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有碳酸钙;由上可知,滤渣中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所以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钙,假设NaOH全部变质,但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依然会反应生成NaOH,所以说滤液N中溶质是和NaOH;
(4)继续加足量水,烧杯底部有白色的不溶物,洗涤得到滤液N和滤渣M,由上可知,滤液N中含有的溶质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滤渣M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说明该久置的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21.答案:(1)C;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
(2)稀盐酸/硫酸;有新物质生成
(3);无沉淀生成;证明如果与NaOH,硫酸铜会和NaOH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物被消耗了
解析:(1)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水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则可观察到C中石蕊试纸变红色。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观察到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已发生反应,X试剂为盐酸或硫酸;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两个实验均为证明有新物质生成,从而说明化学反应已进行。
(3)①实验A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C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若想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已发生反应,则无沉淀产生。②设计实验A,能和实验C做对照,证明如果与NaOH,硫酸铜会和NaOH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实验是通过证明反应物被消耗了,从而说明化学反应已进行。
X
Y
实验目的
A
石灰石
稀盐酸
验证调控稀盐酸的流速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B
二氧化锰
双氧水
验证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
C
生石灰
水
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能放出热量
D
氢氧化钠
稀硫酸
验证中和反应能放出热量
温度/℃
10
40
8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5.8
36.6
38.4
Na2SO4
9.1
48.8
43.7
实验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滤渣M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加酚酞试液
______
有
②在上述试管中继续滴加______
______
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兰生复旦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