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大量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等已被证明能够像天然酶一样发挥作用,称为纳米酶。下列关于纳米酶和天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生物大分子B.都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C.均由核糖体合成D.都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2.图a为三角叶滨藜和野姜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图b为长期在一定光强下生长的两株三角叶滨藜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同光强三角叶滨藜净光合速率大于野姜
    B.野姜能够在较低光强达到其最大光合速率
    C.PAR>800时增加CO2可能会提高野姜光合速率
    D.图b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与其生长条件有关
    3.斑马鱼(2n=50)幼鱼皮肤中的一类浅表上皮细胞(SEC)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种无DNA复制的分裂方式,单个SEC最多形成4个子代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正常有丝分裂后期斑马鱼细胞含100条染色体
    B.SEC经此分裂方式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C.利用DNA复制抑制剂处理后的SEC仍能分裂
    D.该机制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
    4.杜氏肌营养不良为单基因遗传病,由编码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的D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最终造成肌肉进行性坏死。图为某患该病家系的系谱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B.I-2和Ⅲ-4必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C.Ⅲ-3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50%D.建议Ⅳ-2在产前进行基因筛查
    5.FTO蛋白可擦除N基因mRNA的甲基化修饰,避免mRNA被Y蛋白识别而降解,从而提高了鱼类的抗病能力。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Y蛋白能识别mRNA甲基化修饰B.mRNA甲基化会影响其转录
    C.mRNA甲基化会提高其稳定性D.N基因表达会降低鱼类抗病能力
    6.果蝇3号染色体可发生不同位置的片段颠倒(倒位)。调查某山脉不同海拔地区野生果蝇种群中三种不同倒位变异(ST、AR、CH)个体所占的比例,结果如下表。研究者推测温度是导致该结果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果蝇无影响
    B.据表可知AR变异更适应高海拔环境
    C.不同温度饲养该地果蝇可检验此推测
    D.变异类型分布情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研究不同激素对猕猴桃组织培养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越多,生长状况越好
    A.愈伤组织是已分化植物细胞发生脱分化的结果
    B.第1组能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是内源激素的作用
    C.诱导猕猴桃组织脱分化应选择第5组处理方案
    D.玉米素浓度超过1ppm会抑制愈伤组织再分化
    8.谷氨酸是维持正常脑功能所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而癫痫病患者脑组织液中谷氨酸浓度显著升高。图为谷氨酸在神经组织细胞间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谷氨酸
    B.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谷氨酸受体
    C.健康人过量摄入谷氨酸会导致癫痫病
    D.谷氨酸转运蛋白不足可能导致癫痫病
    9.图为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抗原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PC可来自造血干细胞B.B细胞属于一种APC
    C.特异性免疫存在该过程D.图中Th为细胞毒性T细胞
    10.近年来,图们江下游的敬信湿地地区废弃稻田面积逐年增加。统计不同弃耕年限稻田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弃稻田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K值均上升
    C.自然湿地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
    D.废弃稻田植物丰富度逐渐趋近自然湿地
    11.图示某海边潮间带分布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海星以这四种动物为食。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样地占据优势,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据优势的物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藤壶等全部潮间带动物构成群落
    B.潮间带生物群落仅具有垂直结构
    C.去除海星后该群落优势种发生了变化
    D.去除海星其他四种生物种群数量均上升
    12.图为构建苘麻抗除草剂基因A重组质粒的技术流程,其中NptⅡ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GUS基因仅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可催化底物呈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CR扩增A时可在引物中加入PstI和XhI的酶切位点
    B.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
    C.用农杆菌转化植物愈伤组织选择呈现蓝色的组织进行培养
    D.启动子若为除草剂诱导启动子将减少细胞物质和能量浪费
    13.下列技术能够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B.动物细胞培养C.动物细胞融合D.胚胎移植
    14.科研人员分离并筛选发酵能力强的酿酒酵母,以提高葡萄酒产量及品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从新鲜葡萄表面获得天然酵母B.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菌株
    C.根据菌落的形态等特征初步筛选酵母D.有氧条件下检测菌株产气速率鉴定其发酵能力
    15.下列实验材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探究细胞核功能
    B.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研究伴性遗传规律
    C.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D.对杂交瘤细胞筛选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
    二、读图填空题
    16.大气氮沉降是指大气中的含氮化合物通过降水和降尘被输入到土壤或水体中,对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造成不良影响。为在植物多样性降低和大气氮沉降背景下,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碳循环是指碳元素不断在__________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碳循环失衡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南极冰盖融化等,同时还会加速土壤中__________对有机碳的分解,释放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此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反馈调节。
    (2)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动会对碳平衡产生巨大影响。研究者通过模拟实验对某草地生态系统开展相关研究。
    ①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植物多样性条件下,__________。
    ②地下植物碳库是土壤有机碳库的主要来源。研究者进一步对植被地下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适度放牧可以缓解氮添加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对高植物多样性群落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3。结合图1、图3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土壤有机碳库的两条措施。
    17.糖皮质激素(GC)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抑制免疫等作用,临床可用于缓解化疗的副作用等。为评估GC对肾癌发展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1)GC的分泌受__________轴的分级调节,GC可通过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糖异生途径)来升高血糖。
    (2)PGC-1为糖异生途径的关键因子,K9是一种转录激活因子。推测GC通过K9激活肝脏的糖异生途径。研究者用GC处理野生鼠和K9基因敲除的模型鼠,测定肝脏细胞相关蛋白水平(图1)。结果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该推测。
    (3)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常与miRNA有关,其中miR-140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研究者收集了临床上74例肾癌患者相关数据(图2),结果显示__________;此外,肾癌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表明,miR-140能够促进其增殖,据此说明miR-140是肾癌的一种促癌因子。miR-140可与K9mRNA结合而抑制其发挥作用,在上述肾癌组织样本中miR-140与K9的含量呈负相关,且肾癌组织中K9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据此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K9为肾癌的抑癌因子。
    (4)体外培养肾癌细胞进行实验,进一步确定了miR-140通过抑制K9而促进肾癌发展,部分结果如下表。组3的处理为__________。
    (5)结合本研究分析,将GC用于肾癌治疗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__________
    18.BAT(褐色脂肪组织)细胞含有大量线粒体,具有分解脂肪和产热的功能,其数量及代谢异常与肥胖、衰老等现象相关。
    (1)图1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通过复合体I、Ⅲ、Ⅳ运至线粒体膜间隙,并顺浓度梯度通过__________(细胞结构)上的ATP合酶,生成大量ATP。
    (2)图2为BAT细胞在寒冷刺激下增加产热的机制:产热复合体提高线粒体中Ca2+浓度→促进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三羧酸循环)→提高H+跨膜浓度梯度→__________→__________、产热增加。
    (3)产热复合体包含E、M和UCP1三种蛋白质。为研究三者的互作情况,构建了三种质粒,分别表达UCPI-HA融合蛋白、E-FLAG融合蛋白、M-FLAG融合蛋白,并获得了转入不同质粒组合的细胞。先利用抗HA抗体偶联磁珠对各组总蛋白进行收集,将收集的蛋白电泳,再分别用抗FLAG抗体与抗H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分析图2产热复合体中的A、B分别为__________蛋白。
    (4)BAT细胞在凋亡过程中会释放肌苷,与相关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用肌苷处理健康BAT和WAT(白色脂肪细胞,主要储存脂肪),发现二者UCPI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提高。阐释BAT凋亡时释放肌苷的意义。__________
    (5)ENT1是肌苷转运蛋白,在BAT细胞高表达。研究表明,抑制ENT1可以增加胞外肌苷水平,增强细胞产热能力。有人提出可通过抑制ENT1治疗肥胖,从稳态与平衡的角度评价该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19.人类肠道微生物具有限制病原体在肠道定植的能力,称为定植抵抗力。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将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__________导入病原菌,获得转基因菌株Al,该菌株产生的荧光素酶可催化底物发荧光。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可以确定__________。
    (2)将10种非致病肠道微生物(B1—B10)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加入Al共培养2天,实验结果如图1,结果表明__________。
    (3)进一步将不同菌种组合与Al共培养,实验结果如图2,结果显示__________,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导致的定植抵抗依赖B5。
    (4)为证明体外研究的结论适用于体内。研究者使无菌小鼠被肠道微生物定植,检测Al感染1天后Al菌的浓度。结果支持以上结论。但哺乳动物肠道中实现相同的定植抵抗效果需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将实验结果(106、108、109)填入下表对应位置。__________
    (5)Al和B5能利用半乳糖醇而其他肠道微生物不能。B5的突变体b5失去了该能力。科研人员利用B5、b5和其他肠道微生物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除半乳糖醇外,培养基还应含有__________营养物质。据图3实验结果,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___。
    A.③显著低于①,说明b5对营养的需求与Al重叠度高于其他9种微生物
    B.④显著高于③的原因是半乳糖醇对b5有害
    C.⑥显著低于④是因为B5能利用半乳糖醇
    D.生态位重叠度越高,竞争越激烈
    (6)结合本研究及所学知识,阐述滥用抗菌药可能带来的风险(两点)。__________
    20.茄子的果皮和花因富含花青素而呈现紫色。花青素能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力等。为揭示茄子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研究者用甲、乙两白花白果纯合突变体进行杂交,结果如图1.已知甲为单基因突变体(A突变为a)。
    ①据图1可知,茄子花色由对基因控制。而F2紫果:白果为27:37,可得出果皮颜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理由是__________。
    ②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另外两对基因为D/d、M/m)。
    (2)研究者推测,M基因的调控具有组织特异性,其突变会抑制果皮花青素合成,却不抑制花中花青素合成。可选用亲本乙与表型为紫花白果的纯合体杂交进行验证,若F2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3)光是诱导茄子花青素合成的信号之一,进一步研究上述基因与光信号间诱导成色的机制。克隆茄子蓝光受体基因CRY1和光信号调控因子基因COP1.将CRY1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YFP)的C端融合(CRY1-cYFP),COP1与YFP的N端融合(COP1-nYFP)分别构建质粒,并转入烟草叶片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检测荧光,结果如图2。
    结果说明CRY1能与COP1发生依赖蓝光的相互作用。本实验除nYFP+cYFP外,还应设置的对照组为__________。研究者还证实了COP1与M基因表达产物M蛋白也存在互作,并使M降解。
    (4)进一步研究表明,前体物质(无色)在D酶催化下转变为无色花青素,无色花青素在A酶催化下生成花青素(紫色)。M蛋白能促进D基因的表达。综合上述研究,在答题卡上完善野生型茄子果皮成色的过程__________(选择其一)。
    三、填空题
    21.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植物的免疫
    植物在与病原物长期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免疫防御机制,通过识别“自我”和“非我”,将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调控相应基因表达,启动防卫反应抵抗外来入侵。
    病原物侵染植物需要通过植物表面的物理屏障。叶片表面的角质层、蜡质层以及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均可有效阻止病原物入侵。一旦突破第一层屏障,植物体内的水杨酸和茉莉酸将激活相关基因表达,进行基础性的广谱抗病。茉莉酸可诱导生物碱和酚酸的产生,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水杨酸可抑制病原物分泌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活性,降低其致病力,同时可以诱导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表达,水解真菌细胞壁等。
    此外,植物还会启动模式触发免疫(PTI)。PTI是植物通过细胞膜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识别病原物相关分子(PA)所引发的免疫过程。PA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保守分子,如细菌的脂多糖、真菌的几丁质等。PR会特异性识别PA并引发相应的免疫应答抑制病原物。PR和PA都具有种间差异,二者虽然相对保守,但在选择压力下都不断进化。
    尽管PTI成功抵抗了大多数病原物,但少数病原物进化出效应子抑制植物的PTI,从而继续侵染植物。效应子类型多样,蛋白质、RNA和代谢产物都可作为效应子发挥作用。为应对效应子对PTI的抑制,植物又进化出识别效应子的抗病R蛋白,启动效应子触发免疫反应(ETI),最终导致侵染位点宿主细胞死亡,抑制病原物扩散。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病原物可通过已有效应子的进化或获取新的效应子来避开植物的ETI,而植物又进化出新的R蛋白来再次触发ETI。植物与病原物之间的互作呈现Z字形的“拉锯战”局面。植物和病原物长期互相选择,形成了病原物致病性和植物抗病性的多样性。
    (1)PR在细胞中的加工需要__________(细胞器)的参与。
    (2)植物与病原物在长期的互相选择中不断演化,这称为__________。根据本文信息将选项前字母排序,概述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过程:C→__________→D。
    A.R蛋白识别效应子触发植物ETI免疫反应
    B.病原物分泌效应子抑制植物PTI免疫反应
    C.PR识别PA触发植物PTI免疫反应
    D.植物进化出新的R蛋白
    E.病原物获取新的效应子
    (3)植物免疫和人体免疫存在相似之处,请从文中找出两点进行类比。__________
    (4)本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请依据高中所学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各提供一个支持该观点的新证据。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纳米酶包括大量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颗粒、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等,不都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B、纳米酶像天然酶一样发挥作用,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绝大部分天然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不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C错误;
    D、酶可以在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体外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A、分析图a可知,当光照强度较弱时,相同光强三角叶滨藜净光合速率小于野姜,A错误;
    B、分析图a可知,当PAR>800时野姜净光合速率不再变化,而三角叶滨藜依然在上升,因此野姜能够在较低光强达到其最大光合速率,B正确;
    C、当PAR>800时野姜净光合速率不再变化,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定因素,增加CO2可能会提高野姜光合速率,C正确;
    D、分析图a可知光下生长的三角叶滨藜光饱和点更大,因此表明叶片的光合作用特性与其生长条件有关,D正确。
    故选A。
    3.答案:B
    解析: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所以此时期的斑马鱼细胞含100条染色体,A正确;
    B、无DNA复制的分裂方式导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复制,但是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则SEC经此分裂方式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可能不相同,B错误;
    C、SEC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种无DNA复制的分裂方式,所以利用DNA复制抑制剂处理后的SEC仍能分裂,C正确;
    D、能迅速增加皮肤表面细胞数目,有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是幼鱼对快速生长的适应,D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A、由Ⅳ-4、Ⅳ-5患病,其父亲正常可知,该病基因D不在Y染色体上,A正确;
    B、亲代双亲均未患病,其子代儿子出现患病,该遗传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2和Ⅲ-4(都正常)不含致病基因,B错误;
    C、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XDXd,其产生的配子XD:Xd=1:1,故正常配子占50%;若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3的基因型为Dd,其产生的配子D:d=1:1,故正常配子占50%,C正确;
    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的基因型为XDXd,Ⅲ-4的基因型为XDY,因此Ⅳ-2的基因型为XDXD或XDXd,所生儿子可能是患者,因此产前要进行基因筛查,D正确。
    故选B。
    5.答案:A
    解析:A、题意显示,FTO蛋白可擦除N基因mRNA的甲基化修饰,避免mRNA被Y蛋白识别而降解,说明Y蛋白能识别mRNA甲基化修饰,A正确;
    B、mRNA甲基化会影响其翻译过程,B错误;
    C、FTO蛋白可擦除N基因mRNA的甲基化修饰,避免mRNA被Y蛋白识别而降解,说明mRNA甲基化会被Y蛋白识别而降解,其稳定性降低,C错误;
    D、FTO蛋白可擦除N基因mRNA的甲基化修饰,避免mRNA被Y蛋白识别而降解,此时mRNA翻译的N蛋白质会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A、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对果蝇有较大的影响,A错误;
    B、由表信息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高,AR变异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增加,说明AR变异更适应高海拔环境,B正确;
    C、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引起温度的改变,因此可以在不同温度下饲养该地果蝇可检验此推测,C正确;
    D、永安街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变异类型分布情况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7.答案:D
    解析:A、愈伤组织是已分化植物细胞发生脱分化的结果,脱分化指的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原有结构和功能的状态,愈伤组织的全能性高,A正确;
    B、第1组中没有添加外源激素,说明此时愈伤组织的形成是在内源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B正确;
    C、根据表中结果可知,第5组诱导猕猴桃组织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的成功率最高,且愈伤组织生长状况好,因此,应选择第5组处理方案用于诱导愈伤组织,C正确;
    D、结合实验结果可知,玉米素浓度超过8ppm左右会抑制愈伤组织再分化,D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谷氨酸是维持正常脑功能所必需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A正确;
    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上,因此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有谷氨酸受体,B正确;
    C、健康人过量摄入谷氨酸可以正常代谢,不会导致癫痫病,C错误;
    D、由图可知,谷氨酸发挥作用后会通过谷氨酸转运蛋白进入星形胶质细胞,因此谷氨酸转运蛋白不足可能导致组织液中谷氨酸浓度显著升高,导致癫痫病,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抗原呈递细胞(APC)可来自造血干细胞,A正确;
    B、B细胞可以呈递抗原,属于一种APC,B正确;
    C、特异性免疫存在抗原呈递过程,C正确;
    D、图中Th为辅助性T细胞,不是细胞毒性T细胞,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废弃稻田演替是在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K值是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的K值有的上升,还有的种群的K值会下降,B错误;
    C、对于一个稳定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来说,只有这个系统能量的输入量等于输出量,才能维持系统的相对稳定,C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废弃稻田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加,趋近于自然湿地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藤壶等全部潮间带动物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
    B、潮间带生物群落不仅具有垂直结构,还具有水平结构,B错误;
    C、由题意可知,海星和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他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关系为竞争,人为去除所有的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样地中占有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的优势物种,即去除海星后该群落优势种发生了变化,C正确;
    D、由题意可知,其他四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去除海星其他四种生物种群数量不一定都上升,D错误。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PCR扩增A后,为使A能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需要在A的两侧加入相应的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即在引物中加入PstI和XhI的酶切位点,A正确;
    B、由图可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标记基因,因此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初步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B正确;
    C、由题意可知,GUS基因仅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可催化底物呈蓝色,不能在农杆菌中表达,C错误;
    D、启动子若为除草剂诱导启动子,表达后具有了除草剂的功能,将减少细胞物质和能量浪费,D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符合题意;
    BC、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都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C不符合题意;
    D、胚胎移植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新鲜葡萄表面会有酵母菌附着,因此可从新鲜葡萄表面获得天然酵母,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可以得到纯化菌株,B正确;
    C、观察并记录菌落颜色与形态,然后在显微观察记录细胞大小、形态,根据菌落的形态等特征初步筛选酵母,C正确。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菌株产气速率鉴定其发酵能力,D错误。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伞藻的嫁接实验采取两个实验组相互对照的方式,证明了细胞核与伞藻伞帽的形状有关,A错误;
    B、豌豆没有性染色体,不能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研究伴性遗传规律,B正确;
    C、鸡血细胞DNA含量高,易提取可以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和鉴定,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制备经过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D错误。
    故选B。
    16.答案:(1)非生物(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微生物/分解者;正
    (2)氮添加和适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草食动物的啃食使植物增加对地下部分光合产物的投入,地下生物量增加;草食动物的粪便及啃食的植物碎屑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3)保护并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氮沉降(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适度放牧
    解析:(1)碳循环存在形式:C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碳酸盐和碳单质的形式存在,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会加速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分解,释放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符合正反馈调节。
    (2)据图1分析可知,自变量为氮添加和适度放牧,因变量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因此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低植物多样性条件下,氮添加和适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分析图2可知适度放牧可以缓解氮添加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草食动物的啃食使植物增加对地下部分光合产物的投入,地下生物量增加;草食动物的粪便及啃食的植物碎屑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3)结合图1低多样性、图3高多样性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土壤有机碳库的措施保护并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氮沉降(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适度放牧。
    17.答案:(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2)支持
    (3)肿瘤直径≥5cm组的miR-14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直径

    相关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24年高三二模测试生物试卷+答案(西城区二模):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4年高三二模测试生物试卷+答案(西城区二模),共12页。

    202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本部分共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