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90代,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相关论说,曾引起画坛的轩然大波。当时,张仃先生发表《守
    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与吴冠中的文章形成争鸣之势。两位艺术界的大亨竞相叫板,论辩一时变得白热化,
    并且成为当年中国画坛论争的最大焦点。这场关于中国画的“笔墨官司”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但这场论争在
    AI和5G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再度被提起,提倡创新者觉得要以更为开放的心态让中国画迎接世界性的改造,将
    综合材料、观念艺术、数字与新媒体技术等都注入中国画创作,而有些创作者则坚持认为应守住中国画的底
    线,笔墨仍是中国画的灵魂。
    对中国画基本问题的探讨,实际上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到了50年代,关于新国画运动及中国画教学方法
    也有论辩。每一次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因素被带入,都会引起有关中国画的论争。回到90年代那场“笔墨官
    司”,其实吴冠中当年“笔墨等于零”的感慨是针对“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而言,并不是对中国画
    笔墨的完全否定。吴冠中本身精通水墨,笔墨的点线面被他在江南水乡等画面上发挥到了极致,他将笔墨线条
    运用到了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气韵。
    在世界画种中,能够以国别称呼的并不多,中国画是其中之一。中国画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集哲学
    理念和美学思想于一身,在全世界的艺术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而它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
    画的灵魂和生命,是它区别于所有其他画种的重要形式,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
    性。“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韩拙《山水纯全集》),“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笪重光
    《画筌》),脱离了笔墨,任何堂皇恢宏的表现,任何华丽绝妙的色彩,都不能被定义在中国画的范畴之中,
    只能将其作为“综合艺术”等来看待。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它是包容的、开阔的、创新的。千百年中,它形成了江潮汹涌、百舸争流、万
    千风格的生态。近百年来,出现了黄宾虹的焦墨法、林风眠的西画法、张大千的泼彩法、刘国松的揉纸肌理处
    理法、周韶华的拷贝纸收缩法、崔振宽的浑融墨法等,这些艺术家们的大胆尝试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笔墨的内
    涵,其价值也逐渐地被人认识、认同,这些中国画的艺术家完成了对中国画创造性的转换,成为中国画发展的
    重要链条。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已经从原有传统的单一形式发展成多元并存的繁荣格局,并逐渐进入跨文化的视
    野,影响着世界的艺术创作,在形式、范式、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为世界提供了独特的文化创造与中国经
    验。
    中国画本身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国式的笔墨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性,是不可改变也是绝对不能改
    变的。在当代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影响的今天,中国的艺术家无意以中国画改造别国的画种,其他的画
    种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画的特质和本性,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不应改变对方最根本的特质。一百多
    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画代替不了西画,西画也代替不了中国画。几千年形成的审美观念及语言形式,已经融入

    民族的基因与血脉。坚守中国画的基本理念,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在创作观念上我们是开
    放包容的,但在核心的理念中,我们保持着传统的文化自信,这种传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现代精神。
    (摘编自吴川淮《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
    (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笔墨官司”是指20世纪90年代中国画坛分别以吴冠中和张仃为代表的关于中国画“笔墨”价值
    的争论。
    B. 吴冠中精通水墨并在作画时将笔墨的点线面发挥到极致,但他反对脱离具体画面孤立地追求笔墨技
    巧。
    C. 中国画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不断创新,今已形成多元并存的繁荣格局,并为世界艺术创作提供了经
    验。
    D.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需坚守不移;脱离笔墨的创作,就不是中国画了,也会让我们失掉文
    化自信。
    (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的( )
    A. 文章第一段用一场“笔墨官司”引出话题,并提出“笔墨仍是中国画的灵魂”的中心论点。
    B. 文章第二段以吴冠中本人的创作特点为依据,指出“笔墨等于零”这个观点存在的不足。
    C. 文章第三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笔墨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D. 文章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由特殊到一般,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I和5G技术的发展也影响到中国画的创作理念,部分创作者认为中国画应充分利用新技术等与世
    界接轨。
    B. 从20世纪初到如今,只有三次关于中国画的论争,而每一次都是由被带入的时代变革发展的现实因
    素引发的。
    C. 中国画历史悠久,意蕴丰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国别称呼且保持独立性的画种,笔墨是其最鲜
    明的体现。
    D. 我们既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创作观念,与世界上其他画种进行交流互鉴,又要坚守中国式笔墨语言这
    个底线。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所谓:“一日三餐,人间烟火。”活着就需要食物来滋养,以往我们食物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可以直接或
    者间接食用的自然资源,比如谷薯、蔬果、肉蛋奶和菌藻等。几千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饮食,你可有想
    过在未来某一天,我们的食物可能是被造出来的吗?
    人造食品又叫仿生模拟食品,顾名思义,就是用科学手段把原料制作成类似天然食品口味的新型食品。

    人造食品并不是假冒伪劣食品。提起人造,不少人会联想到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制造的伪劣食品,
    比如此前报道过的用塑料制作的大米和紫菜。人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具有可食用性和营养价值,区别就在于
    获取的途径不同而已。所以,人造食品的安全性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人造食品的制造是仿生学原理和现代科技的结合。首先,需要确定需模拟食品的外形和结构,尤其要考虑
    到食品的用途、口感、色彩等多个方面因素。其次,根据需求准备相应的原材料,如植物纤维、糖类等,并进
    行筛选和处理。再则,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制造食物,例如3D打印技术和微生物发酵等。不同的食品制造的方
    法略有不同。
    以人造肉为例,可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人造肉又称植物蛋白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富含大量的蛋白质
    和少量的脂肪。而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细胞培养肉,用这种技术获取的肉类更受关注。
    2012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科学家马克·波斯特博士,终于在全球首次成功培育出了细胞培养肉。
    他首先在活着的动物身上提取一小块肉,然后将他拿到的肌肉组织进行过滤,把它分离成肌肉细胞和脂肪细
    胞,再把需要的肌肉细胞放置在培养皿中,加入血清进行培养。
    血清会给肌肉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他命、碳水化合物等,给细胞营造出仍存在于活体
    组织身上的感觉。细胞利用培养液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进行自我复制与增殖,细胞增多后,会形成带状,就像自
    然的肌肉细胞在活体组织中形成纤维,最终的组织就如同处理过的无骨肉一样,最终就获得了我们想要的细胞
    培养肉。
    与人造肉不同,人造牛奶使用的是3D打印技术。首先将奶牛的DNA序列打印出来,然后插入酵母菌的
    DNA序列中。再通过酵母菌的发酵获得了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球蛋白。然后再将这些蛋白质与植物营养物质及
    脂肪进行混合,最终获取与牛奶相近的液态食品。合成的牛奶与普通牛奶营养价值相差不大,但保质期比普通
    牛奶明显要长许多。
    人造食品增加了食品获取途径,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更广的应用前景。受地理、季节、气候等条件限制,
    传统食品获取存在一定限制性。比如,即便再高产的水稻,也要受气象条件和病虫害的影响,产量也无法做到
    稳定。人造大米则不同,利用食用菌对粗粮进行发酵加工,可以不分春夏秋冬,也不用在乎雨雪冰雹,只需3
    到4个月就可以获取人造的大米。
    人造食品可以对食物营养成分进行改良,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无论是人造牛奶、人造肉还是人造大米,
    它们的出发点都是基于传统食品的营养成分组成和味道,采用合成生物学等手段进行复制与模仿。不但绝大部
    分营养成分与传统食物一致,而且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变更。
    人造食品和传统食品都将是我们餐桌的主要营养来源。即便人造食品的营养成分与传统食物差异较小,同
    时也有望在未来进行低成本和批量化生产,但在风味以及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饮食文化方面仍无法取代传统食
    品。
    食物中成分和功能的认定需要时间和过程。随着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食品中的主要营养
    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食品中某些成分及其功能尚未完全深入研究。例如,以

    往我们认为膳食纤维是人类无法吸收和利用的“垃圾”,但随着对肠道微生物重要性的认知,膳食纤维其重要
    性也逐渐清晰,乃至于被归结为第七大营养素。
    以人造牛奶为例,很多人认为牛奶中87%是水,剩下的就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
    实际上除了基本营养物以外,还有很多含量极低但有生物功效的活性物质,如具有生物活性的β-乳球蛋白、α-
    乳球蛋白、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等。目前,我们的科学研究尚未完全搞清楚牛奶中到底有多少种生物活性
    物质,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个层面而言,人造奶只能做到对牛奶的简单模仿,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替
    代和超越。
    传统食品在人类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会被人造食品完全取代。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
    们需要在传统食品和人造食品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健康选项。
    无论人造食品未来的发展如何,都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在抱有乐观态度的同时,还是需要保持审慎。
    (摘编自张宇《太空旅行吃什么?人造食品或成未来主流》)
    (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谷薯、蔬果、肉蛋奶和菌藻等都是自然界的天然食品,可以被直接食用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
    B. 人造食品是一种与天然食品并无差别的新型食品,是仿生学原理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产物。
    C. 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细胞培养肉因更接近天然肉类而比靠大豆蛋白制成的植物蛋白肉受欢迎。
    D. 食品中以前被认为是人类无法吸收和利用的某些成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功能可能会被重新定
    义。
    (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由人们所熟知并习惯了的饮食情况切入,用一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B. 文章列举人造肉和人造牛奶的例子,说明不同的人造食品采用的相应技术手段也略有不同。
    C. 文章讲述马克·波斯特成功培育出细胞培养肉的过程,增强了科普说明文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D. 凭借目前的食品分析技术尚不能完全认识传统食品中的成分及其功能,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
    ( 3 )相比传统食品,人造食品具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对待人造食品?请结合文本内
    容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亭记
    陆春祥
    自然亭是我命名的,在富春庄的西面。富春庄也是我命名的,在自然亭的东面,但它们在高德地图上,你
    都找不到。我不是玩逻辑诡辩,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别急,听我慢慢说来。
    四年前的一个雨天,我去富春山健康城的郑家样村,为书院选址。这个村早就整体搬迁了,留下近五十幢
    完好的民居,健康城想改造成一个与康养文化有关的艺术村落。我们在村中心的大古樟树下站定,这两棵古樟

    有三百多年了,粗壮的枝丫在空中肆意横叉,树叶茂密,在树下都不用打伞。我喜欢老树的虬枝乱盖,有它们
    相伴,觉得安全,它们就如慈祥的世纪老人,会为你遮风挡雨,而事实上,它们就是这么活过来的。
    离古樟群五十米左右,有个几幢房子的院子,院中不少杂树,一棵高大的雪松醒目,院前还有一口百来平
    方米的水塘,那棵造型优美的樟树,枝丫已经伸过半个水塘。塘的南边,一片高大的杜仲林,我也喜欢中药
    材,一看这杜仲,味甘,性温,不就是替人排忧解难的老中医吗?塘的西边全是农家菜地,田野外的山林,如
    挺立的战士,一排排站着岗。
    望着前方雨中朦胧的大奇山,当下就决定,就选这里吧。大山,农舍,杂树,田野,雨敲屋檐,虫声透
    窗,马克思对生活的向往,一下子又涌到了我眼前:上午种田,下午钓鱼,晚上看哲学。我看这里有实现这个
    理想的可能。
    书院被我命名为富春庄。那个水塘,也动静很大地改造好了,成了景观池,太湖石层层叠叠,池中有管子
    可以喷水,夜间能发光生雾,池边居然还建了个木头亭子,亭盖茅草,四面穿风。这亭,必须要有个名字,我
    脑子里跳出“自然”两字,自然的本义是自己本来的样子,这里的山水,不就是它们自己嘛。至于两边的对联
    嘛,简单,将辛弃疾的《西江月》词改造了一下,也十分应景:书院天外七八个星,寨基山前两三点雨。大奇
    山又叫寨基山,明朝的时候就这样叫了。我倒喜欢寨基山这个名,山高树深,流泉飞瀑,寨门用石头垒叠,有
    旗帜在风中飘扬,忽地一声哨响,斜刺里就横杀出一队人马来。这场景,想想就好玩。
    至此,自然亭虽小,也算有名有联了,作为一个亭子,我觉得对得起它了。
    自然亭,自然要去坐坐的,不过,更多的时候,我是坐在书院文学课堂门前的遮阳伞下看亭,富春庄时有
    好鸟相鸣,卧看《老子》坐看云。
    老子的“自然”,我们自然耳熟能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眼中,这是天地人乃至
    整个宇宙的深层运行规律,一层一层递进而上,最终的道也必须遵循自然。而在此前,老子就认真地和我们打
    了个比方;再大的狂风也刮不了一个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个整天,天地制造的狂风暴雨尚不能持久,
    何况是人?那就“希言自然”吧!少言或者不言,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谁“希言”?老子笑笑:就是那些管理
    者,你们要少发号施令,即便制定号令也要顺其自然。
    自然,确实是天地之大道。
    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上说:“帝喾有天下,号高辛;颛顼有天下,号曰高阳;黄帝有天号曰自然者,
    独宏大道德也。”这个自然,是宏大道德的意思。我在想,如果是黄帝自己取的号,那重点就是借号自然,意
    在号召天下之人都以此为目标,做一个有大道德的好公民。嗯,在一个人人讲道德的社会中,你谦我让,春风
    骀荡,着实美妙。
    亭前池子中,有数条游弋的金鱼,去年末,我们将家里养的小金鱼放养到了这个池中。那些金鱼长得极
    快,半年以后,我们就看到了不少如银针一样的小金鱼了。我们放养的金鱼虽没有标记,但我觉得它们一定快
    活。

    最美妙的是,夜幕初临,亭前水池的喷管中,会喷发出层层的薄雾,极细极薄,连续不停,头顶星光灿
    烂,眼前阵雾翻涌,虽是电声光制造出来的仙境,远看近观,都有一种让人恍如隔世的感觉。
    一天早晨,瑞瑞起床后,拿着小绘本,我们一起到自然亭“读书”,她认不了几个字,但会翻书看图,每
    次都会读半个小时以上。过了一会,瑞瑞朝我看看,又朝书院那边看看,飞鸟在水池上空横来横去地飞翔,鲜
    艳的晨光映着书院C、D楼的白墙面,小朋友忽然就感叹了一声:这地方真好啊!我一点也没有编造,她真这
    么感叹,我忍住笑。
    我想,坐亭可以观天,读天下自然书,观天下自然事,写天下自然文。
    夏日来了,如果朗月明照,我会端一个粗瓷茶碗,闲坐此亭,此时,墨青的碗中,茶汤中盛满了月光;或
    者,新月既成,寨基山间微风吹来两三点雨,星星就在夜空中扑闪双眼盯着你,你吹着口哨向他们问候,当然
    也可以与星星们谈谈心。这样自然的夜空下,你还会在意尘世间的得失吗?
    如果自驾,杭新景高速桐庐收费站下,第一个口子左转进大奇山路,再左转行至陆春祥书院停车场,前方
    五十米的蒿草竹林间,自然亭在等你。
    (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与《醉翁亭记》同是写亭,前者主要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后者则表现作者既热爱自然,又
    沉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B. 文章在写有个几幢房子的院子时,按照空间顺序对院中、院前、塘南、塘西的景色进行介绍,表现
    此地景色非常优美。
    C. 文章开头写在高德地图上找不到自然亭和富春庄,结尾则指明自驾的具体路线,并以“自然亭在等
    你”作结,首尾呼应,构思巧妙。
    D. 文章补叙瑞瑞在自然亭“读书”时感叹“这地方真好啊”的事,意在通过天真无邪的小朋友的内心
    真实感受来衬托自然亭之美好。
    ( 2 )有人认为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自得之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3 )文章介绍自然亭时,花了不少笔墨写老子和《白虎通义》中对“自然”的理解,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
    样写的好处。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
    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
    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公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
    . .
    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
    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

    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
    .
    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
    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败涂
    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
    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
    .
    不足信也。吾观史䲡,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
    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
    .
    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灵公之A虐B不如C孝公D之宽厚E文公死F诸侯G不敢H叛晋。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为,认为,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意思不同。
    B. 幸,幸运,与《鸿门宴》中“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相同。
    C. 疏,分条陈述,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的“疏”意思不同。
    D. 固,本来,与《师说》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相同。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洵充分肯定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齐国富裕强盛的功绩,同时也以具体事例指出了管仲
    未在死前推举贤才的过错。
    B. 管仲病重时齐桓公询问他宰相人选,苏洵认为管仲的回答并不尽如人意,并通过一系列分析指出管
    仲是一个不懂得治本的人。
    C. 晋国承袭晋文公的余威,依凭老成可靠的臣子,继续做各国的盟主一百多年,这就是苏洵所说的臣
    子贤能而君主不英明的情况。
    D. 史鳍不能举荐贤才和罢斥宠臣,萧何在临死之前推荐曹参替代自己,苏洵通过这一反一正的事例来
    表明萧何才是用心的大臣。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2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其一①
    王安石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游亭新水漫。骑款段②。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①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隐金陵寄身山寺时所作。②款段,本指马行迟缓,此处指词人骑驴缓行。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是傍晚,季节是初春,同时交代词人居住的山中环境。
    B. 良辰美景引起词人览赏春色的兴致,“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汴亭之游。
    C. 下片中“僧床”“素幔”表明词人寄身山寺的境况,也突出其生活清寂素雅。
    D. “悲急管”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容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呜咽悲鸣。
    ( 2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而这首词作于词人罢相后退居金陵时,两者寄寓的情感有何
    不同?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
    ( 2 )杜牧在《泊秦淮》中,使用互文手法表现秦淮河朦胧迷离夜景的两句是
    ”。


    ( 3 )小明学习古诗词时发现,友情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之一,中国古代诗歌中对友情多有赞美,如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条道不宽,只能称之为小路。因为通往车站,过往的行人
    累累。行人路过这棵树时,这些橘红的“小家伙”,时而在他们眼前晃动,时而从他们头顶擦过,竭尽“挑
    逗”之能事。然而,路人皆是避让,不为所动。它明明长在热闹的路旁,却像在荒郊野外似的
    A
    。道旁有一棵柿子树,初秋时节果实
    B

    进入深秋,我想象,应该是果子落尽,只剩下枯枝残叶了。不料,竟然还有好些个果子挺立在枯枝上,虽
    然表皮已起皱,色泽已黯然,但群体效应还是有的。反倒是残叶将尽,零星没几片了。没想到,柿子树的“晚
    景”竟是以秃枝和果子来构图的。只能说是我这个生长在城里的人
    C
    了。然而,我却分明感觉,挂在上
    面的果子因为没有了枝叶的烘托,愈发突出了它的“凋零”。就好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呀,果
    实是收获的象征,而收获的景象是需要团队的,繁枝和茂叶是果实的团队,一旦离开了它们,即使有果也不

    “实”了。①这么想来,人又何尝不像一枚果实?②即便是享受孤独的诗人也会与月亮和影子“组团”。③可
    见,一个拥有亲情友情的人,心底是丰润充盈的。否则,④纵然表象光鲜,内心亦难免孤独。
    (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 2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这些橘红的“小家伙”
    B. 竭尽“挑逗”之能事
    C. 柿子树的“晚景”竟是以秃枝和果子来构图的 D. 愈发突出了它的“凋零”
    ( 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两句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许多眼科疾病,

    。滴眼药水前,一定要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以免造成
    眼部的感染。滴眼药水的时候,可用食指将下眼睑下拉,使之与眼球分开,将眼药水滴在结膜穹窿内,滴一至
    两滴即可。
    正常人结膜穹窿内最大的液体容量为20~30微升,其中正常泪液量约为7~10微升,结膜穹窿最多只能容
    纳20微升的药液。市售的眼药水因为包装、开口不同,会使

    ,平均算下,每滴药液的体积约40微
    升,已经超出了结膜穹窿容量。因此,当眼药水滴入后,

    ,这是正常的现象。
    一两滴眼药水已经达到了治疗剂量,无需增加药量。多点几滴不会带来更多的吸收,除了浪费还可能使不
    良反应风险增加。某些药物如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等,用量加大,溢出眼内,经鼻腔
    或口腔吸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因此建议滴完眼药水后,用手指轻轻按压眼内角鼻泪管处至少2
    分钟,以避免药液进入鼻腔或口腔,从而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 2 )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目的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信息无处不在,且易于获取。然而,这种信息的丰富性
    似乎并没有带来我们所期望的精神富足。相反,我们常常感到更加孤独和空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
    又该如何应对?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数字时代:信息丰富与精神孤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四模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四模语文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大通县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pdf、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