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习题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7文言翻译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7文言翻译,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藁邑________________
(2)晏子辞曰________________
(3)吾君好治宫室________________
(4)安国而度家________________
(5)君商渔盐________________
(6)关市讥而不征________________
(7)若死者刑________________
(8)齐不加我矣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赏赐 (2)推辞 (3)修筑 (4)考虑 (5)动词,经营 (6)盘查 (7)动词,判刑 (8)凌驾,欺凌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
译文:
(2)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
译文:
(3)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译文:
【答案】 (1)(国君)又喜欢游乐,爱好玩物,给宫中妃嫔妆饰。 (2)使百姓的人力困乏,使他们的财富用尽,使他们接近死亡,下面的百姓非常痛恨上面的官吏! (3)虽然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希望富有和显贵吗?
【参考译文】
景公把平阴和藁邑赏赐给晏子。晏子推辞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人力已经十分困乏了;(国君)又喜欢游乐,爱好玩物,给宫中妃嫔妆饰,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国君)还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百姓的人力困乏,使他们的财富用尽,使他们接近死亡,下面的百姓非常痛恨上面的官吏!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
景公说:“您的话说得不错。虽然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希望富有和显贵吗?”
晏子说:“我听说做臣子的,先考虑国君,后考虑自身,先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奉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不想富有和显贵呢!”
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
晏子回答说:“国君促进渔业、盐业的买卖,对关市盘查但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人就处罚,如果是该处罚的人就免去处罚。像这样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也是国君的利益。”
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
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之后,派人去问大国,大国的国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去问小国,小国的国君说:“齐国不会欺凌我们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无不有以究极其理________________
(2)即所谓体之充者________________
(3)本自浩然,失养故馁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推究,探究 (2)充实,充盈 (3)衰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
译文:
【答案】 只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才有用来明晓道义的办法,而且对于天下的事再没有疑惑;养气,才有用来辅助道义的方法,而且对于天下事再没有畏惧的。
【参考译文】
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的人,竭尽自己的心力了解事物的原理,对天下所有的言论,都探究挖掘它的根本原理来了解它对错得失的原因。浩然,是很强势的水流行进时的情状。气,是使身体充盈的东西。本来是很强大的像强势水流行进的样子,不养它就会衰竭,只有孟子善于养气,使它像开始那样充盈。只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才有用来明晓道义的办法,而且对于天下的事再没有疑惑;养气,才有用来辅助道义的方法,而且对于天下事再没有畏惧的。这是他担当重任,能不使他的心意惊动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贤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①;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受之②,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
管子束缚在鲁,桓公欲相鲍叔。鲍叔曰:“吾君欲霸王,则管夷吾在彼,臣弗若也。”桓公曰:“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鲍叔曰:“夷吾为其君射人者也。君若得而臣之,则彼亦将为君射人。”桓公不听,强相鲍叔。固辞让而相,桓公果听之。于是乎使人告鲁曰:“管夷吾,寡人之仇也,愿得之而亲加手焉。”鲁君许诺,乃使吏鞹其拳,胶其目,盛之以鸱夷,置之车中。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祓以爟火,衅以牺猳焉,生与之如国,命有司除庙筵几而荐之,曰:“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因顾而命管子曰:“夷吾佐予!”管仲还走,再拜稽首,受令而出。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桓公必先赏鲍叔,曰:“使齐国得管子者,鲍叔也。”桓公可谓知行赏矣。凡行赏欲其本也,本则过无由生矣。
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选自《吕氏春秋·赞能》)
【注】 ①欧冶:欧冶子,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工。②此句应为“舜得皋陶而尧受之,禹得伯益而舜受之”。受:同“授”。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管子束缚在鲁________________
(2)乃使吏鞹其拳,胶其目________________
(3)衅以牺猳焉________________
(4)因顾而命管子曰________________
(5)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________________
(6)凡行赏欲其本也________________
(7)耦世接俗,说义调均________________
(8)十二年而庄王霸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囚禁 (2)用胶粘住 (3)祭祀 (4)回头看 (5)做,行 (6)根本 (7)附和世俗 (8)称霸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夷吾,寡人之贼也,射我者也,不可。
译文:
(2)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
译文:
(3)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
译文:
(4)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
译文:
【答案】 (1)管夷吾是我的仇敌,是用箭射过我的人,不能用他。
(2)自从我听了管夷吾的言论,眼睛越发明亮,耳朵越发灵敏。我不敢擅自决定(是否任用他为相),冒昧地以此告请先君。
(3)陈述主张能让君主听从,所提方法策略确实能够实行,能使君主向上称王天下,向下称霸诸侯,(这方面)我不如你。
(4)你为什么不先回去耕田隐居呢?我将为你在这里游说打点。
【参考译文】
贤明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仁德,一般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做事能力,品行不好的人同人亲善是根据这个人的财富。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把宝剑,不如得到一个欧冶子;得到千里土地,不如得到一个圣人。舜得到皋陶,尧就把帝位禅让给了舜;禹得到伯益,舜就把帝位禅让给了禹;汤得到伊尹就拥有了夏的民众;周文王得到吕望就征服了殷商。得到了圣人,能够获得的土地哪里能用里数来衡量呢?
管仲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齐桓公想任用鲍叔为相。鲍叔说:“您如果想成就王霸之业,那么有管夷吾在鲁国,我不如他。”齐桓公说:“管夷吾是我的仇敌,是用箭射过我的人,不能用他。”鲍叔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射别人的人,您如果得到他,任用他为臣,那么,他也会为您射别人。”齐桓公不听,坚持要任用鲍叔为相。鲍叔坚决拒绝为相,最后,齐桓公终于听从了鲍叔的意见。于是派人告诉鲁国说:“管夷吾是我的仇敌,希望能得到他,亲手把他杀死。”鲁君答应了,派官吏用皮革套住管仲的双手,用胶粘住他的眼睛,把他装在大皮口袋里,放在车上(给齐国送去)。到了齐国边境,齐桓公派人用朝车来迎接管仲,点起火把驱除不祥,杀了公猪举行祭祀,让他自由地跟自己一起回到国都。(齐桓公)命令主管官吏打扫宗庙,设置座席与几案,把管仲举荐给祖先,说:“自从我听了管夷吾的言论,眼睛越发明亮,耳朵越发灵敏。我不敢擅自决定(是否任用他为相),冒昧地以此告请先君。”齐桓公说完,就回过头来命令管仲说:“夷吾辅佐我!”管仲退避了几步,向齐桓公再拜叩头,接受了命令,而后离开了宗庙。管仲治理齐国,只要做事有功,齐桓公就一定先赏鲍叔,说:“使齐国得到管子的是鲍叔啊!”齐桓公可以说是知道如何行赏了。凡是行赏,应该赏赐根本,赏赐根本,过失就无从发生了。
孙叔敖和沈尹茎彼此交好。孙叔敖到郢都三年,名声不为人所知,美德不为人所了解。沈尹茎对孙叔敖说:“陈述主张能让君主听从,所提方法策略确实能够实行,能使君主向上称王天下,向下称霸诸侯,(这方面)我不如你。随顺社会,附和世俗,陈说道理调和其中,来迎合君主的心意,(这方面)你不如我。你为什么不先回去耕田隐居呢?我将为你在这里游说打点。”沈尹茎在郢都奔走了五年,楚王想任用他为令尹。沈尹茎推辞说:“期思有个叫孙叔敖的草野之民,是个圣人。请您一定要任用他,我比不上他。”于是楚王派人用王车去接孙叔敖,任用他做了令尹,过了十二年楚庄王就称霸了,这是沈尹茎的功劳啊!没有比举荐贤才更大的功劳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刑部侍郎从伯伯刍尝言:某所居安邑里,巷口有鬻饼者,早过户,未尝不闻讴歌而当炉,兴甚早。一旦,召之与语,贫窘可怜,因与万钱,令多其本,日取饼以偿之。欣然持镪而去。后过其户,则寂然不闻讴歌之声,谓其逝矣。及呼乃至,谓曰:“尔何辍歌之遽乎?”曰:“本流既大,心计转粗,不暇唱《渭城》矣。”从伯曰:“吾思官徒亦然。”因成大噱。
(选自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刑部侍郎从伯伯刍尝言________________
(2)巷口有鬻饼者________________
(3)未尝不闻________________
(4)讴歌而当炉________________
(5)谓其逝矣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堂房伯父 (2)卖 (3)不曾 (4)唱 (5)去,往,离开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旦,召之与语,贫窘可怜,因与万钱,令多其本,日取饼以偿之。
译文:
(2)谓曰:“尔何辍歌之遽乎?”曰:“本流既大,心计转粗,不暇唱《渭城》矣。”
译文:
【答案】 (1)有一天早晨,我叫他来和他交谈,知道他贫困可怜,就给了他一万文钱,使他增加本钱,我每天去取饼作为偿还。
(2)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不唱歌了?”那人说:“本钱多了,心里变得复杂起来,没有时间唱《渭城曲》了。”
【参考译文】
刑部侍郎堂房伯父刘伯刍曾说过:我居住的安邑坊,巷口有个卖饼的人,每天早上经过我家,没有哪一天不听见他唱着歌卖饼的,他起身很早。有一天早晨,我叫他来和他交谈,知道他贫困可怜,就给了他一万文钱,使他增加本钱,我每天去取饼作为偿还。他高兴地拿着钱走了。这以后再经过我家,却静悄悄的,听不见唱歌的声音,以为他离开这里了。一喊他,他却来了,问他:“你怎么这么快就不唱歌了?”那人说:“本钱多了,心里变得复杂起来,没有时间唱《渭城曲》了。”堂房伯父说:“我想做官的人也是这样。”于是这事成了一个大笑话。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姓陶氏,名永恕,字廷德,系出晋渊明之后。永恕生于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仁厚,笃于孝友。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官道经铜梁山麓约一里许,地多卑洼沮洳,一雨则泥淖没胫,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栉比方石修砌之,道路遂平,行者称便。他若名山福地,有所兴造,辄捐资助力,以相其成。其乐善好施又如此。弘治戊申大旱,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
(选自《大明故义官陶公墓志铭》)
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1)为人性仁厚,笃于孝友________________
(2)地多卑洼沮洳________________
(3)地多卑洼沮洳________________
(4)一雨则泥淖没胫________________
(5)公为鸠工伐石________________
(6)畚土筑堤________________
(7)栉比方石修砌之________________
(8)行者称便________________
(9)以相其成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2)低洼 (3)潮湿 (4)淹没 (5)召集工人 (6)用簸箕 (7)排列整齐 (8)称赞 (9)帮助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
译文:
(2)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
译文:
【答案】 (1)(陶公)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做的善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
(2)(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
【参考译文】
公姓陶,名永恕,字廷德,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永恕出生在正统丙辰年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情仁爱敦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陶公)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做的善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经过铜梁山麓的官道大约有一里,地面大多低洼潮湿,一下雨泥淖就淹没小腿,陶公为此召集工人开挖石方,用簸箕运土修筑堤坝,将方石排列整齐进行修筑,道路于是平整了,行路的人都称赞方便。其他像名山福地,有修建的,就捐钱出力,来帮助他们完成。他乐善好施也像这样。弘治戊申年大旱,(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
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
材料二: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梁世彭城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孝元初出会稽,精选寮寀,绮以才华,为国常侍兼记室,殊蒙礼遇,终于金紫光禄。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①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 ①客刺:名刺、名片。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的字母标记出来。
好 eq \x(A) 学 eq \x(B) 家 eq \x(C) 贫 eq \x(D) 无 eq \x(E) 资 eq \x(F) 累 eq \x(G) 日 eq \x(H) 不 eq \x(I) 爨 eq \x(J) 乃 eq \x(K) 时 eq \x(L) 吞 eq \x(M) 纸 eq \x(N) 以 eq \x(O) 实 eq \x(P) 腹
答:
【答案】 BFJ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堂,指房屋正厅,堂后或两旁为室。因入室必先登堂,成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程度。
B.寤,本义为睡醒,如《诗经·关雎》中“寤寐思服”的“寤”;后引申为觉悟、认识到,文中即为此义。
C.婚冠,既指婚礼和冠礼,也可以指婚冠的年龄。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文中以“婚冠”指年纪很大。
D.孤,指幼而无父,与“鳏寡孤独”中的“孤”相同。“孤”还可用于古代王侯自称,如《孙权劝学》中的“孤常读书”。
【解析】 选A。“堂后或两旁为室”说法有误。“堂”两旁的房子叫廊屋,“室”与“堂”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在“堂”的后面。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蓉书房里有一块洼地,开始踩上去,总会被绊倒;时间久了,却习以为常;后来填平了,反而感到不适应。
B.材料一从读书之思到人生之悟。因“思有弗得”而“绕室以旋”,由“旋”引出下文在生活小事中得到的感悟。
C.材料二以皇甫谧、刘绮等为例,告诫子孙应当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官至高位,进而受到皇帝的赏识。
D.材料二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如耕种时带上经书、手抄《汉书》等突出了古人求学之勤奋。
【解析】 选C。“这样才能官至高位,进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可知,材料二举皇甫谧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而且作者举刘绮等的例子,也是为了强调读书要勤奋,而不是侧重于功利方面。
14.(对点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
译文:
(2)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译文:
【答案】 (1)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原来的地方已经被填平。以后经过这块地方,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
(2)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凭此就当上了丞相。
15.从上述两段材料中,你读出了哪些“学习之道”?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 ①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②读书要趁早。③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④读书要勤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低头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就站起来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内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越来越大。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和他交谈,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之后,刘蓉再走到原来洼坑处,突然心里一惊,好像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原来的地方已经被填平。以后经过这块地方,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于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所以说君子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
材料二:
人在年龄幼小之时,精神专注而接受能力强,长大成人之后,思想散漫而放纵,因此应当从小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要失去教育的最好时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学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得更加专心,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曾子七十岁时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始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为大学者;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凭此就当上了丞相;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学习《孝经》《论语》,最后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始学习,就说太晚了,闲散不学而识见浅薄,也够愚蠢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初升的太阳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古代人勤于学习,有用锥刺腿的,有求学投斧的,有利用雪光读书的,有聚萤火虫而苦读的,有在田间劳作时带书学习的,有放牧时勤学不已的,所有这一切都是专心勤学的榜样。梁朝彭城的刘绮,从小死了父亲,家境贫寒,无钱购买灯烛,就买来荻草,把它的茎折成尺把长,点燃后照明夜读。梁元帝在任会稽太守时,精心选拔官吏,刘绮以其才华当上了国常侍兼记室,受到优厚的礼节待遇,最后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义阳的朱詹,祖居江陵,后来到了扬都。他十分勤学,家中贫穷无钱,有时连续几天都不能生火煮饭,就经常吞食废纸充饥。天冷没有被盖,就抱着狗睡觉。(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荒废学业,终于成为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元帝所尊重。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是一个勤学的典型。东莞人臧逢世,二十岁时,想读班固的《汉书》,但苦于借来的书不能长久阅读,就向姐夫刘缓要来名片、书札的边幅纸头,亲手抄得一本。军府中的人都佩服他的志气,后来他终于以研究《汉书》闻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5文言词语,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4文言断句,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7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