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5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30849/0-17176365466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5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30849/0-17176365467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5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30849/0-171763654684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习题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5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5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句子中的“能”与“郭老头能吃饭”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解析】 选B。例句中的“能”是“擅长、善于”的意思。A项,能够,可以;B项,擅长,善于;C项,能够,可以;D项,能够,可以。
2.下列句子中的“你”和“生活中你会发现”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解析】 选C。例句中“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A项,称呼说话的对方。B项,不明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C项,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D项,称呼说话的对方。
3.词语的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例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促食欲素含量降低就会导致人体困倦,让人缺少“精气神”。
A.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肩负着时代重任。
B.踏上新征程,跑出加速度。
C.打上井冈山,重走红色路。
D.移除绊脚石,奔向新时代。
【解析】 选B。“精气神”原指人体内的元气、元神,此处指精神力气,为引申义。A项,“主阵地”原本是战术用语,表示作战时主要占据的地方,此处用于修饰“育人”任务,为比喻义。B项,“新征程”原指自然意义上的征途,此处引申为发展的步伐与任务,为引申义。C项,“井冈山”就是指江西省西南部的革命圣地,为基本义。D项,“绊脚石”本指路面上碍脚的石头,此处用以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为比喻义。
4.下列句子中的“经济”和语段中画横线处的“经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专家认为,从宏观消费环境来看,在当下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销售已从贩卖商品发展为贩卖娱乐,“盲盒经济”的热潮也由此而来。
A.《宋史》中说,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B.常人记述此事,累千言而不办;使高手为之,三百字足矣,何等经济!
C.郭绍虞先生题书,同一册书买三本,方便剪贴,也因其经济较为宽裕。
D.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搞建设,制造业供需回升,经济水平有明显改善。
【解析】 选D。D项和例句中“经济”均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A项,指经世济民、治理国家。B项,指用较少的花费获得较大的成果,效益高。C项,指生活费用。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美,是中国最靓丽的幸福底色。这些年来,我国坚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各地把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案头来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________地方发展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风化人、深入人心。
巨变的背后,是中国________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行动。加快立法步伐,夯实生态多样性保护法治根基,50余部法律法规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实________。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A.汇聚 笃信 保障 秉持
B.凝聚 笃定 屏障 秉持
C.汇聚 笃定 保障 秉承
D.凝聚 笃信 屏障 秉承
【解析】 选B。“汇聚”,聚集,侧重于具体可见的事物;“凝聚”,可以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也可以指抽象物体的聚集、积聚。句中修饰“共识”,侧重于思想认识方面,应用“凝聚”。“笃信”,忠实地信仰;“笃定”,既指做事有把握,也形容面对事情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句中搭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行动”,指做事,应用“笃定”。“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或指起保障作用的事物;“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含义。句中形容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实如“屏障”,“屏障”也能搭配动词“筑牢”。“秉持”,主持,掌握;“秉承”承受,接受(旨意或指示)。句中搭配的宾语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秉持”更合适。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汉文化博大精深,文学样式丰富多彩,就拿对联来说,种类就很丰富,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________的楹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______与品味。尤其是多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________起来朗朗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咏 内涵 涵泳
C.题写 涵养 涵泳 D.题咏 涵养 吟咏
【解析】 选A。题写:书写(标题、匾额等)。题咏:为歌咏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的诗词。语境说的对象是楹联,所以第一空应选用“题写”。内涵:(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涵养:道德、学问方面的修养。根据使用对象“对联的撰写”,第二空应选用“内涵”。吟咏:有节奏、有韵调地诵读(诗文)。涵泳:指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结合“朗朗上口,齿颊留香”,此处说的是对对联的诵读,故第三空应选用“吟咏”。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在于其历史生命之悠长。后学通过回溯、诠释经典而推陈出新,应对现实问题,________让经典永葆活力。无疑,《论语》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儒誉之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数百年后的宋儒仍奉其为________。但历代学者对这部经典的认识绝非千篇一律。这首先体现在不同时代对《论语》中孔子形象的看法不同,孔子的形象历经________,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地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A.进而 鼻祖 演变 B.进而 圭臬 嬗变
C.从而 圭臬 嬗变 D.从而 鼻祖 演变
【解析】 选C。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语境前后句子是顺承关系,应选“从而”。圭臬:借指准则或法度。鼻祖:始祖,泛指创始人。文中“其”指代《论语》,应选“圭臬”。嬗变:演变。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语境中和“历经”搭配,应选“嬗变”。
8.阅读下面的文段,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家长里短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背后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过去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了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
【解析】 第①空,此处是说方言承载的内涵,与“家长里短”并列,可填“陈年旧事”。陈年旧事:已经发生过的,有许多年头的旧事。第②空,语境强调“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的重要性,即已经成为“Z世代”日常社交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填“必不可少”或“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第③空,语境中强调贫穷,对应后文的“丰衣足食”,可以填“穷乡僻壤”或“穷山恶水”。穷乡僻壤:指贫穷落后、荒远偏僻的地方。穷山恶水: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
【答案】 (示例)①陈年旧事 ②必不可少(不可或缺) ③穷乡僻壤(穷山恶水)
9.阅读下面的文段,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程序不再陌生,对花样百出的应用程序乱象同样也不陌生。
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条“流量爆表”的网络主干道,各种不规范行为,对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给信息时代的“指尖精彩”蒙上了一层阴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程序市场,决不能被违规App搞乱套。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目的就在于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全链条管理,全面规范移动应用程序在搜索、下载、使用等环节的运营行为。步步为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挤压不法分子的牟利空间、生存空间。
【解析】 第①空,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说人们对各种不同样式的应用程序不再陌生,故此处可填“各式各样”。第②空,结合前文“流量爆表”等内容可知,此处形容应用程序市场蓬勃发展,故此处可填“欣欣向荣”。第③空,结合前文语境可知,此处应填和“步步为营”意思相似的成语,故可填“有条不紊”。
【答案】 (示例)①各式各样 ②欣欣向荣 ③有条不紊
10.阅读下面的文段,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茶艺之中,更能显示人力功效的是“汤候”,也就是煮茶时的火候。这在唐宋的煎茶风尚中尤为重要。有人说,茶之妙,全在火候,言之有理,这从陆羽《茶经》中所描述的煮茶技巧就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_。陆羽认为,燃料最好用炭,其次用干烈的木材,因为它们发火猛烈而无烟,不至于影响茶的正味;煮茶时要疾风烈火,煮至三沸,方可食用。但这些煮茶之法在今天来说,已经没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煮茶,并非单纯烧水,而是乐在其中,享受烹茶的乐趣。烧水烟熏火燎,有何乐趣?烹茶之乐,恰恰就是由此开启的。
如果还原这一文化现场,煮茶也是融声、色体验为一体的审美过程,也就是“生活美学”的活生生的过程。从听觉上说,从水将沸时细微的气泡浮出的声音,到第二沸时的泉涌珠蹦,最后到了第三沸,茶器中竟也能翻江倒海,腾波涌浪!从视觉上说,茶末被滚烫激起,在水面上环游盘旋,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又如“绿钱浮于水渭”“菊英堕于尊俎之中”,真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妙不可言!
【答案】 (示例)①窥见一斑 ②用武之地 ③千姿百态
11.阅读下面的文段,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铝饭盒不是用来打饭的,而是用来装米的。把米带到公司,淘干净加入清水,放进食堂的蒸笼里,等到了午饭时间取出饭盒,再去食堂打菜。印象中,饭盒就像中国古代戏剧里的人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同一个老样子。某天突然有人带来了非常秀气的袖珍饭盒,不是长方体,而是更加接近椭圆体,铮亮晃眼,后来知道那是不锈钢的,着实羡慕。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无须用饭盒带米煮饭了,而是用食堂里的匾形不锈钢饭盒。那种饭盒分成几格,边角有一个浅浅的圆形凹槽供放汤碗。一盒在手,饭菜汤都有,吃完用纸巾一抹嘴,还给食堂清洗,省心省力。老式铝饭盒,就这样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淡出餐饮江湖。
都市代有饭盒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但随着外卖的兴起,拎饭盒上班的人更少了。我也懒得带饭,不知何时,饭盒被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不知何时,饭盒连影子也难寻觅。
【答案】 (示例)①千人一面 ②悄无声息 ③束之高阁
12.阅读下面的文段,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匠人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将一门技术掌握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工匠精神不仅是身体力行,耐心专注,更是锲而不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答案】 ①炉火纯青 ②精益求精 ③离群索居
二、综合练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阳陵随葬品中还有种类齐全的陶塑动物和生活明器,成群成组的猪、马、牛、羊、鸡、狗等陶塑____①____,极富生活情趣,再现了西汉时期六畜兴旺的场景。此外,还有陶灶、铁釜、陶甑等炊具,铜量、铜权(砝码)、铁累(秤砣)等计量器,编钟、编磬等乐器,陶漏壶、博山炉、铜镜等生活用品。展柜里这件陶围棋盘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围棋盘。它由一块普通的地砖刻划加工而成,出土时已有残损,呈不规则五角形,上面清晰的棋道结构和星位标注,与今天的围棋棋盘____②____。展厅内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西汉宫廷生活。在幅宽3米多的旋转舞台上,以国际先进的幻影光成像技术呈现了四幕不同的场景,演绎汉景帝与王皇后的生平故事以及汉阳陵考古发现的艰辛历程,每个场景的转换仅需3秒左右。鲜活的历史人物影像出现在舞台上,与精心制作的布景、道具____③____,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1)(对点练)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①空,语境形容“猪、马、牛、羊、鸡、狗等陶塑”的状态,由后文“极富生活情趣”可知,可填“栩栩如生”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第②空,由前文“上面清晰的棋道结构和星位标注,与今天的围棋棋盘”可知,可填“相差无几”或“大同小异”。相差无几:彼此没有多大差别。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第③空,由前文“鲜活的历史人物影像出现在舞台上,与精心制作的布景、道具”和后文“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可知,此处指这些事物构成了一个整体,可填“融为一体”“浑然一体”。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严谨。
【答案】 (示例)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②相差无几(大同小异) ③融为一体(浑然一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改为“还有陶灶、铁釜、陶甑、铜量、铜权(砝码)、铁累(秤砣)、编钟、编磬、陶漏壶、博山炉、铜镜等”,与原文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内容来看,此句是列举汉阳陵随葬品,原句对列举的物品从“炊具”“计量器”“乐器”“生活用品”四个种类进行分类表述,体现了随葬品品类丰富;逻辑层次清晰,与开头“种类齐全”形成呼应,结构和语言都很严谨。改句把随葬品不分种类地罗列在一起,只能突出其数量多,缺少层次性,让人读起来有凌乱之感。
【答案】 ①原句进行分类列举,既体现了汉阳陵随葬品中的物件多样,又清晰明了,富有层次感,还与开头“汉阳陵随葬品中还有种类齐全的陶塑动物和生活明器”的中心句形成对应关系。②改句只是说明了出土的物品数量多,没有体现种类和层次上的效果。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博物馆拥有____①____的优势。随着近年来《中国考古大会》《国家宝藏》等文物类节目的热播,我们不仅从中欣赏到震撼心灵的传统之美,还逐渐带火了博物馆及其“周边”。博物馆文创担负着____②____的历史使命,既是美好生活的向导,也是文化创新的先锋。如何进一步推进博物馆文创发展?需要____③____。曾经,考古、博物馆为专业人士所关注,如今“破圈”成为大众的焦点,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能力提升,“有没有”的物质渴望升级为“好不好”的品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变化,新消费结构塑造新消费群体,进而带来市场新机遇,催生新品类,丰富的品类竞争把我们带入品牌时代。那么,品牌的“唯一性”从哪里来?博物馆展示考古发现、文明成果,见证传统发展的足迹,是宝贵的文化基因库,也是品牌“唯一性”的重要来源。传统是一条活着的文化河流,既有包孕一切的母性,又有随时重返实践的精神。任何文化创新,都起于“创旧”,都是基因的再生。
(1)(对点练)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①空所填成语修饰“优势”,而“博物馆”对于展现中华文脉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得天独厚: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第②空所填成语修饰“历史使命”,结合后文“既是美好生活的向导,也是文化创新的先锋”可知,这里可填“承前启后”。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开创以后的。第③空所填成语是一个动词,“如何进一步推进博物馆文创发展”需要深思,所以这里可填“深思熟虑”。深思熟虑:反复地、深入细致地思索考虑。
【答案】 (示例)①得天独厚 ②承前启后 ③深思熟虑
(2)文中加点的“基因”一词运用很有特色,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基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结构上,照应了上文的比喻“传统是一条活着的文化河流,既有包孕一切的母性”;效果上,使得“任何文化创新,都起于‘创旧’”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地说明了“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答案】 “基因”一词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照应了前文“母性”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近年来,《中国考古大会》《国家宝藏》等文物类节目的热播,不仅让我们从中欣赏到震撼心灵的传统之美,还逐渐带火了博物馆及其“周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广西版)任务突破练29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0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含解析),共5页。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8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点练,综合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