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诗词鉴赏(最新期中好题)15首-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古诗词鉴赏(最新期中好题)15首-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下·六年级上宝)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答案】1.B 2.这首诗借物抒情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结合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可知,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高山破岩中的竹子,不是“生长在深山里石头缝中的竹子”。由此可知本项不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与诗歌主题的理解能力。
诗歌大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2023下·上海·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诗词,完成小题。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载入五侯家。
3.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 是寒食节的标志。
4.下列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处不飞花”写出暮春时节长安城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迷人风光。
B.三四句的景色具有时间的推移,在白昼与黑夜中,日暮则是转折,赐火“传”字表现出了一种动态。
C.“轻烟散入”虽然未写马,也未写人,但生动描绘出走马传烛图。
D.寒食节那日,皇帝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作者通过描写城内外之景,表达了自己对皇恩的感谢。
【答案】3.禁火 4.D
【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载入五侯家”诗句意思可知,是描述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这一情景。课件,在宫廷和贵族大臣里尚且需要点蜡烛照明。这说明,普通的百姓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也是命令禁止的。所以,“禁火”是寒食节的标志。据此,填空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达了自己对皇恩的感谢”表述有误。依据诗句内容和诗歌主题可知,作者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嘲讽和讽刺之意。
故选D。
(2023下·上海市北·六年级校考)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气氛。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答案】5. 示例:庭院 乌鸦、露水、桂花(写出两个即可); 凄清、孤寂。 6.C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景物有月光、庭院、乌鸦、露水、桂花。用“地白”从视觉角度写中庭月色澄静素洁;用“树栖鸦”从听觉角度写鸦鹊栖树情状,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秋露打湿桂花,暗写诗人望月,用“无声”细致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气氛。
6.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C.诗歌后两句意为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诗人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问句表达,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样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有误;
故选C。
(2023下·上海·六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期中)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人名)。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情景交融,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答案】7. 清 郑燮 8.D
【解析】7.依据诗歌内容可知,这是清代郑燮所做的一首诗歌。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据此,填空即可。
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依据这首诗内容可知,本诗具体生动描述和刻画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依据一个“咬”字可知,这表现了竹子顽强执著的特点。依据“任”字可知,这还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故选D。
(2023下·六年级张江期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请解释“浑”在诗歌中的意思:
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答案】9.全,全然 10.D
【解析】9.考查词句理解。
“粉骨碎身浑不怕”句意为: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浑”在诗歌中的意思:全,全然。
10.考查赏析诗句。
D.“寓情于景”有误。应是直接抒情,“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全诗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清白正直的崇高气节;
故选D。
(2023下·六年级兰生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等闲”的意思是 。
1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
B.“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C.“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答案】11.平常 12.D
【解析】11.考查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的意思是:平常。
12.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末句中的“作者在直接抒情”表述不正确,不是直接抒情,此诗托物言志,属比体(比体诗指的是表面上说的是一件事,而暗里却指另一件事),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所以不是直抒胸臆;
故选D。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3.本诗中一个词“ ”最能体现作者此时身处边疆。
14.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让人感觉哀伤悲凉。
B.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C.本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D.以“何当”领起作反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
【答案】13.燕山 14.B
【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所以“燕山”最能体现作者此时身处边疆。
14.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A.“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意思是: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这幅战场景色,让人感觉哀伤悲凉”理确不准确,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志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向往为国战斗之意;
C.“直抒胸臆”表述不准确,本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不是直抒胸臆;
D.“何当”在这里理解为“何日,何时”,表示尚不知自己能够实现愿望的确切年月,不仅传出无限企盼,还有不被赏识之意;
故选B。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乙】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甲】诗的作者是唐朝(朝代)的诗人 ,【乙】诗的作者是清朝的 (姓名)。
1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体裁相同,都是格律诗。
B.两诗都属于咏物诗,所咏之物分别是“马”和“竹、石”。
C.两诗都直抒胸臆,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D.两诗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答案】15. 李贺 郑燮 16.A
【解析】15.考查古诗的文学常识。《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字长吉,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竹石》的作者是清朝的郑燮,即郑板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16.考查对诗歌体裁和内容的理解。
A.格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马诗》是五言绝句,《竹石》是七言绝句,但两诗都是格律诗;
B.所咏之物分别是“马”和“竹、石”表述不正确,《竹石》是咏“竹”,没有咏“石”;
C.“直抒胸臆”表述不正确,是托物言志,《马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竹石》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D.《竹石》作者是借竹坚贞坚韧的傲气,表现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没有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
故选A。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7.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作者是人称“ ”的唐代诗人李贺。
18.下列对于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照耀下,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B.三、四句,诗人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C.诗人用比喻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燕山月似钩”中的“钩”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的“钩”都是指一种武器。
D.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答案】17. 五言绝句/五绝 诗鬼 18.A
【解析】17.本题考查古诗的文学常识。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马诗》只有四句,每句五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李贺,字长吉,人称“诗鬼”,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18.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A.“大漠沙如雪”中的“如”表示“像”,是“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并不是真的铺上了霜雪,所以“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表述有误;
故选A。
(2023下·上海·六年级校考期中)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9.“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的意思是
20.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以传达出它的神韵。
B.“千磨万击”写磨难之甚,“东西南北”写困苦无处不有,凸显了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C.诗歌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风骨。
D.全诗着力表现了竹子的坚劲,是一首赞美了岩竹的咏物诗。
【答案】19.任凭 20.C
【分析】19.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任:任凭。
20.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后两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并不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风骨”。故选C。
(2023下·上海松江·六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1.诗中“ ”表达牛郎与织女缠绵相思,又有 之情。
2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东汉时期的五言古诗。B.“纤纤”写出织女的美丽和柔弱。
C.诗中“迢迢”“皎皎”实写牛郎、织女。D.诗歌借神话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
【答案】21. 脉脉 愤恨/抗争 22.C
【解析】2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表达了牛郎与织女缠绵相思,又有愤恨之情。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理解不恰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思是: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写出了织女星的清亮,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而非“迢迢”“皎皎”实写牛郎、织女。
故选C。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3.这首诗出自《 》 。
24.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诗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答案】23.古诗十九首 24.B
【解析】2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这十九首古诗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文人。由于这些诗歌的题目散佚,人们习惯以每首诗的首句作为标题。
2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的表述不正确,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织女”,表达的应是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
故选B。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5.本诗是诗人 所写,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26.诗的第一句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
27.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地白”一词,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既描写了秋夜的清冷,同时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的孤寂怅然。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此时此刻无数人仰望夜空中秋月,将诗的意境扩大。
D.诗的结尾作者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切。
【答案】25. 王建 七绝 26.地白 27.D
【解析】2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四句,每句七言,故从体裁上属于七绝。
2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中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诗人通过”白“字将中庭地面洒下的月光比作白霜,让我们感受到中秋月光的皎洁明亮,所以诗的第一句中能照应题目“望月”是“地白”。
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结尾不是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也没有“直接倾诉”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切。诗中由”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的一个”尽“字,推己及人,作者由一个人望月,联想到和自己一样望月的人们,点明秋思不限于一己之思,”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用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由自己望月怀人,想到了同样望月怀人的人们,将这份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因此,本诗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极为委婉动人。
故选D。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8.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等闲”一词的意思是 ,与我们学过的《七律•长征》中“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意思 (填“相同”或“不相同”)。
29.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强调了石灰在深山中隐藏之深和开采不易。
B.次句表现了石灰面对严酷考验态度从容且淡然。
C.第三句表现石灰面对可能招致的结果毫不畏惧。
D.尾句表达出石灰内心保持高尚节操的热切追求。
【答案】28. 平常 相同 29.A
【解析】28.本题考查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一词的意思是:平常,轻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意思是:把千山万水都看得很平常。“等闲”意思是:平常;不怕困难,不可阻止。两句中的“等闲”意思相同。
29.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A.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没有强调石灰在深山中隐藏之深;
故选A。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0.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
3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答案】30. 地白 凄清 31.D
【解析】3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诗人写中庭月色,不带一个“月”字,只用“地白”二字,简洁写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澄静素洁。“树栖鸦”“冷露”等词语,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凄清,描写了冷气袭人的情景。
3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根据“冷露”“桂花”可知,本项“元宵佳节”有误,应为:中秋佳节。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古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河南专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4+古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湖北专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诗词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古诗词鉴赏-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诗词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