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诗词鉴赏(最新期中好题)15首-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古诗词鉴赏(最新期中好题)15首-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下·六年级上宝)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2023下·上海·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诗词,完成小题。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载入五侯家。
3.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 是寒食节的标志。
4.下列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处不飞花”写出暮春时节长安城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迷人风光。
B.三四句的景色具有时间的推移,在白昼与黑夜中,日暮则是转折,赐火“传”字表现出了一种动态。
C.“轻烟散入”虽然未写马,也未写人,但生动描绘出走马传烛图。
D.寒食节那日,皇帝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作者通过描写城内外之景,表达了自己对皇恩的感谢。
(2023下·上海市北·六年级校考)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 等景物,渲染了 的气氛。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2023下·上海·六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期中)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人名)。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自己的《竹石图》上。
B.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是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C.“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D.本诗情景交融,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2023下·六年级张江期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请解释“浑”在诗歌中的意思:
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说的虽然是石灰,但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D.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作者在寓情于景,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2023下·六年级兰生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等闲”的意思是 。
1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既写出了石灰原料的来之不易,更强调石灰“前身”所经历的痛苦之巨大。
B.“若等闲”三字写出石灰从容自若,处之淡然的态度,经过锤炼是心甘情愿的。
C.“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高尚的节操。
D.末句是作者在直接抒情,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3.本诗中一个词“ ”最能体现作者此时身处边疆。
14.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让人感觉哀伤悲凉。
B.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C.本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D.以“何当”领起作反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乙】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甲】诗的作者是唐朝(朝代)的诗人 ,【乙】诗的作者是清朝的 (姓名)。
1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体裁相同,都是格律诗。
B.两诗都属于咏物诗,所咏之物分别是“马”和“竹、石”。
C.两诗都直抒胸臆,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D.两诗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7.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作者是人称“ ”的唐代诗人李贺。
18.下列对于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照耀下,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B.三、四句,诗人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
C.诗人用比喻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燕山月似钩”中的“钩”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的“钩”都是指一种武器。
D.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2023下·上海·六年级校考期中)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9.“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的意思是
20.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以传达出它的神韵。
B.“千磨万击”写磨难之甚,“东西南北”写困苦无处不有,凸显了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C.诗歌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风骨。
D.全诗着力表现了竹子的坚劲,是一首赞美了岩竹的咏物诗。
(2023下·上海松江·六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1.诗中“ ”表达牛郎与织女缠绵相思,又有 之情。
2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东汉时期的五言古诗。B.“纤纤”写出织女的美丽和柔弱。
C.诗中“迢迢”“皎皎”实写牛郎、织女。D.诗歌借神话抒发了游子、思妇的哀伤。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3.这首诗出自《 》 。
24.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反映爱情生活,看似写神话传说,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B.整首诗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勤劳的形象和孤寂苦闷心情,最后两句突出地表达了牛郎对织女的缠绵情意。
C.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诗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5.本诗是诗人 所写,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26.诗的第一句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 ”。
27.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地白”一词,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既描写了秋夜的清冷,同时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的孤寂怅然。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此时此刻无数人仰望夜空中秋月,将诗的意境扩大。
D.诗的结尾作者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切。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8.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等闲”一词的意思是 ,与我们学过的《七律•长征》中“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意思 (填“相同”或“不相同”)。
29.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强调了石灰在深山中隐藏之深和开采不易。
B.次句表现了石灰面对严酷考验态度从容且淡然。
C.第三句表现石灰面对可能招致的结果毫不畏惧。
D.尾句表达出石灰内心保持高尚节操的热切追求。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0.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 的特点。
3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2 古诗词鉴赏(最新期中好题)15首-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培优卷03-【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共6页。
这是一份专题01 名句名篇默写(最新期中好题)15篇-备战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