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山东省高青县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试题(解析版)

    化学:山东省高青县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山东省高青县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山东省高青县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山东省高青县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山东省高青县2024年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23,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下列物质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答案写在答案栏中)
    1. 齐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物的制作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冶炼青铜铸鼎B. 琢磨玉璧C. 磨制石斧D. 修竹编简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冶炼青铜铸鼎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琢磨玉璧,只是改变了玉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打磨石块制作石斧,只是改变了石块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修竹编简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 蔗糖B. 氯化钠C. 金刚石D. 干冰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A. 取粗盐B. 溶解粗盐
    C. 过滤D. 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取用固体药品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防止污染药品,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粗盐溶解不能再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进行溶解,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需要玻璃棒进行引流,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物质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气、氩气属于单质B. 氧化铜、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C. 煤、石油属于化合物D. 空气、合金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氩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选项分类正确;
    B、氧化铜、一氧化碳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C、煤是碳和杂质的混合物,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它们都是混合物,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D、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合金是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C。
    5. 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多补充蛋白质
    B. 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
    C. 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患坏血病
    D. 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处于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应该适当多补充蛋白质,正确;B、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正确;C、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患夜盲症,错误;D、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正确。故选C。
    6. 《神农本草经》记载,柳树的根、皮、枝、叶等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为水杨酸(C7H6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杨酸属于有机物
    B. 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6:3
    C. 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一个水杨酸分子由16个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杨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正确;
    B、水杨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3)=14:1:8,故B说法错误;
    C、水杨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C说法正确;
    D、一个水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即一个水杨酸分子由7+6+3=16个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7. 下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碘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B. 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 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碘化钾的化学式为KI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碘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因此碘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子层数=元素周期序数,由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5,因此碘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碘化钾的化学式为KI,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 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2H4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1B. 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44):(6×2)=22:3,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反应前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9.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84消毒液可以与洁厕灵混合使用
    B. 洁厕灵比西瓜汁酸性强
    C. 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
    D. 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牙膏可减轻痒痛
    【答案】A
    【解析】
    【详解】A、84消毒液pH为11.3,pH>7,显碱性,洁厕灵pH为1.4,pH<7,显酸性,故84消毒液和洁厕灵能发生反应,不能混合使用,符合题意;
    B、pH<7,显酸性,且pH值越小,酸性越强,洁厕灵的pH值比西瓜汁的pH值小,故洁厕灵比西瓜汁的酸性强,不符合题意;
    C、肥皂水的pH为10.2,pH>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蚊虫叮咬后,会产生酸性物质,牙膏pH为8.5,pH>7,显碱性,可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牙膏,酸碱中和,减轻痛痒,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 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 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氢>铜可知,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硝酸钠与氯化钾互相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硝酸钠与氯化钾不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2.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Na+ 、Cl-B. K+、H+、、
    C. Ba2+、K+、、D. Fe2+、Na+、Cl-、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Fe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 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1﹣9aB. 1﹣8aC. 12aD. 8a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故选A。
    1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国体物质的溶解度的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 40 ℃时,甲和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将5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常液降温至40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多
    D. 20 ℃时甲和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50 ℃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40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在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将5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常液降温至40 ℃,由于不明确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无法比较析出晶体质量大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 ℃时将甲和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50 ℃时,由于甲、乙的溶解度增大,因此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A错误;
    B、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与铜不反应,杂质可以除去,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稀盐酸会与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应,原有物质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加入锌粉后,锌粉会与原有物质硫酸亚铁反应,原有物质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 分)
    二、理解与应用
    16. 如图,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左右两个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
    【答案】(1)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
    (2)、
    【解析】
    【小问1详解】
    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比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更彻底;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17. 某化工厂利用硫酸亚铁为原科。制取氧化铁和硫酸,其流程如下:
    (1)操作1中,硫酸亚铁溶液可以冷却结晶,说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_____。
    (2)操作3中,将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可以生成氧化铁和三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操作4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1)减小 (2)
    (3)① 过滤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1中,硫酸亚铁溶液可以冷却结晶,说明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小问2详解】
    操作3中,将硫酸亚铁在空气中煅烧,可以生成氧化铁和三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分离固液的操作是过滤,因此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操作4中发生的反应是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
    18. 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
    (1)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金属铜被广泛用于电子制造业,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每年钢铁因腐蚀会造成巨大损失,写出一条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
    (3)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冶炼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1)
    (2)①. 导电性 ②. 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
    (3)
    【解析】
    【小问1详解】
    西汉时期的湿法炼铜工艺就是利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金属铜被广泛用于电子制造业,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涂油等:
    【小问3详解】
    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冶炼铝,即氧化铝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铝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19.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与方法。
    Ⅰ.酸料制取:
    (1)“水银入石亭脂(天然硫),同研得银朱(HgS)。” 银朱是古代作画的红色颜料。请写出制取银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生石灰的制取和应用:
    “每煤饼一层,垒石(石灰石)一层,铺薪其底,灼火燔(灼烧)之,火力到后,烧酥石性。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
    (2)“灼火馕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解散”是因为生石灰遇水由块状变成粉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2)①. ②. 分解反应
    (3)
    【解析】
    【小问1详解】
    汞与硫反应生成硫化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三、实验与探究
    20. 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
    (2)B试管中观察到是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C试管中观察到是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D试管中观察到是现象是_______。
    【答案】(1)①. 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②. ③. 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2)①. 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②.
    (3)①. 有气泡产生 ②.
    (4)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实质为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填: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小问2详解】
    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故填: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小问3详解】
    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产生;;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填:有白色沉淀生成。
    2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 (填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装置E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2)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是碱性,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若用D装置收集一瓶氨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答案】(1)①. B ②. ③.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收集满
    (2)①. A ②. ③. 将玻璃棒的一端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然后靠近集气瓶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表面已经收集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装置为固-液不需要加热型,故选择装置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E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收集满,故填: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收集满;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故发生装置选择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是碱性的,故验满的方法是:将玻璃棒的一端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然后靠近集气瓶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表面已经收集满,故填:A;;将玻璃棒的一端沾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然后靠近集气瓶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表面已经收集满。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一个小题,共6分)
    22. 电解食盐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入收集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试纸变蓝。
    (1)氯气和K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将58.5 g 氯化钠完全溶于水配成食盐水,电解后可生成氯气的质量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
    (2)设可生成氯气的质量为x,
    x=35.5 g
    答:将58.5 g 氯化钠完全溶于水配成食盐水,电解后可生成氯气的质量为35.5 g。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气和KI溶液反应生成碘和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物质
    84消毒液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洁厕灵
    pH
    11.3
    10.2
    8.5
    5.8
    1.4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
    A
    KCl(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O2(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Zn(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D
    FeSO4溶液(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相关试卷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九年级第一次练兵检测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九年级第一次练兵检测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共10页。

    2024年山东省庆云县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庆云县九年级第一次练兵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共8页。

    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第一次模拟练兵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第一次模拟练兵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第一次模拟练兵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第一次模拟练兵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