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全册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声声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PPT模板: PPT素材:背景: PPT图表: PPT下载: PPT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PPT论坛: PPT课件: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李清照(1084—1155?), 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被后人编辑成《李清照集》和《漱玉词》。“漱玉”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风格:口吐珠玑,如清泉翠玉,剔透玲珑,晶莹秀丽。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多写其悠闲的闺中生活。后期作品多写凄凉愁苦。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其夫赵明诚是宰相的儿子,著名的金石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当时李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如梦令 宋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 李清照常记 溪亭 日暮,沉醉 不知 归路。兴尽 晚 回舟,误入 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 一滩 鸥鹭。
常记:溪亭: 日暮:
沉醉:归路:兴尽回舟:
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 想要荡出“藕花深处”,却不知怎么走。情急之中,少女们禁不住发出了“怎么渡,怎么渡”的呼叫声。却惊动了栖息于湖边的水鸟,“呼啦”一声,腾空而飞。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快速地划,快速地划,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2)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事吗?(3)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4)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5)词人是一个人去的吗?(6)为什么会误入?
(7)既然是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8)你能想象争渡的情景吗?
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或粉红或洁白的荷花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响起人的惊叫声、鸟的拍翅声和船桨划水的声的声音。
(9)全词的文眼是“醉”,让作者“沉醉”的仅仅是酒吗?
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白鹭 晚霞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词人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思想感情?
词人回忆了当年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闺中生活和豪爽开朗的性格,表现了作者郊游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n)溪,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李清照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既然兴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浓密之处的失误。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夕阳的余晖,娇美的荷花,争渡的船只,惊飞的鸥鹭……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请用你的 生花妙笔写下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壹原文,贰注释,三译文,肆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歌曲欣赏,作者简介,时常记起,小溪边的凉亭,回来的路,兴致得到满足,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争渡惊起鸥,画面一溪亭日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