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材料描述的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八股取士制度
2.右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代凤首龙柄青瓷执壶,其纹饰取材丰富,有希腊的莨苕、波斯的连珠、印度的舞人、佛教的莲花、中国的龙凤等。多样的纹饰折射出唐朝( )
A.边疆巩固 B.兼容并包 C.民族和睦 D.经济繁荣
3.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棉纺织技术
4.下列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安史之乱
5.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采取了“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等举措。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阶层流动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小货币里蕴含着大历史。从下列古代货币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海外贸易的兴盛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都市生活的丰富
7,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已经出现 C.海外贸易活跃 D.水陆交通发达
8.我国某朝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该朝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9.唐朝及其以前的文学作品大多属于精英文学,宋朝及以后的文学作品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阶层壮大 B.各民族政权并立,人民渴望统一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推动 D.印刷术的应用提高了平民的审美
10.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 C.试题类型繁多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5分)
(1)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唐朝公主——
(2)写下《正气歌》的南宋的抗元名臣——
(3)创作《窦娥冤》的元代杂剧作家——
(4)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5)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12.列举唐宋时期中国的三项科技发明。(3分)
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3分)
(1)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
(2)开创了贞观之治——
(3)创立殿试制度——
14.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城市或地区。(4分)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北宋的都城——
(3)宋朝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北宋时期出现“交子”的地区——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思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1)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人才,他是怎样完善科举制度的?(1分)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2分)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节选自杜甫《忆昔》
(3)材料三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答出两点即可)(3分)
16.唐宋时期,经济一片繁荣景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图1 唐代《耕织图》 图2 宋代《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汴京商市的繁荣时说:“市人通宵达旦,往来不绝;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早市。”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指出耕地的农民可能使用的工具。请再举出一例唐朝时期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两例史实证明北宋经济的繁华。(4分)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而宋代造船业发达,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为管理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对其进行管理?(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分)
17.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2分)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到南宋时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指出宋朝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从政策和技术的角度分析宋朝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三 下图为发生于1405—1433年对外交往的史事。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分)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的伟大民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唐朝时期,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请列举出“诗词”“书法”“绘画”三个方面各一位名家。(3分)
(2)我国古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活字印刷术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它的发明者是谁?(2分)
(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被译成多种文字的这部著作是什么?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的哪位科学家?(2分)
(4)明朝的北京城中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什么?(1分)
19.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7分)
中学生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评卷
(七年级·第七次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B 3.D 4.D 5.A 6.C 7.B 8.C 9.A 10.A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1)文成公主(1分) (2)文天祥(1分) (3)关汉卿(1分) (4)李自成(1分) (5)李清照(1分)
12.火药、活字印则术、指南针。(3分)
13.(1)隋炀帝(或杨广)(1分) (2)唐太宗(或李世民)(1分) (3)武则天(1分)
14.(1)长安(1分) (2)开封(1分) (3)景德镇(1分) (4)四川地区(1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1)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1分)
(2)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2分)
(3)唐玄宗。(1分)任用贤臣;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16.(1)曲辕犁。(1分)筒车。(1分)店铺繁多,人民往来络绎不绝;出现大量小商贩;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答出两点即可)(2分)
(2)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宋代造船业发达。(答出两点即可)(2分)市舶司。(1分)
(3)生产工具的改进;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国家开放;重视农业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
17.(1)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1分)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遣唐使来华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
(2)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变为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1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业的发达。(答出两点即可)(1分)
(3)郑和下西洋。(1分)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1分)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1)诗词:李白;书法:颜真卿;绘画:阎立本。(其他符合题意均可)(3分)
(2)时间:北宋;发明者:毕昇。(2分)
(3)著作:《天工开物》。科学家:宋应星。(2分)
(4)紫禁城。(1分)
19.(1)鉴真。(1分)玄奘。(1分)《大唐西域记》。(1分)
(2)广州(或泉州)。(1分)
(3)马可·波罗。(1分)
(4)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
(5)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等。(1分)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
唐朝
(1)唐朝时期,谁被誉为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以他的亲身见闻写成的著作是什么?(3分)
宋朝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请写出一个。(1分)
(3)元朝时意大利哪位旅行家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1分)
明朝
(4)明潮时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1分)
启示
(5)从唐朝、宋朝、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你认为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1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76,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育才学校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