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计量发展历史悠久。古代早期是以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它的天然物作为计量标准和工具,如“布手知尺”、“迈步定亩”、“拘手为升”、“滴水计时”等等。其中,“布手知尺”是测量________,“滴水计时”是测量________。
【答案】 ①. 长度 ②. 时间
【解析】
【详解】[1]布手知尺用手来当尺测量长度,所以是测量长度。
[2]滴水计时,用水滴落来计量时间,所以是测量时间。
2. 如图所示,化学老师在检验氢气纯度时,用揭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会发出尖锐的燃哕声或很小的声音,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氢气纯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其中“很小”是指声音的______(填写声音的特性)小。
【答案】 ①. 信息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氢气纯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很小”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3. 目前,电子白板一体机已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白板能反射_______颜色的光,我们看到白板上的字迹是黑色的,是因为黑色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反射光;有些学生看不清前方白板上的字迹,是因为光在白板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
【答案】 ①. 各种 ②. 不能 ③. 镜面
【解析】
【详解】[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板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白板是白色的。
[2]黑色不能反射光,没有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白板上的字迹是黑色的。
[3]光在白板上发生镜面反射,只有特定的角度可以接收到反射光线,所以有些学生看不清前方白板上的字迹。
4. 钱学森是公认的“中国航天之父”,如图所示,是著名苏绣艺术家姚建萍创作的钱学森肖像《思源・致远》。这件苏绣作品搭载神舟八号升入太空后,它的质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新疆巴州选送的一小袋质量为250________(填上单位)的优质棉花种子也搭载神舟八号宇宙飞船邀游太空。
【答案】 ①. 不变 ②. g
【解析】
【详解】[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的状态、位置、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苏绣作品搭载神舟八号升入太空后其质量不变。
[2] 一小袋棉花种子的质量应为250g。
5. 小明看到家里的书柜门松了关不紧,他把一张纸折了几叠后夹在柜门与门框之间,书柜门就能关紧了,这样做主要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书柜门与门框之间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家里他还感觉挂在墙面上的字画不竖直,这可以用_________来检查。
【答案】 ①. 增大压力 ②. 增大 ③. 重垂线
【解析】
【详解】[1][2]将一张纸折了几叠后夹在柜门与门框之间,增大了门与柜子之间的压力,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3]检验字画是否竖直,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利用重垂线来检验。
6. 2022年5月12日21时07分,银河系中心黑羽人马座A*(SpA*)的首张照片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揭开了面纱。如图所示,“黑洞”是将大量物质集中于一“点”,该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就会被它吸进去,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天体被命名为“黑洞”。试想一下,进入该界面的物体对“黑洞”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力的作用,你的依据是_________。
【答案】 ①. 有 ②.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详解】[1][2]根据题意可知,“黑洞”是将大量物质集中于一“点”,该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就会被它吸进去,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说明物体进入黑洞时受到了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黑洞也有力的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 2023年9月30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国选手谢震业以9秒97的成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谢震业在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以谢震业为参照物,其他选手是静止的
C. 观众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
D. 裁判员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
【答案】D
【解析】
【详解】A.谢震业在比赛过程中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
B.谢震业与其他选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谢震业为参照物,其他选手是运动的,故B错误;
CD.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而裁判员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关于声音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声纹门锁是根据不同人的音色识别,故A错误;
B.隔音板能阻断声音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与地面有真空,不能通过声音来交流,通过电磁波来交流,故C错误;
D.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弦的振动产生了声音,演奏出优美的旋律,故D正确。
故选D。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災,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镜花水月B. 海市蜃楼C. 一叶障目D. 杯弓蛇影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随着“礼让斑马线”新交规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对机动车违章行驶的监控力度,如图所示是某重要交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拍下的礼让行人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后视镜中形成的像是实像
B. 监控摄像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 照片中斑马线上的行人是缩小的虚像
D. 照片中车的外观很清晰,但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这是因为车内没有光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车后视镜使用的是凸面镜,形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和照相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都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故B正确;
C.照片是摄像头拍到的,因为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可得,照片中斑马线上的行人是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观察照片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是因为车内的人反射的光很弱,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而不是因为车内没有光。故D错误。
故选B。
11. 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kg/m3,煤油的密度0.8×103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 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 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 乙杯盐水,丙杯是水
D. 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
m甲=m乙=m丙
由图可知
V甲>V丙>V乙
所以根据可得
ρ甲<ρ丙<ρ乙
因为水的密度为1×103kg/m3,盐水的密度1.1×103kg/m3,酒精的密度0.8×103kg/m3,即
ρ盐水>ρ水>ρ酒精
因此乙杯是盐水,甲杯是酒精,丙杯是水。
故选C。
12. 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面关于力的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B.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 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D.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有力的作用,也可能没有力的作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力有两个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即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如图所示,密度定义式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该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可知,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 同种物质密度的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要物质种类不变,任何条件下它的密度都不改变
D. 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密度是物质的本质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正确;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
D.对于同种物质阻成的不同物体,质量和体积之比等于这种物质的密度,是一个定值,故D正确。
故选BD。
14. 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茶杯和桌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茶杯发生了弹性形变
B. 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C. 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D. 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茶杯发生了弹性形变
【答案】AC
【解析】
【详解】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形变产生的;
AB.桌面受到向下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茶杯,所以是茶杯形变产生的,故A正确,B错误;
CD.茶杯受到向上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所以是桌面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B错误。
故选AC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 如图所示,M点代表月亮,请你在图中作出月亮在水中所成的像M',以及人眼看到水中月亮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过路面作点M的对称点M′,即为月亮在水中的像,连接像点M′与人眼,交水面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由此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16. 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请画出此时橡皮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
【分析】(1)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在图上;(2)对橡皮进行受力分析,做出力的示意图。
【详解】细线拉着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此时橡皮受重力和细线的拉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沿细线指向手,如图所示:
【点睛】此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关键是能够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特别注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 如图所示,亮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现在________。
(2)亮亮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放大像的是图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 ①. 需要 ②. 光屏中央 ③. 乙 ④. 近视眼
【解析】
【详解】(1)[1] [2] 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需要点燃,调节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在光屏的光屏中央。
(2)[3] 凸透镜成实像时,甲图,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乙图,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其中成放大像的是图乙。
(3)[4] 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说明所放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则所加镜片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的。
18. 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时,让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方向做_________运动,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比较________两图,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小华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
(4)小华顺利完成甲、乙两次实验后,在进行图丙所示的实验时,由于所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较小,发现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用现有的器材顺利完成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有关 ③. 乙、丙 ④. 不正确 ⑤.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⑥. 将图丙中木块上的砝码取下,测出滑动摩擦力并和图甲进行比较
【解析】
【详解】(1)[1]为测出滑动摩擦力,木块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匀速。
(2)[2] 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3]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所以选乙和丙。
(3)[4] 沿竖直方向将木块截去一半,木块的接触面积减小一半,压力也减小一半,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结论不正确。
[5]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保持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大小,小华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4)[6] 进行图丙所示的实验时,摩擦力偏大,应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所以取下砝码,选择两次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丙进行比较。
19.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丽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移动________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2)将空烧杯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g;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酱油的体积为_________。
(3)用上述测得的数据计算出醤油的密度为________,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爱思考的小丽发现,只用天平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她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
【答案】 ①. 水平 ②. 游码 ③. 右 ④. 45 ⑤. 40 ⑥. 1.125×103 ⑦. 偏大 ⑧. 装满水 ⑨.
【解析】
【详解】(1)[1]使用天平前需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将游码归零后,再进行横梁平衡调节。
[3]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哪一侧,则平衡螺母向另一侧调节,故向右侧调。
(2)[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天平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故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62g,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45g。
[5]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此时量筒读数为40mL=40。
(3)[6]根据可得,酱油密度为
[7]由于将烧杯中酱油倒入量筒中,烧杯中有残留的酱油,使测得的酱油体积偏小,则测得酱油密度偏大。
(4)[8]利用酱油的体积等于烧杯的容积,因此应将烧杯中装满水,使水的体积也等于烧杯的容积,使酱油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
[9]酱油的密度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 如图所示,是某厂家生产的空心砖,它具有质轻、保温、隔音、降噪且更环保的特点,是框架结构建筑物的理想填充材料。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某空心砖,规格为(提示:表示长宽高的乘积,即体积),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取。试问:
(1)该砖块实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为了使保暖效果更好,需在砖的空心部分填充满一种密度为的保暖材料,则填满一块砖的保嗳材料重多少牛?
【答案】(1)1.8×10-3,1.2×10-3(2)2.5×103kg/m3;(3)1.2N
【解析】
【详解】解:(1)该砖块体积
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则砖块实心部分的体积为
空心部分的体积
(2)材料的密度
(2)填满每块砖的保暖材料的质量
填满一块砖的保暖材料重
答:(1)该砖块实心部分的体积为,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2)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
(3)为了使保暖效果更好,需在砖的空心部分填充满一种密度为的保暖材料,则填满一块砖的保嗳材料重1.2牛。
21. 某市区快速路段限速,并在原地架设了固定测速仪,其原理如图所示,汽车向测速仪的方向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超声波的速度是。试问∶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远。
(2)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经过上述路段的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答案】(1)102;(2)34m,20m/s;(3)不超速
【解析】
【详解】解:(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2)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
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路程
(3)上述过程中,汽车行驶的时间
汽车的行驶速度
所以不超速。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有102m;
(2)汽车接收到两次信号过程中,行驶的路程是68m;
(3)汽车经过上述路段的速度是20m/s,不超速。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