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35872/1-17177121668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35872/1-17177121668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35872/1-17177121668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35872/0-17177121618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35872/0-17177121619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35872/0-17177121619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必修三第五、六章,选修一专题一、二;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其中1-20每题1分,21-35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 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 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 自然生态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 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 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B. 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 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D. 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5.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循环,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两种元素在①⑤⑥过程中转化的形式都主要是含相关元素的有机物
B. 图中⑨过程在两种元素的循环过程中均可发生,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C. 两种元素在③过程转化时都只能呈气态
D. 图中⑧过程主要发生在硫循环过程中
6.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 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
C.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提高物种多样性,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最好措施
D. 森林在调节气候和水土保持方面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 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 臭氧层空洞B. 水资源短缺
C. 汞、镉等有毒物质的浓缩D. 全球变暖
8. 生态农业是一种利用基本的生态学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高效利用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如桑基鱼塘、稻鸭共养、果禽共养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禽粪便可作为果树的有机肥,体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B. 杂草和果树、害虫和家禽的种间关系均为竞争关系
C. 果树、家禽、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果园生态系统
D. 生态农业将不同物种合理搭配,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9.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污染程度超过了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 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
C. 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D. “水清”“景美”等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0. 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先去除烂子粒和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B. 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 70%的盐酸消毒
C. A 过程是酒精发酵,A 过程结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就能产生果醋
D. 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
11.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B. 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易腐败
C. 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口味,过低则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D. 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2. 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10∶1))混匀装瓶
B. 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C. 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
D. 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3. 在果酒的制作实验结束时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 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14. 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
C. 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D. 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
15.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 接种纯种细菌
C. 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16.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下列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 熔化琼脂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糊底
B. 新配置的培养基可以用干热灭菌的方法灭菌
C. 倒平板操作时,待平板凝固后,需要将其倒过来放置
D. 用平板划线法分离大肠杆菌时,需要多次灼烧接种环
17. 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技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溶化时将称好的牛肉膏从称量纸上取下倒入烧杯
B.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灼烧、煮沸、紫外线和喷洒化学试剂等
C.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加入琼脂,其目的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
D. 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18.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
B. 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
C. 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
D. 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19. 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
A. 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
B. 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
C. 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再用
D. 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20.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
B. 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过程包括培养基的配置和纯化大肠杆菌两个阶段
C. 平板划线接种法中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D.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21.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数值),其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b=h+c+d+e+f+i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 “草→兔→狼”这一捕食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2. 下图为某沙漠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 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
C. 蜥蜴的总能量约是蚂蚁总能量的10%〜20%
D. 响尾蛇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 性影响不太大
23. 如图a、b、c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类型生物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错误的是( )
A. b曲线代表的生物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B. 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C. a曲线代表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者分解者
D. 由a、b、c三种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24. 为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
①人工除草
②使用农药消灭害虫
③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
④对农作物施肥
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是为了减少营养级,从而降低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B. ②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 ③是为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输入问题
D. ④是为了农田生态系统额外补充能量,从而提高农业产量
25. 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情况甲最可能出现在某种生物侵入一个新环境时,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 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
C. 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
D. 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26. 如图是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可能改变潜流湿地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B. 池塘中鱼、虾等水产品中的能量可能大于池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 此模式可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 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27. 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遵循相关生态学基本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农田连年种植单一农产品品种,违背物种多样性原理,易引发病虫害
B. 可利用整体性原理来改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同时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C. 某湖泊引种某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体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
D. 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能量循环再生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28. 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C. 信息传递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向和状态
D.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29. 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
B. 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酒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
C. 豆腐上布满毛霉菌丝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D. 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不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杂菌繁殖
30. 将酵母菌的培养液由富氧状态变为缺氧状态,下列生理过程中加快的一项是( )
A. 葡萄糖的利用B. CO2的释放
C. 丙酮酸氧化D. ATP的形成
31. 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 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 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D. 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32.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 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 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33.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纯化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 都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C. 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D.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4. 与下列几种微生物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醋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破伤风杆菌 ⑤HIV病毒
A. 从结构上看,①②③④⑤的共同点是都具有核糖体
B. 从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上看,①②③④⑤都能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①可以发生染色体变异
C. 从新陈代谢类型看,①②的同化作用类型相同,③④的异化作用类型相同
D. 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看,①②⑤是分解者,③是生产者
35. 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项
①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②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③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和消毒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④该培养基可以用于培养HIV病毒
A. 1项B. 2项C. 3项D. 4项
二、非选择题
36. 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图乙表示该草原食草动物捕食强度对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鹰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除图甲中包含成分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鹰的能量来源于蛇的比例为m,若鹰增重y kg时至少需要兔为x kg,则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x、m表示)。
(3)图甲中,蛇的消失导致鹰的数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低于a时,生产者有机物积累速率随捕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图乙分析,确定该草原最大载牧量时,食草动物捕食强度不能超过________点水平(填字母)。
37.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丙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图中鹰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2)若鹰的捕食对象为其提供的能量均等,则鹰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生产者同化______kJ的能量。
(3)发生火灾后的草原通过群落演替能够再次形成草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稳定性。
(4)下表所示为该草原生态系统某年中流经鹰种群的能量分配情况:
这一年中鹰种群的同化量为______,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以流向______,也可以______。
38. 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回答下列问题:
(1) 果酒发酵时酵母菌能在发酵液中生长繁殖,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则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____。
(2)进行果醋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醋酸菌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型。
(3)腐乳制作时,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豆腐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豆腐中的脂肪可作为微生物生长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制作腐乳还要进行卤汤腌制,卤汤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这些材料不仅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________左右。
(4)泡菜腌制时可利用________法随时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呈现__________________色。
39. 在《魅力中国城》初赛竞演的“城市味道”环节中,黔东南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通过酸汤鱼、五彩姐妹饭等十几道特色农家菜,展示了黔东南州最具特色的城市美食,回答下列问题。
(1)“酸汤”是通过天然发酵而成,参与该发酵过程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_。
(2)制作酸汤常用到煮沸的水和米汤,将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米汤相当于液体培养基,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水和_______________等营养。
(3)酸汤发酵初期,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盐在__________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等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________________。
(4)出坛后的酸汤,若不及时食用,一段时间后会在其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这是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繁殖引起的,与进行酸汤发酵的主要微生物相比,该微生物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
(5)在酸汤制作时,密封之前向发酵液中加入少许优质的酸汤母液,这样做有什么好处?_________。
40. 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_______。
(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____________。以达到富集酚降解菌的目的。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___________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___。
(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___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 ~5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
如果废水为50 mg/ L 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____________ (填序号:①5 ②10 ③20)倍后,再进行比色。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O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O
100ml
MgSO4
9.25g
CaCl2
0.5g
Ⅰ
+
+
+
+
-
+
+
+
Ⅱ
+
+
+
-
+
+
+
+
Ⅲ
+
+
+
+
+
+
+
+
成分
蛋白胨
葡萄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蒸馏水
琼脂
含量
10g
10g
2g
0.4g
0.065g
1000mL
20g
项目
摄入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能量(kJ)
32
12
8
管号
1
2
3
4
5
6
苯酚浓度(mg/ L)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广安市华蓥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