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35923/0-17177142511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35923/0-17177142512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35923/0-17177142512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35923/1-17177142516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张宇 甘忠银 刘华侨 审题人:高三地理组 时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疆耕地中盐碱化面积占比过半。L农场地处天山北麓,2017年起在盐碱耕地内挖塘汇水,利用农田灌溉退水养殖原产于浙闽海域的石斑鱼,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耕地盐碱化问题也得到改善。随着L农场养殖模式的推广,新疆石斑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本地市场中来自浙闽的鲜活石斑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浙闽耕地相比,新疆耕地的灌溉退水大多更适宜养殖石斑鱼主要是由于
A.水温低 B.盐度高 C 污染少 D.饵料多
2.L农场开挖鱼塘后耕地盐碱化问题得以改善,主要是因为
A.空气湿度升高 B.灌溉用水量减少 C.地下水埋藏变深 D.地下水矿化度降低
3.新疆石斑鱼取代了来自浙闽的鲜活石斑鱼,主要得益于
A.适养水域广 B.养殖成本低 C.产品质量高 D.运输费用低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城市群不同要素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全要素流综合实力较强以及单要素流实力领先的城市往往作为扩散者,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持续动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要素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城市间有
A.整体性 B.关联性 C.竞争性 D.差异性
5.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新质生产力高地,其形成的关键因素为
A.传统产业规模 B.技术创新能力 C.交通物流效率 D.良好就业环境
6.恶州、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其在生态服务流中的角色类型为
A.扩散型 B.受益型 C.均衡型 D.孤立型
地名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地理、历史、语言等科学内涵。华北平原北部以海河流域为主,下图示意海河流域近2000年来早涝等级变化。早涝等级数大于30,表示干早;小于30,表示湿润;等于30,表示基本正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秦汉时代,华北平原北部的地名多以“丘”、“陵”、“阜”命名。推测当时人们聚居在这些地方的主要目的是
A.躲避洪水 B.选择墓址 C.利用光照 D.抵御外敌
8.当前,华北平原北部的“丘”、“陵”、“阜”多已消失,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城市扩张 B.泥沙淤积 C.风力侵蚀 D.盗墓破坏
9.“阴”、“阳”在我国地名中十分常见,“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湖北武汉的汉阳却在汉江南岸,推测其原因是
A.海拔较高,光照充足 B.纬度较低,气候炎热
C.北有高山,取名为阳 D,汉江改道,城未改名
泛亚铁路是深化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新通道,下图为泛亚铁路开通前后中南半岛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开通前:开通后:
10.泛亚铁路开通后,受益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柬埔寨 B. 老挝 C. 越南 D. 缅甸
11.泛亚铁路开通后,有潜力发育成中南半岛陆路交通运输网络核心枢纽的是
A.新加坡 B. 曼谷 C.胡志明币 D. 金边
12.泛亚铁路对东南亚区域联系和开发的影响有
①强化了国界对要素流动的限制
②促进沿海和沿海--内陆轴带的发育
③利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等功能区域的发育
④形成环泰国湾跨国界的网络化区域开发结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冰川融化使一部分内碛暴露于冰川表面而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天山西段某大型山谷冰川时发现,该冰川中下部冰面表碛密布,不同厚度表碛对冰面消融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冰川末端冰面湖发育规模较小。湖岸四周冰川被表碛覆盖,对冰面湖保持稳定有积极作用。下图为该山谷冰川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山谷冰川表碛厚度随海拔升高的变化为1.
A.不断减少 B、先减后增 G 不断增加 D.先增后减
14.表硕覆盖湖岸四周冰川对冰面湖保持稳定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表碛
A.增加湖岸重量,湖泊不易被风浪侵蚀
B.吸收热量多,湖岸冰川升温快,消融最大
C.增大湖面与湖岸间悬差,湖陆风显著
D.阻碍地—气热量交换,湖岸冰川保持低温
15.8月,该山谷冰川消融量最大的部位是
A.表碛区下部 B.表碛区中部 C.表碛区上部 B.裸冰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在人类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通过碳循环维持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碳循环过程,碳排放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图甲为全球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和地表均温变化图, 图乙为碳循环示意图。
(1)说明1900年以来图甲中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及二者的关系。(6分)
(2)据图乙说明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方式。(4分)
(3)列举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数字经济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深入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后产生的结果,主要包括信息通信产业和商科技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联系的不断深入,合作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数字经济产业聚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受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下表为“一带一路”8个区域数字经济聚集发展状况。
(1)归纳“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根据产业聚集状态加以说明。(5分)
(2)简析西亚信息通信产业聚集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6分)
(3)请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台湾海峡曾经历多次海陆变迁,目前平均深度仅60m。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一般而言,冰期会导致海峡深度变小甚至出露成陆,但在第四纪冰期的某些时期,台湾海峡深度却在变大,其深度既受全球尺度的海平面升降影响,也受局地尺度的地壳运动影响。
气候变化既影响海平面的升降,也影响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研究表明:原生于横断山区的濒危植物鸡爪草(分布于2500m-3500m)在第四纪冰期经由华南通道扩散至台湾,现仅分布于横断山区和台湾中央山脉,形成西南-台湾间断分布格局。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这些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
(1)据材料推测第四纪冰期的某些时期台湾海峡深度变大的原因。(4分)
(2)分析鸡爪草形成西南一台湾间断分布格局的过程。(8分)
(3)推测未来鸡爪草的分布变化,并提出应对措施。(10分)区域名称
东北亚
东南亚
西亚
地中海
南亚
中亚
独联体
中东欧
信息通信产业
低→高
低
高→不稳定
低
高
低
低
低→高
高科技产业
高
高
低
低
低
低
低
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五月地理docx、五月地理答案docx、五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地理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