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1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2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指出“落叶”与“木叶”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上是有相同之处的:“木叶”,含有落叶的因素,有着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但这不代表“木叶”意象就可以取代“落叶”。“落叶”与“木叶”在诗歌形象的暗示性上是迥然有别的,“落叶”与“木叶”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诗歌意象。
    一、“落叶”是有别于“木叶”的诗歌形象。
    “落叶”,着重在“落”字,可以飘摇于空,但更多的情况是委顿于地;而“木叶”几乎从来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叶。“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顾况《游子吟》)这里写“落叶”仿佛绵绵不休的秋雨簌簌而落,让人如见叶落之形,似闻风行之声,虽是空中之叶,却完全不包含树木的形象。“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这里的“落叶”显然是覆盖在地面的,所以才掩盖了人的行迹。而历代的诗人,也仿佛都特别喜欢地面上的落叶: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从兄贾岛》)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白居易《长恨歌》)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秋风词》)
    在庭院里,在家门前,在台阶上,也许地点不同,但秋天的“落叶”都是铺陈子地的。我们再看看课文中引用的写“木叶”的诗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木叶”后的动词,常常是“下”。有时是“脱”,这些动词刻画出树叶自枝头脱离而下的动态,它是飘舞在空中的,而不是凋落在地面的。至于“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那树叶竟然还没有脱离枝头,只随风摇动,宛如洞庭湖的波浪呢。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落叶”和“木叶”是两种不同状态的秋叶。“木叶”造成的联想是包含着树木的形象的,是树叶从枝头飘摇而下的画面;而“落叶”则摒弃了树木的形象,仅仅是秋叶本身,并且常常是铺陈在地面的。
    二、“落叶”有别于“木叶”的诗歌境界。
    “落叶”与“木叶”唤起了不同的联想,塑造出不同的诗歌形象,自然也就创造出不同的诗歌意境。“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因为“木”这个字的暗示和“下”这个字的提醒,整棵树的形象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让人感受到一种树木落光叶子之后的疏朗、萧索。林庚先生指出:“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而“落叶”,没有肃穆的“木”的形象,只留下了单薄的“叶”的意蕴。它们向我们传达着这样的暗示:枯萎,飘零,无所归依。所以,那些写落叶的诗句,常常带着游子的感伤,去国怀乡者的孤寂,或者怀才不遇者的愁闷。
    唐朝大诗人顾况的《游子吟》里有落叶:“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游子漂泊,岂不正似落叶无根?如果加入“木”的意象,因为“木”暗示的沉稳、坚固,“叶”的漂泊无依将大打折扣,游子的抒情也必将大打折扣。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也有落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唐玄宗痛失所爱,迟暮帝王的那份衰老、孤寂、凄凉,也在满阶落叶之中了,此处也不能有“木”的坚强挺立,只能有“叶”的孤苦无依。
    李白的《秋风词》里也有落叶:“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落叶在风中聚合又扬散,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正反映着抒情主人公相思而不得见的辗转难安;若用“木叶”的话,因“木”对大地的牢固依附,是完全不符合诗境的。
    不必再举了,“飘零”“客心”“故国”“零落”“无复归”这些词语,都在印证着“落叶”与“木叶”不同的诗歌境界。
    概括言之,“木叶”创造的是辽阔、疏朗、苍凉的诗歌境界;而“落叶”则表达的是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至于杜甫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为什么不能写成“无边落叶萧萧下”,正因为杜甫本要创造出一派阔大苍凉,“落木萧萧”对“长江滚滚”,才构成了统一的诗歌境界。
    作为诗歌形象,“木叶”和“落叶”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各领风骚,各成佳境。
    (节选自张彦金《莫道“落叶”是寻常》)
    材料二:
    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
    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便扩大到全面,认为凡是用“木叶”的都和“树叶”不同,他摘引谢庄、陆厥、王褒、柳恽、沈佺期等人作品中关于“木叶”二字的用法,便得出结论说: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有不少诗句,足以否定林庚先生的引申以至于他所得出来的结论。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强调“木”和“树”的分别,并且说“木是容易使人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云云,我看就不一定是这样。试读以下的诗句,就可以知道。
    珍木郁苍苍。(刘桢《公宴诗》)
    遥爱云木秀。(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乔木生夏凉。(韦应物《同德寺两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群木昼阴静。(韦应物《夏景园庐》)
    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从这些都用了“木”字的有名的诗句中我体会不出一点“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来。相反地,他们在用了“木”字的诗句中恰巧描绘了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每一句中似乎都有绿化之美,绝对没有黄色的给人以光秃秃的树干的感觉。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又说:
    ……“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这说法,拿他所举的例子还勉强可通,若拿我在上面所举出的一些例子来看,就显得十分矛盾了。依照林庚先生的观点,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不错,“嘉树”的确不能改为“嘉木”,否则太不成话了。但我要转问林庚先生一下:刘桢“珍木郁苍苍”,王维“遥爱云木秀”。你一定也要改为“珍树郁苍苍”“遥爱云树秀”才好吗?如果不改,就不能和你的说法符合;如果要改,我看是不妥当的。尤其是韦应物的“乔木生夏凉”,杜甫的“山木尽亚洪涛风”,若改为“乔树生夏凉”“山树尽亚洪涛风”,那就要成为绝大的笑话了!因为“乔木”“山木”等词儿,早已约定俗成,不容许你擅自改动了。应该用“木”的地方,必须用“木”字,应该用“树”的地方,必须用“树”字。“木”字本身并不是像林庚先生所说的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那样的死板,至于说“木”的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我们会更多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这是很不实际的想法。“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云云,更是不能存在的说法。大约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只是有时不同,其原因恐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有关,和音节的谐否、字面的生熟等问题也有关。如果引更多的诗句来作更细的分析,结论就一定会不同一些。
    至于林庚先生所引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木’字固然胜‘叶’,但“落叶满空山”(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也是十分好的句子,不能用“落木”的例子来强为衡量。艺术形象是要根据具体例子来作分析的,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选自陈友琴《温故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认为,“落叶”,者重在“落”字,可以飘摇于空,但一般委顿于地;而“木叶”从来都不能表示地上的落叶。
    B. 材料一认为,“木叶”后常常跟“下”“脱”等动词,刻画出树叶自枝头脱离而下的动态,它是飘舞在空中的,完全脱离了树。
    C. 材料二认为,林庚先生抓住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便扩大到全面,认为凡是用“木叶”的都和“树叶”不同这一观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D. 材料二认为,用了“木”字的诗句中也能描绘了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每一句都有绿化之美,绝对没有黄色的给人以光秃秃的树干的感觉。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二认为,林庚先生认为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而“木”给人黄色的光秃秃的树干的感觉。
    B. 材料一认为,因为那些写落叶的诗句,常常带着游子的感伤,去国怀乡者的孤寂,或者怀才不遇者的愁闷,所以落叶才有枯萎,飘零,无所归依等暗示性。
    C. 材料二认为,一些含“木”的词语,如“乔木”“山木”等词儿,已约定俗成,本身并不是像林庚先生所说的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D. 材料一认为,“木叶”创造的是辽阔、疏朗、苍凉的诗歌境界;而“落叶”则表达的是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
    3. 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落叶”表达的是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木叶”创造的是辽阔、疏朗、苍凉的诗歌境界的一项( )(3分)
    A.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B.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C.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D.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4. 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观点。(4分)
    5. 简述材料一、材料二在结构上的异同?(5分)
    (一)现代文阅读2(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顽石之歌
    管桦
    我在高举着现实并且预言着祖国幸福和庄严未来的时刻,在行进的路途中,曾到曹雪芹隐居过的北京西山,作了片刻停留。
    我邀了我的灵魂,在深谷中古老的岩石间荒废的羊肠小径上追寻这位伟大作家心灵的足迹。阵雨刚刚停息。远处横迤着红色枫树的山峦,仍在茫茫烟雨中。近处,只有几片云残存在明亮的天空里。山谷的上空,云雀飞到那遥远的高处流入天际,只有声音留在空中。云雀像是曾经常常在这里闲游的《红楼梦》的作者那样,放怀一切地高歌自己的“顽石之歌”。
    啊,曹雪芹,无数学者都在自己的琴弦上,反复寻求同你和鸣的音调。而你的音调包含的是那么复杂那么多样,是不是已经全部为人们所领悟?
    雨后清凉的湿风里,一些青年男女,身上散发着山野神圣的芳香,缓缓朝山外走去。他们还在低声谈论着这山谷最深处的那块巨大的顽石,那因无法补救苍天而被遗弃在大荒山下的宝玉。啊,曹雪芹,我从游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感到这些钦佩你、赞美你的人对你并非深知。这些青年男女,从我身边走过去的时候,或转回头,或侧着脸,向我凝望。他们回顾的眼神里,隐含着惊讶。因为已经到了游人归家的时候,我却独自一人向深谷跋涉而去。
    在这荒僻的深谷的最深处,我站在一块浑圆的卓然独立的巨石前,沉思冥想:这就是引出曹雪芹震撼世界的灵魂语言的那块顽石吗?这就是曾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幻成一块莹洁的扇坠大小的美玉吗?你投生在一度强盛后来渐渐衰微、零乱的末世家族!啊,贾宝玉,在那个时代,你冲破世俗的藩篱,就好像是出了轨道的流星,带着耀眼的亮光掠过繁密的行星。在那女性为封建的脚步所践踏所侮辱的时代,有谁像你那样大胆地指出男女应该平等,指出女人比男人更纯洁、更美丽、更善良?当人们都匍匐在权势的脚下时,有谁像你那样挺然站在人生的高处,蔑视因途穷而更显罪恶的权势?
    道德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无形的支配,它统领着人们愤怒和爱的全部力量。贾宝玉,透过你那柔弱的外貌,我看见你内在的使人震惊的强悍、勇敢和坚忍。任何强加于你的光荣、美德、崇高,都不能扭曲你的灵魂。恐吓和棍棒只能使你战栗,却丝毫不能改变你心灵的爱和恨。你的精魂气魄,胜过世代赞颂的历史人物荆轲。一个是瞬间的勇猛,一个是勇敢无畏地同整个时代对抗。你堪称末世的英雄,且长久地承受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族毁伤的痛苦。谁能理解你的胸怀?你的爱比天空海洋还博大深沉,在祖母、父母、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三春”、秦钟、妙玉、袭人、晴雯、北静王以及无数人的身上,你都给予了你的爱。
    但是,你并不夸耀自己对他们的爱,各种性格的风趣使你赞叹。你认为每一个女性连同那些地位卑下的使女,都是完美的奇迹。啊,贾宝玉,一个与世界同样广阔的清新的男子,从头顶到脚踵都散发着灵光。你的强烈的不可抵抗的魅力,吸引着所有人。为美丽的、充满生气的女性包围着,似乎同她们在一起,洋视着她们,跟她们接触和交谈,你的灵魂就能快乐了。可是,当你赖以生存的庞大显赫的家族,已至末世的时候,你的灵魂中有过快乐吗?
    高耸云霄的贵族府邸,好像一只巨大的航船,雄伟地、壮丽地结合起来的整体已经腐朽了。在追逐船只的恐怖的阴云下,在怒吼的风暴中,在凶险的波涛上,不管多么英明干练的船长,不管多么富有经验而又勇敢的水手,都不能拯救它的沉没。在这航行到末世的船上,正直与欺诈、忠厚与卑鄙、光明与阴谋、刚强与懦弱、廉洁与腐败、入世与出世、希望、声名、光荣、财富,一切都逃不出覆没的命运,谁都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求的天赋与幸福,连人的本性所追求的爱情也不可能。在高大的贵族府邸运终数尽的末世,只有宝玉你明白:一切的追求,不过只是把希望埋在明天废墟之下的梦幻。于是,在你宽恕那些傲慢的蠢人之后,在你安抚过那些被侮辱被损伤的婢女之后,在你悲哭过溺爱你的无量恩慈的老祖母之后,悲哭过遭遇不幸命运的姐妹们之后,你走向无涯无际白雪茫茫空无一切的原野。
    当我向山外走去的时候,天空已飞满了霞光。归巢的鸟儿,互相呼唤着,朝那曹雪芹攀登过的最高山峰的丛林飞去。啊,曹雪芹,你就是这样站在人生高处,痛饮掺和着眼泪的苦酒,击剑吟唱你的“顽石之歌”的吗?即使你和宝玉有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勇敢,同样的痛苦,同样的心灵,你的“顽石之歌”也并不只是你少儿时代的回忆和你走过的足音的悲愁的回声。你寻求人生的幸福和欢乐,因无法补救苍天,收集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忧伤。但你无尽的痛苦和忧伤,充满了伟大的英雄气概!
    曹雪芹,在你对末世的功名利禄绝望的时候,仅仅以笔墨倾泻你感情中的一切,却留下不朽的功名。你并没有意识到你的伟大,你的光彩,你的魅力,来自你绝望的悲叹!一切伟大的神圣的创造是幸福的,痛苦也同样是幸福的,因为一切伟大神圣的东西都是从痛苦的母腹里诞生。你以为我意在使人惊奇吗?不,我只是在你隐居过的山野,在你歌唱的“顽石”跟前沉思过后,对你歌中包含的众多意义做一个浅浅的领悟。 (有删改)
    文本二: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本一作者对曹雪芹居处的拜访,不只是一次对景色的观赏,更是一次读者灵魂与作者心灵的深入交流。
    B. 文本一认为曹雪芹的作品有丰富的内涵,无数学者反复追寻探求,仍难以与其同频和鸣、真正领悟。
    C. 文本一结尾部分,作者热情讴歌曹雪芹,认为曹雪芹的伟大、光彩和魅力来自他对末世功名利禄的绝望。
    D. 文本二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当时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作者详细描绘宝玉的外貌后,插入《西江月》。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由云雀引出“顽石之歌”,由青年男女的谈论引出顽石,由虚到实,自然过渡到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深思。
    B. 文章多用问句加强语气,把作者的思想态度表现得更加鲜明,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也引发读者的思考。
    C. 文章用雄伟壮丽但已腐朽的巨大航船来比喻末世贵族府邸,以阴云、风暴、险涛来隐喻当时的社会背景,生动形象。
    D. 文章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隽永,读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富于诗性美。
    8.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大量使用此手法的好处。(5分)
    9. 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文本二多用贬词评价,文本一却热情歌颂,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唐俭)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节选自《新唐书·唐俭传》)
    材料二:
    圣宗即位,皇太后称制,(马得臣)兼侍读学士。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及扈从伐宋,进言:“降不可杀,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别议。”诏从之。俄兼谏议大夫,知宣徽院事。
    时上击鞠无度,上书谏曰:“臣窃观房玄龄、杜如晦,隋季书生,向不遇太宗,安能为一代名相?臣虽不才,陛下在东宫,幸列侍从,今又得侍圣读,未有裨补圣明。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臣闻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罢,则挽辇至内殿;玄宗与兄弟欢饮,尽家人礼。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谓至孝。臣更望定省之余,睦六亲,加爱敬,则陛下亲亲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闻二帝耽玩经史,数引公卿讲学,至于日昃。故当时天下翕然向风,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笃行之,二帝之治,不难致矣。臣又闻太宗射豕,唐俭谏之;玄宗臂鹰,韩休言之;二帝莫不乐从。今陛下以球马为乐,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钺言之:窃以君臣同戏,不免分争,君得臣愧,彼负此喜,一不宜。跃马挥杖,纵横驰骛,不顾上下之分,争先取胜,失人臣礼,二不宜。轻万乘之尊,图一时之乐,万一有衔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傥陛下不以臣言为迂少赐省览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也。”书奏,帝嘉叹良久。
    (节选自《辽史·马得臣传》)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傥陛下A不以臣言B为迂C少赐D省览E天下F之福G群臣H之愿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何惧之甚”与《烛之武退秦师》“何厌之有”两句中“何”字的含义不相同。
    B. 季,指一个朝代(时代)的末期,或同辈中最年幼者,等等。“隋季书生”指隋末的书生。
    C. 祚,本意指福、赐福,帝位,还指保佑。“陛下嗣祖考之祚”中的“祚”指帝位。
    D. “数引公卿讲学”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两句中“数”字的含义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唐俭认为唐太宗不应对斩杀一头野兽感到快意,唐太宗听从了唐俭的劝谏,停止狩猎。
    B. 讨伐宋朝时马得臣建议对投降的、逃走的、反复无常的采取不同措施,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 马得臣劝谏辽圣宗效仿唐玄宗,也全用家人之礼与兄弟们欢饮,亲睦六亲,增加敬爱。
    D. 唐太宗、唐玄宗耽玩经史,当时读书之风盛行,马得臣希望辽圣宗也能够潜心钻研典籍。
    13. 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得臣乃录其行事可法者进之。
    (2)陛下尝问臣以贞观、开元之事,臣请略陈之。
    14. 马得臣认为“陛下以球马为乐”有哪“三不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万里瞿塘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句以“万里”开篇,极言空间之寥廓、邈远,将诗歌置于宏大的背景之中。
    B. 首联中的“六上弦”与最后一句中的“夜久”相呼应,体现诗人望月时间之久。
    C. “时时”“故故”相对,都是时常、常常的意思,月光常常照亮暗室,洒满蓝天。
    D. “风襟静”与乌鹊南飞视听结合,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乌鹊久久盘旋。
    16. 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小题共2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A“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凛冬时节,围坐香屑小炉,手握诗词半卷,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共品茶香……最近,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 ① ,大有接续露营成为城市新消费的趋势。据统计,“围炉煮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16亿次,各电商平台上更有上万件有关商品。与此同时,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B《茶经·六之饮》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其厚重广博已经毋庸置疑;同时,一个文化传统如何走入当代,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同样还需要 ② 。除了茶本身之外,年轻人更重视的还是社交价值,比如精致的摆拍、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等等。当然,
    ③ :出去喝个茶,还讲究穿搭、出片,多半不是真的冲着茶去的。其实,人的消费行为,大体都是有多元意义的,哪怕满足口腹之欲只是品茶的一小部分目的,但只要能在过程中感受到喝茶带来的美好,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足够了。
    18.请结合材料,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划波浪线的两处都进行了引用,为何A处没有提供引用出处,B处提供引用出处?(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乡村的鸟儿一年四季无不欢歌,而三春鸟儿的歌声更婉转、清脆。
    在早春的田野上,你会听到一声声清丽的鸟鸣:“黄虫儿黄虫儿哥哥哩!……”黄虫儿的叫声真好听,音色是嫩黄的,仿佛柳树刚刚吐出来的新芽。“黄虫儿”也叫黄鹏,是古诗词中的常客。村里人说,“黄虫儿”就是宋仁宗,身边总有个保驾的忠良臣“铁棒槌”,它浑身黢黑,黄虫儿飞到哪里,它也飞到哪里,一个主儿,一个保镖,总是如影随形。黄虫儿不但喜欢唱美声,巢也筑得巧夺天工。它们衔来毛发细草,盘结成一个圆圆的球形,用丝绳儿把球巢吊起来,非常精美。还有水鸪鸪(斑鸠),它和鸽子都属鸠鸽科,但没有鸽子的王者气质。鸽子挺着胸脯,在屋脊上、地上信步,有龙章凤姿的威仪。水鸪鸪的叫声浑厚、柔软、圆润,既然不像黄鹂那么清丽,但伴着沥沥淅淅的雨声,那么显得柔和温润,甚至都达到温文不俗了。它的叫声顺着瓦拢流淌,顺着屋脊宣发,从这一家到那一家……是所谓的如应如响,是所谓的此起彼伏,是所谓的阳开而阴翕。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诗人林庚说:“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但成熟的稻穗总低垂着头,优雅的垂丝海棠也低垂着头,饱满的向日葵亦低垂着头……这些无言的万物中都内蕴着生命的智慧。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1. C(3分)
    2. B(3分)
    3. A(3分)
    4. (4分)材料一:①“木叶”“落叶”是两种不同的诗歌形象,“木叶”常常脱离树木,而飘舞在空;“落叶”仅仅指秋叶本身,且铺陈于地。②“木叶”“落叶”创造不同的诗歌意境,“落叶”表达漂泊、零落、孤苦之类的深沉情感,“木叶”创造的是辽阔、疏朗、苍凉的诗歌境界。
    材料二:①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对“木”这个意象的解析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有些含“木”的诗句还给人郁郁苍苍和荫浓茂盛的景象的感觉。②“木”与“树”给人的感觉大约只是有时不同,其原因与前人名句所引起的联想,音节和谐否、字面的生熟等问题有关。
    5.(5分) ①同:都是先提出观点,后再举例分析。
    ②不同: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落叶’和‘落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诗歌形象”的观点,然后从意象、意境两个层面分析“落叶”“落木”的不同之处,最后总结两者没有高下之分。材料二采用的是总分结构,先提出林庚对“木”的解析实际上有很大的片面性的观点,然后从“木”的暗示性和联想的不切实际、用词的约定俗成、音韵等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没有总结
    6 C(3分)
    7. A (3分)
    8.(5分) ①作者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与曹雪芹、贾宝玉直接对话,打破了时空界限,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共鸣。
    ②文本一从第三段开始大量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贯串下文,将后面材料统摄为一个整体,使结构更为紧凑。
    9. (6分)不矛盾。文本二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曹雪芹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评判贾宝玉,明贬实褒;“草莽”“愚顽”表现了贾宝玉对科举的不屑,“不通世务”表现了贾宝玉对权势的蔑视,“偏僻”“乖张”表现了贾宝玉对封建思想的反抗。这与文本一中热情歌颂贾宝玉蔑视权势、勇敢地与时代对抗是一致的。
    二、古诗文阅读
    10. C E G (3分)
    11. D(3分)
    12. C (3分)
    13.(8分)(1)皇上阅览唐高祖、太宗、玄宗三位皇帝的《本纪》,马得臣便摘录这三位皇帝的有可效法的行为处世记载进呈。
    (2)陛下曾经拿贞观、开元之事询问我,请允许我简略地陈述。
    14.(4分) ①君主臣下共同游乐,难免会有争夺,会影响君臣情谊。
    ②君臣不宜不顾尊卑等级,争先求胜,不合君臣之间应恪守礼仪。
    ③君主轻君王之尊、贪一时之乐,可能会遇到意外和危险,有害于亲人、社稷。
    15. D (3分)
    16.(5)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孤独寂寞的月夜与悠远绵长的思情相织相融。②直抒胸臆,“泪脸”描写诗人挂满泪痕的脸,突显诗人内心的凄苦与悲痛。③借物抒怀,南飞乌鹊疲倦地落在江边栖息,也是诗人的自况,展现诗人在外漂泊之孤苦。
    17.(6分)
    (1)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3)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三、语言文字应用
    18.(6分)①“围炉煮茶”方兴未艾②被赋予新的内涵③也有人认为他们不过是附庸风雅(1句2分)
    19.(5分)①A处引用“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不需出处,因为作者把引用的内容化到自己语言中,成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作者只取其意思,没有别的用意。加上出处,反而影响语言的连贯性。②B处的引用需要出处,因为作者的目的是论证中国茶历史悠久,有了出处就表明引用内容的准确真实,有来历,能够增强说服力。(1点2分)
    20.(4分)原句:既然不像黄鹂那么清丽,但伴着沥沥淅淅的雨声,那么显得柔和温润,甚至都达到温文不俗了。
    修改:①虽然不像黄鹂那么清丽,但伴着沥沥淅淅的雨声,②显得③那么柔和温润,甚至都达到温文不俗④的境界了。(修改出一处语病得1分)
    (5分)修辞手法:通感,用“嫩黄的新芽”写“黄虫儿”的叫声,以形写声。表达效果: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虫儿叫声清丽的特点。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写出修辞手法2分,表达效果1点1分,修辞手法写“比喻”也给分)
    四、作文
    22.审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引用了现代诗人林庚的话,意思是人走路要昂着头;第二句话列举了自然界中一系列低垂着头的植物;第三句话指出无言的万物蕴含着生存的智慧。材料透露出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林庚的人生箴言,引导考生体悟贤者的人生智慧,关键词是“昂着头”;第二层用“但”领起,引导考生参悟自然无言的智慧,关键词是“垂着头”。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围绕“昂着头”和“垂着头”这两个关键词,思考其形象表述背后的精神内涵。“昂着头”可以是高贵的尊严,关乎人格,关乎气节,绝不允许践踏和轻慢;可以是自信的人生,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绝不退缩,绝不放弃;可以是自尊的灵魂,关乎品质,关乎内涵,绝不允许亵渎和玷污;可以是做人的姿态,志向高远,抬头做人,逆天改命;还可以是为国为民的态度,奋起抗争,踔厉奋发,不屈不挠。“垂着头”可以是成熟的智慧,有内涵,不张扬;可以是谦卑的姿态,有敬畏,更低调;可以是优雅的灵魂,有关爱,不冷漠;可以是做事的风格,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还可以是承担使命的担当,埋头做事,为国铸剑,俯身担责,击水中流。总之,二者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写作时应围绕“昂着头”与“垂着头”的二元关系展开思辨。挖掘其不同的价值意义,要明确在什么情况或阶段“昂着头”或“垂着头”,确立鲜明的观点。
    参考立意:昂俯之际,窥见中庸。低头与昂头的平衡。低头做事,抬头做人。蹲得下去,站得起来。
    相关试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对症下药,才算把调研做到位,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文件包含43721967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docx、高二语文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高一语文试卷定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docx、高一语文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