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A卷和B卷,其中A卷包括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8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3.填涂A卷单项选择题与B卷不定项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4.完成A卷和B卷的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A卷(共100分)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30分)
1. 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底在成都举行,中国选手李鑫淼、刘宇坤、王岳丰在男子50米步枪团体决赛中获得金牌。他们射击瞄准时需要做到“三点一线”,所依据的光学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反射C. 平面镜成像D. 凸透镜成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他们射击瞄准时需要做到“三点一线”,瞄准依据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
B.倒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与瞄准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与瞄准时需要做到“三点一线”,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小明学习物理后,对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6m/sB. 中学生手掌的宽度为40cm
C. 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24℃D. 一部手机的质量为15g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2m/s,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手掌的宽度为10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24℃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一部手机的质量为15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每年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园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中考、高考期间,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山东舰”航母起飞时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D.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大声地播放手机里好听的音乐,这不属于噪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山东舰”航母上的舰载机起飞时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大声地播放手机里好听的音乐,干扰了周围的乘客,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4. 小明通过学习,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下面是他总结的关于质量的一些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 100g的铁与100g的棉花的质量一样大
B. 工匠师傅将玉石雕琢成手镯,质量不变
C. 一瓶矿泉水在冰箱里结成冰,质量不变
D. 地面上的物资被送到空间站后,质量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100g的铁与100g的棉花的质量一样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工匠师傅将玉石雕琢成手镯,质量变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瓶矿泉水在冰箱里结成冰,状态发生改变,质量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面上的物资被送到空间站后,位置发生改变,质量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为108km/h,火车进站时每秒运动15m,摩托车每分钟运动1km,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摩托车 汽车 火车B. 汽车 摩托车 火车
C. 火车 汽车 摩托车D. 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比较三者的速度大小,首先要进行单位换算,将速度单位统一。汽车速度为108km/h,即汽车速度为30m/s,火车进站时每秒运动15m,即火车速度为15m/s,摩托车每分钟运动1km,即摩托车的速度为16.7m/s,因此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汽车、摩托车、火车,故A不符合题意;
B.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汽车、摩托车、火车,故B符合题意;
C.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汽车、摩托车、火车,故C不符合题意;
D.它们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汽车、摩托车、火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杭州亚运会开幕日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倒计时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惊艳世界,以下节气中蕴含的物态变化知识正确的是( )
A. “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寒露”——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大雪”——雪形成是升华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正确;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7. 媛媛连续四次测量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对于这次测量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媛媛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误差
B. 媛媛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误差越小
C. 媛媛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D. 媛媛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错误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量误差是不能消除的,只能减小,故A错误;
B.长度测量中只需且只能估读到刻度尺的分数值的下一位,故B错误;
C.长度测量中由于测量者估读会使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大或偏小,采用多次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测量中的错误是由于使用不标准的测量工具或不正确的测量方法造成的,采用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8. 课堂上,物理李老师正从教室后排走向讲台,此时若认为讲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讲台B. 教室门C. 黑板D. 李老师
【答案】D
【解析】
【详解】A.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研究对象是讲台,不能以讲台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
BC.以教室门和黑板为参照物,讲台相对于教室门和黑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BC不符合题意;
D.以李老师为参照物,讲台相对于李老师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物理科创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他们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沸点一定是100℃
B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 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水一定会沸腾
D. 该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为自上而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
B.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沸点不变,故B正确;
C.当水温达到沸点时,要继续吸热,水才会沸腾,故C错误;
D.该实验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且不碰到杯壁与杯底,装置的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故D错误。
故选B。
10. 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先后利用手机软件检测出甲乙两只音叉发出的声音分别是400Hz和500Hz,这说明乙音叉振动的( )
A. 音调较高B. 音调较低C. 响度较大D. 响度较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先后利用手机软件检测出甲、乙两只音叉发出的声音分别是和,乙的振动频率大,这说明乙音叉振动的音调较高。
故选A。
11. 小敏在课堂上学习了光的反射,对生活中的光现象很好奇,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晴天,茂密的树荫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
B. 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树木的倒影
C. 从鱼缸侧面看鱼,发现鱼变大了
D. 潜在水下的人看到游泳池旁边的遮阳伞变高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晴天,茂密的树荫下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树木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从鱼缸侧面看鱼,发现鱼变大了,是光经过不同介质发生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潜在水下的人看到游泳池旁边的遮阳伞变高了,是光经过不同介质发生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星期天,小华听到楼下的小明喊他去踢球,关于喊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喊声主要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B. 喊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喊声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 喊声是由小明声带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喊声主要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喊声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喊声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小轿车走进千家万户,这种汽车的驱动原理跟常见的电风扇相同。则该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A.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机械能转化内能D.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电能,产生机械能,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自动化无人机快递系统利用无人机替代人工投送快递,大大提升了投递效率和服务质量。图为某型号的无人机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无人机( )
A. 0~20s内的速度比在30~40s内的速度大
B. 整个4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整个40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 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s-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0~20s内的速度比在30~40s内的速度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整个40s内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静止不动,最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整个40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C符合题意;
D.20~30s内物体静止不动,速度为0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1、2、3、4四个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表示出来,根据图像同学们认为:①m1>m3>m2=m4;②V2=V4>V3>V1;③ρ1=ρ2>ρ3>ρ4;④ρ1>ρ2=ρ3>ρ4,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由图像可知,四种固体的质量
四种固体的体积
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设m轴每格表示的单位质量为1,V轴每格表示的单位体积为1,根据可得,四种固体的密度为
因此它们的关系为
ρ1>ρ2=ρ3>ρ4
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6. 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长度是_____cm,用机械停表记录某次跳绳的时间是______ s。
【答案】 ①. 3.80 ②. 108.5
【解析】
【详解】[1]由题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9.80刻度线对齐,因此物体长度的测量值为3.80cm。由于物体边缘线较粗,测量值在3.78-3.82cm之间可视为正确。
[2]由图乙可知:停表的小表盘分度值为0.5min,大表盘分度值为0.1s,因为小表盘的指针过了0.5min,所以大表盘的读数为48.5s,停表的读数等于小表盘读得的时长与大表盘读得的时长之和,即机械停表的读数为108.5s。
17. 2023年10月29日,成都半程马拉松项目中,中国选手杨鑫成为男子组首位冲过终点线的选手,他在前10km的路程中用时30min,则他在前10km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km/h,他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 ①. 20 ②. 变速
【解析】
【详解】[1]他在前10km中的平均速度
[2]他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速度是不断变化,所以做变速运动。
18. 汽车的排气管上都安装有消声器,消声器的作用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工作的。
【答案】 ①. 声源 ②. 超声波
【解析】
【详解】[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倒车雷达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19. 有一款智能音箱,它内置了声纹识别系统,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按照主人的指令实现语音购物、音乐播放、人机互动、音量调节等功能。音箱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人说话的______不同,音量调节是改变了声音的______。(两空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①. 音色 ②. 响度
【解析】
【详解】[1]音箱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其主人有其独有的音色。
[2]声音的大小用响度表示,音量调节,调节的就是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
20. 阳光明媚的中午,小雨的眼睛被玻璃窗的反光晃了一下,这是光在玻璃窗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后,小雨远离正前方的玻璃窗时,她在玻璃窗里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镜面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玻璃窗反光,晃了小雨的眼睛,这是由于光照在玻璃窗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比较集中的缘故。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小雨远离正前方的玻璃窗时,她在玻璃窗里的像的大小不变。
21. 小红在P处看茶碗似乎是空的,当小明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小红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是光的 _____现象,小红看到的是硬币的 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①. 折射 ②. 虚
【解析】
【详解】[1][2]小红在P处看茶碗似乎是空的,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沿直线传播,碗的边缘挡住了射入眼中的光线,所以看不到硬币;当小明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硬币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进入小红的眼中,小红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位置比硬币的实际位置高。
22. 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判断:酱油、菜籽油、水,三者中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一瓶标着“净含量550mL”的纯净水,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酱油 ②. 550g
【解析】
【详解】[1]生活中,将菜籽油滴入水中,菜籽油会漂在水面上,所以水的密度比菜籽油的密度大;因为酱油是在水中掺入了食盐、味精等物质,其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菜籽油、酱油和水中,酱油的密度最大。
[2]水的体积
V=550mL=550cm3
水的质量
m=ρV=1g/cm3×550cm3=550g
2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的水纯化技术,可以为世界解渴
全世界18亿人常年缺水,如何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是人类水资源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2019年,33岁的南京大学教授朱嘉及其团队,模仿蘑菇的碳基吸收体,设计制作了集热蒸发一体化的人工蒸腾器件,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供水通道利用毛细效应,把水供应到碳基吸收体上,碳基吸收体具有吸光性强且内部热导很低的特性,使其只能给界面处的水加热,让水一层一层蒸发。顶端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增大了水的表面积。这种材料和结构的巧妙设计使蒸汽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在供水通道与海水接触处,团队受睡莲叶启发,设计了多级结构,成功实现水蒸发后,盐全部留在容器底部,让水和盐完全分离,保障器件不结垢,能长效利用。
这项变革性水纯化技术,便携、高效、低成本、无污染,让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成功产业化,为世界解渴、造福全人类。
(1)朱嘉及其团队设计的人工蒸腾器件采用的碳基吸收体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项变革性水纯化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两空均写出一条即可);
(2)通过此器件收集到大量的水蒸气,还要经历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才能变成淡水,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①. 吸光性强且内部热导很低 ②. 无污染 ③. 液化 ④. 放热
【解析】
【详解】(1)[1][2]由材料可知,碳基吸收体具有吸光性强且内部热导很低的特性,使其只能给界面处的水加热,让水一层一层蒸发,这项变革性水纯化技术具有便携、高效、低成本、无污染。
(2)[3][4]通过器件收集到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变成淡水,这个过程放热。
三、作图与计算题(25题4分,26题6分,27题6分,共16分)
24.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图中M点表示青蛙。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青蛙观察到的范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答案】
【解析】
【详解】青蛙看井外的风景里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两边井的边缘与M点的连线围成的范围是青蛙能看到的最大范围,如图所示:
25. 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F;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6.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去年七月,四川多地出现内涝、洪灾,为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各地派出医疗、消防人员增援受灾地区的消杀防疫救援工作。有一支医疗队伍乘坐的专车在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5h后,在休息站停留了10min,接着用时1h50min,继续行驶129km到达受灾地区。求:
(1)专车在前1.5h内行驶的距离;
(2)专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81km;(2)60km/h
【解析】
【详解】解:(1)由得,专车在前1.5h内行驶的距离
(2)专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1)专车在前1.5h内行驶的距离81km;
(2)专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60km/h。
27. 小明家里新买了一辆用碳纤维制成车架的自行车,如图所示。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碳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密度不到钢的,抗拉强度可达到钢的7~9倍。小明测出新自行车的总质量为9kg,碳纤维车架的质量为4.75kg(已知碳纤维的密度为1.9×103kg/m3,铝合金的密度为2.8×103kg/m3)。
(1)求碳纤维车架的体积。
(2)若车架是由传统的铝合金制成,求该自行车的总质量。
【答案】(1);(2)
【解析】
【详解】解:(1)碳纤维车架的体积
(2)车架是由传统的铝合金制成,铝的质量
该自行车其它配件质量
该自行车的总质量
答:(1)碳纤维车架的体积是;
(2)若车架是由传统的铝合金制成,该自行车的总质量为。
四、实验与探究题(28题6分,29题6分,30题6分,其中每空2分,共18分)
28.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粘连在一起的两张硬纸板,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时,应将硬纸板与平面镜___________放置,当E、F在同一平面内时,使一束光A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
(2)若将纸板F沿ON向后弯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BO射向平面镜上O点,则反射光线会沿着图中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答案】 ①. 垂直 ②. 同一平面 ③. 可逆
【解析】
【详解】(1)[1]实验时,为了便于找到反射光线,应将硬纸板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2)[2] 当E、F在同一平面内时,使一束光A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纸板F沿ON向后弯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3)[3]光线贴着纸板沿着AO射向平面镜上O点,则反射光线会沿着图中OB方向射出,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BO射向平面镜上O点,则反射光线会沿着图中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9. 图甲是小荣同学用海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小荣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除了使海波升温缓慢,便于观察之外,还可以使试管内的海波_________________;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___℃;
(3)图乙是海波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当海波温度为48℃时,海波的状态是_____。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答案】 ①. 均匀受热 ②. 36 ③. D
【解析】
【详解】(1)[1]直接用酒精加热,只有试管底部海波先受热,而水浴加热,受热面积比较大,受热更均匀。
(2)[2]如图甲所示,分度值为1℃,故其示数为36℃。
(3)[3]从第6min开始熔化,B点为固态,12min结束熔化,C点为液态,海波的熔点为48℃,故海波的状态是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态,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0. 小明同学为了测量酸奶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将酸奶倒入小烧杯,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124g,他将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再用天平测量剩余酸奶与烧杯的总质量。测量过程中,当他将最小的5g砝码放入右盘中,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他应_______,让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测酸奶的密度为_____kg/m3;
(3)完成实验后,小明整理器材时,发现天平左盘下面始终附着一块污渍,这块污渍会使本次实验测量的密度值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答案】 ①. 取出5克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②. 1.04×103 ③. 仍然准确
【解析】
【详解】(1)[1]测量时,指针如图乙所示,指针右偏,说明右边重,说明砝码加多了,故此时他应取出5克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2)[2]酸奶的质量为
酸奶的密度为
(3)[3]小明整理器材时,天平左盘下面始终附着一块污渍,由于测量前,这块污渍就存在了,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前已经调节平衡了,故这块污渍会使质量的测量是准确的,使本次实验测量的密度值仍然准确。
B卷(共2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者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错选得0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共10分)
31. 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人耳听不到
B. 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手杖敲击地砖发出的超声波
C.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m/s
D. 手杖能够导航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特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
B.手杖导航时,发出超声波碰到障碍物时反射回来,接收到超声波,故B错误;
C.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手杖能够导航利用声音可传递信息原理制成,故D正确。
故选D。
32. 小芳和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光学分组实验时,以下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茶色玻璃作为平面镜
B. 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时,采用光滑平整的白板作为光屏
C.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了使成像更清晰,应采用茶色玻璃作为平面镜,故A正确;
B.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时,为了在各个方向看到像,应选用表面粗糙的白板作为光屏,故B错误;
C.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会改变,故C错误;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由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转得,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33. 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在厨房里准备给全家做一顿美味的午餐,小明发现厨房里的很多现象蕴藏着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从冰箱里取出的冻虾上有一层白色的粉末,这是凝固形成的
B. 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C. 烧水时,100℃的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D. 放在笼屉里的馒头被蒸熟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要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冻虾上白色的粉末是霜,它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壶嘴处喷出的“白气”是小水珠,它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B错误;
C.100℃的水蒸气液化100℃的水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故C正确;
D.放在笼屉里的馒头被蒸熟是由于水蒸气本身温度高,加之水蒸气液化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34. 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70s时间内,B车做减速运动
B. 在30s~40s时间内,A车保持静止
C. 以A车为参照物,B车在某段时间内向东运动
D. 在0~70s内,两车的平均速度vA=vB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B汽车在计时零点距离原点770m,经过70s到达原点处,B汽车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在0~70s时间内,B车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30s~40s时间内,A汽车与原点的距离始终为600m,即此段时间A汽车保持静止,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在0~70s时间内,B车一直以11m/s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在40s~70s时间内,A汽车以20 m/s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A汽车的速度大于B汽车的速度,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0~70s内,A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200m,B汽车通过的路程为770m,A汽车的平均速度大于B汽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C。
35. 小明利用实验室里的一个烧杯、一些密度已知的液体绘制出m-ρ图像,如图所示,纵坐标m表示烧杯和装满液体的总质量,横坐标ρ表示烧杯内液体的密度。当烧杯中装满密度为ρx的液体时,总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质量为50gB. 烧杯质量为100g
C. ρx=0.5ρ0D. ρx=0.4ρ0
【答案】BD
【解析】
【详解】A B.设烧杯的体积为V,设烧杯的质量为m0,当液体的密度为时,则总质量为
当液体的密度为时,此时总质量为
联立两式,可知
故A错误;B正确;
C D.当烧杯中装满密度为ρx的液体时,总质量为160g,则液体的密度为
可知,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二、综合题(第6题4分,第7题6分,共10分)
36. 为了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明和小虹利用“F”字母光源、水透镜、光屏进行探究实验,其中“F”字母光源模拟可视物体,水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向水透镜内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凸起程度。
(1)小明和小虹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出现在光屏上方,此时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调节;
(2)小明和小虹重新安装实验器材,将三者的位置调整到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中央出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3)小明和小虹想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景物时晶状体的变化规律。他们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F”光源向左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要想在光屏中央呈现清晰的像,需要用注射器__________(选填“抽出”或“注入”)适量水;
(4)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同时保持水透镜的厚度不变,将“F”光源向右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此时需要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放上适当的__________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
【答案】 ①. 下 ②. 缩小 ③. 抽出 ④. 凸透
【解析】
【详解】(1)[1]小明和小虹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的像出现在光屏上方,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此时可以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2)[2]小明和小虹重新安装实验器材,将三者的位置调整到如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3]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F”光源向左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左侧,要想在光屏中央呈现清晰的像,需要用注射器抽出适量水,减小凸透镜的凸度,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弱,会将光线推迟会聚成像。
(4)[4]保持水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同时保持水透镜的厚度不变,将“F”光源向右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此时像成在光屏的右侧,要想在光屏中央呈现清晰的像,需要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放上适当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将光线提前会聚成像。
37. 小明学习了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后,做了如下研究:准备一只足够高、质量为200g的薄壁圆柱形玻璃杯,小明先向玻璃杯中倒入部分水,如图甲所示,测得水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700g,水的深度h1为5cm。再向玻璃杯中倒入更多的水,如图乙所示,然后将玻璃杯放入冰箱冷冻室,待水完全变成冰后,发现冰面高度比原来的水面升高了2cm。小明等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将一块金属制成的空心圆柱体放入玻璃杯中,水未溢出,圆柱体沉底,如图丙所示。此时玻璃杯、水和空心圆柱体的总质量为10.9kg,水面距圆柱体顶部5cm。圆柱体空心部分占圆柱体总体积的,空心圆柱体的底面积为60cm2(已知ρ水=1g/cm3,ρ冰=0.9g/cm3)。求:
(1)玻璃杯的底面积。
(2)第二次加水后,水的深度h2。
(3)金属材料的密度。
【答案】(1)100cm2;(2)18cm;(3)8.9g/cm3
【解析】
【详解】解:(1)第一次水的质量
m水=700g200g=500g
水的体积
玻璃杯的底面积
(2)水完全变成冰后,质量不变,即
m冰=m水2
ρ冰V冰=ρ水V水2
即
0.9g/cm3×100cm2×(h2+2cm)=1g/cm3×100cm2×h2
解得h2=18cm。
(3)第二次水的质量
m水2=ρ水V水2=1g/cm3×100cm2×18cm=1.8kg
放入金属圆柱体后,水面升高了Δh,则
金属圆柱体的体积
V柱=Sh=60cm2×(5cm+18cm+27cm)=3000cm3
则圆柱体金属部分的体积
圆柱体的质量
m金=10.9kg-0.2kg-1.8kg=8.9kg
金属材料的密度
答:(1)玻璃杯的底面积为100cm2;
(2)第二次加水后,水的深度h2为18cm;
(3)金属材料的密度为8.9g/cm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59,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成都西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