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837575/0-171775600675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837575/0-1717756006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837575/0-17177560068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全文用35个字把一件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曲折有序,通过寥寥数语,一个往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一次次与东海较量,竭力要把大海填平的精卫形象跃然纸上。本单元的人文要素,“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旨在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故事的神奇,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准备。“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羿射九日》,对神话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神话单元,旨在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孩子们对这些神话故事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读的并不多,能清楚地讲述故事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边读边想象、描述、憧憬感受神话的神奇,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神话故事。
教学目标:
1. 学习“帝、曰”等五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理解古今异义词“少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点:
学习“帝、曰”等五个生字;结合注释,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
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定向,激趣导入
1.谈话:喜欢读神话故事吗?今天我们读一则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交流:以前读过这个故事吗?说说你的了解。
2.出示精卫图片,生描述一下看到的精卫。对比读描写精卫外形的句子,出示句子: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
有鸟焉,名曰精卫,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集体交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样子奇特)
二、依标自学,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读文两遍,要求: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注意较长的句子在意义处停顿。
2.集体反馈与交流。
指名读,评价正音:少女、故为精卫、以堙于东海;评价节奏:常衔/西山之木石。点拨:古今意思有所不同,据义定音。
3.读文识字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学习生字“帝”。
出示炎帝图片,生读词,交流: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师谈话:上古时期指的是夏王朝建立前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古代神话诞生最多的时期。
交流:看到这个“帝”字,你能想到谁?
师讲解: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后引申为君主、皇帝。
学习生字“曰”。
形近字“日”和“曰”,字理区分:“日”外面一圈代表太阳,里面一横代表金乌;“曰”外面一圈代表嘴巴,里面一横代表人呼出的气息。
入句解意:叫做。写字指导:里面的横紧靠左竖,居于横中线,长度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2)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字理识字。出示“溺、返”的甲骨文(或金文),生猜字。师解释:溺,人沉没在水中;返,沿着来路往回走。
带词入句,随句释意,指名读。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字理识字:“衔”,原指马嚼子,马含在嘴里的金属小棒,与马缰绳相连,用来控制马的行走和停止。引申为含着,用嘴叼。
带词入句,指名读。
(4)出示五个生字(田字格),提醒“返”字笔顺,生练写。
(5)把生字放回课文,带着理解齐读课文,注意停顿。
三、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1.默读,结合注释和插图疏通文意,讲一讲故事。
2.集体交流。
(1)指名说文章大意,要求:说者故事要完整,听者可补充可质疑。集体评议。
(2)引导说一说:除了精卫长得奇特外,故事中哪些地方还让你觉得神奇?(女娃出身、变化,精卫鸟的行动)带着这种神奇的想象,读读课文。
3.抓住动词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生动。
学生浏览思考:你觉得抓住文中哪些关键词能把故事讲得更生动?圈出来,集体交流。师相机板书:游、溺,衔、堙。
(1)师示范讲故事——“游、溺”
女娃不顾父亲的叮嘱,又一次偷偷驾船来到海上。躺在船板上,就像躺在摇篮里,天蓝得像宝石,耳畔的风轻轻地拂着她的小脚丫,真美!哪里有什么狂涛巨浪,父亲说的淹死过部落里许多人,一定是担心她乱跑骗她的。突然,乌云遮住了太阳,也遮住了蓝蓝的天,船身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远方掀起一个巨大的浪关头,女娃一惊,一骨碌爬起来,可还没等她站起身来,巨浪已经拍下来,船立刻被拍得粉碎……
说说老师是围绕哪两一组关键词展开想象的?
(2)学法指导:选择一组动词,展开想象,动笔写一写想到的情节,和同学交流。
集体交流,评价。
师小结:同学们,想象力给了故事生命。正是因为这样丰富的想象力,一个个神话故事被人民创作了出来,历久弥新。
四、应用实践,巩固拓展
1.配乐读文,感知精卫人物形象。①师范读,生闭眼想象;②指名读,读出精卫心中矢志不渝的目标;③齐读,读出精卫不怕困难的毅力。
2.交流:这样讲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精卫?引导学生说清原因。师板书:坚定、执着,谈话:认定目标不动摇是为“坚定”,面对困难坚持到底是为“执着”。
3.关联学生生活实际谈话:
所以——
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时,你会( );课文很长,总是背不下来时,你会( );你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但写文章有时很难很枯燥,你会( );你努力成为一个优秀学生,但发现周围的许多同学却不以为然,你会( )。
五、达标测试,小结提升
1.课堂检测:出示《精卫填海》古文版,生补全遮挡(课文)部分。指名背,齐背。
2.拓展延伸:神奇的人物、神奇的情节,这也是我们喜欢神话故事的原因。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师补充讲解: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尝试着用神话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
这些神话中的诸多形象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山海经》就是神话故事的一类源头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图文版的《山海经》来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尝试默写。
2.展开想象,继续补充改写《精卫填海》,让你的故事生动、完整。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游 溺 衔 堙
坚韧 执著
《精卫填海》说课稿
【说教材】
《精卫填海》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全文用35个字把一件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曲折有序,通过寥寥数语,一个往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一次次与东海较量,竭力要把大海填平的精卫形象跃然纸上。
本单元的人文要素,“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旨在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体会故事的神奇,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依据课标的要求、文本的解读、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认识“帝、曰、溺、返”4个生字和“少”1个多音字,通过观察比较,学写“帝、曰、溺、返、衔”5个生字;自主诵读文言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熟读成诵。2. 通过结合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读懂文言文,了解故事大意。3. 通过结合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等方式,用自己的话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清楚,感受精卫的形象特点。教学重点是通过结合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读懂文言文,了解故事大意。教学难点是通过结合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等方式,用自己的话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清楚,感受精卫的形象特点。
【说学情】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准备。“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羿射九日》,对神话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这次专门安排神话单元,旨在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孩子们对这些神话故事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读的并不多,能清楚地讲述故事更是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边读边想象、描述、憧憬感受神话的神奇,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神话故事。
【教法学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立足工具性,弘扬人文性,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力求通过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为此,采用结合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迁移运用等方法组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文本清楚地讲故事的能力,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英雄形象。
【说教学流程】
(一)读题导入,聚焦精卫
师谈话并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交流:以前读过这个故事吗?说说你的了解。然后出示精卫图片,生描述一下看到的精卫。对比读描写精卫外形的句子,出示句子: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有鸟焉,名曰精卫,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集体交流: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并板书:样子奇特。
(二)读文正音,识字解意
指导学生自由读文,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读好较长的句子在意义处的停顿。在交流环节,指导学生结合字理,学习本课六个生字,并当堂练写。讲解“炎帝”、“曰”和“日”的区别、“少女”“女娃”的区别,运用了字理识字。这个环节实现了文言文教学和神话教学的有机结合。汉字中有神话的影子,神话中留存着汉字变迁的过往。通过字理知识、古今异义等汉字文化教学,让学生感受文字本身散发的神话气息。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不仅把文章读流利了,而且读出了节奏感,这种节奏感不是硬性划分的,而是学生感性的理解。
(三)走进画面,品读故事
指导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和插图疏通文意,讲一讲故事。先指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完整地讲一讲故事,然后交流:故事中哪些地方还让你觉得神奇?在读中体会女娃的出身、变化,精卫鸟的行动中神奇的想象。接着,指导学生抓住动词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生动。为了帮助学生将故事讲生动,老师先示范讲故事,再指导学生选择一组动词,展开想象讲故事。教师最后小结:想象力给了故事生命,正是因为这样丰富的想象力,一个个神话故事被人民创作了出来,历久弥新。
(四)亲历体会,感知形象
师生配乐读文,感知精卫人物形象,读出精卫心中矢志不渝的目标与不怕困难的毅力。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精卫,引导学生说清原因,师板书:坚韧执著,并关联学生生活实际想开来。
(五)背诵检测,拓展延伸
课堂检测,出示《精卫填海》古文版,生补全遮挡(课文)部分。指名背,齐背。拓展延伸,学生交流知道的神话故事,师补充讲解: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许多问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尝试着用神话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并推荐阅读《山海经》。
【说板书设计】
正板书为描写精卫动作的“游、溺、衔、堙”四个关键词,为学生讲好故事作铺垫,并出示精卫形象“坚韧执著”,副板书指导学生书写了生字,并出示神话的特点“奇特、离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神话神奇的特点。
《精卫填海》教学反思
《精卫填海》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全文用35个字把一件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曲折有序,通过寥寥数语,一个往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一次次与东海较量,竭力要把大海填平的精卫形象跃然纸上。本节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讲述故事,感受精卫的形象。现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亮点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1.文言文教学和神话教学有机结合。汉字中有神话的影子,神话中留存着汉字变迁的过往。课堂上,教师讲述了“曰”和“日”的来源以及“日”的传说,拓展了“日中有乌”“日载于乌”的典故,区别了“少女”“女娃”的古今意思,学习“炎帝”,引出了黄帝,了解了“炎黄子孙”成语的来源等,通过这些字理知识、古今异议等汉字文化教学,让学生感受文字本身散发的神话气息,结合上古时代历史变迁的讲解,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这个经久不衰的古老传说的遐想和好奇。
2.在讲述故事中感受人物形象。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化身故事主人公,有效地避免了逐字逐句讲解,为学生理解文言字词增添了趣味性。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故事发生时的环境、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故事主人公相交融,为把故事讲清楚做准备。在学习最后一句话时,我让学生重点关注“常衔”一词,读出了什么?接着教师引读,猜测填海的结果,并追问:既然不会有结果,精卫为何还要继续“衔西山之木石,已堙于东海”?学生说到了悲悯之心、坚持不懈等,此刻,时机已经成熟,抛出句式“这真是一只 的精卫呀!”精卫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活了起来。此时再讲故事,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故事讲得很精彩。
二、不足
展开想象不深入。展开想象理解文言文这一环节,要通过想象故事发生时的环境、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促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故事主人公相交融,但在课堂上,我总是担心时间不够,想象比较肤浅,没有深入细致地指导,所以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走进精卫,只停留于表面,想象到的内容也比较单一。 导致后面讲故事时,一部分学生跟着别人走,讲的故事和别人差不多,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三、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 展开想象理解文言文时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尤其是精卫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指导:你由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变成了一只小鸟,看着自己的新样子,你怎么想?你明知道东海是填不平的,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学生以第一人称想象,更容易走进精卫,讲故事也就各具特色了。
2. 拓展文言文《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和本课都出自《山海经》,学生有熟悉之感,结合重点词语意思理解故事,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再讲故事,正好操练了第二个环节讲故事的方法,同时,文言文的学习也做到了一脉相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做游戏,引入新课,检查预习,书写生字,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理解文意,理清结构,讲述故事,感受形象,体会精卫精神,朗读背诵,自选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精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