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讨论交流,明白道理,表演故事,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2.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3.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
(1)(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认读,再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合作读。
卖泥塘 烂泥塘 牌子 吆喝 灌水 缺点 水坑坑
挺舒服 采集 草籽 播撒 游泳 愣住 绿茵茵
(2)同桌合作,听写词语,再互评互纠。
青蛙 草籽 泉水 应该 买卖 搬家 倒立
破坏 野鸭 竹子 花丛 尽情 道路
2.谈话导入。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还朗读了课文,知道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很多事情。那么青蛙具体是怎么做的?泥塘最后卖出去了吗?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起因——青蛙打算卖泥塘。
(1)学生自由读,想一想: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2)理解“烂泥塘”。
①(课件出示插图)了解“烂泥塘”的样子。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烂泥塘”是怎样的。
2.学习第2~5自然段,了解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过程。
(1)为了卖泥塘,青蛙是怎么做的?(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三个字。)
(2)引说:听,青蛙正高声叫卖呢!
(3)了解老牛的做法和想法。
(4)读课文第5自然段,了解青蛙的想法和做法。
3.学习第6~8自然段,了解青蛙第二次卖泥塘的过程。
(1)教师引读:到了春天,青蛙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回报,大家看——(生接)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2)想象:(课件出示泥塘周围长满绿草图)此时,青蛙会怎么想?(池塘一定能卖出去。)于是,青蛙又站在牌子旁边大声吆喝起来——(生接)“卖泥塘喽,卖泥塘!”
(3)这吆喝声又引来了谁,他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4)教师提出疑问:同样一个水坑坑,为什么老牛觉得在里面打打滚挺舒服的,可野鸭却认为水太少呢?(各人需求不同。)
(5)师生合作读第7自然段:所以野鸭——(生接)没有买泥塘,飞走了。
(6)听了野鸭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4.学习第9、10自然段,了解其他小动物不买泥塘的原因。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2)展开想象,扮演角色:当时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是怎么说的?你能扮演其中一种小动物,学着老牛、野鸭的说法来说一说吗?(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用了“不过、就是”等词语来连接)
(3)听了小动物们的话,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
5.想一想,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在泥塘周围的地上种草,把泉水引进泥塘,又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子。)
6.学习第11、12自然段,了解青蛙不卖泥塘的原因。
(1)自由读,想一想,青蛙为卖泥塘做了那么多事,最后为什么不再卖泥塘了?
(2)学生交流汇报, 指导朗读理解。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讨论交流,明白道理
1.启发提问。
(1)青蛙的泥塘一开始只是个烂泥塘,青蛙不想住,想把它卖掉,现在却变成了一个有树、有花、有草、有水、有房、有路的好地方。泥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因为青蛙听取了其他小动物提出的好的建议,不断地改造泥塘,所以泥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2.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联系生活谈体会。)
四、表演故事,作业设计
1.抓住青蛙为卖泥塘做的事情,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同桌合作,完整讲述故事。
根据关键信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脉络讲故事,把青蛙卖泥塘的过程讲清楚。注意提建议的小动物的出场顺序。
3.分小组表演,然后全班展开表演。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体会吆喝,走近文本,共同研读,小组合作,深度学习,总结延伸,书写生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第一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