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第1页
    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第2页
    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一位学生列出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B. 生物都有循环系统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 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2.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 大树底下好乘凉——环境影响生物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 雨露滋润禾苗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如图为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步骤②的变量为有无光照
    C. 步骤③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 步骤④的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4. 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栽培,要提高北方地区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定期合理灌溉施肥 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③提高氧气浓度
    ④维持大棚内高温环境 ⑤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 ⑥定期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A. ①②④⑥B. ②③④⑤C. ①②⑤⑥D. ③④⑤⑥
    5. 如图所示为植物的四大类群,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①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B. 煤的形成与②所示植物类群有关
    C. ③类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
    D. ④与①②③最主要的区别是它能产生种子
    6. 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稻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其各项生命活动
    B. 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水稻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间进行
    D. 及时晾晒收获的稻谷可促进其呼吸作用
    7. 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分泌的胆汁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B. 在②中开始消化蛋白质
    C. ③能分泌消化液,可将脂肪进一步消化
    D. ④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8. 如图为某同学画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 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C. 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
    D. 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该食物网中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鹰
    9. 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在体检测肺活量的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尽力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B. 尽力吸气时,肋间肌舒张,胸腔容积扩大
    C. 尽力呼气时,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D. 尽力呼气时,膈肌收缩,肋骨上升
    10. 某同学按照如图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与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物依次吻合的是( )
    A. 大白菜,酵母菌,木耳B. 水螅,大肠杆菌,青霉
    C. 香菇,螺旋杆菌,乙肝病毒D. 水绵,乳酸菌,艾滋病病毒
    11. 下列哪组疾病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降低发生的风险( )
    A. 冠心病、癌症B. 近视眼、色盲
    C. 心血管疾病、白化病D. 糖尿病、先天性聋哑
    12. 动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根据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细胞分裂
    B. ④表示细胞分化
    C. 动物体的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保护组织
    D. ②③形成的新细胞所含遗传物质与原细胞相同
    13. 下列哪项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部分
    A.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B. 皮肤和黏膜
    C.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D.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14. 如果我们不小心被仙人掌上的刺扎到手,会产生缩手反射,然后感觉到疼。如图所示是缩手反射的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质
    B. 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
    C. ③是神经中枢,不能产生感觉
    D. 若⑤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该反射
    15. 中华白海豚在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其主要依据是( )
    A. 体内受精B. 用肺呼吸C. 胎生、哺乳D. 体温恒定
    16. 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必需物质。下列关于各种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的是( )
    ①鲸鱼—肺 ②蚯蚓—湿润的体壁 ③蜥蜴—肺 ④鲫鱼—鳃 ⑤青蛙—肺和皮肤 ⑥蝗虫—肺 ⑦家鸽—肺和气囊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⑦C. 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⑦
    17. 某小组的同学在讨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时,提出下列看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B. 前肢变成了翼,骨骼薄而轻
    C. 食量大,直肠短,可随时排便D. 具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
    18. 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引发的乙型肝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B. 从免疫学角度判断,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体
    C. 接种疫苗后,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D. 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19. 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 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血细胞一个个通过
    C. ②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2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
    B.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水稻遗传的多样性
    C. 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 杂交水稻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21. 校园足球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突然,一个足球朝你迎面飞来,足球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A. 晶状体、大脑皮质B. 大脑皮质、视网膜
    C. 睫状体、视网膜D. 视网膜、大脑皮质
    22. 下图是长骨结构示意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骨松质,其内的红骨髓终身保持着造血功能
    B. ②是骨密质,结构致密坚硬,抗压力强
    C. ③是骨髓,终身为红色,有造血功能
    D. ④为骨膜,其中的成骨细胞能促进骨修复和再生
    23. 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社会行为 ④繁殖行为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24. 下图是蝗虫、蝴蝶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蝗虫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B. 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C. 蝗虫、蝴蝶的发育过程都有蜕皮现象
    D. 两种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为无性生殖、变态发育
    25. 下表所列营养成分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26. 某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探究实验,下表是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记录:
    甲组后来在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蝌蚪又能继续发育。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多少
    B.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能影响蝌蚪的发育
    D. 对照组乙组在实验中可有可无
    27. 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③④⑤构成
    B. 血液流经④滤过到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C. ①内流的血液为动脉血,②内流的血液为静脉血
    D. 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葡萄糖
    2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B. 形成两性生殖器官
    C. 出现第二性征D. 大脑兴奋性比较强
    29. 《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 图中②④为动脉,其中②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C. 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若图中毛细血管网乙位于小肠处,则流经此处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
    30. 下列关于生物化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化石都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B. 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C. 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 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里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31. 小林同学用煮熟的大豆种子做材料,观察种子的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②是种皮,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B. 图中⑤是胚根,其将来可发育成为新植株的根
    C. 图中③④⑤构成大豆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D. 若提供适宜的环境,该大豆种子仍可以萌发出新个体
    32. 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B.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C. 一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基因
    D.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DNA分子
    33. 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了丝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B. 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被叮咬后是传染源
    C. 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D. 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发病率
    34. 有关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丁病毒,无细胞结构
    B. 甲是植物细胞,其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 乙是酵母菌,②是其细胞核,内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D. 甲、乙、丙三种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5. 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B.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循环时倒流
    D.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36. 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 )
    A. 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 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有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 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D. 害虫存在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37. 下列疾病属于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①佝偻病 ②侏儒症 ③糖尿病 ④坏血病 ⑤巨人症 ⑥地方性甲状腺肿
    A. ①②④⑥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②④⑤⑥
    38. 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 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 结构②是关节囊D. 肌腹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39. 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下列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因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B. 坚持锻炼以强健体魄
    C. 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D. 损坏课桌以宣泄情绪
    4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
    B. 对濒临灭绝及珍稀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C. 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 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二、填空题:本部分包括3大题,共20分。其中41题每空2分;42、43题每空1分。
    41.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以及两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视野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___。
    A. 甲B. 乙
    (2)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___内。
    A. ④B. ⑥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___。
    A. ①B. ③
    (4)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___中。
    A. ⑤B. ⑥
    (5)为避免发生丙现象,在盖盖玻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___。
    A. B.
    42. 下表是某同学及其家庭成员遗传调查记录。根据表格信息分析回答问题:
    (1)表中的直发和卷发这对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___,其中隐性性状是___。
    (2)如果用A与a分别表示控制正常和白化这对性状的基因,那么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
    (3)若该同学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其头发形态的性状表现可能是___,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
    43. 为探究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甲装置容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各装置采取了充分的措施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
    (1)选用甲、乙两组装置进行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将甲、乙两组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光下照射3小时,各摘取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等处理后滴加碘酒,看到的现象是甲装置的叶片___(填“不变蓝色”或“变蓝色”)。
    (2)若要探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的实验,应选用___两组装置进行对照。
    (3)相同光照后,将甲、乙、丙三个装置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度最高的是___装置。
    (4)若要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将上述丁、戊实验装置稍加改动,在杯中滴入植物油覆盖水的表面,放到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数小时后,看到塑料袋内壁水珠较多的是___(填“丁”或“戊”)装置。
    2024年中考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一位学生列出了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B. 生物都有循环系统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 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病毒是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因此,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A错误。
    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细菌、真菌、病毒、单细胞生物都没有系统,B错误。
    C.植物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菌、真菌、病毒体内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能生长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利于保证种族的延续,故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是竞争关系
    B. 大树底下好乘凉——环境影响生物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
    D. 雨露滋润禾苗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生存的生物都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详解】A.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所以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与豆苗之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指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
    D.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3. 如图为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步骤②的变量为有无光照
    C. 步骤③的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 步骤④的现象是叶片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并进行光照,最后摘下叶片→③酒精脱色→④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A、步骤①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呼吸作用消耗转运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A正确。
    B.步骤②将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遮盖起来,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在叶片上形成见光与不见光的对照实验,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B正确。
    C.叶绿素能够溶解在酒精中,所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大烧杯中是清水,隔水加热,步骤③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正确。
    D.步骤④滴加碘酒后,观察颜色,发现叶片不遮光的部分变蓝色,原因是叶片不遮光的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4. 现代农业基地利用温室大棚进行蔬菜栽培,要提高北方地区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定期合理灌溉施肥 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③提高氧气浓度
    ④维持大棚内高温环境 ⑤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 ⑥定期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A. ①②④⑥B. ②③④⑤C. ①②⑤⑥D. 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可以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强弱与温度等有关,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①定期合理灌溉施肥可以保证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的供应,有利于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②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光合作用的时间长,制造的有机物多,因此能提高冬季大鹏蔬菜的产量。
    ③提高氧气浓度会促进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积累,因此不能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
    ④维持大棚内高温环境会使呼吸作用增强,增加有机物的消耗,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⑤增大大棚内昼夜温差 ,白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能减弱植物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积累的有机物越多,蔬菜产量就越高。
    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定期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进行,能提高冬季大棚蔬菜的产量。因此①②⑤⑥符合题意。
    故选C。
    5. 如图所示为植物的四大类群,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①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B. 煤的形成与②所示植物类群有关
    C. ③类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
    D. ④与①②③最主要的区别是它能产生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①是藻类植物,②是苔藓植物,③是蕨类植物,④是被子植物。
    【详解】A.①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③是蕨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专门的 输导组织,我们现在利用的煤,主要是由埋藏在地下的③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形成的,B错误。
    C.②是苔藓植物,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背腹两面浸入细胞,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而不是第③类植物,C错误。
    D.④是荷花,属于被子植物,其与①藻类植物、②苔藓植物、③蕨类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是它能产生种子,称为种子植物,D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稻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全部用于其各项生命活动
    B. 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水稻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间进行
    D. 及时晾晒收获的稻谷可促进其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绿色植物在晚上不进行的是光合作用。
    【详解】A.水稻等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
    B.水稻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B正确。
    C.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所以,水稻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而呼吸作用白天和夜间都能进行,C错误。
    D.实际上,晾晒稻谷是为了减少水分,抑制呼吸作用,从而延长保存时间,D错误。
    故选B。
    7. 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分泌的胆汁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B. 在②中开始消化蛋白质
    C. ③能分泌消化液,可将脂肪进一步消化
    D. ④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大肠。
    【详解】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
    B.②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③是胰腺,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还能分泌激素,胰腺上有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C正确。
    D.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A。
    8. 如图为某同学画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 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C. 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
    D. 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该食物网中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鹰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详解】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昆虫属于消费者,A错误。
    B.杂食性的鸟以昆虫为食,同时杂食性的鸟和昆虫又都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B错误。
    C.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共计4条食物链,C错误。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该食物网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该食物网中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鹰,D正确。
    故选D。
    9. 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在体检测肺活量的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尽力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B. 尽力吸气时,肋间肌舒张,胸腔容积扩大
    C. 尽力呼气时,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D. 尽力呼气时,膈肌收缩,肋骨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活量是指用力深吸气后再用力深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详解】AB.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故尽力吸气时膈肌、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AB错误。
    C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故尽力呼气时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压力增大,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 某同学按照如图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与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物依次吻合的是( )
    A. 大白菜,酵母菌,木耳B. 水螅,大肠杆菌,青霉
    C. 香菇,螺旋杆菌,乙肝病毒D. 水绵,乳酸菌,艾滋病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①内有叶绿体,应该是绿色植物;②的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的生物;③无细胞结构,应该是病毒。
    【详解】A.大白菜属于绿色植物,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菌,木耳是真菌不属于病毒,A不符合题意。
    B.水螅属于单细胞动物,大肠杆菌属于细菌,青霉属于真菌,B不符合题意。
    C.香菇属于真菌,螺旋杆菌属于细菌,乙肝病毒属于病毒,C不符合题意。
    D.水绵属于绿色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乳酸菌属于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艾滋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哪组疾病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降低发生的风险( )
    A. 冠心病、癌症B. 近视眼、色盲
    C. 心血管疾病、白化病D. 糖尿病、先天性聋哑
    【答案】A
    【解析】
    【分析】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详解】A、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冠心病。癌症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合理的饮食可以预防和降低癌症的发生,A正确。B、色盲是遗传病,不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B错误。C、白化病是遗传病,不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C错误。D、先天性聋哑是遗传病,不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C错误。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12. 动物体由小长大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根据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细胞分裂
    B. ④表示细胞分化
    C. 动物体的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保护组织
    D. ②③形成的新细胞所含遗传物质与原细胞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①表示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故A正确。
    B.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④表示细胞分化,故B正确。
    C.动物体的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故C错误。
    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所以②③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所含遗传物质与原细胞相同,保持遗传的稳定性,故D正确。
    故选C。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特点。
    13. 下列哪项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部分
    A.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B. 皮肤和黏膜
    C.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D. 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三道防线的组成,解答时可以从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方面来切入。
    【详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代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故选D。
    14. 如果我们不小心被仙人掌上的刺扎到手,会产生缩手反射,然后感觉到疼。如图所示是缩手反射的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质
    B. 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
    C. ③是神经中枢,不能产生感觉
    D 若⑤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该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详解】A.缩手反射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是脊髓灰质内的神经中枢完成的低级的神经活动,A符合题意。
    B.题图结构②上具有神经节,故②为传入神经,则①为感受器,③位于脊髓,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B不符合题意。
    C.脊髓白质内的神经纤维能把③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感觉,C不符合题意。
    D.反射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⑤效应器受到损伤,反射弧不完整,故反射无法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中华白海豚在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其主要依据是( )
    A. 体内受精B. 用肺呼吸C. 胎生、哺乳D. 体温恒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
    【详解】A.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都是体内受精,故不能通过体内受精判断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用肺呼吸的不仅是哺乳动物,如爬行动物和鸟类都用肺呼吸,故不能通过用肺呼吸判断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动物,B不符合题意。
    C.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故可以作为判断中华白海豚为哺乳动物的依据,C符合题意。
    D.体温恒定的不仅是哺乳动物,鸟类的体温也恒定,故不能通过体温恒定判断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氧气是绝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必需物质。下列关于各种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的是( )
    ①鲸鱼—肺 ②蚯蚓—湿润的体壁 ③蜥蜴—肺 ④鲫鱼—鳃 ⑤青蛙—肺和皮肤 ⑥蝗虫—肺 ⑦家鸽—肺和气囊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③④⑤⑦C. 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⑦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活环境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生物体的呼吸器官各异。肺和气管是陆地呼吸的器官,鳃能够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有的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动物,用皮肤呼吸。
    【详解】①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正确;②蚯蚓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正确;③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正确;④鲫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完成呼吸,正确;⑤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正确;⑥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腹部有气门,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错误;⑦鸟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它能够进行双重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辅助呼吸,错误;由此可知,下列关于各种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⑤,A符合题意。
    故选A。
    17. 某小组的同学在讨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时,提出下列看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B. 前肢变成了翼,骨骼薄而轻
    C. 食量大,直肠短,可随时排便D. 具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A正确;前肢变成翼,骨骼薄而轻,可减轻身体比重,利于飞行,B正确;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但直肠很短,随时排便,能减轻体重,C正确;具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与飞行生活无关,D错误。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18. 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引发的乙型肝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B. 从免疫学角度判断,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体
    C. 接种疫苗后,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D. 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
    【分析】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是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
    【详解】A.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乙肝疫苗是由乙肝病毒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进入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因此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B错误。
    C.乙肝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乙肝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而且这种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是人在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B。
    19. 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 ①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血细胞一个个通过
    C. ②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毛细血管、②动脉、③静脉。
    【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A正确。
    B.①血管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B正确。
    C.②血管中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C正确。
    D.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③静脉血管的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①毛细血管最窄,血流速度最慢;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②→③→①,D错误。
    故选D。
    2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
    B. 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水稻遗传的多样性
    C. 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 杂交水稻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
    【详解】A.杂交水稻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的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正确。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正确。
    C.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可遗传的变异,错误。
    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因此,杂交水稻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正确。
    故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多样性、人工选择的概念、变异的类型等。
    21. 校园足球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突然,一个足球朝你迎面飞来,足球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A. 晶状体、大脑皮质B. 大脑皮质、视网膜
    C. 睫状体、视网膜D. 视网膜、大脑皮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眼球的结构:
    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详解】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这个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因此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 下图是长骨结构示意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骨松质,其内的红骨髓终身保持着造血功能
    B. ②是骨密质,结构致密坚硬,抗压力强
    C. ③是骨髓,终身为红色,有造血功能
    D. ④为骨膜,其中的成骨细胞能促进骨修复和再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是①是骨松质,②是骨密质,③是骨髓,④是骨膜。
    【详解】A.①是骨松质,其内的红骨髓终生保持着造血功能,不断产生血细胞,A正确。
    B.②是骨密质,结构致密坚硬,能够抵抗运动时的压力,B正确。
    C.③是骨髓,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C错误。
    D.④为骨膜,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和再生有重要作用,促进骨修复和再生,D正确。
    故选C。
    23. 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社会行为 ④繁殖行为
    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
    【详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母鸡孵卵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同时母鸡的孵卵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24. 下图是蝗虫、蝴蝶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蝗虫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B. 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C. 蝗虫、蝴蝶的发育过程都有蜕皮现象
    D. 两种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为无性生殖、变态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解答时可以从图中昆虫的发育过程方面来切入。
    【详解】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A、蝗虫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蝴蝶属于完全变态,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都有蜕皮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此图的生殖发育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都经历了变态发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25. 下表所列营养成分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故A不符合题意。
    B.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含钙的无机盐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
    C.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成人患骨质疏松症,故C不符合题意。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人若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会使人患贫血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某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下表是该小组的实验结果记录:
    甲组后来在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蝌蚪又能继续发育。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多少
    B.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C. 甲状腺激素能影响蝌蚪的发育
    D. 对照组乙组在实验中可有可无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乙和丙都有甲状腺激素,只是甲状腺激素的多少不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多少,A正确。
    BC.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本实验中证明甲状腺激素能能影响蝌蚪的发育,BC正确。
    D.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有无为变量,探究的是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乙和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多少为变量,探究的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所以乙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D错误。
    故选D。
    27. 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 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由③④⑤构成
    B. 血液流经④滤过到③内的液体称为原尿
    C. ①内流的血液为动脉血,②内流的血液为静脉血
    D. 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肾小球的过滤使大分子蛋白质与血细胞留在了血液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又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少量蛋白质等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没用的物质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组成,A正确。
    B.当血液流经④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③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正确。
    C.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①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②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故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三处①②④流的都是动脉血,C错误。
    D.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正常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尿液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葡萄糖,D正确。
    故选C。
    28.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B. 形成两性生殖器官
    C. 出现第二性征D. 大脑兴奋性比较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A不符合题意。
    B.在胚胎发育时就形成两性生殖器官,B符合题意。
    C.青春期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C不符合题意。
    D.青春期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D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青春期发育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时常出现,注意掌握。
    29. 《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B. 图中②④为动脉,其中②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C. 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若图中毛细血管网乙位于小肠处,则流经此处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上、下腔静脉、④主动脉。
    【详解】A.图中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起点是在左心室,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A正确。
    B.图中②为肺动脉,④为主动脉,②肺动脉内流动的是静脉血,B正确。
    C.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C正确。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若图中毛细血管网乙位于小肠处,则经过小肠的吸收后,③中营养物质高于④,D错误。
    故选D。
    30. 下列关于生物化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化石都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
    B. 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证据
    C. 越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 在地质年代较晚的地层里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详解】A、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因此,生物化石大部分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A错误;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B正确;
    C、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C错误.
    D、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低等生物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错误.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31. 小林同学用煮熟的大豆种子做材料,观察种子的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②是种皮,它是由胚珠发育而来
    B. 图中⑤是胚根,其将来可发育成为新植株的根
    C. 图中③④⑤构成大豆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D. 若提供适宜的环境,该大豆种子仍可以萌发出新个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种脐,②种皮,③胚轴,④胚芽,⑤胚根,⑥子叶。
    【详解】A.图中②是种皮,它是由珠被发育而来,A错误。
    BC.图中,③胚轴,④胚芽,⑤胚根,⑥子叶,共同构成种子的胚,其中⑤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B正确,C错误。
    D.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还需要满足胚是完整有活力的,不处于休眠期,D错误。
    故选B。
    32. 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B.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C. 一个DNA分子上只含有一基因
    D.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
    【详解】A.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A错误。
    B.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B正确。
    C.一般来说,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C错误。
    D.一般来说,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错误。
    故选B。
    33. 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了丝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B. 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被叮咬后是传染源
    C. 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D. 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4)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5)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详解】A.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少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能流行起来,A正确。
    B.乙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被蚊子叮咬前属于易感人群;被叮咬后患病成为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成为传染源,B正确。
    C.徽丝蚴是能使人得这种传染病的寄生虫,所以属于病原体,C错误。
    D.丝虫病是通过蚊子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所以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C。
    34. 有关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丁是病毒,无细胞结构
    B. 甲是植物细胞,其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 乙是酵母菌,②是其细胞核,内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D. 甲、乙、丙三种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是植物细胞,乙是酵母菌,丙是细菌,丁是病毒。
    【详解】A.丁是病毒,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A正确。
    B.甲是植物细胞,其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B错误。
    C.乙是酵母菌,②是其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但酵母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丙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甲、乙、丙三种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D错误。
    故选A。
    35. 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B.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循环时倒流
    D.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详解】A.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A正确。
    B.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C正确。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错误。
    故选D。
    36. 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 )
    A. 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 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有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 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D. 害虫存在抗药性的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详解】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是因为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故选D。
    37. 下列疾病属于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①佝偻病 ②侏儒症 ③糖尿病 ④坏血病 ⑤巨人症 ⑥地方性甲状腺肿
    A. ①②④⑥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②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详解】①佝偻病,佝偻病患者可能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维生素D ,不符合题意。
    ②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符合题意。
    ③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符合题意。
    ④坏血病,坏血病是由维生素缺乏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⑤巨人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符合题意。
    ⑥地方性甲状腺肿,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成为地方性甲状腺肿,符合题意。
    故选C。
    38. 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B. 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 结构②是关节囊D. 肌腹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结构③是关节腔,其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A正确;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B正确;结构②是关节囊,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C正确;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而不是肌腹,D错误。
    理解掌握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自己的识图能力。
    39. 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下列属于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因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B. 坚持锻炼以强健体魄
    C. 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D. 损坏课桌以宣泄情绪
    【答案】B
    【解析】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详解】因压力过大而暴饮暴食、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损坏课桌以宣泄情绪都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坚持锻炼以强健体魄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属于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B正确。
    故选B。
    4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
    B. 对濒临灭绝及珍稀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C. 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共同家园
    D. 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A.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能够减少有害气体排出,减少大气污染,A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
    C.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部分包括3大题,共20分。其中41题每空2分;42、43题每空1分。
    41. 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以及两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视野图,请据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___。
    A. 甲B. 乙
    (2)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遗传物质主要位于___内。
    A. ④B. ⑥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___。
    A. ①B. ③
    (4)切西瓜时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主要存在于___中。
    A. ⑤B. ⑥
    (5)为避免发生丙现象,在盖盖玻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___。
    A. B.
    【答案】(1)A (2)A (3)B (4)A (5)A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甲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图甲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A正确,B错误。
    故选A。
    【小问2详解】
    ③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⑥是细胞质,A正确,B错误。
    故选A。
    【小问3详解】
    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绿色部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图中①是细胞壁,③是叶绿体,B正确,A错误。
    故选B。
    【小问4详解】
    ⑤液泡中有细胞液,里面溶解有多种物质,食用红心火龙果时手指和舌头会被染成红色,这些红色的汁液来自火龙果细胞的⑤液泡,图中⑥是细胞质,A正确,B错误。
    故选A。
    【小问5详解】
    临时装片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方法不正确。为避免发生此现象,在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A正确,B错误。
    故选A。
    42. 下表是某同学及其家庭成员遗传调查记录。根据表格信息分析回答问题:
    (1)表中的直发和卷发这对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___,其中隐性性状是___。
    (2)如果用A与a分别表示控制正常和白化这对性状的基因,那么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
    (3)若该同学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其头发形态的性状表现可能是___,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
    【答案】(1) ①. 相对性状 ②. 卷发
    (2)Aa (3) ①. 直发或卷发 ②. 50%##1/2##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2.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 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表中的直发和卷发是人毛发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亲代都是直发,子代却出现卷发,卷发是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直发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小问2详解】
    用A与a分别表示控制正常和白化这对性状的基因,白化的孩子基因组成是aa,其中一个a来自于父亲,一个a来自于母亲,所以正常的父亲基因组成是Aa。
    【小问3详解】
    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该同学为卷发,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这两个隐性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和母亲都是直发,基因组成都是一个显性基因、一个隐性基因;因此,若该同学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其头发形态的性状表现可能性是直发或卷发。
    根据第(2)小题分析可知,正常的父亲基因组成是Aa,白化的母亲基因组成是aa,则亲代:Aa×aa→子代:1Aa、1aa,子代基因型aa的表现型是患白化病,故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
    43. 为探究植物的某些生理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甲装置容器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各装置采取了充分的措施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
    (1)选用甲、乙两组装置进行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将甲、乙两组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光下照射3小时,各摘取一片叶子经酒精脱色等处理后滴加碘酒,看到的现象是甲装置的叶片___(填“不变蓝色”或“变蓝色”)。
    (2)若要探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的实验,应选用___两组装置进行对照。
    (3)相同光照后,将甲、乙、丙三个装置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度最高的是___装置。
    (4)若要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将上述丁、戊实验装置稍加改动,在杯中滴入植物油覆盖水的表面,放到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数小时后,看到塑料袋内壁水珠较多的是___(填“丁”或“戊”)装置。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 ②. 不变蓝色
    (2)乙和丙 (3)丙
    (4)丁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甲植物处于无二氧化碳的环境,而乙植物处于有二氧化碳的环境。所以,选用甲、乙两组装置进行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该实验探究的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甲透明塑料袋中的植物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因此经过暗处理、光下照射、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
    小问2详解】
    若要探究“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变量应该是光照,故应选用乙、丙两组装置进行对照,乙组有光照、丙组没有光照。
    【小问3详解】
    甲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乙装置透明塑料袋能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导致乙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丙装置黑色塑料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产生二氧化碳,则导致丙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因此在三个装置中,丙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相同光照后,将甲、乙、丙三个装置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浑浊度最高的是丙装置。
    【小问4详解】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所以,若要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将上述实验装置稍加改动,在杯中滴入植物油覆盖水的表面,如丁、戊装置,放到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数小时后,看到塑料袋内壁水珠较多的是丁装置,因为丁装置里的叶片数量比戊装置多,故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
    选项
    A
    B
    C
    D
    营养成分
    维生素A
    维生素B


    缺乏症
    夜盲症
    佝偻病
    骨质疏松症
    贫血症
    组别



    处理方法
    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不做任何处理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停止发育
    正常发育成青蛙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调查项目
    父亲
    母亲
    该同学
    头发形态
    直发
    直发
    卷发
    是否白化
    正常
    白化
    白化
    选项
    A
    B
    C
    D
    营养成分
    维生素A
    维生素B


    缺乏症
    夜盲症
    佝偻病
    骨质疏松症
    贫血症
    组别



    处理方法
    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不做任何处理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停止发育
    正常发育成青蛙
    提前发育成苍蝇般大小的青蛙
    调查项目
    父亲
    母亲
    该同学
    头发形态
    直发
    直发
    卷发
    是否白化
    正常
    白化
    白化

    相关试卷

    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1,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1,2024年安徽省宿迁市泗阳县中考三模考试生物试题,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