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4月福建厦门思明区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4月福建厦门思明区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4月福建厦门思明区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生物试
卷
一、单选题
《本草纲目》记载豌豆“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豌豆是研究遗传规律理想材料的原因不包括( )
A. 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实
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 单性花人工传粉时无须去雄
D. 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关于假说一演绎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孟德尔让F1进行测交实验,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1属于“检验推理”
B. 摩尔根及其同事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推测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
等位基因属于“演绎”过程
C. 由F 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F 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演绎”过程
2
1
D. 测交所得子代中高茎:矮茎=1:1,由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所决定
如图表示某株植物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高茎、红花和圆粒为显性性状。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题图展示了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4对等位基因
B. 该个体自交后,F1的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2/3
C. 皱粒基因与白花基因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生殖细胞 D. 该个体测交后代圆粒与皱粒之比为3∶1
中
若马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 均为淡棕色马,F 随机交配,F 中棕色马∶淡棕色
1
1
2
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B. 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表现为性状分离
C. F 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 D. F 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
2
2
所占的比例为3/8
与表型的比例不同
某同学设置4个小桶,每个桶放入8个标记了字母的小球,用于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实验
分析正确的是(
)
A. 桶①和②中的小球分别表示一次杂交实验的雌、雄 B. 每次抓取小球组合并记录后,无须将小球放回原桶
配子
C. 从桶②和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并组合,模拟自 D. 桶①和②、③和④中的小球经多轮抓取后,组成的
由组合 基因型共有9种
内
某一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花瓣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AA和BB
均是有一对纯合即致死。现让甲、乙两株粉红花植株杂交,F 中红花:粉红花:灰白花=1:2:1,让F 粉红
1
1
花自交,每株收获的种子单独种植,F2中粉红花:灰白花都为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C. 群体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两种
B. 群体中该种植物能存活的基因型有3种
D. F2中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粉红花:
灰白花=1:2
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基因B、b和T、t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
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
B. 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均为花纹蛇
C. 让F 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 让F 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
1
1
1/9
为1/8
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 与绿茎番茄杂交 C. 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 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为aabbdd的
棉花纤维基础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dd)与乙(aaBbDd)杂
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A. 8~14厘米 B. 6~16厘米
C. 6~14厘米
D. 8~16厘米
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W和w表示眼色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 实验结果说明果蝇的眼色和性别相关联
C. 摩尔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雄蝇全部是白眼果
蝇
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和蓝色三种类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和表现型
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现用纯合紫花植株和纯合蓝花植株作亲本,杂交得F ,F 自交得F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1
1
2
(
)
基因型
表现型
A_B_
白花
A_bb
紫花
aaB_
蓝花
aabb
白花
A. 理论上推测,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紫花∶蓝花=10∶3∶3
B. 用F1进行测交,推测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表现型之比约为2∶1∶1
C. 从F2中任选两株白花植株相互交配,后代的表现型有1种或3种
D. F 自交产生F 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
2
果蝇的灰体和黑檀体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a控制,但是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A基因的个
体只有75%是灰体,其余25%的个体为黑檀体。现将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果蝇杂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有2种
C. 若F1灰体与黑檀体之比为9:7,亲本的基因型一
定相同
B. 只考虑控制体色的基因,F1黑檀体都是纯合子
D. F 自由交配,获得的F 灰体和黑檀体的比例与F
1
2
1
相同
镶嵌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在研究异色瓢虫斑纹遗传特征时发现的一种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
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下图是异色瓢虫两种纯合子杂交实验的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B. F2中的黑缘型与均色型均为纯合子
C. 除去F 中的黑缘型,其他个体间随机交尾,F 中
D.
A
E
2
3
新类型个体中,S 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 在鞘翅
新类型占2/9
后缘为显性
某雄性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相对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与BC段前相比,BC段后细胞中不
会出现的变化是(
)
A. 核DNA数减半
C. 染色体数减半
B. 同源染色体数减半
D.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XdY的高等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相关的基因或
染色体,已知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本题中不考虑其他基因)(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①形成②和③的过程中
B. 正常情况下该动物可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
C. 若将图示①细胞中的相关基因用荧光标记,则⑤和⑥中荧光点的个数不同
D. ②细胞分裂后期含2条Y染色体
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性染色体组成为ZW)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关系,①~⑤为不同细胞。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II中期,含有W染色体
B. ②细胞中已经没有染色单体
C. ①细胞若是③细胞的子细胞,则该分裂过程是不均 D. 图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的细胞是⑤
等分裂
关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DNA酶、R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加法原理”
C. 格里菲斯的实验和艾弗里的实验均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并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D. 格里菲斯实验证实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图甲表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实线代表R型细菌,虚线代表S型细菌
C. 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
DNA分开
B. 据图甲可知,只有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
若图乙中的噬菌体被32P标记,则上清液中的放射
性很低
果蝇的某些性状在雌、雄果蝇中出现的比例有很大差异,摩尔根最早观察到果蝇眼色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探究这对相对
性状的遗传特点,某研究小组利用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
实验1:刚毛(♀)×截毛(♂)→F1:全为刚毛
实验2: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实验3: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该果蝇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
C. 两只刚毛果蝇交配后代中不能出现截毛雌果蝇
B. 实验2和3中的亲本刚毛雄果蝇都为杂合子
D. 实验1中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刚毛雌果蝇占
1/4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体色有黄体和透明体(相关基因用A、a表示),蚕丝颜色有彩色和白色(相关基
因用B、b表示),且两对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现让一黄体彩色蚕丝雌蚕与一纯合透明体白色蚕丝雄蚕杂
交,F 为黄体白色蚕丝和透明体白色蚕丝个体;让F 两种表型的个体杂交,F 的表型及比例为黄体白色蚕丝
1
1
2
(♂):透明体白色蚕丝(♂):黄体彩色蚕丝(♀):透明体白色蚕丝(♀)=1:1:1:1,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 根据F1的表型可知,蚕丝颜色中的白色为显性性状 B.
亲本中的雌蚕一定是杂合子,基因型为AaZbW
C. 根据体色就可以判断F 个体的性别,黄体个体为雄 D. 若让F 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会出现黄体:透明体
1
2
性
=7:9
二、非选择题
下图甲、乙、丙为某动物同一个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及细胞内两对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下图丁是该动物
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处于
期,图乙所示细胞的名称为
。伴随该细胞分裂同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
为
。
(2)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发生于图丁中的
从一个时期进入另一个时期发生在
时期。该动物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由于着丝粒的分裂导致细胞
(用图丁中的序号和“→”表示)。
(3)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
(4)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在产生配子过程中会存在差异,请你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差异及其这
种差异的意义:
。
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
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
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 自交得F )。
1
2
实验
①
亲本
F1
F2
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
甲×乙
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
/
②丙×丁
缺刻叶齿皮
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
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根据实验②,可判断
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
(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
。
。
(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
(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
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
鹌鹑是一种产蛋率高、抗病力强和繁殖快的小型鸟类,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为研究鹌鹑的羽色遗传规律,
科研人员将隐性突变黑羽品系和野生型栗羽品系杂交,正交实验数据如下图(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一致),相
关基因用H和b表示。本题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鹌鹑羽色的H、h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不完全黑羽鹌鹑的基因型为
。
(2)实验一代中不完全黑羽雄鹑与亲代栗羽雌鹑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3)生产中发现一种白化突变品系,突变基因(用B或b表示)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为了推测白化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以及显隐性关系,科研人员用纯系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子代羽色及比例
杂交组合
♂
♀
实验
一
黑羽(P)♂×白羽(P)♀
白羽(P)♀×白羽(P)♂
不完全黑羽(F1)
白羽(F1)
实验
二
实验 不完全黑羽(F1)相互交 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
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白羽
=1∶2∶1∶4
三
配
=1∶2∶1
①白化基因为
性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实验一中母本的基因型为
。
②若让实验三的子代中不完全黑羽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会出现
种表型(考虑性别)
(4)生产实践中选择黑羽雌鹑与
进行交配,根据羽色分子代性别,其中雄鹑可能的表型有
。
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D-d)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
(遗传病的类型)
(2)II-6的基因型为
,III-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3)仅考虑甲乙两病基因,III-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
(4)另外检查发现II-7和III-13又都是患有红绿色盲(B-b),已知II-7和II-8生育乙病色盲都患的概率为10%,
若仅考虑性染色体上的乙病基因和色盲基因,下面能正确表示II-8的图是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市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