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解析版)第1页
    生物: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解析版)第2页
    生物: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外层有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的包膜;S型肺炎链球菌是一种具有多糖类荚膜的细菌。两者均可引发人体肺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可在人体内环境中增殖
    B.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C. S型肺炎链球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D. S型肺炎链球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A
    【分析】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可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S型肺炎链球菌为原核生物。
    【详解】A、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A错误;
    B、新冠病毒外层的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因此其可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
    C、S型肺炎链球菌有多糖荚膜,具有毒性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C正确;
    D、S型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正确。
    故选A。
    2.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保存在试剂瓶中,以备重复使用
    B.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于探究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
    C.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差速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D. 比较H2O2在有酶和有Fe3+时的分解速率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D
    【分析】鉴定还原性糖时,斐林试剂甲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加入样液中,然后水浴加热至56-65℃,可出现砖红色沉淀。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一制片。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的目的是利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的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详解】A、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应立即使用,不能保存后重复使用,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借助一些有色溶液,如品红溶液等,可以用于探究细胞的失水和吸水,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物理模型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未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C错误;
    D、与加入FeCl3的试管相比,加入肝脏研磨液的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得更快,证明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ATP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ATP脱去两个磷酸后会产生一个腺苷
    B. ATP水解与合成时的放能和吸能是可逆的
    C. 即使条件适宜,酶在体外也不可能发挥催化作用
    D. 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可使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
    【答案】D
    【分析】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
    ATP中文名叫腺苷三磷酸,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 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详解】A、一个ATP脱去三个磷酸才能产生一个腺苷,A错误;
    B、ATP水解与合成时的放能和吸能是不可逆的,B错误;
    C、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只要条件适宜,在体外也能发挥催化作用,C错误;
    D、主动运输过程中,ATP水解产生的磷酸可使载体蛋白发生磷酸化,使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D。
    4. 下列有关食品保存和发酵食品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零上低温、低氧保存果蔬可抑制果蔬细胞的呼吸作用
    B. 利用巴氏消毒法灭菌的效果比高压蒸汽灭菌法好
    C.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中出现的气泡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D. 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生长,生产青霉素时无需进行严格灭菌
    【答案】A
    【分析】1、制作泡菜利用了乳酸菌发酵的原理,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下生活,泡菜制作的过程中应一直密封。
    2、零上低温、低氧保存果蔬的原理是零上低温、低氧状态下果蔬细胞的呼吸作用被抑制,有机物消耗减少。
    【详解】A、零上低温、低氧保存果蔬的原理是零上低温、低氧状态下果蔬细胞的呼吸作用被抑制,有机物消耗减少,A正确;
    B、巴氏消毒法是指在62~65℃消毒30min,或80~90℃处理30s~1min;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指以水蒸气为介质,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进行灭菌,后者的灭菌效果明显优于前者,B错误;
    C、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中出现的气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错误;
    D、有些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分解青霉素,使生产效率降低,因此生产青霉素时也要严格灭菌,D错误。
    故选A。
    5.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ATP产生
    B. 正常通气和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细胞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C. 据图可知,品种B黄瓜根细胞对低氧的耐受性强于品种A
    D. 低氧胁迫可能通过影响根细胞吸收Mg2+影响黄瓜光合速率
    【答案】B
    【分析】1、 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2、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根细胞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中有ATP产生,A正确;
    B、据图可知,正常通气下和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细胞均有酒精产生,说明两种情况下,根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两种情况下,根细胞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据图可知,低氧胁迫下,品种B黄瓜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少于品种A,说明其对低氧的耐受性强于品种A,C正确;
    D、低氧胁迫会影响根细胞呼吸速率,进而影响其吸收Mg2+,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影响黄瓜的光合速率,D正确。
    故选B。
    6. 我国科学家筛选出能促进细胞衰老的基因——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kat7。研究表明,kat7基因失活会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kat7基因控制细胞衰老的方式属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间接方式
    B. 衰老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降低,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升高
    C. 促进kat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无法延缓细胞衰老
    D. 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
    【答案】C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依题意可知,kat7基因通过控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细胞的衰老,A正确;
    B、据题意可知,衰老细胞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但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升高,B正确;
    C、促进kat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使该基因无法表达,从而起到延缓细胞衰老的目的,C错误;
    D、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对机体有积极意义,D正确。
    故选C。
    7.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系列浓度梯度稀释
    B. 接种、分离操作中使用过的器皿需清洗干净后再进行彻底灭菌
    C. 厨余垃圾中的蔬菜废料、果皮等可用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分解处理
    D. 用厨余垃圾培养某种微生物时接种前需对菌液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答案】C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稀释涂布平板法,需对菌液进行系列浓度梯度稀释,这样可保证获得单菌落,A错误;
    B、接种、分离操作中使用过的器皿须先经彻底灭菌后再洗涤,以免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
    C、厨余垃圾中的蔬菜废料、果皮等富含纤维素,可用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分解处理,C正确;
    D、不能对用于接种培养的菌液进行灭菌,否则会杀死目的菌,不能获得培养的微生物,D错误。
    故选C。
    8. 如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中,人类等高等哺乳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如性染色体仅在染色体端部的假常染色体区(PAR)发生配对和联会,性染色体上不能配对、联会的区段分布于性泡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性泡区域中的致病基因使男性患病的概率与女性相同
    B. 性泡区域中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只在男性中表达
    C. 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位于PAR区域中
    D. 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PAR区域可能发生片段互换
    【答案】A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互换。
    【详解】A、性泡区域内X染色体上的显性或隐性致病基因使男性患病的概率与女性不同,A错误;
    B、若不考虑染色体变异,性泡区域内Y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Y染色体进入男性体内,在男性中表达,女性体内不含Y染色体,也不会有相关基因表达,B正确;
    CD、PAR区域属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含有等位基因,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发生片段互换,C、D正确。
    故选A。
    9. 操纵元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启动子、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基因)、终止子等组成。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核糖体蛋白(RP)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其中序号表示相关生理过程,mRNA上的RBS是核糖体结合位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和②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B. 至少有三种RNA参与图中RP1的合成
    C. RBS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α链,核糖体从mRNA的5'端开始翻译
    D. 过程①中,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相继驱动多个基因的转录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中①为转录过程,其场所是拟核;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A、过程①是转录,②是翻译,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A错误;
    B、RP1的合成至少有mRNA、tRNA、rRNA三种RNA参与,B正确;
    C、由图中启动子的位置可知,RBS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β链,核糖体从mRNA的5'端开始翻译,C错误;
    D、过程①中,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相继驱动多个基因的转录,D错误。
    故选B。
    10. 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发现了一件2.44亿年前的远古动物骨骼化石,根据化石产地和指节骨较多、尖嘴长吻等与众不同的特征,将该化石动物命名为奇异罗平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根据奇异罗平龙的化石特征,无法确定其是否为食肉恐龙
    B. 控制奇异罗平龙指节骨数量的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 奇异罗平龙的指节骨较多,有利于增加其四肢运动的灵活性
    D. 奇异罗平龙化石的发现,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答案】B
    【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例如,从动物的牙齿化石推测它们的饮食情况,从动物的骨骼化石推测其体型大小和运动方式;从植物化石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等等。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详解】A、根据奇异罗平龙的化石特征,若牙齿尖锐锋利,可以推测其可能为食肉动物,但无法确定其是否一定为食肉恐龙,A正确;
    B、奇异罗平龙种群含有的所有基因共同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
    C、奇异罗平龙的指节骨较多,可能有利于脚蹼的屈伸,增加其四肢运动的灵活性,C正确;
    D、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因此奇异罗平龙化石的发现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D正确。
    故选B。
    11. 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用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如图1),引起如图2所示的一系列变化。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敏蛋白与乙酰胆碱受体均能开启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
    B. 光敏蛋白基因只在小鼠下丘脑CRH神经元中存在和表达
    C. 不断光照刺激光敏蛋白,小鼠的体液免疫会持续增强
    D. 图中激活B细胞的是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A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据图可知,适宜的光刺激能作用于光敏蛋白,引起下丘脑CRH神经元兴奋,所以推测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启,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也能开启Na+通道,A正确;
    B、由于光敏蛋白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中,所以由该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小鼠体细胞中都含有该基因,但该基因只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B错误;
    C、据图可知,适宜的光照刺激能促进小鼠体内B细胞的激活,但这种激活是有限度的,不是持续增强的,C错误;
    D、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抗原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不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参与,D错误。
    故选A。
    12.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减毒疫苗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 接种第二剂VarV后,B细胞会被迅速激活并产生大量抗体
    C. 给重症水痘患者接种VarV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D. 及时注射第二剂VarV可有效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答案】D
    【分析】免疫预防以人工主动免疫为主要目的,其主要措施是接种疫苗。疫苗相当于抗原,可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详解】A、免疫缺陷病儿童的免疫功能不全,接种减毒疫苗后,病原体会在患儿体内增殖,造成新一轮的感染,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灭活疫苗则没有这个风险,但接种效果也十分有限,A错误;
    B、接种第二剂VarV后,记忆B细胞会被迅速激活,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错误;
    C、给重症患者注射相关抗体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因为抗体能直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而注射VarV只是刺激人体产生相关抗体和记忆细胞,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快速治愈重症患者,C错误;
    D、及时注射第二剂VarV会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有效抵御VZV的侵入,降低水痘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D。
    13. 脱落酸可维持种子休眠,进而参与调节种子的萌发。早稻的某些品种种子没有休眠期,收获时如遇雨水和高温,就会立即萌发,这种现象称为胎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和赤霉素的作用往往相抗衡
    B. 抑制与脱落酸合成有关酶的合成,就可以抑制胎萌
    C. 雨水可能降低了水稻种子中脱落酸的浓度,使种子休眠解除
    D. 高温可能降低了水稻种子中有关酶的活性,促进脱落酸降解
    【答案】B
    【分析】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详解】A、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发芽,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抗衡,A正确;
    B、抑制与脱落酸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导致脱落酸不能合成,使种子不能休眠而萌发,会引起胎萌,B错误;
    C、雨水可能降低了水稻种子中脱落酸的浓度,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减弱,种子解除休眠,易萌发,C正确;
    D、高温可能降低了水稻种子中有关酶的活性,促进脱落酸降解,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减弱,种子解除休眠,易萌发,D正确。
    故选B。
    14. 美丽星杆藻和针杆藻在细胞壁形成过程中都需要硅酸盐。下图表示二者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的种群密度及培养液中硅酸盐的含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美丽星杆藻相比,针杆藻对硅酸盐含量变化更加敏感
    B. 与针杆藻共培养时,美丽星杆藻在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C. 共培养时二者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初始种群密度
    D. 自然界中硅酸盐含量可能导致二者生态位分化
    【答案】D
    【分析】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动物,研究其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据图可知,硅酸盐浓度降低后,美丽星杆藻的种群数量变化大,对硅酸盐浓度变化更敏感,A错误;
    B、据图可知,共培养时,起始硅酸盐浓度高时,培养初期美丽星杆藻在竞争中处于优势,B错误;
    C、后两个图中两种藻类初始种群密度不相同,但最终都是针杆藻在竞争中占优势,因此二者的竞争优势并不取决于初始种群密度,C错误;
    D、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自然界中硅酸盐含量可能导致针杆藻和美丽星杆藻在竞争中的地位变化,导致二者生态位分化,D正确。
    故选D。
    15. 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稳态转换
    B. 生态系统由一种稳态转变为另一种稳态后,营养结构将会变简单
    C. 生态系统稳态的转换可能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改变
    D. 识别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临界点,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
    【答案】B
    【分析】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详解】A、野火过后,草原生态系统可恢复稳态,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发生了稳态转换,A正确;
    BC、生态系统发生稳态转换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一定会变简单,也可能变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有所改变,B错误、C正确;
    D、识别生态系统的稳态转换临界点,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吞噬溶酶体是指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的一种结构,如图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可参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 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 吞噬溶酶体中的消化酶主要是蛋白质,主要在溶酶体中合成
    D.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不是主动运输,但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BD
    【分析】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A、吞噬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即吞噬细胞可参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A正确;
    B、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过程发生了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
    C、吞噬溶酶体中的消化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移进溶酶体中,C错误;
    D、据图可知,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ABD。
    17. 粳稻和籼稻是我国常见的栽培水稻。与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两种水稻中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水稻中的bZIP73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两种水稻中bZIP73基因的差异由基因突变导致
    C. 两种水稻中bZIP73基因的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比均为1
    D. 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不变
    【答案】A
    【分析】根据“粳稻相比,籼稻的bZIP73基因中有一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两种水稻相应蛋白质存在一个氨基酸差异”可知,粳稻和籼稻的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AB、依题意可知,两种水稻中的bZIP73基因只有一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基因突变,两种水稻中的bZIP73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B正确;
    C、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数目相等,G与C配对,数量相等,故嘌呤与嘧啶的数量比为1,C正确;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不变,D正确。
    故选A。
    18. 研究发现,果蝇(2N=8)的Ⅱ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个关键基因,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并且Ⅱ号染色体和Ⅲ号染色体之间会发生如甲图所示的变异。现有雌果蝇M与雄果蝇N,二者Ⅱ号和Ⅲ号染色体组成如乙图所示,假如这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其他染色体正常联会和分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蝇M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B. 果蝇M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两个四分体
    C. 果蝇M与正常果蝇杂交所得后代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5
    D. 果蝇M与果蝇N杂交所得后代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5
    【答案】AB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据图甲可知,果蝇M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正确;
    B、果蝇M中只有两对染色体完全正常,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两个四分体,B正确;
    CD、依题意可知,果蝇其他染色体正常联会和分离,则可暂不考虑,若用A表示图乙中正常的Ⅱ号染色体,用B表示异常染色体,用C表示正常的Ⅲ号染色体,则果蝇M、N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BC,其减数分裂可产生染色体组成为A、BC、B、AC、C、AB的6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1:1,其中染色体组成为C的配子不能受精,染色体组成为AC的配子染色体正常,其余类型均为异常配子,因此果蝇M与正常果蝇杂交(所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AC)所得后代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5,果蝇M与果蝇N杂交所得后代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25,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19. 目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等胚胎工程技术在医学和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下列对胚胎工程技术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为降低免疫排斥反应,胚胎移植前应对受体注射免疫抑制剂
    B. 体外受精所需的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在体外形成并发育成熟的
    C. 胚胎移植前,需要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
    D. 鉴定动物性别、做DNA分析时要在囊胚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处进行取样
    【答案】ABD
    【分析】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A、受体一般不会对来自供体的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A错误;
    B、体外受精所需的精子和卵细胞是从动物体内分离得到的,精子需要在体外进行获能处理,卵母细胞需要培养至减数分裂Ⅱ中期才能进行受精,B错误;
    C、胚胎移植前,需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挑取质量好,活性强的胚胎进行培养或保存,可以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的概率,C正确;
    D、鉴定动物性别、做DNA分析时要在囊胚期胚胎的滋养层处取样,D错误。
    故选ABD。
    20. 血液化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可以诊断出患者在激素分泌方面的疾病。下表是某患者的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分析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产生后需要血液运输到靶细胞使血液成分检测诊断疾病成为可能
    B. 该患者分泌的TSH偏低是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负反馈调节增强的结果
    C. 该患者可能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神经兴奋性低且情绪较平稳
    D.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可能具有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调节功能
    【答案】ABD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并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激素产生后需要血液运输到靶细胞处发挥作用,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可诊断部分疾病,A正确;
    B、据表可知,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起到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患者分泌的TSH偏低,这是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的结果,B正确;
    C、据表可知,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该患者可能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神经兴奋性高且情绪易激动,C错误;
    D、该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研究人员对该草原鼠种群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该草原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1所示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出生率的种群数量特征是______。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原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时,由于布氏田鼠天性警觉,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调查的结果也比实际值______。
    (2)据图1可知,第4~10年该布氏田鼠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其中第______年布氏田鼠的数量最小。第20年时,草原上鼠害严重,大片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从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方面分析,上述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
    (3)布氏田鼠属于草原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答出一点)。
    (4)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胡蜂处于第______营养级。假设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胡蜂的食物来源由50%植物、10%蜜蜂和40%蝗虫构成。如果胡蜂每日需要能量100kJ,则需要植物提供______kJ的能量。
    【答案】(1)①.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②. 高或大
    (2)①. 减小 ②. 10 ③. 动物的活动也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①. 消费者 ②.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
    (4)①. 二、三 ②. 5500
    【分析】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对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记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小问1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而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同时年龄结构还会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标记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个体总数=(第一次捕捉并标记数×第二次捕捉数)/重捕标记数,由于布氏田鼠的天性警觉,重捕的布氏田鼠中被标记的数量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值的高。
    【小问2详解】 据图1可知,前4年λ=1,所以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4~10年该布氏田鼠种群λ1,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所以该鼠的种群数量第8~16年的变化为,第8~10年,种群数量减少,第10~16年,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第10年布氏田鼠的数量最小。第20年时,草原上鼠害严重,大片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该事实说明动物的活动也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布氏田鼠的数量。
    【小问3详解】布氏田鼠以草原上的植物及其种子为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活动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另外其活动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也有重要作用。
    【小问4详解】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胡蜂既能以植物为食,也能以蝗虫和蜜蜂为食,因而处于第二、三营养级。假设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胡蜂的食物来源由50%植物、10%蜜蜂和40%蝗虫构成。如果胡蜂每日需要能量100kJ,则需要消耗植物的能量为100×50%÷10%+100×40%÷10%÷10%+100×10%÷10%÷10%=5500kJ。
    22. 番茄植株在高CO2环境与高O2环境下C5的代谢途径不同,图甲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CO2和O2与C5的竞争结合途径。图乙表示将番茄叶片置于密闭小室内,分别在CO2浓度为0与0.03%的条件下测得小室内的CO2浓度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产生O2的场所是______。当番茄植株大量失水时,叶片中______(填激素名称)的浓度会升高引起气孔关闭,短期内C3含量将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若卡尔文循环合成的糖是葡萄糖,则生成1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______分子CO2。
    (2)光呼吸需要在______(填“有光”或“无光”)条件下进行。图甲中参与光呼吸的细胞器是______,C5与CO2或O2竞争结合的场所是______。
    (3)图乙中,曲线a的0~t1时段番茄叶片释放的CO2来源于______(填生理过程),t1~t2时段,CO2的释放速度有所增加,此阶段的CO2来源于______(填生理过程)。曲线b,当时间到达t2点后,室内CO2浓度不再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 脱落酸 ③. 下降 ④. 6
    (2)①. 有光 ②. 叶绿体、线粒体 ③. 叶绿体基质
    (3)①. 细胞呼吸 ②. 细胞呼吸和光呼吸 ③.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和光呼吸强度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同时合成ATP。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小问1详解】番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氧气和NADPH,并且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当番茄植株大量失水时,叶片中脱落酸的浓度会升高引起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减少,短期内C3​含量将下降。若卡尔文循环合成的糖是葡萄糖,则生成1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6分子CO2​。
    【小问2详解】光呼吸是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生化过程。所以光呼吸需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根据图甲可知,光呼吸过程中C5​在高二氧化碳时生成2C3进入叶绿体参与卡尔文循环生成糖类​,在高氧气环境下生成1C3​进入线粒体生成二氧化碳,故参与光呼吸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C5​与CO2​或O2​竞争结合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小问3详解】图乙中,曲线a,0~t1时(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段释放的CO2源于细胞呼吸,t1~t2时段,CO2的释放速度有所增加,此阶段的CO2源于细胞呼吸和光呼吸。曲线b,当时间到达t2点后,室内CO2浓度不再改变,其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
    23.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常常表现出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等症状。最新研究进展表明,抑郁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CRH指_________激素,CRH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是因为_________。为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机体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其原因是_________。
    (2)正常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_________调节,但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该激素的分泌丧失_________调节过程,使患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导致主要由_________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下降,对HPA轴的影响下降。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细胞,使_________,导致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影响兴奋的传递,最终导致抑郁症。
    (3)请你结合图示分析给出一条治疗抑郁症的思路:____________。
    (4)西药帕罗西汀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究发现经典中医方剂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可能有缓解作用,请你以抑郁症模型大鼠为材料验证该方剂的疗效,你的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
    【答案】(1)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②. 垂体细胞表面有CRH受体 ③. 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立即灭活
    (2)①. 分级调节和负反馈 ②. 负反馈 ③. 辅助性T ④. 突触前膜上5-羟色胺转运体数量增多,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被大量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3)通过药物降低患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通过药物抑制突触前膜上5-羟色胺转运体对5-羟色胺的回收
    (4)将大小一致、生理状态相同的抑郁症模型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乙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柴胡疏肝散灌胃;丙组给予同等剂量帕罗西汀灌胃,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含量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小问1详解】图中的CRH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是因为垂体细胞表面有CRH受体,能够识别和结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为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机体在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其原因是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立即灭活。
    【小问2详解】正常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但抑郁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该激素的分泌丧失反馈调节的过程,使患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导致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下降。由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细胞,使突触前膜上5-羟色胺转运体数量增多,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被大量运回突触前神经元,导致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影响兴奋的传递,最终导致抑郁症。
    【小问3详解】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含量降低可以引起忧郁症,所以可以通过药物降低患者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通过药物抑制突触前膜上5-羟色胺转运体对5-羟色胺的回收,从而治疗抑郁症。
    【小问4详解】将大小一致、生理状态相同的抑郁症模型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给予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乙组给予同等剂量的柴胡疏肝散灌胃;丙组给予同等剂量帕罗西汀灌胃,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含量
    24.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白花、红花和紫花,由位于1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A1、A2、a基因和位于3号染色体上的B、b基因共同控制,其色素的形成途径如下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1、A2、a互为______基因,三者的区别在于______。
    (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
    (3)某紫色植株自交,F1有白花、红花和紫花三种表型,则F1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F1红花植株自交,F2中红花植株占______。
    (4)该植物果肉的颜色受三对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控制,有关色素合成途径如图2所示。
    ①具有白色果肉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______种。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具有白色果肉的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
    ②两个具有纯合白果肉的亲本杂交得F1,F1全表现为白色果肉,F1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13白色果肉:3红色果肉,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
    【答案】(1)①. 等位 ②. 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
    (2)①. 15 ②. A1A2bb
    (3)①. 白花:红花:紫花=4:1:3 ②. 1/2
    (4)①. 7 ②. 7/55 ③. IIAABB、iiaaBB或iiAAbb、IIAABB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基因A1、A2、a位于1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上,故称为复等位基因,基因A1、A2、a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
    【小问2详解】据图1分析可知,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白花、红花和紫花,基因型共有18种,其中红花(A1A2bb)1种,紫花(A1A2B_)2种,故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8-3=15种。
    【小问3详解】某紫色植株(A1A2B_)自交,F1有白花、红花(A1A2bb)和紫花(A1A2B_)三种表型,则亲本紫花基因型为A1A2Bb,F1中紫花(A1A2B_)的比例为1/2×3/4=3/8,红花(A1A2bb)的比例为1/2×1/4=1/8,白花的比例为4/8,故F1的表型比为白花:红花:紫花=4:1:3。F1红花(A1A2bb)植株自交,F2中红花(A1A2bb)植株占1/2。
    【小问4详解】①由图2可知,红色果肉植株的基因型为iiA_B_,共有4种,其中纯合子只有1种iiAABB,其他基因型均为白色果肉植株。由于I/i、A/a、B/b一共组成的基因型有3×3×3=27种,纯合子有8种2(II、ii)×2(AA、aa)×2(BB、bb),红色果肉植株纯合子有1种iiAABB,故具有白色果肉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7种。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自交,红色果肉(iiA_B_)植株为1/4×3/4×3/4=9/64,其他基因型均为白色果肉植株,比例为1-9/64=55/64,其中纯合子有其中,即为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均各占1/4×1/4×1/4=1/64,共占7/64,故F1白色果肉的植株中纯合子占7/55。
    ②两个具有纯合白果肉的亲本杂交得F1,F1全表现为白色果肉,F1自交得F2,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13白色果肉:3红色果肉,即红色果肉植株(iiA_B_)占3/16(1/4×3/4×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IIAABB、iiaaBB或iiAAbb、IIAABB。
    25. 某真菌的W基因可编码一种高效降解纤维素的酶,已知图中W基因转录的方向为从左往右。为使放线菌产生该酶,以图中质粒为载体,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质粒上未标明的结构是_________,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
    (2)根据图表可知,应使用限制酶_________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图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
    (3)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_________,转录需要_________酶的催化。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_________。利用PCR技术对W基因进行扩增时,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_________端,子链的延伸方向是_________。
    (4)研究人员欲对W基因的mRNA进行RT-PCR,已知其mRNA的序列为5'-UGAACGCUA…(中间序列)…GUCGACUCG-3'。为了便于将扩增后的基因和载体成功构建成重组质粒,用于PCR扩增的引物应为_________。
    A. 5'-TGAACGCTA…B. 5'-CGAGTCGAC…
    C. 5'-GAATTCTGA…D. 5'-AAGCTTCGA…
    【答案】(1)①. 复制原点 ②. 筛选重组质粒
    (2)①. MfeI、HindⅢ ②. EcRI、HindⅢ
    (3)①. 乙链 ②. RNA聚合 ③. DNA半保留复制 ④. 3' ⑤. 5'→3'
    (4)CD
    【分析】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等。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上游紧挨转录的起始位点,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表达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
    【小问1详解】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等。图中质粒上未标明的结构是复制原点。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其作用是筛选重组质粒。
    【小问2详解】根据题图信息“图中W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左往右”、“质粒启动子到终止子方向为顺时针”,故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应在W基因左侧,终止子应在W基因右侧,W基因右侧只能用HindⅢ切割,W基因左侧有BamHI、KpnI、EcRI三种酶切位点,结合质粒情况及切割位点识别序列,应使用限制酶MfeI、HindⅢ切割图中质粒,使用限制酶EcRI(切割出的黏性末端与MfeI相同)、HindⅢ切割图中含W基因的DNA片段,以获得能正确表达W基因的重组质粒,因为限制酶MfeI和限制酶EcRI切割露出相同的粘性末端。
    【小问3详解】W基因转录方向是从左向右,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与乙链从左向右3'→5'互补,故W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乙链。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半保留复制。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引物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即子链的延伸方向是5'→3'。
    【小问4详解】已知mRNA的序列为5'-UGAACGCUA…(中间序列)…GUCGACUCG-3',逆转录得到cDNA序列为5'-CGAGTCGAC…(中间序列)…TAGCGTTCA-3',利用PCR技术对cDNA进行扩增,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并加入EcRⅠ、HindⅢ识别序列,在W基因左侧加入MfeⅠ序列,故PCR扩增时所需引物的前12个碱基序列5'-GAATTCTGAACG-3',5'-AAGCTTCGAGTC-3',CD正确。
    故选CD。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游离甲状腺素(T4)
    >103.00
    12.0~22.0
    μml/L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21.00
    0~1.22
    IU/L
    促甲状腺激素(TSH)
    0.008
    0.27~4.20
    μIU/mL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₃)
    >48.00
    3.10~6.80
    μml/L
    限制酶
    BamHI
    EcRI
    MfeI
    KpnI
    HindⅢ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G↓GATTC
    G↓AATTC
    C↓AATTG
    GGTAC↓C
    A↓AGCTT

    相关试卷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卷(五)生物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卷(五)生物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卷五生物试题pdf、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