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11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Cu-64 Zn-65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天和”核心舱中的霍尔推力器腔体采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 氨具有还原性,其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
C. 用镁与反应可得到钛,该生产需要在稀有气体氛围和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D. 202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到淀粉的全合成,该技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氮化硼陶瓷由B、N元素组成,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氨具有还原性,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但氨的催化氧化属于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氮的固定,故B错误;
C.用镁与反应可得到钛,该反应需要加热,稀有气体作为保护气,防止镁和钛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C正确;
D.到淀粉的全合成,转化为淀粉,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所以技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D正确;
故选B。
2. 在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多样化的需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满足中老年人补钙的要求,可在中老年奶粉中加入
B. 为防止水果罐头被氧化而变质,可加入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
C. 受热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不可用作食品膨松剂
D. 能使蛋白质聚沉,是制作豆腐常用的凝固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钙元素,是一种营养强化剂,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防止水果罐头被氧化而变质,B不符合题意;
C.受热分解产生的会挥发,挥发后对人体无害,可用作食品膨松剂,C符合题意;
D.豆浆是一种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使其聚沉,是制作豆腐常用的凝固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生产精细化学品已经成为当代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下列不属于精细化学品的是( )
A. 化肥B. 农药C. 医药 D. 食品添加剂
【答案】A
【解析】
【分析】精细化工产品(即精细化学品)是指那些具有特定的应用功能,技术密集,商品性强,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化学品分类:乙烯、硫酸、纯碱、化肥等属于大宗化学品,医药,农药、日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属于精细化学品。
【详解】A.化肥等属于大宗化学品,不属于精细化学品,A符合题意;
B.农药具有特定应用功能,符合精细化学品,B不符合题意;
C.医药应用广泛,具有特定的应用功能,C不符合题意;
D.食品添加剂具有特定应用功能,符合精细化学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甲烷分子的球棍棋型:B. 乙烯分子的电子式:
C.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D. 乙酸分子的结构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原子半径比碳原子小,因此甲烷分子的球棍棋型 ,A错误;
B.乙烯分子含有碳碳双键,电子式应为:,B错误;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质量数为18,C正确;
D.这是结构简式,乙酸分子的结构式应为:,D错误;
故选C。
5. 工业上制备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不合理的是( )
A. 铝土矿制铝:
B. 海水提溴:
C. 海带提碘:
D. 海水提镁: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土矿制铝,可先提纯铝土矿获得,然后采用电解熔融法制备铝,A不符合题意;
B.溴元素在海水中以存在,可在酸性条件下通氯气氧化其为溴单质,然后利用空气吹出法富集溴,富集过程经历了先还原后氧化两个阶段,最终得到含量较高的溴单质,B不符合题意;
C.海带经灼烧、浸泡、过滤后可获得含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氧化氢可得到含的溶液,再经萃取分液即制得,C不符合题意;
D.海水提镁的第一步是使镁离子沉淀下来,应选择廉价易得的氢氧化钙作沉淀剂,D符合题意;
故选D。
6.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
B. 标准状况下,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中所含碳氢键数为
C. 标准状况下,溶于水,溶液中分子数为
D. 锌铜原电池中,负极每减少,外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1ml乙烯和乙醇均消耗3ml氧气,故0.2ml乙烯和乙醇消耗0.6ml氧气即0.6NA个氧气分子,故A正确;
B.每个乙烷或丙烯分子中都含有6个碳氢键,标准状况下,11.2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0.5ml,其中所含碳氢键数为3NA,故B正确;
C.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将标准状况下,2.24LSO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2SO3的分子数小于0.1NA,故C错误;
D.锌的质量减少65g,即1ml锌,外电路中通过2NA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7.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装置甲可用来熔化固体
B. 装置乙可用于验证铜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
C. 装置丙可用于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的速率
D. 装置丁可用于模拟工业合成氨并检验产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瓷坩埚的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会与反应,故瓷坩埚不能用于熔化固体,A不符合题意;
B.从U型管右侧加稀硝酸直到左侧被注满,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不溶于水,导致左侧压强增大,铜和稀硝酸自动分离,反应停止后打开塞子,观察到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棕色,说明铜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是NO,B符合题意;
C.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C不符合题意;
D.氨气属于碱性气体,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猪肉炖粉条”是一道非常美味的东北名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瘦肉在人体内发生水解最终主要生成氨基酸
B. 粉条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多糖
C. 植物油含较多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 白菜中的纤维素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体内含有蛋白酶,瘦肉在人体内能发生水解,最终主要生成氨基酸,A不符合题意;
B.粉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多糖,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油含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内没有可以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符合题意;
故选D。
9.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制备新制的氢氧化铜,应使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应向试管中加入溶液,再滴加5滴溶液,A不符合题意;
B.酸性环境下的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溶液中的氧化为,无论晶体是否已经氧化变质,滴加几滴溶液均会出现溶液变红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乙醇、水均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钠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C不符合题意;
D.酸性溶液不与甲烷反应但可将氧化成硫单质,将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某有机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B. 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C. 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D. 该物质与足量溶液反应生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结构中含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含羟基和羧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观察知,该分子的分子式为,B符合题意;
C.的分子式也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含有羧基,可以消耗,反应生成,对应的质量为88g,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明代《徐光启手迹》记载了制备硝酸的方法,其主要流程(部分产物己省略)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均为酸性氧化物B. 该方法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 的分解产物X为D. 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铁锅易损坏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流程图知,煅烧分解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那么铁元素的升高,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三氧化硫溶于水可得到硫酸,然后利用硫酸沸点高的性质可制备硝酸。
【详解】A.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符合酸性氧化物的定义,二者均为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在用硫酸制备硝酸的阶段不涉及化合价变化,利用的是以高沸点酸制备低沸点酸,故体现了浓硫酸的沸点高而不是强氧化性,B符合题意;
C.X为氧化产物,C不符合题意;
D.硫酸、硝酸均可与铁反应,故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铁锅易损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某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b电极附近增大
B. 该装置优势是可以定量检测呼气中的乙醇含量
C. 该装置使用时需安装电池,故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 该装置的负极反应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酒精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知,该装置属于原电池,“呼气口”附近的电极为负极,通入空气的另一极为正极。
【详解】A.b电极为正极,电极式是,则附近增大,A不符合题意;
B.该装置含微处理器和液晶显示屏,可定量检测呼气中的乙醇含量,B不符合题意;
C.该酒精检测仪利用的是燃料电池原理,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符合题意;
D.负极处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式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氧化为:。在和下,断开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的能量,断开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的能量,形成中的化学键要释放的能量。下表是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和下,生成,释放的热量为
B. 升高温度可增大反应速率,实际生产中应选择更高的温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C. 压强越大,的平衡转化率越高,因此实际生产中应选择
D. 硫酸工业尾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可用生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处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信息可知,在25℃和101kPa下,断开1mlS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akJ的能量,断开1m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bkJ的能量,形成1mlSO3中的化学键要释放ckJ的能量,则的ΔH=(2a+b-2c)kJ/ml,可知生成2mlSO3,释放的热量为(2c-b-2a)kJ,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可增大反应速率,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适的温度以提高生产效率,不能选太高的温度,且还需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故B错误;
C.压强越大,对设备的要求越高,且表中450℃时5MPa与10MPa时转化率很接近,则实际生产中应选择5MPa,故C错误;
D.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放在环境中,则用生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处理尾气,故D正确;
故选:D。
14. 和的混合物与一定量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和,则未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 ,因此80g中含有1ml原子,故和的混合物与溶液反应后,生成0.1ml,故未被还原的的物质的量是,故选A。
15. 尿素水解反应在工业尾气脱硝处理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原理为。现利用一定浓度的尿素和盐酸反应,探究不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甲基橙为指示剂,完全反应时溶液从橙红色变为黄色;每组实验用蒸馏水定容至)。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1从开始到反应完全,约为
B. 加入蒸馏水定容至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溶液总体积保持一致
C. 实验1、2探究的是温度对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
D. 实验3、4说明尿素浓度越大,水解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属于控制变量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解题技巧在于对比各组实验中的单一变量。
【详解】A.根据反应原理,实验1中尿素过量,盐酸可以反应完全,则尿素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为:,则从开始到反应完全,,A错误;
B.为了控制单一变量,加入蒸馏水定容至20mL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溶液总体积保持一致,B正确;
C.实验1、2的单一变量是温度,所以探究的是温度对尿素水解速率的影响,C正确;
D.实验3、4的单一变量是尿素浓度,当尿素浓度较大时,变色时间较短,说明尿素浓度越大,水解反应速率越快,D正确;
故选A。
第11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蛋白质含有C、H、O、N、S等元素,是基本营养物质之一、采用某检测仪对某蛋白质中的N、S元素进行检测,根据下图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1.变温:对吸附柱升温,所吸附的成分按、和的顺序逐个释放。
2.控制温度为,释放的主体主要为。
(1)第一步将有机物氧化的目的___________。
(2)若不通氨气,则使S元素的测定结果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
(3)铜管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可利用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定性检测上述变温后气体中是否含有。
(5)若利用中学化学方法定量检测变温后S元素的含量,可先将气体通入足量下列溶液中_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吸收,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_。
A.硫酸酸化的溶液 B.盐酸酸化的溶液 C.溶液 D.新制氯水
(6)有机物中氮元素的含量测定还可以采用凯氏定氮法,流程如图:
其中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将N,S元素转化为便于检测的物质
(2)低
(3)
(4)品红溶液
(5)①. D ②. B
(6)
【解析】蛋白质含有C,H,O,N,S等元素,高温氧化得到,铜管还原,得到,通过吸附柱,可将三种气体进行吸附,未吸附气体,通过热导检测仪测定含量,吸附后得到的三种气体,变温后对硫元素进行检测;
(1)由流程图可知,第一步将有机物中的N,S元素分别氧化为氮氧化物和氮气,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则氧化的目的是:将N,S元素转化为便于检测的物质;
(2)若不通氨气,S元素吸收不完全,则使S元素测定结果偏低;
(3)铜管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和CuO,化学方程式为:
;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可利用品红溶液定性检测上述变温后的气体中是否含有;
(5)若利用中学化学方法定量检测变温后S元素的含量,可先将气体通入足量新制氯水进行吸收,被氧化为硫酸根,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酸化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先通入硫酸酸化的溶液则引入硫酸根,影响检验结果,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则得不到白色沉淀,故答案为D;B;
(6)第②步是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再加入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
17. 乙酸乙酯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并进行提纯(已知:可与乙醇形成难溶物)。
(一)制备过程
在A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再加入几片碎瓷片。如下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溶液的液面上。
(1)在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后,应___________后再加入冰醋酸。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溶解乙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预先向饱和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实验过程中红色的液面上逐渐出现一层无色液体。实验结束后,振荡B试管,静置,观察到有气泡放出,静置后分层,上下两层均为无色透明液体。分析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实验小组提出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验证。
假设一:碳酸钠与挥发出的乙酸反应。
假设二:酚酞由水层转移到有机层。
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填“假设一正确”,“假设二正确”或“假设一、二均正确”)。
(二)提纯过程
将B试管中的混合液转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分层后分去水层,有机层依次用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再将有机层用适量的无水硫酸镁干燥。将干燥后的乙酸乙酯滤入如图所示蒸馏瓶中,蒸馏,收集馏分。
(4)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
(5)饱和氯化钙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在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之前,先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目的是___________。
(6)蒸馏共收集到乙酸乙酯,则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_(产率指的是某种生成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
【答案】(1)冷却
(2)①. 中和乙酸 ②. 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 提高水溶液的密度以加速乙酸乙酯与水溶液的分层
(3)假设二正确
(4)陶土网
(5)①. 除去未被饱和碳酸钠溶液溶解的乙醇 ②. 洗去Na2CO3,防止其与CaCl2反应生成沉淀,同时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6)75%
【解析】由题目信息知,利用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制备乙酸乙酯,加入物料后用酒精灯小心加热,产生的蒸气(含乙酸乙酯)经导管通到饱和溶液的液面上,冷却至室温,将B试管中的混合液转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分层后分去水层,有机层经洗涤、干燥、过滤、蒸馏纯化即可得乙酸乙酯。
(1)在试管中先加乙醇再加入浓硫酸,二者混合后溶液温度升高,应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以免冰醋酸过多挥发;
(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有四个: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水溶液的密度以加速乙酸乙酯与水溶液的分层;
(3)上层液体为有机层,其中主要含乙酸乙酯,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溶液变红,说明有机层中含酚酞;将吸有酚酞溶液的长胶头滴管穿过有机层向无色的水层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下层的水溶液中含有碱性的碳酸钠,综上分析可知,溶液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是假设二:酚酞由水层转移到有机层;
(4)仪器C是陶土网,目的是使蒸馏烧瓶受热更均匀;
(5)饱和氯化钙对乙醇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可与乙醇形成难溶物,故饱和氯化钙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被饱和碳酸钠溶液溶解的乙醇;在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之前,先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洗涤,目的是洗去Na2CO3,防止其与CaCl2反应生成沉淀,同时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6)无水乙醇与冰醋酸反应,由于冰醋酸少量,理论生成的乙酸乙酯为0.1ml,对应的质量为,蒸馏共收集到乙酸乙酯,则本实验的产率为。
18. 、等大气污染物的妥善处理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某日8时,大连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如下:
主要污染物中会使雨水小于5.6是___________。
(2)汽车中的三元催化器能使尾气中的和发生反应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下图为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汽车尾气中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该反应最佳的催化剂与温度为___________。
②若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
(3)为研究如何增大和催化反应的速率,某课题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I组实验中,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___________。
②由曲线I、Ⅱ可知,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该化学反应速率将___________(“增大”、“减小”或“无影响”)。
③由实验I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柴油发动机在工作中会产生更多的,需要加尿素去除。其工作原理:尿素水溶液热解产生的与尾气中的在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写出还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和
(2)①. PtO-CeO2-OMS、250℃ ②. B
(3)①. ②. 增大 ③. 一般条件下,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4)
【解析】(1)和均属于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分别生成硝酸和亚硫酸,故主要污染物中会使雨水小于5.6的是和;
(2)①由图知,当催化剂为PtO-CeO2-OMS、温度在250℃左右时的转化率已经比较高了,故该反应最佳的催化剂与温度为:PtO-CeO2-OMS、250℃;
②A.由于充入的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和,反应时消耗的和的物质的量相同,那么当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A不符合题意;
B.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恒容,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同,那么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一直在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C不符合题意;
D.说明正逆反应程度相当,反应达到了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①由图知,第I组实验中,从开始反应到达到平衡,的浓度减少了,则的浓度也减少这么多,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为;
②实验I和Ⅱ的反应物浓度相同而Ⅱ中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由图中I、Ⅱ对应的曲线知,二者平衡时各组分浓度相同,但曲线Ⅱ先达到平衡,说明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该化学反应速率将增大;
③实验I和Ⅲ的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比表面积均相同,Ⅲ的温度高于I,由图中I、Ⅲ对应的曲线知,曲线Ⅲ先达到平衡,故由实验I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一般条件下,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4)反应生成的无污染气体为氮气,则与尾气中的在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9. 丙烯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菠萝等水果中,是一种食品用合成香料。其制备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由石油获得A和丙烯等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干馏 b.分馏 c.裂解 d.催化重整
(2)丙烯酸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聚丙烯酸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反应②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为,写出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以A为原料,通过反应②③制取的生产工艺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___(精确至)。
(6)步骤①的产物中除含有A和丙烯外,还含有电子总数为42的烷烃,该烷烃共有_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1)c
(2)① 羧基 ②. 混合物
(3)①. ②. 加成反应
(4)
(5)
(6)3
【解析】石油经过裂解获得乙烯和丙烯,A乙烯与水加成生成B乙醇,乙烯先加成再分子内脱水得到,乙醇与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同时丙烯酸还可以加聚生成聚丙烯酸,据分析答题。
(1)工业上由石油通过裂解获得乙烯和丙烯;
(2)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聚丙烯酸中n有多种取值,因此聚丙烯酸属于混合物;
(3)反应②由乙烯生成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为,写出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加成反应;
(4)反应⑤是由乙醇和发生酯化反应:;
(5)反应③的目标产物是,要制得1ml,结合反应②③需要的原料有1ml、1mlCl2 、1ml和0.5ml,因此原子利用率
(6)烷烃的通式为,电子总数为,因此n=5,则该烷烃是,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制备检验葡萄糖用的新制氢氧化铜
向试管中加入溶液,滴加5滴溶液
B
检验晶体是否已经氧化变质
将少量样品溶于稀中,滴加几滴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无色气体
D
净化天然气样品(含有、乙烯杂质)
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溶液的洗气瓶、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序号
温度/℃
V(尿素)/
c(尿素)/
V(盐酸)/
c(盐酸)/
变色时间/
1
92
5
1
0.2
0.1
1.5
2
87
5
1
0.2
0.1
2.0
3
83
4
0.5
0.3
0.1
18.1
4
83
5
0.5
0.3
0.1
13.0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上层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
2
将吸有酚酞溶液的长胶头滴管穿过有机层向无色的水层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主要污染物
数值()
107
57
5
9
46
6
编号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I
280
80.0
II
280
120.0
III
360
80.0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文件包含高二期末化学pdf、高二期末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