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三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
A.清新的空气——液态氧气B.氮气——二氧化碳
C.冰水混合物——稀有气体D.澄清的石灰水——清澈的泉水
3.2024年5月2日晚11时20分,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发生火灾,大火迅速吞噬整栋建筑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问题不能忽视,下列安全图标与其文字相吻合的是( )
①禁止烟火
②禁止吸烟
③禁止放易燃物
④禁止燃放鞭炮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D.检查装置气密性
5.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 )
A.压强增大而减小B.压强减小而减小
C.温度升高而增大D.温度降低而减小
6.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B.: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2H:2个氢元素D.: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煤和石油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
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③图书档案起火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④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⑤为防止农药、化肥污染环境,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⑤
8.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9.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周围出现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10.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有气泡产生B.无明显现象C.有红色固体析出D.有蓝色沉淀生成
11.水果的不同风味大多来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酯类物质。丁酸乙酯()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等的调味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属于有机物,不是氧化物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3%
D.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6:1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钡溶液中也有,所以也能与酸反应
13.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一定为( )
A.、的混合物B.、的混合物
C.、混合物D.、、的混合物
14.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5.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溶液: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并过滤
B.溶液:加入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C.: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铁粉并过滤
二、多选题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三、填空题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分子_______。
(2)保持氖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
(3)3个铵根离子________。
(4)+2价的镁元素_________。
18.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花汁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_____________。
(3)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4)烧碱溶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9.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排放,实现“零排放”。
(1)“碳”排放
下列对节能减排的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停止使用化石燃料b.推广使用光伏发电
c.鼓励民众公交出行d.生活垃圾集中焚烧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吸收
(3)“碳”捕捉、利用捕捉,得到高纯度的流程如图。
转化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和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
(4)“碳”利用。
将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和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生成和水,参加反应的和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0.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______c(填“﹥”、“<”或“=”)。
(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3)℃时,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4)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______结晶的方法。
21.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应用范围广。三氯硅烷()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精馏属于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石英砂和焦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4)硅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硅。并放出大量的热,科学家正研究将硅作为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较,硅燃烧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22.请结合下面的图像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a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_______。
(3)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
四、实验题
23.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1)该小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
(2)同学们对(1)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是:只有
猜想二是:有和
猜想三是:_________。
你认为猜想_________是不符合实际的。
(3)若要验证余下两种猜想中的一种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五、计算题
24.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原固体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过程中都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水受热沸腾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干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3.答案:C
解析:
4.答案:B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反之则相反.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B。
6.答案:B
解析: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A错误。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可知中数字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B正确;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中数字2表示2个氢原子;故C错误;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中数字2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单纯作为燃料使用是一种浪费,选项说法正确;
②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以防发生爆炸,选项说法错误;
③图书档案起火时,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防造成图书档案损坏,应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选项说法错误;
④树木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化石燃料 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⑤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A.随意丢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但因腐蚀性太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包装防腐,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缺维生素C易导致坏血病,缺维生素A易导致夜盲症,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干冰在空气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周围出现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A.碱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但是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能使紫色试液变蓝,碳酸钠是一种盐,故A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不是酸,发生的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
C.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是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碳酸氢盐或者一些比较活泼的金属,故C错误;
D.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碱溶液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13.答案:D
解析: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铁,根据金属活动顺序知:;所以、全部反应生成了单质铜和银。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图示中的反应物有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故此说法错误。
B、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共四种物质四种分子,此说法正确。
C、因为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而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此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6.答案:AD
解析:A、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再加入硝酸钾固体还能继续溶解,等到饱和后硝酸钾不再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故A正确;
B、加入的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所以开始加入澄清石灰水时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直至把稀盐酸消耗完全后才会产生沉淀,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故C错误;
D、将镁片和铝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混合,则酸全部参加反应,酸相同,最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金属的质量,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和,产生氢气的质量比多,因此所对应的曲线在的上方,另一方面,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质量比少,图象符合该特点,故D正确。
故选AD。
17.答案:(1)
(2)
(3)
(4)
解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分子表示为,故填:;
(2)氖气是由氖气分子构成的,保持氖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氖气分子,其分子符号为:,故填:;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故填:;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2价的镁元素表示为,故填:。
18.答案:(1)可以
(2)肥皂水
(3)
(4)
解析:(1)由于稀盐酸、食醋显酸性;蔗糖水、蒸馏水呈中性;肥皂水、烧碱溶液以及石灰水呈碱性,而从表中的颜色变化可知:该花汁遇到酸、碱以及中性溶液均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故可以作指示剂使用;
(2)由于蚁酸呈酸性能导致皮肤红肿、痛痒,故要消除症状应该涂抹碱性物质,所以应在肥皂水、烧碱溶液和石灰水中选择,而烧碱溶液和石灰水均对皮肤具有腐蚀性所以不可选,因此应该涂抹肥皂水;
(3)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由于氢氧根是-1价,而钙离子是+2价,所以其化学式为,俗名熟石灰或消石灰.
(4)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故填:。
19.答案:(1)b、c
(2)光合作用
(3)
(4)22:3
解析:
20.答案:(1)=
(2)b﹥a﹥c
(3)75g
(4)蒸发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P点是b、c两种物质在℃时的交点,表示在℃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c。
(2)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b>a>c,则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3)℃时,b物质的溶解度好似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5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25g=75g。
(4)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21.答案:(1)物理
(2)
(3);置换反应
(4)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
22.答案:(1)长颈漏斗
(2);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浓硫酸;b
解析:(1)据图可知,标有字母a的仪器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弹簧夹,气体增多压强增大,试管内液面下降,下降到隔板下方后,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漏斗内液面下降,试管内液面上升,当固体与液体接触时,反应开始,故填: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即制取并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浓硫酸,故填:浓硫酸;
由于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b端进入,故填:b。
23.答案:(1)红;
(2)有和;二
(3)镁粉(合理即可);没有气泡产生
解析:
24.答案:(1)丙
(2)95%
(3)9.8%
解析:(1)由甲的实验数据可知,加入20.0q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1.45g沉淀;乙实验加入40.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2.9g沉淀,而丙实验加入60.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质量仍为2.9g,因此可确定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且乙实验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故答案为:丙;
(2)设生成2.9g氢氧化镁沉淀时,消耗氯化镁的质量为x,
原固体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答:原固体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95%。
(3)设生成2.9g氢氧化镁沉淀时,同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A化学与环境
B物质与俗名
白色污染——随意丢弃塑料
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氮的氧化物和
氧化钙——生石灰
氢氧化钠——小苏打
C性质与用途
D化学与健康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缺维生素C——夜盲症
缺铁——贫血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振荡
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1)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_____
_______
猜想一正确
甲
乙
丙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0
40.0
60.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1.45
2.9
2.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重庆市江津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重庆市江津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重庆市江津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白沙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4田家四季歌ppt、03sz4sjgewmv、事swf、农swf、吹swf、季swf、归swf、忙swf、戴swf、肥swf、苦swf、辛swf等1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