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某款锂电池中含有碳酸乙烯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滴水成冰B. 花生霉变C. 蜡烛燃烧D. 葡萄酿酒
    【答案】A
    【解析】
    【详解】A、滴水成冰,水变成冰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正确;
    B、花生霉变,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A。
    2.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单质又含有化合物的是
    A. 蔗糖水B. 铜片C. 过氧化氢D. 空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既含有单质又含有化合物,说明该物质是含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详解】A、蔗糖水是溶液,蔗糖是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单质,错误;
    B、铜属于金属单质,不含化合物,错误;
    C、过氧化氢是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单质,错误;
    D、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既含有单质又含有化合物,正确。
    故选D。
    3. 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A. 干脆面在空气中变软B. 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
    C. 食盐溶于水后水变咸D. 化石燃料的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脆面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而变软,不符合题意;
    B、通常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不符合题意;
    C、食盐溶于水后水变咸,是一个溶解过程,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符合题意;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连接橡皮塞B. 加热液体
    C. 闻药品气味D. 添加粉末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图中操作正确,故A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拇指不能握住短柄,故B错误;
    C、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味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C正确;
    D、取用粉末药品:先将试管横放,用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将试管缓慢直立,故D正确。
    故选:B。
    5. 到2035年,我国碳排放达峰后会稳中有降,将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是
    A. 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加肥效B.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 禁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D.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利于节约能源,正确;
    C、禁止将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可以保护水资源,正确;
    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利于提高资源回收再利用,正确。
    故选A。
    6.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C.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分子种类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变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C. 把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D.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实验现象描述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故说法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则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说法错误;
    D、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则观察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故说法正确。
    故选D。
    8.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B.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 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D. 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不能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因为钢丝球会将铝制炊具表面的氧化膜打磨掉,错误;
    B、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C、铵态氮肥会与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气,从而使肥效降低,故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正确;
    D、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以达到隔绝氧气的目的,正确;故选A。
    【点睛】
    9. 某款锂电池中含有碳酸乙烯酯(C3H4O3)。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乙烯酯中含有O3
    B. 碳酸乙烯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碳酸乙烯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碳酸乙烯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乙烯酯是由碳酸乙烯酯一种物质物质组成的,不含O3,故A说法错误;
    B、碳酸乙烯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说法正确;
    C、碳酸乙烯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故碳酸乙烯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C说法错误;
    D、碳酸乙烯酯由碳酸乙烯酯分子构成的,一个碳酸乙烯酯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红磷着火点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 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D. 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污染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
    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 ℃,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D、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B. 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 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D. 滤渣中一定有Ag
    【答案】B
    【解析】
    【分析】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把金属铜置换出来,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详解】A、溶液呈无色,M和硝酸铜溶液反应,则M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故A正确;
    B、M的金属活动性最强,M和硝酸铜溶液和硝酸银均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故滤渣中没有金属M,故B不正确;
    C、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则滤液中含有M的盐溶液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故至少含有两种溶质,故C正确;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则滤渣中一定有Ag,故D正确。故选B。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
    B. 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则pH小于7的雨水是酸雨
    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 酸碱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成盐和水反应不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雨的pH小于7,但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并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人的呼吸作用,故选项推理错误;
    D、酸碱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3.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食品保鲜膜;②火碱;③纯碱;④硝酸钾;⑤铝制易拉罐;⑥黄铜;⑦矿泉水瓶;⑧磷酸二氢铵;⑨生铁。对以上 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 属于复合肥的有:④⑧B.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
    C. 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⑤⑥⑨D. 属于碱的有: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元素与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所以塑料保鲜膜和矿泉水瓶都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故B正确;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铝制易拉罐、黄铜、生铁均属于金属材料,故C正确;
    D、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纯碱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D。
    14. 向两个盛有相同质量铝粉和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B. 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C. 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D. 右侧曲线还能反映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向两个盛有相同质量铝粉和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硫酸,最终金属完全反应,酸过量,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正比,铝铁,最终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多。
    【详解】A、由图可知,a点时,Al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盛铁的烧杯中的酸有剩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b点时,铁已经完全反应,铝还在反应,两个烧杯中消耗硫酸不相等,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同,铝产生氢气大于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c点,两个烧杯都能继续产生氢气,则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该曲线是产生氢气与酸的反应,不是氢气与时间的曲线,故右侧曲线不能反映反应的速率,不能反映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铵和氯化铵固体均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均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能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分离出氯化银,再对滤液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钠,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足量的铜粉不能与FeSO4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化学技术驱动“碳达峰、碳中和”。转化为炭黑回收利用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依次发生过程Ⅰ和Ⅱ,“→”表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B. 过程Ⅰ、Ⅱ中铁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 为反应的催化剂
    D. 总反应可表示为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根据转化为炭黑回收利用的反应机理图可知,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A选项错误;
    B、过程Ⅱ是在一定条件下,四氧化三铁分解为氧化亚铁和氧气,四氧化三铁的中存在 +2、+3 价的铁,氧化亚铁中的铁元素显+2价,结合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过程Ⅰ、Ⅱ中铁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B选项正确;
    C、过程Ⅰ消耗了氧化亚铁,过程Ⅱ又生成了氧化亚铁,则氧化亚铁是反应的催化剂,而不是四氧化三铁,C选项错误;
    D、过程Ⅰ的化学方程式为,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总反应可表示为,D选项正确。
    故选:BD。
    二、填空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它每空1分,共30分)
    17.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答问题:
    (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人体需要的_______(填符号)元素。
    (2)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中含有,其中锂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5,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不同的食品需要对其进行不同的包装处理,有的要充入空气中含量多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
    (4)某工厂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1)Ca (2)+2 (3)N2 (4)Na2SO3
    【解析】
    【小问1详解】
    奶制品、虾皮等食物中富含钙元素,能够补充人体需要的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故填Ca。
    【小问2详解】
    假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x+(+5)+(-2)×4=0,x=+2,故填+2价。
    【小问3详解】
    空气中含量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由氮分子构成,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氮气的化学式写为N2,故填N2。
    【小问4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2个钠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出现了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尚缺的2个钠原子、1个硫原子、3个氧原子存在于X中,则X的化学式为Na2SO3,故填Na2SO3。
    18. 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合理利用二氧化碳。科学家正致力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中共有_______种不同分子;
    (2)该反应中乙、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
    (3)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四或4
    (2)1:2 (3)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1详解】
    该反应中有甲烷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氢分子四种不同分子;
    【小问2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乙、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现象是: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_。
    (2)B中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C中最终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小于1/5,其原因是_______(写一种);若将集气瓶中的红磷、水更换成碳粉、氢氧化钠溶液,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原因__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
    (3)①. 装置气密性不好(写一种) ②. 不能,因为氧气不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中氨水挥发出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2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问2详解】
    B中是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所以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C中最终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气密性不好,反应冷却后空气进入;或者红磷不足量,装置内氧气未消耗尽;也可能是未冷却到室温即打开弹簧夹读数,装置内气体还处于膨胀状态,进入的水也少;
    若将集气瓶中的红磷、水更换成碳粉、氢氧化钠溶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氧气不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钾等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一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C中X=8,则C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一中元素的_______(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
    (3)图一中A元素与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图二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D和F组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S2- (2)A (3)KCl (4)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若C中X=8,则C的质子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表示的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即S2-;
    【小问2详解】
    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A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且最外层也是1个电子,所以二者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3详解】
    A的质子数为19,是钾元素,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1价,B的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氯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显正价元素写在前面,显负价元素写在后面,且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l;
    【小问4详解】
    D是1号元素,即氢元素,F是8号元素,即氧元素,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有H2O和H2O2两种,两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同;
    21. 我国有着使用铜器的悠久历史,请回答关于铜的相关问题。
    (1)5G基站供电系统多用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和延展性。
    (2)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叙述的是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青铜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4)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中CuO发生了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答案】(1)导电 (2) (3)金属 (4)还原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可以做导线,说明铜具有延展性和导电性,故答案为:导电;
    【小问2详解】
    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小问3详解】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合金也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金属;
    【小问4详解】
    氧化铜在反应的过程中由+2价变成0价,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发生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故答案为:还原。
    22.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3 ℃时,把35 g甲充分溶解在5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__g。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选择的温度是_______℃。
    (3)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少的是_______。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__。
    【答案】①. 75 ②. t1 ③. 甲 ④. 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1)在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 g,所以50 g水中最多溶解25 g甲,把35克甲充分溶解在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应该溶解25 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 g+25 g=75 g。
    (2)t1 ℃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该温度下可配制相同浓度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3)t3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大,溶质质量分数大,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最大,所含溶质质量最多,所含溶剂质量最少;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23.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
    (2)海水晒盐:海水晒盐后得到的卤水是氯化钠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海水制“碱”,在用粗盐(含、杂质)制纯碱过程中,除杂时,先后加入过量溶液和溶液产生的沉淀是______,由氯化钠制取纯碱,从元素守恒的角度看,还需要含有______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
    【答案】(1)沸点 (2)饱和
    (3)①. 氢氧化镁、碳酸钙 ②. 碳、氧
    【解析】
    【小问1详解】
    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
    【小问2详解】
    海水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小问3详解】
    在用粗盐(含MgCl2、 CaCl2 杂质)制纯碱过程中,除杂时,先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的沉淀是:氢氧化镁、碳酸钙,由氯化钠制取纯碱,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纯碱碳酸钠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所以从元素守恒的角度看,还需要含有碳、氧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4. 图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是比较水样A和B的硬度。A试管内出现较多泡沫,则水样A的硬度比水样B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
    (2)乙操作是稀释浓硫酸。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图中的错误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
    (3)丙装置除了制取氧气外,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填一种即可)。
    【答案】(1)小 (2)①. 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②. 液体飞溅 (3)二氧化碳或氢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A试管内出现较多泡沫,则水样A的硬度比水样B的小;
    【小问2详解】
    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
    图乙中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浓硫酸密度大于水,稀释时放热,会使水沸腾,使液体飞溅;
    【小问3详解】
    丙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除了制取氧气外,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氢气。
    25. 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固体是否变质。
    【提出问题】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
    (1)猜想1:没变质,全部是;
    猜想2:全变质,全部是______;
    猜想3:部分变质,既含有,又含有;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2)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
    (3)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______是正确的。
    【拓展】
    (4)要除去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碳酸钠,所用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反思】
    (5)通过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______。
    【答案】(1)或碳酸钠
    (2)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③. 使样品中的完全反应
    (3)3 (4) (5)密封保存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全部变质,会生成碳酸钠,故填Na2CO3或碳酸钠;
    【小问2详解】
    由实验步骤①及结论可知,该步骤中氯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排除碳酸钠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反应结束后,测溶液pH=10,则说明溶液显碱性,即原固体中含有NaOH,故填产生白色沉淀;NaOH;使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
    【小问3详解】
    由实验①和②的结论可知,原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则猜想3正确,故答案为3
    【小问4详解】
    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可用氢氧化钙溶液除去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碳酸钠,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小问5详解】
    通过探究可知,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在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使应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共10分)
    26. 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 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答案】(1)4.4 g。(2)7.3%。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1)根据质量守恒可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 g+100 g-107.6 g=4.4 g;
    (2)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4.4 g
    y=7.3 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3%。
    点睛:利用质量守恒计算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固体
    各取少量固体,分别加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混合气体
    C
    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D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______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在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
    说明固体中,还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相关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