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卷02-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安徽卷)(解析版)
展开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图为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图,图a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图b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c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为:乙→甲→丁→丙
B.图b中所有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C.图c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
D.图c中的②表示呼吸作用
【答案】B
【分析】图a根据数量关系判断,丙是生产者,丁甲乙是消费者;图b中1是生产者,2和3是消费者,4是分解者;图c中根据物质循环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分解作用、④呼吸作用。
【详解】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食物链为丙→丁→甲→乙,A错误。
B.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生产者重新利用,所以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B正确。
C.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丙是分解者,C错误。
D.甲是生产者,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择B。
2.我国科学家将鹿角芽基祖细胞植入小鼠头部,观察到这些细胞的结构功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形成了类似鹿角的软骨组织。此过程主要体现了( )
A.细胞失水B.细胞分裂C.细胞分化D.细胞衰老
【答案】C
【分析】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A.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A不符合题意。
BC.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我国科学家将鹿角芽基祖细胞植入小鼠头部,观察到这些细胞的结构功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形成了类似鹿角的软骨组织,完成该过程进行的生命活动主要是细胞分化,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细胞衰老的特征是,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明等几个同学通过动手实践,解释了多个与显微镜使用有关的问题。下面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将标本向上移动,视野中的物像将会向下移动
B.转动转换器,由一个较短的物镜换成一个较长的物镜,视野将会变亮
C.“bpdq”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看到的仍是“bpdq”
D.观察叶的临时切片时,视野中物像不能同时清晰,原因可能是切片的厚薄不一致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A.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将标本向上移动,视野中的物像将会向下移动,A正确。
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范围越小,透光变少,视野亮度越暗;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由一个较短的物镜换成一个较长的物镜,放大倍数变大,视野变暗,B错误,
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pdq”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bpdq”,C正确。
D.观察叶的临时切片时,视野中物像不能同时清晰,原因可能是切片的厚薄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D正确。
故选B。
4.如图为农作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Q点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种植密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C.种植密度为b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D.种植密度在d之后,农作物将会减产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A.由图可知,Q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A正确。
B.由图可知,当种植密度从c增加到d时,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增加,B错误。
C.由图可知,种植密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C正确。
D.由图可知,种植密度在d之后,呼吸作用占优势,农作物有机物的消耗大于有机物的产生,农作物将会减产,D正确。
故选B。
5.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B.环剥处的上下方都会形成树瘤
C.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切断D.柳树的循环系统被切断
【答案】C
【分析】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内含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韧皮部中有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筛管细胞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详解】A.树瘤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环切,切断了有机物的运输,与有机物的积累有关,而不是无机盐,A错误。
B.环剥处的上方会形成树瘤,因为上方树皮中的筛管被切断,导致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从而在伤口上方积累,形成树瘤,而下方没有积累有机物,不会形成树瘤,B错误。
C.树皮被环剥一圈后,环剥处的上方树皮中的筛管被切断,导致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从而在伤口上方积累,形成树瘤,C正确。
D.植物没有系统层次,柳树没有循环系统,D错误。
故选C。
6.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 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制作一期“吃出健康”的黑板报。下列同学准备的资料中,正确的是( )
A.均衡膳食要求摄入的食物类别多样,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要平衡
B.维生素、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C.制作酸奶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转化成乳酸
D.馒头咀嚼后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
【答案】A
【分析】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2.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消化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学性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
3.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的小肠直接吸收。
【详解】A.均衡膳食是指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确保身体获得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同时保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这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原则之一,A正确。
B.维生素和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但它们并不需要经过消化过程,B错误。
C.制作酸奶的过程涉及乳酸菌在牛奶中发酵,将乳糖转化为乳酸,而不是将蛋白质转化为乳酸。这个过程通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因为乳酸菌是厌氧菌,C错误。
D.馒头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当人们咀嚼馒头时,唾液中的淀粉酶会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不是葡萄糖。麦芽糖在口腔中会给人一种甜味的感觉,D错误。
故选A。
7.如图是萌萌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的肺容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AB段表示吸气过程
②萌萌肺容量是F点和B 点对应的数值的平均值
③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答案】A
【分析】图是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肺容量变大,B→C肺容量变小。
【详解】①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正确;
②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错误。
③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错误。
④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正确。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散文《岳阳楼记》脍炙人口,他的另一篇词作《渔家傲·秋思》中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句子,描写了当时将士艰苦的边塞生活。下列对于“衡阳雁去”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衡阳雁去”是鸟类的迁徙行为
B.“衡阳雁去”是生物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C.“衡阳雁去”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北雁南飞”的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答案】B
【分析】从动物的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上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贮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详解】A.迁徙行为是动物周期性的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居地的行为,“衡阳雁去”属于迁徙行为,A正确。
B.鸟类冬季迁徙是它们适应赛冷环境的表现,B错误。
CD.“北雁南飞”这种迁徙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CD正确。
故选B。
9.已知月季和玫瑰同属不同种,月季和桃同科不同属,月季和杨树同纲不同目,月季和百合同门不同纲,与月季亲缘关系最近的植物是( )
A.百合B.杨树C.桃D.玫瑰
【答案】D
【分析】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A.月季和百合:同门不同纲,门是比纲更高的分类单位,因此月季和百合的亲缘关系最远,A不符合题意。
B.月季和杨树:同纲不同目,纲是比目更高的分类单位,因此月季和杨树的亲缘关系比月季和桃还要远,B不符合题意。
C.月季和桃:同科不同属,科是比属更高的分类单位,因此月季和桃的亲缘关系比月季和玫瑰要远一些,C不符合题意。
D.月季和玫瑰:同属不同种,根据生物分类的等级,属是比种更高的分类单位,但仍然是相对接近的分类,D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下列有关健康生活、安全用药与急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容易患可遗传性疾病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C.遇到煤气中毒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关闭气源并开窗通风
D.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答案】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不论人的体质强弱,都有可能易患可遗传性疾病,故A错误。
B.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故B正确。
C.遇到煤气中毒的紧急情况,应立即关闭气源并开窗通风,以降低煤气的浓度,故C正确。
D.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剂量和服用时间服用,以充分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或危害,故D正确。
故选A。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20分)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20分。
11.常见宠物红耳龟是一种淡水龟,其繁殖、竞争能力强,会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宠物弃养、养殖逃逸等因素,红耳龟成为我国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下图一是某池塘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柱状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 和 。
(2)图一食物网中含 条食物链,与红耳龟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 。
(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水生植物→虾→红耳龟”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
【答案】(1)非生物部分 分解者
(2)4 虾、鱼(缺一不可)
(3)水生植物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该食物网中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虾→鱼→红耳龟、水生植物→虾→红耳龟、水生植物→红耳龟、水生植物→昆虫→蛙→红耳龟共4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鱼与红耳龟都以虾为食,它们是竞争关系,红耳龟以鱼为食,它们是捕食关系;红耳龟和虾都以水生植物为食,是竞争关系,红耳龟以虾为食,是捕食关系。
(3)在食物链中有机物的总量随着食物链递减,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水生植物→虾→红耳龟”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则丙有机物含量最高对应的生物是水生植物。
12.艾滋病(AIDS)是因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传播,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HIV属于 。
(2)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角度分析,我们所有健康人都是艾滋病的 。
(3)导致人患艾滋病的生物与图中的 (填字母代号)结构最相似,其最大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 内。
(4)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HIV疫苗,如果研制成功,将是人类的一大福音。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注射疫苗后能产生
【答案】(1)病原体
(2)易感人群
(3)D 活细胞
(4)抗体
【分析】(1)图中,A是霉菌,B是细菌,C是酵母菌,D是病毒。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详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病毒(HIV)属于病原体。
(2)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群和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因此,我们所有健康人都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3)D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分析题干可知,导致人患艾滋病的生物与图中的D病毒,其最大的结构特点是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4)接种HIV疫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13.家鸡是常见的家禽,卵生,食性杂,其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1)家鸡的性状与染色体、基因和 DNA 有关,请用数学符号“∈”表示三者的“属于”关系(例:若 a 属于 A, 则 a∈A): 。
(2)在家鸡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
(3)家鸡的鸡冠有多种,玫瑰冠和单冠是其中一对相对性状,如图是两种冠形的杂交图解(用E、e表示控制鸡冠形状的显、隐性基因),根据图中所示遗传结果,推断单冠是 性状,第三代单冠个体中基因型为EE的概率是 。
(4)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是家鸡的食物之一。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答案】(1)基因∈DNA∈染色体
(2)配子/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3)显性 1/3
(4)完全变态
【分析】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它表现为显性性状;当生物的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如aa)控制时,表现为隐性性状。
【详解】(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因此染色体、基因和DNA三者的关系为基因∈DNA∈染色体。
(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根据第二代单冠个体与单冠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玫瑰冠个体,可知单冠是显性性状,玫瑰冠是隐性性状。单冠个体与单冠个体杂交,子代既有单冠又有玫瑰冠个体,可以推断第二代单冠个体的基因型都为Ee。他们产生的后代中EE:Ee:ee=1:2:1,单冠个体占3/4,玫瑰冠个体占1/4,因此单冠个体中EE的概率是1/3。
(4)菜粉蝶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14.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预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缓。图1是心脏的结构解剖图,图2是人脑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填名称)。图1所示的心脏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序号)。
(2)室间隔就相当于心脏中的“承重墙”,“承重墙”一旦发生破裂穿孔,将导致动脉血和静脉血混合,使心脏的 泵出的血液含氧量降低,进而影响体循环中全身各器官的供氧。
(3)对室间隔缺损直径较小的病人,能通过微创伤手术治疗,即通过腿上的股静脉将导丝通到心脏缺损部位修补,此时导丝先到达心脏的 (填序号)。
(4)生活压力过大、长期酗酒吸烟、熬夜等因素都会对神经产生不小的刺激,这些刺激传到图2中的[ ] ,使人体产生心脏疼的感觉。因此倡导人们健康地生活。
【答案】(1)房室瓣 ⑤⑥
(2)左心室
(3)①
(4)A大脑(皮层)
【分析】(1)图1是心脏的结构简图: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主动脉;④肺动脉;⑤左心房;⑥左心室。图2中A大脑、B小脑、C脑干。
(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详解】(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氧气流经心脏四个腔的先后顺序是⑤左心房→⑥左心室→①右心房→②右心室,其中⑤左心房、⑥左心室流动的是动脉血。
(2)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承重墙”倒塌大多是因为左冠状动脉出现堵塞,从而影响心脏壁最厚的B左心室的血液供应。使其心肌细胞缺少氧气和养料,成为坏死的心肌,进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供血。
(3)微创伤手术治疗时,导丝从腿上的股静脉进入,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知,导丝会首先进入体循环的终点①右心房。
(4)从题干可知,生活压力过大、长期酗酒吸烟、长时间熬夜等因素都会对神经产生不小的刺激,从而传到图2中的A大脑皮层使人体产生相应的心脏疼的感觉,为避免发生这种现象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不吸烟、不酗酒、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生物:卷01-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安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卷01-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模拟卷(安徽卷)(解析版),共14页。
中考生物考前冲刺卷五(原卷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考前冲刺卷五(原卷版+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生物考前冲刺卷四(原卷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考前冲刺卷四(原卷版+教师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