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原卷版+解析)

    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原卷版+解析)第1页
    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原卷版+解析)第2页
    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1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小华用焦距为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如下操作:
    (1)实验前,小刚利用“平行光聚焦法”(如图甲所示)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_____(选填“强”或“弱”);
    (2)小刚将(1)中测过焦距的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欲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通过步骤(2)的调整,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后,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将蜡烛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2.小宇同学有一次用爷爷的放大镜(焦距为10cm)看窗外的物体时.发现看到的物体是倒立的,心里想:放大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一架光具座,一个光屏、一根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1)在图中的装置上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一倒立、______(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
    (3)继续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实验步骤:
    ①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________,并记下f;
    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________,目是________;
    ③移动蜡烛,分别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在1倍焦距以内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________的像为止,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此时像距的大小;
    ④整理数据和器材;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 小华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
    (2)当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实验时,若用一张纸片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4)小华将一副老花镜的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仅将光屏向_________端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成烛焰清晰的像。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若发现凸透镜表面沾满了灰尘,下面去除灰尘的方法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直接用手将灰尘擦去
    B.先用水冲洗,再用柔软纸巾轻轻擦干
    C.用毛巾将灰尘擦去
    (2)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必须将蜡烛和光屏安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并且烛焰、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做完实验后,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通过透镜看到书名《物理》的“物”字形状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
    A. B.
    C. D.
    6.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他调节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等大的像,像应该是 ___________(选填“倒立”、“正立”)的;
    (2)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光屏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合适位置,就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__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生活中的 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由图甲可知透镜焦距为20cm
    B.在图甲中,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仍有完整的像
    C.在图乙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0cm~50cm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7. 小聪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心中存在困感问题:
    (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8. 小红和家人一起乘高铁去旅行,进站时要进行身份验证,她发现屏幕上的头像较小,不能完成人脸识别,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识别。她了解到屏幕上的头像是通过摄像头内的凸透镜形成的,于是带着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小红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并靠在一起,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形成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变大;
    (3)根据以上实验,小红进行人胎识别时,为使屏幕上的头像变大,她应该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4) 在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也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______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婚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______(填“0”“1”“2”或“3”)。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凸透镜因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再将蜡烛从光具座上25cm处移到10cm刻度线处,若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此过程中,烛焰移动的速度_______烛焰的像移动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某小组同学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另一侧将光屏沿主光轴远离透镜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将___________。
    11.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惭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依据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人眼在图中__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小明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2)调节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镜片,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可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3. 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应用了此成像特点的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3)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______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14.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
    (1)进入影院,小明发现银幕表面较为粗糙,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反射。
    (2)小明在银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这个影像相对于胶片上的图案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同时,影像又是放大的,是因为胶片放在了距离镜头_______(填答案序号)的位置。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以外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15. 在“天宫课堂”的水球实验中,小玉看到王亚平老师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于是她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玉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__cm。
    (2)如图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
    (3)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向 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现象与 ___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 _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上调凸透镜
    ③向上调蜡烛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探究蜡烛的烛焰能否在光屏上成实像,应该把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的______(选填“A”、“B”或“C”)处。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
    (2)下表是小雨设计的实验表格,请你在表格中横线处补全缺少的项目,小雨用焦距为的凸透镜做实验,蜡烛放到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性质,同时测出此时物距和像距,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些,重复以上操作。把实验测出的数据和成像的性质填入表中;
    (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雨换用如图乙所示焦距不同的A、B两个凸透镜中的一个再进行实验,当物距为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测出像距为,结合上表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出小雨这次实验用的是______(选填“A”或“B”)透镜;
    (5)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生活中存在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错觉”的现象,如泳池水看起来变浅了,所以不能贸然下水,以免发生危险。如图丙所示,人眼在B点看到水中A点的像在点处,请完成人眼在B点看到A点的像的光路图______。
    17. 大威利用光具座、蜡烛、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A(焦距未知)、B(焦距为20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此时应向______调节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正确调节后,蜡烛、凸透镜A、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凸透镜A的焦距为______cm;
    (3)凸透镜A固定不动,将蜡烛移动到______(选填“35”“25”或“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
    (5)为了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形状的变化情况,他应选用凸透镜______(选填“A”或“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______
    30

    缩小
    15
    20

    等大
    20
    15

    放大
    30
    2023年中考物理必考重点难点压轴题25个小微专题精炼(全国通用)
    专题1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如下操作:
    (1)实验前,小刚利用“平行光聚焦法”(如图甲所示)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_____(选填“强”或“弱”);
    (2)小刚将(1)中测过焦距的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欲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通过步骤(2)的调整,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后,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将蜡烛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1)强 (2)靠近 (3)远离
    【解析】(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距越小,说明焦点距离光心越近,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越强。
    (2)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当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时,物距为
    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u>2f,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u>2f,则
    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光屏应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光具座的60cm到70cm之间,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3)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成像远离凸透镜,所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2.小宇同学有一次用爷爷的放大镜(焦距为10cm)看窗外的物体时.发现看到的物体是倒立的,心里想:放大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一架光具座,一个光屏、一根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1)在图中的装置上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一倒立、______(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
    (3)继续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1)照相机 (2)放大 (3)虚
    【解析】(1)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2)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15.0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0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线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实验步骤:
    ①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________,并记下f;
    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________,目是________;
    ③移动蜡烛,分别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在1倍焦距以内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________的像为止,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此时像距的大小;
    ④整理数据和器材;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答案】(1)焦距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清晰(2)80cm(3)右(4)变大
    【解析】(1)①f是焦距,故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焦距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②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利用入射光线经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故此时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③将蜡烛慢慢从远处靠近,移动光屏,直至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这样可以确定像距的大小,便于观察像的特点。
    (2)如图所示,当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光屏在8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承接到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凹透镜是发散透镜,故成像在光屏后,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
    (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变大。
    4. 小华用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_;
    (2)当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实验时,若用一张纸片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4)小华将一副老花镜的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仅将光屏向_________端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成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 (1)同一高度 (2)照相机 (3)能 (4)左
    【解析】(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由图可知,物距u=50.0cm-20.0cm=30.0cm
    像距v=65.0cm-50.0cm=15.0cm
    已知f=10.0cm,此时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若用一张纸片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都有光线射向凸透镜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完整的烛焰的像,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4)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光提前会聚,将一副老花镜的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此时清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要在光屏上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若发现凸透镜表面沾满了灰尘,下面去除灰尘的方法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直接用手将灰尘擦去
    B.先用水冲洗,再用柔软纸巾轻轻擦干
    C.用毛巾将灰尘擦去
    (2)要能在光屏上成像,必须将蜡烛和光屏安放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选填“同侧”或“异侧”),并且烛焰、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做完实验后,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通过透镜看到书名《物理》的“物”字形状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 B 异侧 A
    【解析】(1)AC.凸透镜表面沾满了灰尘,因为灰尘是颗粒,用手擦拭或用毛巾擦,可能会划伤显凸透镜,故AC不符合题意;
    B.先用水冲洗,再用柔软纸巾轻轻沿着一个方向擦可减少对凸透镜的划伤,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光屏上成像,即成的是实像,是来自烛焰的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光屏上形成的,所以必须将蜡烛和光屏安放在凸透镜的异侧,并且烛焰、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做完实验后,将凸透镜平放在物理课本封面上,课本与凸透镜的距离很近,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通过透镜看到书名《物理》的“物”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他调节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等大的像,像应该是 ___________(选填“倒立”、“正立”)的;
    (2)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将光屏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合适位置,就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__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生活中的 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由图甲可知透镜焦距为20cm
    B.在图甲中,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仍有完整的像
    C.在图乙中,移动光屏成清晰像后,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若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0cm~50cm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 (1)倒立 (2)左 缩小 照相机 (3)B
    【解析】(1)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与像距相等,由于能够成清晰的像,所以此时物体一定在2倍焦距上,像一定也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上,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特点可知,此时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由图可知,相对于甲图来说,蜡烛向左移动,所以若想要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特点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A.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与像距相等,由于能够成清晰的像,所以此时物体一定在2倍焦距上,像一定也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上,根据光具座的读数可得,2倍焦距是20cm,所以焦距是10cm,故A错误;
    B.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但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不过由于折射光线变少,所以像的亮度会变暗,故B正确;
    C.凸透镜成实像时,透镜不动,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因为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若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40cm~50cm之间,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此时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光屏无法承接虚像,所以无论怎么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故D错误。故选B。
    7. 小聪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心中存在困感问题:
    (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答案】 (1)10.0 (2)光屏中央 (3)例立 缩小 (4)投影仪 (5)近视眼
    【解析】(1)由图甲可知,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为
    f=60.0cm-50.0cm=10.0cm
    (2)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物距
    u=50.0cm-20.0 cm=30.0cm>2f
    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为u′=50.0cm-35.0cm=15.0cm
    因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即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8. 小红和家人一起乘高铁去旅行,进站时要进行身份验证,她发现屏幕上的头像较小,不能完成人脸识别,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识别。她了解到屏幕上的头像是通过摄像头内的凸透镜形成的,于是带着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
    (1)小红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并靠在一起,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形成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的像变大;
    (3)根据以上实验,小红进行人胎识别时,为使屏幕上的头像变大,她应该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
    (4) 在图乙所示位置时,烛焰也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答案】(1)同一高度 (2)漫反射 右 (3)靠近 (4)等大 10.0
    【解析】(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与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如图甲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上的像是从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得到,所以是漫反射形成的。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则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可知,小红进行人胎识别时,为使屏幕上的头像变大,她应该靠近镜头。
    (4)当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为20.0cm,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______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婚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______(填“0”“1”“2”或“3”)。
    【答案】 (1) 放大 投影仪 (2) 左 (3)0
    【解析】(1)如图,物距为12.0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成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0cm刻度线处,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光屏需要向左移动。
    (3)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0cm和85.0cm刻度线处,则像距为
    像距小于焦距,而此题若点燃的蜡烛从15.0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0cm刻度线处,物距始终大于两倍焦距,若光屏能承接到像,则说明成的是实像,当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才能够承接到像,而此时像距为15.0cm,小于一倍的焦距,故无法承接到像,故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0。
    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凸透镜因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这是________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再将蜡烛从光具座上25cm处移到10cm刻度线处,若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此过程中,烛焰移动的速度_______烛焰的像移动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某小组同学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另一侧将光屏沿主光轴远离透镜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将___________。
    【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照相机 (3)靠近 大于 (4) 不变
    【解析】(1)像与物的连线经过凸透镜的光心,把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节在同一高度,这样像就会落在光屏的中央位置,便于观察像。
    (2)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25cm,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将蜡烛从光具座上25cm处移到10cm刻度线处;成实像时,物体远离凸透镜,像靠近凸透镜,要把光屏靠近凸透镜。
    成实像时,当物体在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围内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时,物体移动的速度小于像移动的速度。由题意知,蜡烛从光具座上25cm处移到10cm刻度线处,即物体在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围内移动,物体移动的速度大于像移动的速度。
    (4)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处,光通过凸透镜后形成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所以移动光屏时,光屏上的光斑大小保持不变。
    11.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惭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依据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人眼在图中__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小明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1)10.0 (2)放大 投影仪 (3)B (4)远视
    【解析】(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50.0cm-40.0cm=10.0cm
    (2)由乙图可知,物距u=15.0cm,由于ff,所以光屏向右移动,移动到60cm到70cm刻度线之间,所以光屏远离凸透镜。
    (4)原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和近视眼的成因相似。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提前会聚,要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要使物距减小,或使像距减小,所以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由于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以把光屏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故选③。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探究蜡烛的烛焰能否在光屏上成实像,应该把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的______(选填“A”、“B”或“C”)处。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
    (2)下表是小雨设计的实验表格,请你在表格中横线处补全缺少的项目,小雨用焦距为的凸透镜做实验,蜡烛放到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性质,同时测出此时物距和像距,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些,重复以上操作。把实验测出的数据和成像的性质填入表中;
    (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雨换用如图乙所示焦距不同的A、B两个凸透镜中的一个再进行实验,当物距为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测出像距为,结合上表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出小雨这次实验用的是______(选填“A”或“B”)透镜;
    (5)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生活中存在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错觉”的现象,如泳池水看起来变浅了,所以不能贸然下水,以免发生危险。如图丙所示,人眼在B点看到水中A点的像在点处,请完成人眼在B点看到A点的像的光路图______。
    【答案】 (1)B 同一高度 (2)正倒 (3)变大 (4)A
    (5)
    【解析】(1)为了实验中物距和像距的长度都能满足,应该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点位置,即B点位置。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实验中像的性质主要是虚像和实像,像的正立和倒立,像的大小,由表格中所缺的项可知,应该为正倒。
    (3)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
    (4)当物距为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测出像距为,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应该选择5cm,故选A。
    (5)人眼在B点看到水中A点的像在点处,所以先连接B,确定折射点,做出法线,然后连接A点到折射点,图中只有光线为实线,光的方向由A点射向B点,如下图所示:
    17. 大威利用光具座、蜡烛、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A(焦距未知)、B(焦距为20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此时应向______调节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正确调节后,蜡烛、凸透镜A、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凸透镜A的焦距为______cm;
    (3)凸透镜A固定不动,将蜡烛移动到______(选填“35”“25”或“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
    (5)为了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形状的变化情况,他应选用凸透镜______(选填“A”或“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答案】 (1)上 (2)10,0 (3)15 照相机 (4)放大(5)B
    【解析】(1)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说明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偏低,所以应将蜡烛向上调节。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
    u=v=2f=20.0cm
    所以f=10.0cm。
    (3) 凸透镜A固定不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物距大于20cm,所以将蜡烛移动到15.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u′=40.0cm-15.0cm=25.0cm>2f=20cm
    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像距为
    v′=25cm>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眼睛的结构中,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形状就会发生变化,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发生变化,看远处物体时,会聚能力要减弱,所以应选用与凸透镜A焦距不同的凸透镜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虚实
    大小
    ______
    30

    缩小
    15
    20

    等大
    20
    15

    放大
    30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06选择题里的电路故障问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06选择题里的电路故障问题(原卷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两灯均不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05选择题里的动态电路问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05选择题里的动态电路问题(原卷版+解析),共22页。

    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04选择题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综合计算问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必考重难点压轴专题精炼(高分突破)专题04选择题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综合计算问题(原卷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D,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