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中考化学压轴题题型5 流实验方案、坐标图像、一步转化判断、技巧性计算

    2024中考化学压轴题题型5 流实验方案、坐标图像、一步转化判断、技巧性计算第1页
    2024中考化学压轴题题型5 流实验方案、坐标图像、一步转化判断、技巧性计算第2页
    2024中考化学压轴题题型5 流实验方案、坐标图像、一步转化判断、技巧性计算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中考化学压轴题题型5 流实验方案、坐标图像、一步转化判断、技巧性计算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中考化学压轴题题型5 流实验方案、坐标图像、一步转化判断、技巧性计算,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此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B.利用此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应达到着火点
    C.利用此实验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D.利用此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MnO2能够加快H2O2分解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 验证白磷燃烧需达到着火点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分子运动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5.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甲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图乙探究MnO2可加快H2O2的分解
    C.图丙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D.图丁验证CaO与水反应放热
    6.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AB.BC.CD.D
    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B.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
    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8.向下表中的乙物质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甲物质至过量,其相关量y与所加乙物质的质量关系与如图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9.向盛有氢氧化钡溶液的烧杯中,缓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烧杯中的某些量随着稀硫酸的滴加,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B.C.D.
    10.实验室使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B.C.D.
    11.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A. ①表示向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
    B. ②表示电解水
    C. ③表示向一定量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
    D. 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12.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B.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C.向一定量的K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D.向等质量的Mg、Al、Fe粉末中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
    13.下列四个实验相关数据、图像。与对应实验操作不相符的是
    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不断加入稀盐酸
    D.向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石灰水
    1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
    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15.用图 1 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 2 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B.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
    C.cd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打开止水夹,广口瓶内吸入水
    D.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现象和结论
    16.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H2O→Ca(OH)2B.KNO3→K2SO4
    C.CO2→COD.Na2CO3→NaOH
    17.下列物质转化能够一步实现的是
    A.BaCl2→Ba(OH)2B.CO2→CO
    C.Cu(NO3)2→AgNO3D.Fe2O3→Fe(OH)3
    18.下列变化不能通过加稀盐酸反应实现的是
    A.Al→AlCl3B.Fe2O3→FeCl2
    C.CaCO3→CaCl2D.Fe→FeCl2
    19.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
    A.S→点燃O2SO3→NaOH溶液Na2SO4B.Zn→稀H2SO4ZnSO4→BaCl2溶液ZnCl2
    C.CuO→高温CCu→Al2(SO4)3溶液Al D.NaCl→AgNO3溶液NaNO3→KOH溶液KNO3
    2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CuO→CuCl2→Cu(OH)2B.H2SO4→HCl→HNO3
    C.NaCl→NaNO3→Na2SO4D.K2CO3→K2SO4→KOH
    21.“铜的循环”如图。其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有氢气生成B.物质X可能是NaOH
    C.反应④生成黄色溶液D.物质Z可能是银
    22.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O2、CO、CO2B.H2O2、H2O、H2
    C.CO2、Na2CO3、NaOHD.CaO、Ca(OH)2、CaCl2
    23.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间相互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达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AB.BC.CD.D
    24.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如图所示,甲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乙有两种途径,乙发生一步反应转化为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是FexO4,则乙是Fe
    B.若乙是金属,则单质、氧化物中可能含有同种元素
    C.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小16,则甲、乙一定分别是H2和H2O
    D.若甲是氧化物,则反应①和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不一定相同
    25.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3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15gB.13.2gC.9gD.6.6g
    26.将一定质量的镁粉、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0.2g氢气,则原金属混合物的质量不可能是
    A.2.4gB.2.7gC.4.6gD.6.5g
    27.将足量的镁粉加入100g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103.3g溶液,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A.0.2gB.0.3gC.0.4gD.0.6g
    28.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质量之比为
    A.3:2B.4:3C.1:1D.1:2
    29.已知某CO和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现取6 g该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2gB.4.4gC.5.0gD.6.2 g
    30.将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19.2g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得到的氧化物质量可能为( )
    A.32.0gB.24.0gC.25.0gD.22.0g
    31.向某氯化钡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硫酸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氯化钡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42.1%B.29.6%C.67.3%D.98.3%
    32.向10g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5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滤液蒸干得到11.8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A.40%B.47%C.50%D.53%
    33.现有17.4g放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Ca(OH)2,向其中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1.1gB.14.2gC.22.2D.44.4g
    34.现有10g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0%B.50%C.56%D.48%
    35.向11.2g含有两种杂质的铁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g氢气。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为
    A.Mg、CuB.Al、CuC.Zn、CuD.Mg、Zn
    36.CO和CO2混合气体15g,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g,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0% B.40% . C.50% D.60%
    37.已知2NaHCO3ΔNa2CO3+H2O+CO2↑。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A.33.6%B.40%C.47.3%D.60%
    38.向由氯化钠和硝酸钠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后发现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
    A.41%B.34%C.59%D.69%
    39.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70%B.80%C.10%D.45%
    40.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14.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A.40%B.30%C.20%D.10%
    4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若32g甲烷燃烧全部变为CO、CO2和H2O,恢复到室温,测得所得气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则燃烧所耗氧气的质量为
    A.128gB.112gC.100gD.96g
    42.实验室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固体混合物28g,使之与200g质量分数为24.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为止,过滤,将滤液蒸干后会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A.77gB.76gC.46.5gD.47.5g
    43.将质量相等的Mg、Al、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A.B.C.D.
    二、多选题
    44.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三种溶质
    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e点时,固体中只含两种物质
    45.现有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14.6g,向其中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并振荡,恰好完全反应,得210.2g不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B.原固体混合物中 NaOH 的质量为 4g
    C.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D.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3%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CO2能与水反应
    C.验证Fe、Cu、Ag的活动性
    D.比较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
    实验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
    异常情况
    未看到火星四射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选项
    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
    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选项


    y
    A
    Zn
    稀硫酸
    生成气体的质量
    B
    NaOH溶液
    FeCl3溶液
    混合后溶液的质量
    C
    Al2O3
    稀盐酸
    生成水的质量
    D
    CaCl2溶液
    Na2CO3
    生成沉淀的质量
    选项




    A
    H2O
    O2
    CaO
    Ca(OH)2
    B
    H2SO4
    HCl
    MgCl2
    Mg(OH)2
    C
    HCl
    CO2
    CaCO3
    H2O
    D
    FeSO4
    FeCl2
    Cu
    CuO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碘和蔗糖属于不同种物质,溶剂均是水,实验中发现碘几乎不溶于水,而蔗糖溶于水,利用此实验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选项A正确;
    B、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属于可燃物,均在空气中,均用酒精灯加热,但二者着火点不同,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利用此实验可以探究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应达到着火点,选项B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则有氢氧化钙固体析出,可以利用此实验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选项C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此实验中饮料瓶变瘪,只能说明瓶内二氧化碳气体减少,至于是否与水反应还必须证明生成物,利用此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D不正确。故选D。
    2.D
    【详解】A、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
    B、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水,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左边试管中铁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是因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比铜活泼,右边试管中铁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是因为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说明铁比银活泼,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泼性,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图中实验,小木条先燃烧,说明木条的着火点比,可比较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3.D
    【详解】A、左边含有5%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右边含有5%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证明MnO2能够加快H2O2分解,故A正确;
    B、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故B正确;
    C、左边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右边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燃烧,可以验证白磷燃烧需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D错误。
    故选D。
    4.B
    【详解】试题分析: A选项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能达到目的;B选项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敞口容器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是不能达到目的的;C选项用浓氨水探究分子的运动;时能达到目的的;D选项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时能达到目的的;故选B。
    考点:实验方案评价
    5.C
    【详解】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中通过对比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体积相同,能探究MnO2可加快H2O2的分解,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选项中使用的药品分别是红磷、白磷,不能用于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热,反应后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能验证CaO与水反应放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6.C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但若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铁丝则不能燃烧,该选项解释合理;
    B.过滤时滤纸破损,会使泥沙流入烧杯中,使滤液仍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无法完全消耗氧气,使测得结果偏小,而不是偏大,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会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钙反应,则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C。
    7.A
    【详解】A、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固体质量先不再变化。因固体质量相同,则有催化剂的氯酸钾中氯酸钾的质量少,放出氧气的质量少,则固体质量减少的少,剩余固体的质量较大。故A正确;
    B、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关系式为2Mg48+O232点燃2MgO,48份质量的镁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则质量相等的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镁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故B不正确;
    C、pH=13的溶液显碱性,则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pH=13的某碱溶液,溶液的pH变大,继续加入溶液,溶液的pH升高,但是始终小于13,故C不正确;
    D、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硝酸钡反应完全,沉淀质量不变,开始加入稀硫酸就有沉淀产生,故D不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向稀硫酸中加入Zn,Zn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开始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硫酸消耗完,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A正确;
    B、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FeCl3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减少,故B不正确;
    C、向稀盐酸中加入Al2O3,Al2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生成水的质量开始增加,稀盐酸反应完全,不再增加,故C正确;
    D、向Na2CO3中加入CaCl2溶液,Na2CO3 和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沉淀的质量开始增加,碳酸钠反应完全,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故选B。
    9.C
    【详解】A、随着稀硫酸的不断加入,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增加,图示变化趋势不正确;
    B、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故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但滴加稀硫酸后立即反应,故图中生成的沉淀质量起点应该从0点开始,图示变化趋势不正确;
    C、氢氧化钡显碱性,故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pH逐渐减小至小于7,图示变化趋势正确;
    D、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质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待完全反应后,稀硫酸过量,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图示变化趋势不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详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开始的一段时间不会生成氧气,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固体质量逐渐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B错误:
    C、二氧化锰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故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固体中锰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锰钾元素的质量比不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1.D
    【详解】A、向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碱性减弱溶液pH减小,当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溶液pH小于7,加入的盐酸pH=2,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了水,故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2,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不是2:1,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生成的水中含有氧元素,故反应后液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反应中镁和氢气质量比为:24:2=12:1,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中铁和氢气质量比为:56:2,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与足量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镁比铁多,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溶液pH的变化进行分析;
    D、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及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详解】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A错误;
    B、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无变化,但由于有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不断变小,锰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是先上升后不变,该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故B错误;
    C、氢氧化钾溶液pH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的过程中,碱不断消耗,碱性不断减弱,pH不断变小,恰好反应时pH=7,直至过量pH小于7,图像正确;故C正确;
    D、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铝>铁,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观看斜率,斜率越大,反应的越快;由于等质量的Mg,Al,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是Al>Mg>Fe;故D项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稀盐酸溶液为酸性,开始pH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压轴题提升练习专题07 一步转化的判断(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压轴题提升练习专题07 一步转化的判断(全国通用)(含解析),共15页。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培优练习专题07 一步转化的判断(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培优练习专题07 一步转化的判断(含解析),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压轴题08 技巧性化学计算-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压轴题08 技巧性化学计算-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压轴题08技巧性化学计算-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压轴题08技巧性化学计算-中考化学压轴题突破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