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06 思乡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展开考
点
阐
述
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思乡诗。
1.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这类诗情真意切,真实地表现了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2.对思想内容的感受与理解。
常见题型
3.对遣词造句的鉴赏。
4.相关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技巧1: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思乡诗
技巧2:要抓住意象。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方法点拨
技巧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技巧4: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
例题精析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①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②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咬文嚼字。(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①倍: ②独: ③遍:
④逢: ⑤忆: ⑥遥:
【答案】:1.更加 2.独自 3.都 4.碰到 5.思念 6.在远方
2.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技巧1 ▲技巧3
【解析】: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深层含义。
【答案】: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和寂寞孤独的感受。“异乡异客”极言作客异乡的生疏与不适,“独”则表达了自己的寂寞孤独。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技巧3 ▲技巧4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答案】: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本诗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技巧3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找出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的情感,通过重点诗句来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无数无数游子在外漂泊时对家人的思念。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说明诗人孤身一人远在他乡。
B.“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说诗人只有在遇到节日的时候才会思念亲人。
C.“遥知兄弟登高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画面,他猜想“兄弟们今日会登高望远”。
D.“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说的是王维自己,诗人此刻异常孤独,想念远方的亲人。
【答案】:B
(二)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②悠悠:飘荡的样子。③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④历历:清楚可数。⑤萋萋:形容草木茂盛。⑥.乡关:故乡家园。⑦.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技巧1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找出关键字,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的情感,抓住各项的表述要点,结合整首诗歌来分析。
【答案】: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技巧2
【解析】:先翻译句子的意思,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3.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技巧3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找出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的情感。
【答案】: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下列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运用写实手法,从神话传说落笔具体写出黄鹤楼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B.颔联,由神话回到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
C.颈联,诗人视线从远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汉阳平野树木葱翠,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D.尾联,描绘江面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答案】:A 赏析有误,首联从黄鹤楼命名之由着思,从神话传说落笔,故不能说是“写实手法”,也不是“具体写出”;故选:A。
实战演练
(一)《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①瓜洲: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②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在长江南岸,与瓜洲隔江相望。③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王安石在江宁(南京市)时曾居住在钟山脚下。
[阅读训练]
1.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运用合理的想象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求至少用上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衬托手法中的两种,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明月”意象表达相思之情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很常见,请另外写出两句这样的古诗句(两句应取自不同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阅读训练]
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
2.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阅读训练]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一)
1.思念家乡或急切归乡 2.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3.(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4.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
1.地白(白)凄清(此空填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2.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3.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4.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5.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三)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那种孤寂心情。(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古诗词鉴赏】 05 送别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这是一份【古诗词鉴赏】 05 送别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式标志,基本主题,感情色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鉴赏】 04 田园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这是一份【古诗词鉴赏】 04 田园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侧重形象,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鉴赏】 03 山水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这是一份【古诗词鉴赏】 03 山水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山水诗中的意象,写景名句中常含有精练传神的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