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45183/0-17180254233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45183/0-17180254234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45183/0-17180254234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以下技术成就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 烧制陶器B. 燃放烟花C. 竹简刻字D. 粮食酿酒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烧制瓷器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燃放烟花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竹简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D. 量筒读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3. 下列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分类观: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
B. 微粒观:氯化钠(食盐的主要成份)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 变化观:潮湿的衣服被晒干是物理变化
D. 守恒观: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即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潮湿的衣服晒干,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压缩气体时,分子体积变小
B.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定是分子
C.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 原子可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压缩气体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一定是分子,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符合题意;
D、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铁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B. 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茶水和其中的茶叶
C.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D. 手机电池的正极采用钴酸锂(LiCO2)制成,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通过煮沸能降低水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茶叶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茶水和其中的茶叶,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钴酸锂中钴、锂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氧元素名称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 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中含有CO和NO等,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CO和NO在经过催化转化器时相互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CO和NO按分子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 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
D. 安装了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不含CO和NO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
【详解】A、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CO和NO按个数比2:2=1:1进行,故B说法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28:(2×44)=7:22(或22:7),故C说法错误;
D、安装了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催化转化器的转化率很难达到100%,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尾气中一定含少量CO和NO,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7. 工业制硝酸(HNO3)的转化流程如下(图中单质X是一种常见气体,部分反应条件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单质X是氧气
B. 如图所有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种
C. 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
D. 转化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O
【答案】B
【解析】
【详解】A、Ⅰ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有氢元素、氧元素和氮元素,反应前氨气中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故X含有氧元素,由于X是单质,是一种常见气体,故X是氧气,故A说法正确;
B、图示中涉及到的含有氮元素的物质有NH3、NO、NO2、HNO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NH3中氢元素显示+1价,则氮元素显示-3价,NO中氧元素显示-2价,则氮元素显示+2价,NO2中氧元素显示-2价,则氮元素显示+4价,HNO3中氢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则氮元素显示+5价,故图示所有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故B说法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图示中共有H2O、NO、NO2三种不同的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
D、在流程中NO,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8. 铜粉加热到200℃以上就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因此某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他不停推拉左侧注射器活塞(器壁光滑,摩擦忽略不计)。图2是该实验从加热开始直至实验结束,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y可以表示装置内气体的分子数目
②y可以表示装置内气体的体积
③y可以表示装置内铜粉的质量
④y可以表示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⑤图1装置中的注射器有缓压作用,也可用气球代替
⑥增加电子天平后,该实验也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③⑤B. ①③⑥
C. ①②④⑤D. ②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铜加热时消耗容器内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还有氮气等其他气体分子剩余,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约五分之一,y可以表示装置内气体的分子数目,故该说法正确;
②铜加热时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从0时起体积就开始增加,当温度达到200℃后开始消耗容器内的氧气,气体减少,体积减小,但在受热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气体体积会增大,恢复室温后下降,故该说法错误;
③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当温度达到200℃后铜的质量开始减少,当氧气耗尽,铜的质量不再下降,故该说法正确;
④该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系统的总质量不会改变,故该说法错误;
⑤图1装置中的注射器有缓压作用,但若用气球代替,则无法测出反应结束后气体体积的变化情况,故该说法错误;
⑥增加电子天平后,可称量出反应前后体系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某竹炭牙膏商标上的部分文字,用化学用语填空:
品名:X双竹炭牙膏
成分:碳酸钙、竹炭、磷酸钠、二氧化硅……
①写出二氧化硅化学式并标出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②碳酸根离子符号___________。
(2)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
①图甲实验中,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图甲中夹持木炭的仪器是镊子
B.图甲中实验现象有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图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1) ①. ②.
(2) ①. ②. BC##C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二氧化硅(SiO2)中氧元素显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x+(-2)×2=0,解得x=+4,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故二氧化硅的化合价表示为:;
②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2详解】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方程式为:;
②A、图甲中夹持木炭的仪器是坩埚钳,而不是镊子,坩埚钳一般用来夹持坩埚加热、或往热源中取、放坩埚,也常用作给固体物质加热的夹持工具,故A说法错误;
B、图甲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有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B说法正确;
C、图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说法正确;
故选BC。
10. 请根据下列元素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溴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
(2)A、B、C、D对应的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写出由A和D所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A、B、C、D对应的四种元素中,与溴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1)35 (2)Ne
(3)Na2O或Na2O2
(4)氯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35;
【小问2详解】
A、B、C、D中,C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原子序数,10号元素是氖元素,故其元素符号表示为:Ne;
【小问3详解】
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正电荷的钠离子,故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8号元素是氧元素,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负电荷的氧离子,故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故由A和D所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当氧元素显示-1价,钠元素显示+1价时,也可以形成Na2O2;
【小问4详解】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溴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B的最外层也是7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B的质子数为17,表示的是17号的氯元素。
11.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同学们经常在化学实验室制取并使用氧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实验一: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
(1)组装装置B的正确顺序是:铁架台→木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试管、酒精灯”)
(2)利用上述装置制取并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标号),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二:近期,我国科学家突破了CO2人工合成淀粉的技术,为探究该合成淀粉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取2.7g该淀粉用图1所示装置与O2反应,图2是乙中气体传感器所测数据通过电脑转化成的质量~时间关系图。
(3)书写甲装置中淀粉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4)连接甲、乙之前要先通一会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关于上述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该合成淀粉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B. 该合成淀粉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淀粉样品与O2从t1时刻开始反应
D. t2时刻反应结束,此时淀粉有剩余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2) ①. AD或BD(与下一空答案对应) ②. 2H2O22H2O+O2↑或2KClO32KCl+3O2↑(与上一空答案对应)
(3)淀粉+氧气二氧化碳+水
(4)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5)B
【解析】
【小问1详解】
组装仪器顺序一般为自下而上,再从左到右,酒精灯的位置可以决定试管的高度,所以先安装酒精灯,再固定试管,故填:酒精灯;试管;
【小问2详解】
A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即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B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没有棉花,故适用于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即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较干燥,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KClO32KCl+3O2↑、2H2O22H2O+O2↑,故填:AD或BD;2KClO32KCl+3O2↑或2H2O22H2O+O2↑(与上一空对应);
【小问3详解】
淀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淀粉+氧气二氧化碳+水,故填:淀粉+氧气二氧化碳+水;
【小问4详解】
由图2可知,淀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要测量生成物的质量,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若不排净装置中的空气,会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连接甲、乙之前要先通一会O2,故填: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小问5详解】
A、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5g××100%≈0.17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淀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之和为1.2g+0.17g=1.37g,淀粉的质量为2.7g>1.37g,因此一定含有氧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A的分析可知,合成淀粉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在t2时刻才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也就是说淀粉样品与氧气从t2时刻才开始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2可知,t4时刻反应结束,t4时刻以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再增加,但氧气的质量有剩余,若淀粉有剩余反应会继续进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都含有同种元素,其中仅C是一种单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它的用途有___________(填一条)。
(2)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A、B、C三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②A→C的反应中若加入催化剂可增加C的产量
③C→B的反应一定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④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各元素在两物质中的化合价也相同
【答案】(1) ①. H2O2 ②. 制取氧气
(2) (3)②③④
【解析】
【分析】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都含有同种元素,其中仅C是一种单质,A能转化为B,B与C可以相互转化,A能转化为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水,故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都含有氧元素,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小问1详解】
物质A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过氧化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等;
【小问2详解】
B→C即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②A→C即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加入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质量,故错误;
③C→B即为氧气转化为水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故错误;
④A为过氧化氢,B为水,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H2O2中氢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1价,H2O和中氢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价,故只有氢元素在两物质中的化合价相同,氧元素在两物质中的化合价是不同的,故错误;
故选②③④
13. 小明和父亲一起去镇生产资料公司购买化肥,该公司化肥售价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填计算结果)。
(3)小明的父亲分别用10000元钱采购上述化肥,则购得三种化肥中含氮元素质量的多少关系为___________(用化肥编号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七一华源中学九上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七一华源中学九上化学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