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mlNO,同时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有机物,A错误;
B.塑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食用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属于有机物,C错误;
D.木炭属于单质,不属于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反应能量的变化与如图所示相符的是能量( )
A.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B. 碳酸氢钠固体的溶解
C. 灼热的C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 浓硫酸的稀释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以此解题。
【详解】A.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固体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灼热的C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的稀释属于物理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味精(M)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式为
B. 仅含有极性共价键
C. 所有的原子一定不位于同一平面上
D. 少量M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中可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的电子式为 ,A错误;
B.分子中还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C键,B错误;
C.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因此所有原子一定不位于同一平面上,C正确;
D.羧酸具有弱酸性,少量M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中,反应后生成NaHCO3,没有CO2生成,D错误;
故选C。
4. 25℃、101kPa下,表示乙烯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乙烯的燃烧热为1ml乙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没有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A项错误;
B.乙烯物质的量不是1ml,B项错误;
C.碳元素的指定产物为CO2,不是CO,C项错误;
D.符合燃烧热的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D项正确;
故选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不可用于肉制品的生产
B. 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C. 常温下,实验室制氢气(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若用98.6%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反应,则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D.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亚硝酸钠能防腐,能使肉类呈现新鲜的红色,生产加工腊肉、香肠等肉制品时添加适量的亚硝酸钠,用作防腐剂和护色剂,A错误;
B.有效碰撞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B正确;
C.浓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硫,不能生成氢气,C错误;
D.甲烷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错误;
故选B。
6. 人体摄入的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发生逐步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属于二糖
B. 淀粉的分子式为
C. 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D. 葡萄糖既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也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A错误;
B.淀粉的分子式为,B错误;
C.淀粉与纤维素分子式都为,但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也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7. 目前,常利用催化剂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成和,发生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常数也增大
B. 每消耗0.2mlNO,同时生成
C. 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 仅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是平衡不移动,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
B.无标准状况,无法确定气体的体积,故B错误;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故C正确;
D.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CO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和沼气均属于可再生新能源
B. 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C. 工业上,常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来得到金属钠
D. 硝酸铵常用作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时的膨松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新能源,故A错误;
B.煤的气化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故B正确;
C.工业上制取金属钠是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得,故C错误;
D.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可用作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物的膨松剂,故D错误;
故选B。
9. 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与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原子个数比)
B. 高温条件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C. 减小压强,有利于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D. 适当地降低温度,有利于全部转化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开始时,,根据原子守恒,反应一段时间后,,故A正确;
B.反应的,故低温自发反应,故B错误;
C.减小压强,平衡逆向进行,降低氧气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不能转化为,故D错误;
故选A。
10. 阿司匹林(M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下列有关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B. 含有2种官能团
C. 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 属于烃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式为,故A错误;
B.含有酯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故B正确;
C.有机物阿司匹林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分子式为,属于烃的衍生物,故D错误;
故选B。
11. 将、和充入某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A正确;
B.当氨气完全分解时,,可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平衡时氨气不会消耗完,即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和不会是0.8ml,B错误;
C.当氨气完全分解时,氮气的质量为5.6g,可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平衡时氨气不会消耗完,即氮气的质量不会是5.6g,C错误;
D.当氮气和氢气完全反应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4ml,可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平衡时氮气和氢气不会完全反应,即氨气的物质的量不能为0.4ml,D错误;
故选A。
12. 某有机物R的分子式为,R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有( )
①除含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且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②含有。
A. 3种B. 6种C. 9种D. 12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符合条件的取代基组合有2种,分别是-CHO和-CH2CH3,-CH2CHO和-CH3,苯的二取代有邻、间、对3种同分异构体,故符合条件的R的同分异构体共6种,故选B。
13. 羰基硫(COS)是一种熏蒸剂,能防止某些害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量的CO与,发生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平衡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速率:
B. 压强:
C. 平衡常数:
D.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硫化氢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以此解题。
【详解】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反应速率,A错误;
B.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则温度越高气体压强越大,故压强:,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越低平衡常数越大,故平衡常数:,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质量是不变的,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数:,D错误;
故选C。
14.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熔融状态下,中所含的离子总数为
B. 0.2ml甲苯( )中所含的键的总数为
C. 常温下,中所含的电子总数为
D. 0.1ml乙酸与足量的乙醇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的分子总数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熔融状态下,中含有、,所含的离子总数为,A错误;
B.1个甲苯分子共有8个氢原子,共形成8个C-H键,故甲苯中含有的C-H键总数为,B错误;
C.1个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物质的量是,所含的电子总数为,C正确;
D.乙酸与乙醇发生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0.1ml乙酸与足量的乙醇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的分子总数少于,D错误;
故选C。
15. 现有30g仅由纯碱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其全部加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后,得到32.2g固体(仅为NaCl),则原固体混合物中纯碱的物质的量为( )
A. 0.05mlB. 0.1mlC. 0.15mlD. 0.2ml
【答案】D
【解析】
【详解】纯碱和盐酸反应,最终得到的固体为氯化钠,设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g,由于纯碱和碳酸钠的反应导致固体质量减小,方程式为:
,x=21.2;其物质的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室温下,用盐酸与溶液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可以近似地认为实验所用酸、碱稀溶液的密度、比热容与水的相同,并忽略量热计的比热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该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_____。
(2)_____(填“能”或“不能”)用同一温度计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若能,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再去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_____(若不能,该空可不用填)。
(3)实验中改用盐酸与溶液进行反应:
①该实验放出的热量与上述实验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判断的理由是_____。
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则所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_____(已知该温度下水的比热容,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①. 玻璃搅拌器 ②. 防止热量损失
(2)①. 能 ②. 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需用水清洗温度计并用滤纸将水擦干(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3)①. 不相等 ②. 不同物质的量的酸碱混合时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一样,产生的热量也不一样 ③. 3.2 ④. -53.5
【解析】中和热是强酸、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产生1 ml H2O所放出的热量,反应热要与反应的物质相对应,同时要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为使酸完全反应,碱要适当过量,且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要一次快速将稀NaOH溶液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量热计中,迅速盖上泡沫塑料板,根据用温度计测量的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再根据△H=-计算中和热。
(1)由图可知,装置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搅拌器;该实验为中和热测定实验,需要保温,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防止热量损失;
(2)可以用同一温度计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但是在测量完盐酸后,温度计表面会沾有盐酸,故再去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之前需要用水清洗温度计并用滤纸将水擦干;
(3)①反应物的用量不同,产生的热量不同,故该实验放出的热量与上述实验放出的热量不相等;判断的理由是:不同物质的量的酸碱混合时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一样,产生的热量也不一样;
②第四次得到温度差误差较大,应该舍弃,所以平均温度差为;
溶液的质量为,则该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
17. 溴、碘主要存在于海水里,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我国海带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海带除供食用外,还可大量用于制碘。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碘均为第ⅦA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前五周期的第ⅦA族元素对应的最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填氢化物的化学式),位于元素周期表前五周期的第ⅦA族元素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填化学式),的空间结构为_____。
(2)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已知:转化为),此步骤中“、稀硫酸”可用_____(填标号)代替。
A. B.、稀硫酸 C.
(3)步骤⑤所用的仪器主要是分液漏斗(如图所示)。
“萃取、分液”的具体操作如下:
a.把20mL碘水与5mL萃取剂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b.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c.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静置、分层。
d.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步骤⑥使用的是反萃取法,目的是富集碘元素,利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时若采用酸液吸收法,可选用_____吸收含溴单质的空气来达到富集溴元素的目的。
【答案】(1)①. HF ②. ( ③. V形
(2)①. ②. BC
(3)的水溶液(或溶液)
【解析】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碘:①海带灼烧成灰,②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③过滤,得到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④滤液中加入酸和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⑤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使碘发生歧化反应,碘进入水溶液,水溶液在上层,分液后,上层溶液加入硫酸发生归中反应得到碘的悬浊液,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据此解答。
(1)位于元素周期表前五周期的第ⅦA族元素对应的最简单氢化物中的HF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故其沸点较高;同主族越向上,其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故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中的孤电子对数为2,则其空间结构为:V形;
(2)步骤④中二氧化锰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本身被还原为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除二氧化锰外,还可以用其他氧化剂,比如酸性条件下的过氧化氢,以及氯气,故可以代替“、稀硫酸”的为BC;
(3)单质溴具有氧化性,可以用还原剂来吸收单质溴,故可选用的水溶液(或溶液)来吸收含溴单质的空气来达到富集溴元素的目的。
18. 高聚物G是一种合成纤维,以A(邻二甲苯)与E为原料制备J和G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化合物E的键线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为_____。
(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
(3)1mlD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最多可生成_____。
(4)D→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
(5)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6)下列有关化合物I和J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均可发生氧化反应 b.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I→J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d.含量最高的元素均为氧元素
【答案】(1)
(2)
(3)1
(4)①. ②. 氧化反应
(5)羧基
(6)ac
【解析】A是邻二甲苯氧化为邻苯二甲酸,再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C,又还原成邻苯二甲醇D,在Cu催化剂作用下被O2氧化为邻苯二甲醛H,与H2O2作用生成I,最后转化为J。1,4-二氯丁烷E经过取代水解生成己二酸,己二酸与D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G。
(1)经过分析A的分子式为;
(2)C是有邻苯二甲酸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因此C的结构简式为;
(3)D的结构中有2个羟基,1mlD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1mlH2;
(4)D是邻苯二甲醇,在铜作催化剂下背氧气氧化为邻苯二甲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5)F是己二酸,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6)I和J都可以燃烧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I到J是羟基形成了醚键,发生的是取代反应,c正确;含量最高的元素均是碳元素,d错误。
19. 催化重整不仅可得到合成气(和),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已知:
反应Ⅰ. ;
反应Ⅱ. ;
反应Ⅲ. 。
回答下列问题:
(1)催化重整反应为 ,则:
①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下列有关反应 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每断裂键,同时生成CO的质量为5.6g
B.适当地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该反应的增大
D.每消耗,同时生成,该反应达到平衡
(2)某温度下,在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仅进行反应,t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为起始时混合气体总压强的1.5倍,则:
①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下同)
②0~tmin内。_____;tmin时,_____,
③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
④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密闭容器中,_____。
【答案】(1)①. ②. ③. AB
(2)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
(1)①设方程式Ⅳ,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Ⅳ=2Ⅱ-Ⅰ-Ⅲ,则 ;;
②A.每断裂键,相当于消耗0.1ml甲烷,根据方程式可知,同时生成CO的物质的量为0.2ml,其质量为5.6g,A正确;
B.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热,C错误;
D.消耗二氧化碳和生成氢气,都是正反应速率,故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D错误;
故选AB;
(2)①设反应消耗甲烷xml,根据题给信息,可得以下三段式:
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则,
,则的平衡转化率为;
②结合①三段式,根据速率公式,结合方程式可知,0~tmin内。;tmin时,;
③结合①三段式可知,;
④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密闭容器中,。
A.木制桌凳
B.塑料收纳盒
C.桶装食用油
D.木炭
实验次数
反应物温度/℃
反应前体系温度
反应后体系温度
盐酸溶液
NaOH溶液
1
26.2
26.0
26.1
29.3
2
27.0
27.4
27.2
30.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4
26.4
30.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PDF版含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4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取某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