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教课ppt课件
展开【认识作者】 卢梭(1712—1778),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1750年以《论科学和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流亡瑞士和英国。著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了解背景】 卢梭生活于18世纪,一方面他看到所处的时代已日趋腐败,荒谬的社会制度只有利于权贵和富人而不利于穷苦的人民;另一方面他心中也充满了信心,深信人民最终能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建立良好的秩序,以法律来保障社会成员人人都能享受平等和自由。核心学术思想就是相信“人天生是善良的”。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他写出了《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提出了“主权在民”等理论,成为资本主义的思想启蒙者。
【相关链接】 1.《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175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这部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2.霍布斯(1588—1679),英国哲学家。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指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指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1)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2)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3)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4)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5)一往无前:指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1)偏见 成见辨析:“偏见”指偏于一方面的见解,成见。“成见”,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多指不好的);形成的个人见解,定见。“偏见”是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作出的判断,是因为判断有误而导致的不正确的看法或见解;“成见”一般具有主观因素,指对人有意见,而且是固定不变的。例句:①一切偏见都源于无知,如果不提升认知,不知不觉中,你可能成为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人。②能换位思考,便能获得内心的平和,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都是没什么成见的人。
(2)设身处地 身临其境辨析:“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设身处地”是想象自己在某种境地,而“身临其境”是真的到了某种境地。例句:①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作为,拿出更多的实招和硬招,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②看着这339条宣传标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军民挥笔写着遒劲有力、振奋人心的革命标语时的场景。
【任务一】 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观点1.第1段中,卢梭对人的善恶有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中的人无善无恶;单纯从生理的角度上来看,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质称为邪恶,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益的品质称为美德。
2.对霍布斯观点的批驳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参考答案:霍布斯把为了个人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霍布斯忽略了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即怜悯心。3.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参考答案:作者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自然状态的人的善恶,并由此对霍布斯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在此基础上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谓水到渠成。
【任务二】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论证方法1.第1段中的问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①引起读者思考,激发其阅读兴趣;②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③使语气得到加强,能够表达作者的观点。2.作者用曼德维尔的材料作为论据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①曼德维尔对美德是持贬抑态度的,而恰恰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也承认人天生就有的怜悯心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这更证明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②在对曼德维尔的观点进行评说时,作者指出了其观点的不足之处,即人类的种种社会美德都是从怜悯心派生出来的,这就自然而然地说明了作者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3.议论文中常常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加以论证,即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反驳对方,也叫归谬法,是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它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荒谬可笑的结论,以驳倒对方。你能从文中找出这种论证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吗?参考答案:作者首先指出霍布斯的观点,并且承认霍布斯看出了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解释的缺点,但他自己的解释的着眼点是错误的。根据霍布斯的解释推导出的观点与他在书中说的话恰恰相反。这是典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4.作者将野蛮人跟哲学家进行对比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野蛮人即自然状态的人,他因为缺乏智慧和理智,能够发挥人类天然的感情,能够为受苦的人着想。而拥有智慧与理智的哲学家也就有了自爱心,他能从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一对比,更能说明,怜悯是人的天性。
文中卢梭提到怜悯“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但在电影《触不可及》里,白人富翁菲利普因跳伞事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于是想招一名全职护理。刚从监狱出来的黑人小伙德瑞斯没有文化,随意散漫,还不断调侃菲利普的身体状况。而菲利普决定雇佣对自己不上心、处处嫌弃自己的德瑞斯。身边的人都很不解,问菲利普为什么会选择他。菲利普说:“因为他没有同情心,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可怜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提示:本题主要是探讨怜悯、同情等人类情感的价值和意义。观点可以不同,但要自圆其说。
【审美鉴赏】 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①归谬法。用霍布斯自己立论的前提的错误性推导出他观点的错误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突出了自己观点的正确。②类比论证。用“动物有时候也有明显的怜悯之心”来类比,论证“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观点。③举例论证。举《蜜蜂的寓言》的作者描述的一个事例,列举曼德维尔、苏拉、亚历山大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④对比论证。将自然状态的人与拥有智慧和理智的哲学家进行对比,进一步论证怜悯心的存在本身便是源于自然的天性。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C解析:A项,zǎi/lá,mí/ěr,jí/jī;B项,làn/kǎn,bìnɡ/bǐnɡ,kǎi/ɡài;C项,shì,sī,tá;D项,zènɡ/zēnɡ,kù/ɡù,zǔ/jū。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斜恶 捐弃 衡量 无拘无束B.妨碍怜悯禀性感同身受C.哀鸣目睹催毁无动于衷D.精辟思索陨害 一往无前答案:B解析:A项,“斜”应为“邪”;C项,“催”应为“摧”;D项,“陨”应为“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解析:A项,“打扰”,扰乱,搅扰。多用于表示人的行为。此处应用“干扰”。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启蒙主义哲人坚信,理性能够消除种种错误的认识,祛除愚昧和无知,使人类获得关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真理性认识。B.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C.在卢梭看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产生源自人类贪欲的缘故;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可能加速人类道德的堕落。D.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答案:A
解析:B项,句式杂糅,“当……的情况下”可改为“在……的情况下”或“当……的时候”;C项,“科学技术的产生源自人类贪欲的缘故”句式杂糅,可删除“的缘故”;D项,不合逻辑,应改为“良渚大量建筑遗址正是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的见证者”。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 。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A.①④⑥ 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解析:①与②只在于“则”与“只”的区别,语境需要表达的是对悲观者思想狭隘的看法,所以用表达限度的“只”,选②;③中“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强调机会的转瞬即逝,是后面“需要……”的原因,而④颠倒了因果关系,所以选③;⑥中“尽量发挥你的潜能”是发现机会的条件,⑤将其倒置,所以选⑥。
二、思考与探究6.《修辞立其诚》强调“发言著论写文章”要“真”,《怜悯是人的天性》中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那么“真”与“善”有相通的地方吗?卢梭的《爱弥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课下阅读这部著作,探究其中关于“真”“善”的阐述。答案:略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ppt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2《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2《怜悯是人的天性》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2《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学案docx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公开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写作背景,资料链接,课文探究,深入探究,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4.2 *怜悯是人的天性优秀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