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
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生物最后冲刺30题-生物和生物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生物最后冲刺30题-生物和生物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问题, 保护珊瑚,刻不容缓, 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填序号)。
筼筜湖综合治理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政府围绕“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库、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二十字方针,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有:①清出淤泥就地堆起湖心岛;②打通筼筜湖和外海的通道;③在湖心岛和岸堤上植树,岸边种植红树植物等。经过30多年的持续治理,筼筜湖的水质越来越好;湖区近年共发现63种水生动物、123种浮游植物、88种鸟类。2022年首次发现在草坪上取食草籽的珍稀鸟类田鹀(wú)。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湖区种植的红树植物属于______
(2)资料中,体现搞活水体的措施是[______];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是[______]。
(3)请写一条含田鹀的食物链:______。
(4)通过治理,丰富了贫笃湖的生物多样性,最直接的体现是增加______。
2. 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三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变化关系图。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与图二中的_______(填字母)相对应。
(2)该生态系统中,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鹰通过这条食物链获得100千焦的能量,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千焦能量。
(3)该生态系统中,草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食草昆虫泛滥对草地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通过保护食虫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食草昆虫和食虫鸟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三中的_______表示。
(4)由于人类的偷猎和人类过度放牧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数量锐减,进而导致生态失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有一定限度。
3. 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问题:
资料一:素有“关中山水最佳处”之称的渼陂湖,位于西安市鄠邑区,湖中生物种类丰富。白鹭以鱼、虾为食,鱼捕食虾,鱼、虾均可取食水草和浮游植物。
资料二:20世纪90年代,因采矿等原因,渼陂湖水源遭到极大破坏。近些年,我省开展渼陂湖水系修复工程,将郭邑区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引入渼陂湖,栽植水生植物约18万平方米,建成的渼陂湖水系包含湿地、水田、湖泊等,有效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1)请写出资料一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此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
(2)渼陂湖水系中包含多种生态系统,请你任举一例:______生态系统。
(3)渼陂湖中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的多样性。
(4)资料二中通过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了的_______多样性。
(5)污水处理厂利用某些细菌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_______这一原理净化污水。
(6)资料二中渼陂湖的两次“巨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反映了生物会_______和改变环境。请你为保护渼陂湖提出一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
4. 济南市南山区的生态养殖基地已颇具规模。图一是该生态养殖基地模式图,图二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某食物链流动示意图(单位:KJ),图三是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养殖基地中,影响玉米生长的光、空气、水、杂草、昆虫等因素统称为______。
(2)图一所示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______。若人的食物有1/5来自果树,1/5来自鹅,3/5来自玉米。从理论上讲,人每增加5千焦能量,至少消耗生产者______千焦能量。
(3)分析图二可知,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______的,进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是______KJ。
(4)图三中,碳在食物链中以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若a、b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两种生物,则b代表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会被杂草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较小。
5. 2019年的贺岁大片《流浪地球》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高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1)《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____,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____多样性、____多样性、____多样性。
(2)“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____因素,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
(3)地球植物的____作用可以吸收____,释放____,能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4)保护森林资源是保护地球的共同任务,我国为保护植物资源,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____”,我国的“____”防护林工程是我国一项大型生态工程。
6. 保护珊瑚,刻不容缓
(1)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来看,资料一体现了______的多样性。图一中,珊瑚虫和海胆具有______关系。如果海洋受到污染,有害物质随食物链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生物外,不可或缺的还有______以及细菌、真菌。
(2)根据资料二可知,珊瑚虫生活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自虫黄藻的______作用,而珊瑚虫则通过______作用为虫黄藻提供二氧化碳。
(3)资料三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4)请你为保护珊瑚礁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议______。
7. 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雄安新区内的林地盛产蕨菜、木耳、松子、榛子等上百种山产品。白洋淀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等多种水生动物和藻类等多种水生植物,其中浮游藻类共92属,白洋淀野生禽鸟已恢复到约200种,主要有天鹅、大鸨、苇莺、黑水鸡、苍莺、斑嘴鸭等,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1)整个北京市在生态系统的类型中属于____生态系统。北京市人口多、排放的河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
(2)请从水生植物、斑嘴鸭、鱼、木耳中选取适当的生物写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____(需包含三种生物)。
(3)上述资料体现了____的多样性,其实质是____。
(4)白洋淀野生禽鸟的恢复,使生物资源更加丰富,由此可见,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8. 甲、乙和丙三种生物可构成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其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9. “碳中和”是指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而达到相对“零排放”。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不仅在于减少碳排放,更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碳汇能力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储存碳的能力。指标有碳储量和碳密度等。碳储量与森林面积和林木数量有关,碳密度与树龄有关。图1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简图,图2是某研究团队对福建省森林资源进行的碳储量及碳密度的统计分析。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甲通过_____获得能量。该系统的碳循环要实现“碳中和”,需要②过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______(写图中序号)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由图2可知,福建森林分布特征中,碳储量与碳密度随树龄增长的特征不相同。为提高森林整体碳汇能力,优化龄级结构,建议合理提高___________(写出一种龄组)的比例。
10. 为研究菊花开花与光照时间及光照部位的关系,科研人员开展的实验及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1.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时,引发水体中微囊藻暴发,产生难以降解的藻毒素,不仅造成浮游藻类污染,影响水体安全,而且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回答下列问题:
(1)相比于藻类植物,原核生物微囊藻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
(2)据表可知,鲤鱼与石螺的关系是______,处于该水域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别的生物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探究浮游动物棕鞭毛虫对微囊藻的影响。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实验:
①取一定体积处于生长暴发期的微囊藻,均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微囊藻单独培养,实验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
②每隔一天取样,测定单位体积微囊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问题:棕鞭毛虫是如何对微囊藻产生影响的?
作出假设: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12. 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食物网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一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
(3)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____________。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4)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____千焦能量。
(5)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6)为了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3. 某校八年级的学生在校园种植基地开展了劳动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大家对种植情况进行了交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植物之前要清除杂草,疏松土壤。清除杂草的原因是杂草与植物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疏松土壤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________作用,保证其正常生长。
(2)第1组同学采用扦插种植了百香果,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生殖。
(3)第2组同学通过种植油菜,得出油菜总产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据图分析,为了提高产量,种植油菜要________,试分析油菜种植过密产量反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油菜成熟后,所结果实如下图2所示,其中的①是由油菜花中的________发育而来的。
(4)第3组同学种植草莓。将草莓叶横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下图3,草莓植株生长时所需的CO2经下图中的⑥________进入叶片内,图中③________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________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会通过⑧叶脉中的________运输到草莓果实部位。
14. 桃蚜是多种植物的害虫,对蔬菜、水果等生产会造成重大损害。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昆虫化学信息素——反-β-法尼烯(EβF),它能够干扰蚜虫对寄主的定位和取食,同时能够吸引异色瓢虫等多种桃蚜天敌。科研人员研究了EβF释放对黑毛蚁、异色瓢虫二者行为的影响,从而为桃蚜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发现,桃蚜寄生的枝条上常有黑毛蚁活动。黑毛蚁喜欢取食桃蚜产生的蜜露作为自身糖分的来源,同时能够驱赶桃蚜的天敌,防止桃蚜被捕食。由此推测,黑毛蚁和桃蚜的关系是______。
(2)科研人员将异色瓢虫分别接入不同处理的菠菜植株上,每株菠菜上均有等量的桃蚜和黑毛蚁。在异色瓢虫接入后,记录1小时内的实验结果如下。
①据图可知,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_。
②实验人员应在异色瓢虫接入菠菜前对其进行______,从而保证异色瓢虫具备取食需求,增强实验效果。
③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为更好地促进生物防治效果,建议使用EβF的时机是______。结合甲、乙两图的实验结果陈述理由:______。
1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如图1表示黄河某沿岸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生物成分对应图2中的[ ]_______。
(2)请写出图2中的食物链:________,若它代表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则在图1中生物乙和丙之间为_________关系。
(3)若一段时间内野兔被大量捕杀,蝗虫的数量便会增加,但不会无限地增加,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4)为保护黄河流域生物的多样性,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_______多样性。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宣布“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增加碳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为“绿碳”和“蓝碳”。
“绿碳”是充分利用陆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某地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构建“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如下图),探索海洋碳汇发展之路。
(1)“绿碳”是指图一中的[____]。
(2)图二是“藻-贝”共生养殖生态系统,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
(3)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以判断“藻-贝”共生养殖模式的效果。
①据图三可知,“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_________。
②结合图二分析形成上述原因:浮游植物和________可以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吸收二氧化碳合成的有机物沿食物链传递,可增加碳的储存。而贝类利用碳酸钙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因此,“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实现了________平衡。
(4)“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________。(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17.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图1表示珠山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积累量: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不同成分。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的动物所属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甲对应的生物与蜘蛛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与以上关系相同的两种生物还有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3,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的形式参与循环,有机物的最终来源为[ ]_______。
(4)珠山上的所有生物要想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图3中的_______(填字母)。该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
(5)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发生,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身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写1条)。
18. 下列对图中各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19.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牻(máng)牛儿苗是我国西部荒漠中重要的草本植物,它进化出了独特的种子传播机制——爆炸性传播。果实成熟后,会裂成5个分果,且分采顶端向上扭转,呈螺旋状卷曲。这个螺旋状且有毛的附属物,称之为芒,上面分布的毛具有吸水性。当果实干燥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芒突然分离从而将种子抛到更远的地方。
如图1所示、当种子落到地而上,环境的干湿变化会使芒在潮湿时伸直,干燥时变回螺旋状。反复伸直、缠绕的变化会产生旋转的机械力,将种子推入地下,好似种子有一个“钻头”,将自己埋藏到一个湿润安全的环境,适宜时再发芽生长,将荒漠变为绿洲,因此牻牛儿苗被称为“荒漠强者”。
受到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我国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发钻土的种子载体。如图2所示,种子载体为木质材料,制成牻牛儿苗种子形状,根据环境湿度发生形态的变化,无需电子技术的干预实现自发钻土,可以通过无人机投放。
研究人员通过相关实验发现,种子载体在平地(难度最大的地形)上播种后萌发成功率为80%;相同地形条件下,天然的牻牛儿苗种子萌发成功率为0%。这一根据仿生学研发的自发钻土种子载体,为农业播种、植被种植、环境监测、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助力现代化农业发展。
(1)牻牛儿苗的种子爆炸性传播有利于________。
(2)钻地后的种子更易萌发,是因为___________。可见其特殊的钻地本领是对干旱环境的_______(填“影响”或“适应”)。
(3)结合牻牛儿苗自发钻土特点,分析在研发自发钻土种子载体过程中,制作材料、携带物品、应用环境三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____________
20.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2年我国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某生物社团参加了在云南举办的宣传活动,搜集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云南大理苍山气候适宜、景色秀美。有被誉为“树中君子”的苍山冷杉等植物4052余种;有双尾褐凤蝶、虎纹蛙、眼镜蛇、苍鹰、小熊猫等动物873余种;有牛肝菌等大型真菌439余种。
资料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如云南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如重点保护滇金丝猴的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此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1)材料一种的牛肝菌属于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中的______。
(2)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分析,资料一体现了______的多样性。若将其中所列动物分为两类,依据是______。
(3)资料一中,苍鹰能够飞行,请写出一条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______。苍鹰在反复练习捕获猎物时,需要______的调节。
(4)资料二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21.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屡屡引发人们普遍关注。如对农作物危害极大的福寿螺、几乎通吃水里活物的鳄雀鳝、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草地贪夜蛾等。
(1)福寿螺(如图一)属于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__________________,贝壳就是由其分泌物形成的。
(2)如图二是草地贪夜蛾的____________期,其一生经历____________个形态结构不同的发育时期。
(3)鳄雀鳝为大型凶猛鱼类,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如图三为鳄雀鳝捕食部分生物的食物网,图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4)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破坏本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其快速扩散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5)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生物有近百种,它们与本地生物争夺土壤、水分、生存空间等,造成了本地生物种类的减少甚至灭绝。为减缓或阻止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生态灾难,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22. 下图表示能量流动过程(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3.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同时生物又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请写出上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上图中的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
(3)水稻生理活动中,水稻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通过________运输到茎和叶。
(4)我市农业种植是两年三熟,秋季是稻谷的丰收季,稻谷堆久了里面会产生大量的热,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理活动是稻谷的________作用。
(5)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基本结构的相同点是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________而菜豆种子没有。
(6)水稻幼根的生长是通过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________区细胞体积的增大实现的。
(7)下图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花粉从⑤落到①上的过程叫作________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④内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该过程叫作受精。
24. 西江是珠江流域的主流,为中国第三大河流。2020年起,科考组开展为期4年的西江流域资源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查。请分析资料作答。
资料一:科考组摸清了西江流域浮游生物与水生植物的“家底”,采集到席藻、隐藻、小球藻等多种浮游藻类,以及睡莲、再力花、黄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
资料二:西江流域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其喜好随渔船觅食,捕食棘头梅童鱼、凤鲚、斑鰶等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资料三:科考组发现西江流域生活着多种能适应特殊环境的鱼类,如喀斯特洞穴中的巨须金线鲃、激流环境中的粗须白甲鱼等。此外,还发现了外来鱼类齐氏罗非鱼、食蚊鱼、豹纹脂身鲇等,这些鱼类繁殖能力强,且与本地鱼类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等。
(1)资料一中,西江大量的浮游藻类,能利用______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资料二中,中华白海豚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用肺呼吸,由此推测,中华白海豚属于______动物。请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将食物链补充完整:浮游藻类→______→棘头梅童鱼→中华白海豚。
(2)资料三中,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巨须金线鲃、粗须白甲鱼等能适应西江的某些特殊生活环境是______的结果。外来鱼类与本地鱼类存在______关系,可能会打破原有的食物链,导致西江生物种类减少,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
(3)西江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鱼类等种类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随着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会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不利影响,如______(答出一条即可)。该考查项目取得的成果可为保护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25.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物间的关系越复杂。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其他生物,所以它属于______;田鼠等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源于______。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______和______进行的。
(4)写出此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______。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26. 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为遏制沙漠化的不断扩张,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以植树、种草为主要措施的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如今绿洲覆盖率已经达到80%,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图一为恢复后的毛乌素食物网的示意图,图二为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草原雕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2)毛乌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若图一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补充的生物成分对应图二中的_______(填字母),它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______。
(3)图二中与6本质相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填数字)。此生态系统中某种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对图二中的______(填字母)危害最大。
(4)对毛乌素生态系统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为减少害虫对沙棘的危害,应大力保护图一中的______。
(5)恢复后的毛乌素生态系统的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
27. 请仔细阅读下列资料,结合图形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图一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三种生物,1、2、3、4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 某国家决定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如此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该国的内部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图二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1)在图一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绿色植物可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的生理过程为[ ]______。图一生物群落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填数字)。
(2)由图一可知,导致目前碳循环失衡的最主要过程是______(填数字)。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用图中数字列出表示“碳中和”的等式:______。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______。
(3)图二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还需要补充的是图一中______ (选填甲、乙、丙) 和非生物成分。请写出图二中鲨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若图一中的a、b、c代表图二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c代表______。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
资料二中,若将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说明______。
28. 人们发现,深海热液口区温度高、压力大,且含有重金属、硫等有毒物质,但这里生活着大量的蛤蜊、贻贝、管状蠕虫等生物。
(1)深海热液口区的生物与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这里一片漆黑,没有绿色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状蠕虫是热液口生命的典型代表,人们对其结构及生活方式进行了研究(如图)。
管状蠕虫身体为圆筒形,由很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初步判断其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管状蠕虫鳃冠上有许多细小的羽毛状分支结构,扩大了与海水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其从海水中获取硫化氢等物质。
(3)观察显微镜下管状蠕虫身体组织切片,可见体细胞及其周围有毛细血管分布,部分体细胞内栖居着大量的硫细菌。硫细菌利用管状蠕虫吸收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一部分通过②过程进入管状蠕虫的____________,被运送到其他部位的体细胞中。由此推测,管状蠕虫和硫细菌之间是____________关系。硫细菌能利用硫化氢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其他生物利用。因此,硫细菌相当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4)条件极为恶劣的热液口区生物,打破了人们对生命生存极限的认识,对它们的研究有哪些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9. 如图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30.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调查了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中的部分生物,食物关系如下:鹰捕食鼠、蛇;鼠捕食草;蛇捕食青蛙、鼠;蜘蛛捕食食草昆虫;青蛙捕食食草昆虫,蜘蛛;食草昆虫捕食草。图一示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作答:
(1)调查的这些生物共构成___________条食物链。在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中,若鹰获得a千焦能量,最少消耗草___________千焦能量。
(2)调查的这些生物中,直接影响青蛙数量的生物有___________,其中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二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
(3)若图一中的食物链对应调查生物构成的某条食物链,则C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__。 资料一 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占海底面积不足2‰的珊瑚礁,是全球1/4海洋生物的家园。我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南海,据不完全统计,南海海洋动物约5600多种,几乎涵盖动物界所有门类。下图为我国南海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
资料二 珊瑚虫本无色,迷人的绚丽色彩来自其体内一种名为“虫黄藻”的共生海藻。它们的营养关系如下:
资料三 由于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虫黄藻被迫从珊瑚虫体内逃逸,珊瑚虫最终因缺乏营养供应而死亡,进而导致珊瑚礁的退化或消失。拯救珊瑚,刻不容缓。
A.甲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人过度捕食乙,会造成丙类迅速减少
C.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D.曲线图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A.该实验存在光照时间和光照部位两个变量
B.仅甲、乙两组对比,说明菊花为短日照开花植物
C.仅丙、丁两组对比,说明菊花感受光照部位是叶
D.合理控制光照的时间,可使菊花提前或延后开花
某水域水生动物种类
水体分布
食性
爆发期藻毒素含量(微克/克干重)
石螺
底栖
有机碎屑、浮游藻类
3.69
鲢鱼
上层
浮游藻类
12.936
翘嘴鱼
中上层
鱼、虾
35.91
鲤鱼
下层
有机碎屑、螺、藻类
11.07
A.捕食
B.共生
C.竞争
D.寄生
A.图甲是两种生物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m、n可分别代表螳螂、蝉
B.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图乙中的a点向下移动,b点向右移动
C.图丙表示3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Y曲线可表示脂肪
D.从图丁可知,当用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用药时间增加,害虫群体中拥有抗药性的个体数量增多
A.A1、A2可表示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表示生产者未被利用的能量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D2/D1)×100%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三轮冲刺压轴题专题01 生物和生物圈(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07生物和生物圈资料分析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国中考生物2023年真题分类汇编-07生物和生物圈资料分析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