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名校中考联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1.本试卷共六页,四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的考生须知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14分)
1.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班级劳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扫灰尘B. 擦拭黑板C. 教室消毒D. 花草浇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清扫灰尘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擦拭黑板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教室消毒是利用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与细菌、病毒中的蛋白质作用 ,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因此教室消毒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花草浇水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2. 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会使用许多溶液。下列有关溶液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溶液 B. 吸取少量溶液
C. 读出溶液的体积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物质能用作钾肥的是
A. B. KCl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硝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C、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磷酸氢二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按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用炭黑等制成)。说明单质碳具有的性质是
A. 难溶于水B. 可燃性
C. 熔点高D. 常温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则用碳素墨水书写的字迹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该用途与碳单质的溶解性、可燃性、熔点无关;
故选D。
5. 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都减小
④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及应生成盐酸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硫酸和盐酸均显酸性,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法正确;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微观上,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③将两瓶浓溶液敞放在空气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溶液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说法错误;
④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说法正确。
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B。
6. 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铈的原子序数是58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单位不是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 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势在必行。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 煤B. 石油C. 风能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是常见的传统能源。故选C。
8.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 蔗糖水B. 炉具清洁剂C. 牛奶D. 鸡蛋清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水的pH为7,显中性,选项错误;
B、炉具清洁剂的pH为12~13,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由此可知,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最强,选项正确;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选项错误;
D、鸡蛋清的pH为7.6~8.0,大于7,显碱性,根据pH越大,碱性越强可知,鸡蛋清的碱性没有炉具清洁剂强,选项错误。
故选:B。
9.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
B. 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
C. 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
D. 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8%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说法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C、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说法错误;
D、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说法正确;
答案:D。
10. 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物质世界构成规律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生提出了原子学说
B. 道尔顿确认原子内部有电子
C. 拉瓦锡研究出原子结构
D. 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不符合题意;
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卢瑟福等研究出原子结构,不符合题意;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 餐具上油污用洗涤剂除去B. 室内放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D. 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大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所以可用洗涤剂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故A做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室内放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做法错误;
C、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小苏打可以和面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反应生成气体,使糕点变得松软,所以可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故C做法正确;
D、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可能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不能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故D做法正确;
故选B。
12. 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 纸的着火点变低B. 水隔绝了氧气
C. 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 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在沸腾过程中,尽管继续吸热,但温度总保持在沸点不变,而纸盒没有燃烧,说明水沸腾时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燃烧时的温度,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选C。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是
A. 酸雨形成的原因:
B. 盐酸除去铁锈: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D.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错误;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14. 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4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 Mg和A1B. Fe和AlC. Fe和MgD. Mg和Zn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锌的质量的x,镁的质量为y,铁的质量为a,铝的质量为b;则:
x=6.5g
y=2.4g
a=5.6g
b=1.8g
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Zn、Fe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4g该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Mg和A1。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请从H、S、O、Ca四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硫原子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
(3)导致酸雨的气体_____
(4)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_____。
【答案】(1)2S (2)O
(3)SO2 (4)CaO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小问2详解】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符号表示为O;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依据氧化物命名、书写方法(氧元素在右,另一种元素在左,右下角标出各元素原子个数),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
【小问4详解】
氧化钙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具有吸水性,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化学式为CaO。
16.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E中汞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2)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金属 (2)AC##CA
【解析】
【小问1详解】
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具有金属特性。
【小问2详解】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C、D为原子,根据核外电子层排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有AC。
17.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若将20 g KNO3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现有t2℃时KCl的不饱和溶液,使其转化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写一种即可)。
(3)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提纯KNO3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答案】(1)62.5
(2)增加氯化钾(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t1℃时 KNO3的溶解度是25g,即t1℃时10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25g,则50g水最多溶解硝酸钾12.5g,所以在t1℃时,将20 g KNO3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12.5g+50g=62.5g。故填:62.5。
【小问2详解】
t2℃时KCl的不饱和溶液,使其转化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方法,即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所以具体方法是可以增加氯化钾(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溶剂)。故填:增加氯化钾(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溶剂)。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提纯KNO3的结晶方法是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故填: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18. 新材料研发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做出杰出贡献。
(1)钼合金是核反应堆的高强韧材料,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1所示。
①钼属于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②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纳米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的转化,图2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反应中共有______种氧化物。
②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答案】(1) ①. 金属元素 ②. 95.96
(2) ①. 2 ②. 2∶1##1∶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钼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
②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小问2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在纳米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了氧气和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中涉及CO2、H2O两种氧化物;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或反应物水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4:2=2:1。
19. 金属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 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3价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工业上用CO和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R是银白色金属,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Fe、R、Cu的试管中,只有Cu表面无现象;将 FeSO4溶液中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R、Cu的试管中,只有R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则金属H、Fe、R、Cu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答案】 ①. C ②. ③. R、Fe、Cu
【解析】
【详解】(1)A、由图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正确;
B、铝的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在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3价,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的元素,错误;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
故选C;
(2)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3)R是银白色金属,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Fe、R、Cu的试管中,只有Cu表面无现象,说明活动性铜最小;将 FeSO4溶液中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R、Cu的试管中,只有R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说明活动性R大于铁,则金属H、Fe、R、Cu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R、Fe、Cu。
三、简答题(共10分)
20. 2019年5月河南某市的“水氢动力汽车”成为新闻的热点,再度吸引人们对新能源开发应用的关注。氢气作为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氢气作为燃料与正在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_____(任写一条)。
(2)你还能举出另一种新能源的例子吗_____?
【答案】 ①. 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合理即可) ②.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
【解析】
【详解】(1)氢气作为燃料无污染、放热多、来源广,是最有前途的能源
答案:燃烧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合理即可)
(2)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都是新能源;传统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
答案: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
21.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乙醇(化学式为C2H5OH)用作燃料_____。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 NaHCO3)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气体_____。
【答案】 ①. C2H5OH+3O22CO2+3H2O ②. 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
【详解】(1)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故填:C2H5OH+3O22CO2+3H2O。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故填:2NaHCO3Na2CO3+H2O+CO2↑。
22. 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的实验现象为瓶子变瘪,但不能作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理由是什么_____?
(2)装置B的实验体现氧气的哪些性质_____?
(3)根据装置C的实验可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什么_____?
【答案】 ①.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②.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有助燃性 ③. 可用于灭火
【解析】
【详解】(1)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也会使得瓶子变瘪,所以装置A的实验现象为瓶子变瘪,但不能作为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理由;
(2)装置B中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不能复燃,放在瓶子内部能够复燃,可以说明瓶子内部有氧气而瓶口没有因此可以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氧气由助燃性;
(3)装置C的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3. 如图所示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目的是什么_____?
(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什么_____?
【答案】 ①. 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混合气体而爆炸 ②. CuO+COCu+CO2 ③. 除掉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
【详解】(1)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加热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混合气体而爆炸,故填: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混合气体而爆炸。
(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CuO+COCu+CO2。
(3)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环境,装置C的作用是除掉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故填:除掉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4. 我国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工业上有一种利用烧碱溶液实现“碳捕捉”的技术,其主要流程如下:
(1)分离区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填操作名称);
(2)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甲、乙分别是_______。
(3)反应区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答一个即可);
(4)为了确定“捕捉区”进入反应区Ⅰ中溶液的成分,请完成下表中实验方案。
【答案】(1)过滤 (2)氧化钙、氢氧化钠## CaO、NaOH
(3)或
(4) ①.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②取①中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合理即可) ②. ①产生白色沉淀,②无明显变化(与前一空对应)
【解析】
【分析】工业上有一种利用烧碱溶液实现“碳捕捉”技术,根据流程可知,捕捉区发生的反应是烧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经反应区Ⅰ、分离区得到碳酸钙,所以反应区Ⅰ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物质乙是氢氧化钠,送回捕捉区循环使用,碳酸钙经反应区Ⅱ得到二氧化碳,碳酸钙高温反应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则甲是氧化钙,送回反应区Ⅰ循环使用。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分离室中分离出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的操作为过滤;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既能做反应物又能做生成物的物质可循环利用,故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NaOH。
【小问3详解】
反应区1中发生的反应分别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捕捉区”进入反应区Ⅰ中溶液的成分是碳酸钠;氢氧化钠过量,“捕捉区”进入反应区Ⅰ中溶液的成分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都显碱性,碳酸钠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会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钠时,应先用足量的中性溶液(如可溶性的钡盐、钙盐)检验碳酸钠存在,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具有碱的通性,可通过碱的通性,检验氢氧化钠存在。因此:
25.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结束后,同学们想了解所用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5 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5 g(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设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解析】
【详解】取25 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完全反应,测得烧杯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5g(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25g-5g=20g。见答案。物质
牛奶
蔗糖水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6.3~6.6
7
7.6~8.0
12~1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
_______
溶液成分只有Na2CO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无明显变化
溶液成分只有Na2CO3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5 K,8 g二氧化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中考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中考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中考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中考第三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名校中考联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名校中考联考二模化学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名校中考联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名校中考联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