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华山乡中学2023-2024下学期八年级第三次月考理化综合试题理化综合试卷 -初中化学
展开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1-35.5 k-39 Ca-40 Mn-55 Cu-64
一、选择题(1-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图片中的内容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研制新材料,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A符合题意;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B、研究转基因食品,属于生物学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B不符合题意;
C、研究激光武器,属于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与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光学工程、材料基础学、大气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故C不符合题意;
D、AI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范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药品B. 量取液体
C.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 倾倒二氧化碳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试管要略微倾斜,故A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操作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D操作正确。
故选CD。
3. 下列过程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了新物质,有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出去水中异色异味物质,从下层进水能够使活性炭层与水充分接触,提升进水效果,利用的是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是新物质,有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了新物质,有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关注健康,趋利避害是学习化学知识以提高科学素养的体现。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B.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
C. 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
D.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蔬菜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聚集在久未开启的菜窖中,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死亡,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以防发生危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人群密集的地方二氧化碳含量较高,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应注意通风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放入较多蔬菜,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 如图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 人工降雨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尿素化肥D. 灭火器灭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工降雨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叶绿体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氨气可以合成尿素,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6. 燃烧与生活息息相关,燃烧及其利用以及安全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堆放得高一些密一些
B. “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降低着火点
C. 天然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图书档案失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过高过密,热量不能散失,容易反生自燃而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灭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天然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通风,电源开关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引燃泄露煤气,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书档案失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以防造成资料损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 氢气还原氧化铜:紫红色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口有水生成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C. 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8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故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试管口有水雾出现,不符合题意;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即,故一段时间后正、负极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约为:32:4=8:1,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
B.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
D. 木炭和氧化铁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指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是指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是指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
D、木炭和氧化铁是指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
故选:C。
9. 用微观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二氧化碳从固体变为气体,改变的是分子间隙,分子本身没变,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错误;
C、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核外电子为4,不易得失电子,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故选:B。
10. 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水的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不会产生污染,不需要使用通风橱,故选项错误;
B、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需要使用通风橱,故选项正确;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对空气无污染,不需要使用通风橱,故选项错误;
D、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该反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不需要使用通风橱,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水总量不足1%
B. 空气是宝贵的能源,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0.3%
C. 通过燃料燃烧,我们可以获得能源
D. 森林是重要资源,通过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水总量不足1%,故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符合题意;
C、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我们可以利用燃料燃烧获得能源,不符合题意;
D、森林是重要资源,通过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物是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的为氢气,无明显现象的为一氧化碳,故选项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木炭粉为可燃物,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锰是可燃物,将两者放在石棉网上灼烧,能燃烧并产生气体的是木炭粉,无明显现象的为二氧化锰,故选项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CuSO4溶液为蓝色溶液,FeSO4溶液为浅绿色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能将两者区分,故选项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都能使小木条熄灭,无法将两者区分,故选项方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 ①图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B. ②是用CO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
C. 图③是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
D. 图④是用适量的KC1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还原氧化铜会生成金属铜和二氧化碳气体,原来的固体是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金属铜,随着反应地进行固体的质量应有所减少,当反应停止时,固体的质量不会再减少,故A正确;
B、用一氧化碳还原CuO生成铜和水,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比为5:4,而不是如图所示,故B错误;
C、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由于有氧气放出,而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质量不变,所以剩余固体质量会减少,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进行逐渐增大最后为一定值,故C错误;
D、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不能一加热就放出氧气,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才能放出氧气,故D错误。
故选A。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可以除去CO2中的少量CO,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某实验小组同学取的碳酸钙,对其进行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固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生成气体
B. 所得固体混合物
C. 固体中含钙元素的质量是
D.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3.4g=6.6g,故选项说法正确;
B、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分析可知,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所得固体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得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28题-35题,共8小题,共40分)
16. 考试之后即将迎来端午佳节。天气适合,露营、烧烤、聚会,安排!请注意安全!
(1)自驾去露营,如果你驾驶的是纯电的新能源汽车,记得出发前充足电!汽车充电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转化为化学能。与燃油车相比,纯电新能源汽车没有污染空气的尾气排放,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
(2)其实木炭不也太容易点燃,我们可以用杂草,酒精块等___________低的易燃物燃烧放热以将木炭点燃。然后就可以尽情烤制你喜欢的食材了!在烤的过程中,可以扇风。没有扇灭木炭,反而越扇越旺。原因有:一、扇风虽然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但是___________;二、反而补足了___________,加大了火势,越烧越旺。烧烤结束,打扫卫生,带走垃圾,同时熄灭炭火,熄灭炭火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__。
【答案】(1)电能 (2) ①. 着火点 ②. 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 ③. 燃烧所需氧气 ④. 沙土盖灭
【解析】
【小问1详解】
汽车充电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小问2详解】
木炭着火点高,不易被点燃,故可以用杂草、酒精块等着火点低的易燃物燃烧放热以将木炭点燃;
在烤的过程中,可以扇风。没有扇灭木炭,反而越扇越旺。原因有:一、扇风虽然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但是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二、反而补足了燃烧所需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故可促进燃烧;
熄灭炭火的方法可以是:沙土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17. 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如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1)如图实现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_(填“化学能”或“热能”)。
(2)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利用太阳能___________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___________;另外我们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___________。
(3)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能 (2) ①. 风能、地热能(写一条,答案合理即可) ②. 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③. 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3)3H2 + CO2CH3OH + 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使水分解,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能;
【小问2详解】
清洁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故填:风能、地热能(写一条,答案合理即可);
大力植树保护植被,防止森林被毁,加大二氧化碳的吸收,故填: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故填: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小问3详解】
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故填:。
18. 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燃料再利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一个乙、丙的分子中电子数都是___________;
(2)此反应中,甲、乙、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甲、丙在大气中含量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其危害之一是___________。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甲、丙外,还有___________等。
【答案】(1)10 (2)1:2:1:2
(3) ①. 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等 ②. 臭氧(O3)、氟氯代烷(氟利昂)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乙为水,丙为甲烷,一个H2O、CH4含有的电子数都是10;
【小问2详解】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中,甲、乙、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1:2;
【小问3详解】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CO2、CH4在大气中含量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等;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甲、丙外,还有臭氧(O3)、氟氯代烷(氟利昂)。
19. 比较和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请回答问题:
(1)化学反应速率常受到“反应温度、反应物接触面积、是否有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请分析以下四个实验,可以将实验D与实验______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
(2)教材给出了“燃烧”的明确定义。但是事实上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那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物和另一种黑色固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B ②. 化学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接触面积影响
(2) ①.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②. 2Mg+CO22MgO+C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A为木炭和氧化铜的反应,无关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B中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不一样,可探究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接触面积影响,实验C为溶液中是否加入二氧化锰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D为探究的是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可将实验B、D分为一类,因为这两个实验均是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填:B;化学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接触面积影响。
【小问2详解】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那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镁和二氧化碳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故填: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2Mg+CO22MgO+C。
20. 下列是关于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以选择___________(填字母);同学们提出必须对该装置改进后才可以使其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这种改进操作是_____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时,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将所得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只能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通常情况下,___________。
(4)用F装置也可以收集二氧化碳,此时若验满该气体必须将燃着木条放在___________(填a/b)管口处,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___________,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该气体充满装置后从此口逸出。
【答案】(1) ①. B ②. 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入到液面下
(2) ①. ②.
(3)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
(4) ①. a ②. 气体增多(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固体和液体)和反应条件(常温),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以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装置B需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入到液面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故填:B;将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入到液面下。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只能用装置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故填: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F装置(万用瓶)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导管b端通入,验满该气体必须将燃着木条放在a管口处,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该气体充满装置后从此口逸出。故填:a;气体增多(答案合理即可)。
21. 尔滨将举办亚冬会,展现冰雪魅力。将雪花摩天轮形状与化学物质间关系结合会让你展开无穷想象!“雪花”中的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白色固体,可用作补钙制剂,其余都是氧化物。B是黑色固体,B和D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同。E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都已省略,“—”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发生转化)。请写出你的推断:已知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_(填“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答案】(1) ①. CaCO3 ②. CuO
(2) ① ②. 吸收热量
【解析】
【分析】“雪花”中的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白色固体,可用作补钙制剂,可推出A为碳酸钙,其余都是氧化物。E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可推出E为一氧化碳,A能转化为C、D,C能与E相互转化,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则D为氧化钙;E能与B反应,B是黑色固体,B和D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可推出B为氧化铜,B能转化为F,F能与D反应,可推出F为水,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B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小问2详解】
C→E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吸收热量。
22. “尔滨”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向一盛有和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烧杯中,加入109.1g水溶解制成溶液。然后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写出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生成气体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
(3)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质量时,烧杯中物质质量为___________;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质量时,烧杯中除水外还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样品中与氯化钠、碳酸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
(2)
(3) ①. 200g ②. NaCl、HCl
(4)117∶106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小问2详解】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小问3详解】
根据(2)中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质量时,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中物质质量为;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质量时,稀盐酸过量,则烧杯中除水外还含有NaCl、HCl;
【小问4详解】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3g-10.6g=11.7g,样品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比为11.7g:10.6g=117:106。
23. 二氧化碳是碳的重要氧化物之一,下面是有关二氧化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___________。乙实验中的紫色小花变成红色的是实验___________。
(2)同学判定上述实验是否都发生了化学变化中,由于甲实验:二氧化碳与水的作用现象,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而无法证明二者发生反应,由此改进了此实验,设计如下:
根据目前同学们掌握的有关二氧化碳知识,改进后的实验产生了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因此同学们得出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请你评价同学们改进实验后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归纳总结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所以要有目的的设计实验,依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答案】(1) ①. 塑料瓶变瘪 ②. 能溶于水 ③. I、Ⅳ
(2) ①. 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②. 不正确,改进实验设计只能证明二氧化碳存在,而无法证明水、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所以结论错误
(3)有其他物质生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可以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石蕊试剂遇酸变为红色,故填:塑料瓶变瘪;能溶于水;I、Ⅳ。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会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虽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但是此实验无法证明是不是二氧化碳直接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了沉淀,故填: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不正确,改进实验设计只能证明二氧化碳存在,而无法证明水、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所以结论错误。
【小问3详解】
有些反应因无明显现象而无法证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所以一般我们要证明发生了反应就要选择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实验操作,比如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溶液颜色的改变等,故填:有其他物质生成。A.研制新材料
B.研究转基因食品
C.研究激光武器
D.研究AI人工智能
A.二氧化碳溶于水
B.活性炭净水
C.获得炭黑
D.小花变色
事实
解释
A
干冰升华制冷发生是物理变化
二氧化碳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B
和化学性质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C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不易得失电子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加热水
B.白磷的燃烧
C.电解水
D.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一氧化碳和氢气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B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放在石棉网上灼烧
C
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用燃着的小木条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色素
加入足量的活性炭,过滤
B
加热
C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D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二模理化综合试卷 -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二模理化综合试卷 -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二模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二模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化综合试卷 -初中化学: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化综合试卷 -初中化学,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理化综合试卷 -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理化综合试卷 -初中化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测试二理化综合试卷-初中化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