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现将一密闭透明实验装置, 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 (共20小题, 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探究温度对水稻生存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 )
A. 所有条件都相同
B. 影响水稻生存的只有温度这一种条件
C. 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要注意保持变量的唯一,探究温度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温度,据此解答。
【详解】A.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故A错误。
B.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探究温度对水稻生存的影响的实验,设计对照组应该除实验变量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B错误。
C.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温度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故C正确。
D.在A、B、C中C是正确的,故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透明纸上写上“P”字,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
B. 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变亮,细胞数目增多
C. 目镜选用10×,物镜选用40×,观察的物像被放大到400倍
D. 当观察到的物像不清晰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答案】B
【解析】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
【详解】A.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在透明纸上写上“p”字,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此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正确。
D.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当观察到的物像不清晰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正确。
故选B。
3. 将白砂糖撒在切好的番茄上并搅拌均匀,一段时间后能浸泡出红色的番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核D. 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A.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细胞内有用的物质不能外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具有选择透过性,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C不符合题意。
D.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营养物质。将白砂糖撒在切好的番茄上并搅拌均匀,一段时间后能浸泡出红色的番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D符合题意。
故选D。
4. 500克黄豆制成2500克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是( )
A. 增多B. 减少C. 不增也不减D. 先增后减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详解】生物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黄豆在萌发的过程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黄豆体内的有机物,由黄豆到豆芽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水,所以会有500克黄豆制成2500克黄豆芽,而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黄豆体内的有机物会逐渐减少,增加的质量主要是水分。
故选B。
5. 现将一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进行24小时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该气体是( )
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氮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24小时后测定气体分析。0点深夜没有光,所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随着早晨太阳出来以后,光照逐渐增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植物不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0~6时,氧气含量减少。但当6点以后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氧气的含量逐渐升高。到了约18时,氧气含量最高。随着太阳西沉,光照减弱,呼吸作用又超过光合作用,植物不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氧气的含量减少。因此根据曲线的趋势得知该气体是氧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下列有关人体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胎儿与母体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B. 人体完成受精作用的部位是输卵管
C. 人体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
D. 初中阶段男生和女生声音的变化与肺活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游动进入子宫,进而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青春期发育的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继续分裂形成胚泡,该过程中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后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形成胚胎并分化出胎盘,胎儿形成后,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产生的代谢废物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排出,故A正确。
B.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游动通过子宫,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并结合。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够进入卵细胞并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故B正确。
C.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它代表着人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将在子宫内发育成为胚胎,最终发育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故C正确。
D.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体形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二性征变化明显:男孩肩膀变宽,长出胡须,声带变宽,声音低沉,长出腋毛和阴毛,喉结突出,女孩声音变细,变尖,胸部鼓起,乳房发育逐渐成熟,性器官也日趋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主要与性激素的分泌有关。所以初中阶段男生和女生声音的变化主要与青春期的性激素分泌有关,与肺活量没有直接的关联。男生和女生在青春期时,声带、喉咙和喉结会发生变化,导致声音变得低沉或高亢。肺活量则是描述肺部的容积和呼吸功能的指标,与声音变化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7. 下列人体的消化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 消化道包括口、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C. 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D. 食物消化的起始端是胃
【答案】A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
【详解】AB.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故A正确,B错误。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故C错误。
D.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故D错误。
故选A。
8. 下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B. a中的血液来自左心室
C. c的管壁比a更薄、弹性更小
D. a中是静脉血,c中是动脉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以及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可以判定a段是肺动脉,b段是肺部的细血管,c段是肺静脉。
【详解】A.经过b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加,因此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
B.a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B错误。
C.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与a相比,c管壁薄,弹性小,C正确。
D.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流动脉血,D正确。
故选B。
9. 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大量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经泌尿系统排出
B.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出
C.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由肺排出
D. 少量水、尿素和无机盐由皮肤汗腺排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包括以汗液、尿液的形式排出,也可以通过呼吸的方式排出。
【详解】A.大量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经泌尿系统排出属于排泄的方式,故A不符合题意。
B.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不属于代谢废物,食物残渣的排出属于排遗而不是排泄,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由肺排出是通过呼吸的方式排出代谢废物,属于排泄,故C不符合题意
D.代谢废物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属于排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如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直接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B. 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
C. 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鼓膜可能会破裂
D.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的①耳郭,②耳蜗,③咽鼓管。
【详解】A.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再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A错误。
B. 听觉感受器位于②耳蜗中,能感受振动产生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 若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音下,应该用手捂住耳朵,不要张嘴,或者张嘴,不捂耳朵,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否则鼓膜可能会破裂,C正确。
D.③咽鼓管连通咽部和中耳,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③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D正确。
故选A。
11.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下列关于“岁寒三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殖过程都摆脱了水的限制
B. 根、茎、叶中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C. 都属于种子植物且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 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松、竹、梅都是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生殖过程都摆脱了水的限制,A正确。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体内有输导组织,种子植物体内也有输导组织。松、竹、梅都是种子植物,根、茎、叶中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B正确。
C.松树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而竹、梅属于被子植物,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C错误。
D.松、竹、梅都是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D正确。
故选C。
12.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3352个。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使它们得到发展
B. 提供了肉类食物的来源,开发了生物资源
C. 可提供科学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
D. 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1)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
(2)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有:
①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②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③是进行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⑤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⑥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A.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可以使它们得到发展,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A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珍贵稀有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不是为了提供肉类食物,B错误。
C.可提供科学研究,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C正确。
D.为大量繁殖提供种源,为培养新品种提供原始材料,是自然保护区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3.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下列有关运动和行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少年骑马属于学习行为
B. 马比蝴蝶的学习能力强,且学习行为更加复杂
C. 人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和关节组成
D. 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能牵动骨绕关节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运动的完成依靠运动系统,同时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它系统辅助。根据行为活动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详解】A.少年骑马是通过学习和不断练习形成的,属于后天学习行为,故A正确。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马属于哺乳动物,蝴蝶属于节肢动物,马比蝴蝶高等,因此马的学习能力强,且学习行为更加复杂,故B正确。
C.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关节)和骨骼肌组成,故C错误。
D.运动的形成过程:骨骼肌接收到神经刺激后收缩,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骨本身没有运动能力,要靠骨骼肌收缩产生的动力拉动,才能绕关节活动,故D正确。
故选C。
14. 红树林是全球濒危动物勺嘴鹬迁徙途中的“能量补给站”之一。如图为勺嘴鹬在红树林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该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勺嘴鹬是生产者B. 共有5条食物链
C. 箭头可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D.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该生态系统中,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属于生产者,A错误。
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藻类→钩虾→勺嘴鹬、藻类→浮游动物→钩虾→勺嘴鹬、藻类→浮游动物→招潮蟹→勺嘴鹬、藻类→招潮蟹→勺嘴鹬,B错误。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食物网中的箭头可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应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15. 草原上有牛羊食草动物。后来有一群狼来到了这片草,以捕杀这些动物为食,致使牛羊的数量持续减少。一年后,人们发现草原上的牛羊数量趋于稳定,这说明( )
A. 生态系统是很难被破坏的B. 食草动物的繁殖能力很强
C.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 食物链断裂后还能恢复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称为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因此一片草原上生活着牛羊等食草动物,后来有一群人来到了这片草原,以捕杀这些动物为食,致使牛羊的数量持续减少。一年后,人们发现草原上的牛羊数量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 生物可以通过无性和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下列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是( )
A. 用秋海棠的叶进行生殖B. 无心插柳柳成荫
C. 克隆羊“多莉”的问世D. “试管”婴儿的诞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也叫合子),再有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详解】AB.用秋海棠的叶进行繁殖、无心插柳柳成荫,均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AB错误。
C.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羊“多莉”的问世,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C错误。
D.试管婴儿只是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是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试管婴儿的诞生是属于有性生殖,D正确。
故选D。
17. 有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描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蝗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B. 超市里买来的鸡蛋经过一段时间的恒温孵化,都可以孵化出小鸡
C. 卵白是鸟类胚胎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D.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的现象,它们蜕掉的是外骨骼
【答案】D
【解析】
【分析】不同动物类群的生殖、发育各有特点。
【详解】A.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蝉等的发育同蝗虫,A错误。
B.超市里买来的鸡蛋未必是受精后的鸡蛋,没有受精的鸡蛋不能孵化出小鸡,B错误。
C.卵黄富含营养物质,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卵白含有水分和蛋白质,有营养和保护的作用,C错误。
D.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都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外骨骼外骨骼限制其生长,蜕掉旧的再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新的,幼虫的身体就长大一些,D正确。
故选D。
18. 2022年4月,《科学》杂志以封面的形式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新成果:由大约100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首次完成了对整个人类基因组的完整测序。根据图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B. 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基因组成
C. 基因是携带有遗传信息的染色体片段
D.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 DNA 和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详解】A.基因决定性状,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A正确。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错误。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
D.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D错误。
故选A。
19. 某种昆虫的体色深色(A)对浅色(a)为显性。若表中各组都产生很多子代且数目几乎相同,当环境变化使深色昆虫易被天敌捕食时,下列杂交后代存活比例最高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已知某种昆虫的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深色对浅色为显性,以A表示显性等位基因,以a表示隐性等位基因。则控制深色昆虫的基因是AA或Aa,控制浅色基因是aa,根据表中的甲、乙、丙及丁四组不同基因型的亲代繁殖可知:甲组亲代基因型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表现为浅色性状;乙组亲代基因型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和aa,表现为深色和浅色性状各占50%;丙组亲代基因型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Aa:aa=1:2:1,后代深色:浅色=3:1;丁组亲代基因型AA×Aa,后代基因型均为AA或Aa,后代全表现为深色,因此,当环境变化使深色昆虫易被天敌捕食时,下列丁组所繁殖的子代被捕食之数量可能会最多,而甲组不易被捕食,杂交后代存活比例最高,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0. 患过乙型脑炎的人不会再患此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会再患乙型脑炎的原因是患者体内产生了抗体
B. 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 乙脑病毒是传染源
D.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因此,不会再患乙型脑炎的原因是患者体内产生了抗体,能够抵抗乙型病毒,A正确。
B.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
C.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乙脑病毒是病原体,C错误。
D.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因此,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非选择题 (共5小题,3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除注明外,每空1分。
21. 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蓝蓝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下图为蓝蓝使用的显微镜及通过观察所绘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2)转动时,使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3)制作装片时,为使观察效果更好,可用_______对标本进行染色处理。
(4)甲图中,选择标有_______×的物镜,可观察到更大的物像。
(5)乙图中,蓝蓝绘图时出现了失误,多画了_______,少画了_______。
【答案】(1)④反光镜
(2)②细准焦螺旋 (3)碘液
(4)40 (5) ①. 叶绿体 ②. 细胞壁
【解析】
【分析】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载物台,④反光镜,⑤液泡,⑥细胞核。
【小问1详解】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④反光镜。
【小问2详解】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所以转动时,使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②细准焦螺旋。
【小问3详解】
细胞核中具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染色体,经过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对细胞用碘液进行染色。
【小问4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因此要看到较大的物像,选择40×的物镜。
【小问5详解】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只有线粒体,没有叶绿体,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蓝蓝绘图时出现了失误,多画了叶绿体,少画了细胞壁。
22. 如图一表示探究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某些生命活动的实验装置图,图二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三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两项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一中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透明塑料袋的内壁上出现了水珠,这与植物的___________有关,水蒸气主要经图二中的[4]_______散失到外界空气中。
(2)将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摘下两面遮有黑圆纸片的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的部分是___________(填字母)处。通过B,C对照实验,证明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图二中的结构[2]属于________组织。
(4)图三中甲、乙表示气体,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_检测甲。
【答案】(1) ①. 蒸腾作用 ②. 气孔
(2) ①. A、C ②. 光##光照
(3)营养 (4)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图一表示探究银边天竺葵某些生命活动的实验设计;图二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二中,1上表皮、2叶肉、3叶脉、4气孔;图三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两项生理过程,图三中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氧气。
【小问1详解】
将图一中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透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水珠,这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水蒸气主要经图二中的4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
【小问2详解】
A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遇碘不变蓝色。叶片B部分由于满足光合作用的条件制造了淀粉,故遇碘变蓝色,C部分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遇碘不变蓝色,因此B、C该对照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
【小问3详解】
图二中2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
【小问4详解】
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三中甲是二氧化碳,乙是氧气。实验中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3.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污染的空气,肺泡组织会被损坏,继而出现异常修复、肺组织纤维化,造成“尘肺病”。患者出现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机生命。下面图甲是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一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________运动实现的。
(2)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甲中的 [②]_________,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当我们吸气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选填“Ⅰ”或“Ⅱ”)状态,此时D处于_____状态。
(4)人患“尘肺病”后,会出现咳痰现象,痰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1)呼吸 (2)组织细胞
(3) ①. Ⅱ ②. 收缩
(4) ① 气管 ②. 支气管
【解析】
【分析】(1)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图甲中:①代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②代表组织细胞。
(2)图乙中:A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B小气球代表的是肺,C钟罩代表的是胸廓,D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Ⅰ模拟呼气,Ⅱ模拟吸气。
【小问1详解】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经过图甲中一过程,肺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因此,图甲中的一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小问2详解】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因此,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甲中的②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小问3详解】
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因此,图乙中的Ⅱ表示吸气,此时D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小问4详解】
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
24.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捕猎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了,野兔和牛羊竞争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1)请写出上述材料中包含“牧草、羊、狼”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
(2)当狼被猎杀后野兔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先增加后减少”或“减少”)。
(3)上图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简图,图中能代表牛、羊、野兔、狼的是______,能代表牧草的是________, 乙是________。
(4)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将会 。
A. 逐渐增加B. 逐渐减少C. 稳定不变D. 相对稳定
【答案】(1)牧草→羊→狼
(2)先增加后减少 (3) ①. 丙 ②. 甲 ③. 分解者 (4)D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这种平衡的出现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如图所示:甲有双箭头,能够利用空气中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甲、丙都指向乙,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小问1详解】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牧草是生产者,羊吃牧草,狼吃羊,故三者涉及到的食物链为:牧草→羊→狼。
【小问2详解】
上述材料涉及到的食物链包括牧草→兔→狼、牧草→牛→狼、牧草→羊→狼,当狼被猎杀后野兔、牛、羊失去天敌,其数量会减少,而随着野兔、牛羊、的数量增加,牧草数量会减少,从而导致野兔数量减少,故野兔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小问3详解】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简图,能代表丙的是牛、羊、兔、狼是消费者,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具有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图中能代表牧草的是甲生产者,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乙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小问4详解】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如草→兔→狐中,草的数量要远大于兔的数量,兔的数量要远大于狐的数量。狐多了,兔就会少,兔少了,狐也会少,狐少了,兔就会多;同样兔少了,草就会多;草多了,兔就会多,兔多了,草就会少,但最终达到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兔的数量远大于狐的数量,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 阅读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23 年初新冠疫情过后,甲流疫情再度来袭。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流感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咽痛,部分人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多通风、勤洗手、少聚集、戴口罩等是预防甲流的基本方法,接种甲流疫苗是预防甲流的最有效方法。
资料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可快速筛查诊断出甲流患者,实现早诊早治,对疫情防控有重要意义。抗原检测卡如下图所示。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 (T)和质控线 (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相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带, 即为阳性。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______部分组成。
(2)从传染病角度分析,引起甲流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资料一中的“少聚集”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
(3)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们接种甲流疫苗后会获得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免疫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4)资料二中,抗原检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物质是针对______,它能与甲型流感病毒发生反应。
(5)当身体感觉不适,如果利用家庭药箱中的常用药,应该仔细阅读_______,做到合理用药。
【答案】(1)5##五
(2) ①. 甲型流感病毒 ②. 切断传播途径
(3)特异性 (4)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
(5)药品说明书
【解析】
【分析】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如病原体等异物。病原体等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小问1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五部分。
【小问2详解】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引起甲流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少聚集”的目的是阻断病原体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小问3详解】
人们接种甲流疫苗后,会在不发病的情况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获得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第三道防线,是人出生以后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不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4详解】
由资料二“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的描述可知,抗原检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物质是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它能与甲型流感病毒发生反应。
【小问5详解】
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功能主治、成分、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组别
甲
乙
丙
丁
亲代基因组成
aa×aa
AA×aa
Aa×Aa
AA×A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