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生物都能够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 植物落叶
B. 烟草花叶病毒能繁殖后代
C. 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
D. 钟乳石慢慢长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植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体现了生物能够拍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基本特征,A不符合题意。
B.烟草花叶病毒能繁殖后代,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B不符合题意。
C.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C不符合题意。
D.钟乳石不是生物,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鱼类是( )
①甲鱼;②鳙鱼;③鲸鱼;④娃娃鱼;⑤鲨鱼;⑥章鱼;⑦鳄鱼
A. ①⑥B. ⑤⑦C. ②⑤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 ①甲鱼(鳖或团鱼)、⑦鳄鱼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自然孵化,是爬行动物; ②鳙鱼、⑤鲨鱼都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具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 ④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属于两栖类; ③鲸鱼生活在水中,但是用肺呼吸,胎生,体温恒定,因此是哺乳动物;⑥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物。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 被子植物菟丝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它需要从大豆体内吸收现成的营养。菟丝子和大豆的关系是( )
A. 寄生B. 捕食C. 竞争D. 共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A.寄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种有利,对另一种(寄主)造成伤害的营养关系。菟丝子和植物体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之间的作用,由于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菟丝子生长于大豆、柑橘等植物体上,遮挡光线,影响了大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菟丝子主要靠吸收大豆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对大豆造成伤害,因此,菟丝子与大豆的关系是寄生关系,A正确。
B.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B错误。
C.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C错误。
D.共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若互相分离,两者都不能生存。例如:地衣,是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D错误。
故选A。
4.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当光线较暗时,可选用小光圈或平面镜
B. 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增多
C. 对光时选用高倍物镜
D. 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是透明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
【详解】A.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即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减少,B错误。
C.对光时应该将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C错误。
D.显微镜是借助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观察物体的,所以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样光线可到达眼睛以便观察,D正确。
故选D。
5. 今年春天三台山的“梨兰会”可谓令人赏心悦目,下列有关“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梨树比人体少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B. 梨树开花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完成的两个生理过程是传粉和受精
C. 构成梨树细胞的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D. 梨树细胞分裂和分化后,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A.梨树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梨树比人体少了系统这个层次,A正确。
B.传粉是花粉落到柱头上的过程,花粉中的精子进入胚珠内部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故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B正确。
C.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C正确。
D.细胞分裂和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
6. 在人体消化系统组成中,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 )
A. 肝脏B. 胃C. 小肠D. 胰腺
【答案】A
【解析】
【详解】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A符合题意;
胃分泌胃液,含有能消化蛋白质的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
小肠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C不符合题意;
胰腺分泌胰腺,胰液中行有多种消化酶,D不符合题意。
7.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下列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条小溪B. 一块农田C. 一片草坪D. 骆马湖中的鱼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详解】A.一条小溪既包括了小溪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错误。
B.一块农田既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错误。
C.一片草坪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错误。
D.骆马湖中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8.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草、食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 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草
C.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传递的
D. 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
【答案】C
【解析】
【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中,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详解】A.草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属于消费者,A错误。
B.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DDT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B错误。
C.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
D.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D错误。
故选C。
9. 下列营养物质中,不经过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
A. 淀粉B. 脂肪C. 蛋白质D. 甘油和脂肪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
【详解】A.淀粉属于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葡萄糖才能吸收,A不符合题意。
B.脂肪属于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甘油和脂肪酸才能吸收,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氨基酸才能吸收,C不符合题意。
D.甘油和脂肪酸是脂肪被消化后的小分子的营养物质,能直接被人体吸收,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呼吸是生命的标志,英国化学家法拉第把呼吸比喻为“生命现象的燃烧过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分别是( )
A. 只在黑夜,任何生活的细胞
B. 白天和黑夜,任何生活的细胞
C. 只在黑夜,有叶绿体的部位
D. 只在白天,有叶绿体的部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详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目的是提供能量供植物体生命活动,植物只要活着就需要能量,就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在任何时间都进行,即白天和黑夜均进行呼吸作用,部位是任何活细胞,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 宿迁是全国文明城市,环境优美。“宿迁文明二十条”提倡“不随地吐痰”。其中痰的形成场所是( )
A. 喉B. 气管C. 肺D. 鼻腔
【答案】B
【解析】
【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C形软骨保证了气流畅通,内表面分泌的黏液能湿润、清洁气体,也是痰产生的部位。
【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由此可知,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 如图所示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的选项是( )
①消耗叶片原有淀粉
②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③去掉叶片的叶绿素
④设置对照实验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C. ①④③②D. 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 → 选叶遮光 → 光照 → 摘下叶片 → 酒精脱色 → 漂洗加碘 → 观察颜色。
【详解】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①消耗叶片原有淀粉;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④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③去掉叶片的绿色;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滴加碘液目的是②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选项是①④③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 荷全身是宝,如荷花可观赏,荷叶可泡茶,莲子可煮粥,藕可做菜等。下列关于“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荷花”是营养器官花
B. “荷叶”是繁殖器官叶
C. “藕”是营养器官根
D. “莲子”是繁殖器官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称作生殖器官。
【详解】荷是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荷花”是繁殖器官,“荷叶”是营养器官,“莲子”是种子,属于繁殖器官,“藕”是地下茎属于营养器官。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疾病属于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是( )
①佝偻病 ②侏儒症 ③糖尿病 ④坏血病 ⑤巨人症 ⑥地方性甲状腺肿
A. ①②④⑥B. ②③④⑤C. ②③⑤⑥D. ②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详解】①佝偻病,佝偻病患者可能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或维生素D ,不符合题意。
②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符合题意。
③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符合题意。
④坏血病,坏血病是由维生素缺乏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⑤巨人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符合题意。
⑥地方性甲状腺肿,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成为地方性甲状腺肿,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图表示细胞生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结束后,细胞体积增大
B. 过程②结束后,细胞数量增加
C. 过程③结束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
D. 过程④结束后,细胞不再分裂和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表示细胞分裂非常快,④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A正确。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细胞数量增加,B正确。
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
D.④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分化后的部分细胞仍然可以分裂和生长,D错误。
故选D。
16.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不含有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含有的结构是( )
A. 细胞膜B. 细胞质C. 液泡D. 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所以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液泡和细胞壁,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7. 下列动物中,体腔内没有膈的动物是( )
A. 家兔B. 蝙蝠C. 海豚D. 陆龟
【答案】D
【解析】
【分析】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器官,膈的出现将体腔分成了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详解】哺乳动物靠控制膈肌的收缩可以让体内的膈提起或下压,从而导致胸腔体积变化,引起肺的收缩或扩张,以便进行呼吸。选项中:而家兔、蝙蝠、海豚属于哺乳动物,体腔内具有膈。陆龟属于爬行动物,体内没有膈。所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所有生物分为7个主要等级,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 界B. 种C. 科D. 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详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所有生物分为7个主要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因此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也最多,B符合题意。
故选B。
19. 下列植物中,叶不仅能进行光介作用还有吸收功能的是( )
A. 银杏B. 桃C. 水绵D. 地钱
【答案】D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
【详解】AB.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桃属于被子植物,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根吸收水和无机盐,AB不符合题意。
C.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C不符合题意。
D.地钱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叶不仅能进行光介作用还有吸收功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有关结构与功能的描述,不相符的是( )
A. 家兔的盲肠粗大,与消化肉食性食物相适应
B. 家鸽的气囊储存空气,能辅助呼吸,并散发体内的热量
C. 蝗虫体表被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D. 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如蝗虫具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等。
【详解】A.家兔的盲肠粗大,有利于消化植物纤维,与食草生活相适应,A错误。
B.家鸽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并散发体内的热量,B正确。
C.蝗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从而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C正确。
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功能是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是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A。
21.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物依次吻合( )
A. 大白菜,酵母菌,木耳
B. 水螅,大肠杆菌,青霉
C. 香菇,枯草杆菌,乙肝病毒
D. 水绵,乳酸菌,流感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①内有叶绿体,应该是绿色植物。②的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的生物。③无细胞结构,应该是病毒。
【详解】A.大白菜属于绿色植物,酵母菌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木耳是真菌不属于病毒,A错误。
B.水螅属于单细胞动物,大肠杆菌属于细菌,青霉属于真菌,B错误。
C.香菇属于真菌,枯草杆菌属于细菌,乙肝病毒属于病毒,C错误。
D.水绵属于绿色植物,乳酸菌属于细菌,流感病毒属于病毒,D正确。
故选D。
22. 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湿纱布把小鱼包起来,只露出尾部,有利于小鱼的呼吸
B. 在显微镜下,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C. 实验时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D. 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静脉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不同的血管血流速度及方向有所不同。
【详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B不符合题意。
C.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所用的是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时发现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动脉而不是静脉,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
B. 尿液可以暂时贮存在膀胱中
C.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D. 血液流经肾小球滤过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没有进入肾小囊腔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详解】A.由分析可知,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A正确。
B.膀胱有暂存尿液的作用,B正确。
C.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错误。
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因此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24.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蚯蚓走迷宫B. 雄鸡报晓C. 老马识途D. 水牛耕田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
【详解】蚯蚓走迷、老马识途、水牛耕田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雄鸡报晓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所以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5. 正常情况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 )
A. 骨髓腔B. 骨密质C. 骨松质D. 成骨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骨的基本结构由骨膜、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和骨髓组成。
【详解】A.正常情况下的成年人,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而不是骨髓腔中,A错误。
B.骨密质:致密而坚硬,主要分布在骨骺,骨干的内侧,不具有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B错误。
C.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六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但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骨松质内,继续保持造血功能,C正确。
D.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但成骨细胞中不具有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D错误。
故选C。
26. 当飞机升降时,乘客可以咀嚼食物或张口,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以维持某结构两侧大气压的平衡。该结构是
A. 鼓膜B. 鼓室C. 半规管D. 前庭
【答案】A
【解析】
【分析】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1)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详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7. 小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是( )
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面镜D. 凹面镜
【答案】B
【解析】
【详解】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8.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子宫里
B.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
C. 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
D. 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人体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
【详解】A.受精作用的场所分别是输卵管,A错误。
B.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B正确。
C.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标志着人的生命的开始,所以人体的生长发育开始于受精卵,C正确。
D.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D正确。
故选A。
29. 俗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说明柳树的繁殖方式是
A. 压条B. 组织培养C. 嫁接D. 扦插
【答案】D
【解析】
【分析】扦插属于无性生殖的方式,用营养器官茎做一定的处理插入土壤即可,具有无性繁殖的优点,即后代能保持亲本的性状,此方法应用很广。
【详解】A.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和新芽后,再与母体分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故B不符合题意。
C.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
D.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所以俗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说明柳树的繁殖方式是扦插,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0. 小红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她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
A. 22条+XB. XXC. 22对+XXD. X
【答案】C
【解析】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详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女性体细胞组织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小红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子,她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1. 太空育种也称航天育种,2012年6月16日发射的“神舟九号”飞船,成功搭载了小麦、水稻、棉花等五大类近百种农作物种子,借助太空特殊的环境促进种子发生变异。有关这种变异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属于能遗传的变异
B. 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
C. 没有DNA结构的改变
D. 水肥不会影响产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不能传给下一代,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详解】农作物种子,借助太空特殊的环境促进种子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环境能够影响太空椒的产量的,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在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的长颈是因为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变异
C. 菊花品种多,颜色、形态各异,是菊花为了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D. 长期使用青霉素促使细菌产生了抵抗青霉素特性的变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19世纪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重要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点:过度繁殖:生物普遍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遗传变异:生物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生存斗争:由于资源(如食物、空间等)有限,生物之间必须竞争才能生存。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更有可能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的原则。通过这些过程,有利变异在生物种群中逐渐积累,并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A.长颈鹿的长颈是因为颈短的个体被淘汰,颈长的个体被保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变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杀虫剂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B错误。
C.菊花品种多,颜色、形态各异,体现生物的遗传多样性,C错误。
D.细菌产生抵抗青霉素特性的变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青霉素只是起到了选择作用,D错误。
故选A。
33. 研究表明,人类的传染病大约有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 )
A. 疟疾B. 脚癣C. 肺结核D. 狂犬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能够导致人或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称为病原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A.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A错误。
B.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B错误。
C.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C错误。
D.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34. 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V)的预防有了新的发现和研究。我国多家科研机构已经研制出了新冠疫苗,而且可以免费接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B. 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C.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D. 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
【分析】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A正确。
B.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即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B正确。
C.注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人体特异性免疫力,C正确。
D.通过接种新冠疫苗获得的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特定病原体(新冠病毒)有免疫功能,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D。
35. 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蝇,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是传染源
B. 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C. 微丝蝇是传播途径
D. 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能有效降低丝虫病的发病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详解】A、甲为一患传染病的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属于传染源.A正确.
B、乙在患病前对该病缺乏免疫力,所以属于易感者.患病后成为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所以成为传染源.B正确.
C、徽丝蚴是能使人得这种传染病的寄生虫,所以属于病原体.C错误.
D、蚊子是传播此传染病的生物媒介,所以属于传播途径.D正确.
【点睛】考查传染病的预防。
36. 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 人体所产生的抗体能对多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 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特异性免疫
D. 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
【详解】A.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A正确;
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B错误;
C.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
故选B。
37. 现代生活中,诸多因素都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被农药污染的食品一定要充分煮熟再食用
B. 被毒蛇咬伤手臂后,应首先扎住伤口处的近心端
C. 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吹气者应始终捏紧被救者的鼻孔
D.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被农药污染的食品煮熟后仍有污染,不能食用;
B、但为防止伤口处的蛇毒由静脉流回心脏进行循环,应扎近心端.假设动脉被咬,为何也要阻止静脉血回流,原因很简单,其一,静脉是动脉内血液回流的必经路径;其二,一条动脉沿途有很多个小侧枝,每个侧枝都通向静脉,你阻断动脉远端,有毒的血液可以回流,通过侧枝进入一个较近的回路,从静脉回流到心脏.所以抢救时只能阻断近心端回流通道.因此,小明的前臂被被蛇咬伤,不论是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
C、每一次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
D、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考点:关注食品安全、出血的初步护理、人工呼吸。
38. 冰箱中冷藏的食品与在自然环境中的食品相比,能保持较长时间不腐败,其主要原因是( )
A. 细菌都冻死了
B. 低温抑制营养物质的分解
C. 冰箱中无细菌、真菌
D. 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部分微生物还需要无氧等特殊条件。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低温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是细菌不会被都冻死,A错误。
B.冰箱中冷藏的食品与在自然环境中的食品相比,能保持较长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是抑制营养物质的分解,B错误。
C.冰箱中也含有细菌、真菌,C错误。
D.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D正确。
故选D。
39. 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C. 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D.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答案】A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0. 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2022年世界人口已达80亿,人口过度增长会带来诸多问题。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猛增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B. 人口过度增长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 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以使人口无限增长
D. 人口猛增会引发多种社会问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人类要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详解】A.人口的过度增长会直接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从而破坏生态平衡。例如,森林砍伐、水资源枯竭、土地退化等都是人口增长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的例子,A正确。
B.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农业、交通等活动都会增加,从而产生更多的污染和废弃物。这些污染物会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导致环境质量下降,B正确。
C.虽然粮食是人口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仅仅解决粮食问题并不能支持人口的无限增长。首先,粮食生产需要土地、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其次,除了粮食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如医疗、教育、就业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生态平衡失调、环境质量下降、社会不稳定等,C错误。
D.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教育资源紧张、住房短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威胁,D正确。
故选C。
二、分析题(41-45小题为选择性填空题,每题2分,46、47题每空1分,共20分。)
41. 下图为蚕豆植株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某种生理活动简图,其中,A、B、C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据图回答问题:
(1)若A、B、C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
(2)若A、C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
(3)若C只表示水蒸气,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植株的( )
A. 光合作用B. 蒸腾作用
(4)蚕豆植株所需的水,主要是由根尖的哪个部分吸收而来?( )
A. 成熟区B. 分生区
【答案】(1)A (2)B (3)B (4)A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通过蒸发由叶片失水的过程,对自身和外界都具有极大的意义;扩散现象是指物质从一个物体运动到另一个物体内的现象。如果A、B、C分别表示的物质不同,上图就代表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线粒体,条件是无光。若A、B、C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则此生理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A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2详解】
若A、C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则此生理过程表示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B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3详解】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若C表示水蒸气,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植株的蒸腾作用,B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4详解】
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蚕豆植株所需的水,主要是由根尖的成熟区吸收而来,A符合题意。
故选A。
42. 在“制作与观察蚕豆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实验中,在显微镜的低倍镜视野下观察到许多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这些细胞共同构成了( )
A. 上皮组织B. 保护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的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详解】A.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基本组织,蚕豆属于植物,不含上皮组织,A错误。
B.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蚕豆属于植物,其叶表皮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属于保护组织,B正确。
故选B。
43. 下图为“手触碰到尖锐物体后立即缩回”这一反射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模式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_________。
(2)填写图中数字所示部位的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
(3)该缩手反射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4)上述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选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
【答案】(1)反射弧 (2) ①. 传入神经 ②. 神经中枢
(3)②→①→③→⑤→④
(4)非条件
【解析】
【分析】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小问1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的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小问2详解】
图中①是传入神经、②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是效应器、⑤是传出神经。缩手反射是低级的反射活动,是由脊髓控制的。
【小问3详解】
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②感受器,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②感受器→①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小问4详解】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缩手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其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44. 下图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方括号内填序号,在横线上填相应的名称)
(1)图中的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玉米的________,该结构由________发育而来。
(2)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 ]________。
(3)我们食用的玉米油主要来自图中的[⑥]________。
【答案】(1) ①. 胚 ②. 受精卵
(2)④胚根 (3)胚乳
【解析】
【分析】图中:①种皮和果皮;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⑤子叶;⑥胚乳。
【小问1详解】
图中的②是胚芽,③是胚轴,④是胚根,⑤是子叶,共同组成了玉米的胚,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小问2详解】
玉米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图中的④胚根,胚根突破种皮后形成植物的根。
【小问3详解】
我们食用的玉米油主要来自图中的⑥胚乳,胚乳中含有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1,2024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