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中招重点初中中考模拟联考(三)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中招重点初中中考模拟联考(三)化学试卷,共15页。
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河南巩义“河洛古国”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历史。下列是当时的一些生活场景,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牙雕B. 烧陶C. 夯土D. 蚕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牙雕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烧陶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夯土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蚕织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 “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是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至高评价。水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 糖类B. 蛋白质C. 维生素D. 油脂
【答案】A
【解析】
【详解】水稻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A。
3. 2024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使用光伏和风能发电B. 乘坐氢燃料汽车出行
C 垃圾分类回收D.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光伏和风能发电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法符合主题;
B、乘坐氢燃料汽车出行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法符合主题;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更低价下载,欢迎访问。C、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法符合主题;
D、使用一次性餐具需要砍伐带来的树木,降低了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吸收能力,会加重空气污染,做法不符合主题;
故选D。
4. 下列物质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可用于军事烟雾弹的是
A. 铁丝B. 红磷C. 硫粉D. 木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燃烧生成的是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有白烟生成,可用于军事烟雾弹,故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没有白烟生成,故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没有白烟生成,故错误。
故选B。
5. 下列四种物质,构成微粒的种类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 氯化钠B. 氨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C、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故氯化钠的构成的微粒种类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选A。
6. 牛奶的营养成分很高,其中富含的钙元素可预防
A. 龋齿B. 贫血C. 骨质疏松D. 甲状腺肿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龋齿是人体缺乏氟元素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B、贫血是人体缺乏铁元素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C、人体缺乏钙元素时,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补充钙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故选项正确;
D、甲状腺疾病是人体缺乏碘元素造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7. 预防疾病,从消毒液开始。下列含氯的消毒液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A. NaClOB. Cl2C. NaClO2D. Cl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1=0,则x=+1,氯元素显+1价;
B、Cl2属于单质,氯元素化合价为零;
C、NaCl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2=0,则y=+3,氯元素显+3价;
D、ClO2中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z+(﹣2)×2=0,则z=+4,氯元素显+4价;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ClO2。
故选D。
8.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探究的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验满氧气
C. 稀释浓硫酸D. 过滤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要在烧杯中进行,而不是在量筒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9. 开封国际菊花展是河南旅游的一张名片。菊花中的香叶木素(C16H12O6)具有一定的抑菌、抗肿瘤的效果。下列关于香叶木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B. 由33个原子构成
C.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6:1D. 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香叶木素由香叶木素分子构成,一个香叶木素分子中含有16+12+6=34个原子,错误;
C、香叶木素分子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2)=16:1,正确;
D、香叶木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2):(16×6)=16:1:8,氢元素占比最小,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错误。
故选C。
10.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B. 长期保存的文件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
C. 将水产品放入甲醛溶液中保存D. 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该选项做法正确;
B、碳素墨水中含有碳,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书写的档案能保存很长时间,该选项做法正确;
C、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燃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降低燃气浓度、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该选项叙述正确;
故选C
11. 某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 的变化。测 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B. 该实验是将稀硫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C.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D. 30s 时,溶液中溶质为 H2SO4和Na2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
B、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硫酸中,故B错误;
C、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像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有热量放出,故C正确;
D、30s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硫酸未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溶质为硫酸和硫酸钠,故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B. 用明矾区分硬水和软水
C. 用石蕊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D. 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具有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A不符合题意;
B、明矾在硬水和软水中的现象相同,不能用明矾区分硬水和软水,故B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显酸性,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的是涤纶,因此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二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天宫”号空间站内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是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甲烷和水。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C.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9:4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是氢气,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丁是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可知,生成物有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说法错误;
C、由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说法错误;
D、由可知,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8):16=9:4,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4. 6.5g 某不纯的锌粉,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产生0.2g 氢气。则该锌粉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炭B. 铁C. 铜和铝D. 铝和镁
【答案】C
【解析】
【分析】铜和盐酸不反应,锌、铁、镁、铝与酸反应时,金属和氢气的质量关系如下:,,,,等质量的四种金属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铝>镁>铁>锌。
【详解】A、由分析知,锌粉中含有炭,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0.2g,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知,锌粉中含有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知,锌粉中含有铜和铝,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等于0.2g,故C符合题意
D、由分析知,锌粉中含有铝和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0.2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化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________ 约占空气总体积1/5;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改进了碳酸钠和氯化铵的生产工艺,其中氯化铵属于________ (填“氮”“磷”“钾”)肥。
【答案】 ①. 氧气##O2 ②. 氮
【解析】
【详解】化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
氯化铵的化学式为:NH4Cl,是由氮、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可以为植物补充氮元素,属于氮肥。
16.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物质。
(1)爱护水:农业和城市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________;
(2)净化水:生活中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细菌的方法是________ ;
(3)认识水: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1)节约用水
(2)煮沸 (3)
【解析】
【小问1详解】
农业和园林浇灌植物时,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滴灌的目的是节约用水;
【小问2详解】
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小问3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KNO3和 KCl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__________℃时,KNO3和 KCl 的溶解度相等。
(2)某同学欲配制40℃时70g KCl饱和溶液,经计算需准备20g KCl,则图中a=_______ ; 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无误),则最终配制的溶液 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
【答案】(1)t (2) ①. 40 ②. 不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像,t℃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根据图像,40℃时KCl的溶解度为ag,则,解得a=40;若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无误),则读数低,实际量取水多,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则最终配制的溶液不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
18. 对比实验是化学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图是初中两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图一中,证明 CO2能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2)图二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左边试管中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右边试管中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②.
(2)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是石蕊变红。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左边试管中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右边试管中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小问2详解】
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19. A、B、C、D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A 是一种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 能与水化合生成D。
(1)B 可能是 ________;
(2)写出 D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 转化为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氯化钙##硫酸钙
(2)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3)
【解析】
【分析】A、B、C、D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A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白色难溶固体,故A为碳酸钙,A 能生成C,C 能与水化合生成D,D能生成碳酸钙,所以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可能是氯化钙或硫酸钙,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可能是氯化钙或硫酸钙;
【小问2详解】
D是氢氧化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等;
【小问3详解】
A 转化为C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火炬采用的燃料是“零碳甲醇”4.8g 甲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6.6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此过程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_ g; 已知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试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7.2 ②.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故此过程消耗氧气的质量为6.6g+5.4g-4.8g=7.2g;
甲醇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质量不变,故甲醇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二氧化碳质量为6.6g,其中碳元素质量=,生成物中水质量为5.4g,其中氢元素质量为=;甲醇质量为+0.6g,故甲醇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甲醇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故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中国许多诗词、典故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能在远处闻到花草香的原因。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请从灭火的角度分析釜底抽薪的原理。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清除可燃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能闻到花草的香味,是因为花草中含有的香味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了香味。
【小问2详解】
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2.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一个利用上图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从上图选择一套制备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序号表示)
(3)若用F 图装置收集一瓶氢气,请将方框中的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BD (3)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BC;
【小问3详解】
氢气密度比水小,若用如图收集一瓶氢气,氢气应从短导管通入,方框中的导管补画如图所示:。
23. 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 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铜足量)。
(1)写出图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个即可)
(2)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同学从B 试管中取出铜丝,将 A 试 管中的铁丝打磨后放入B 试管中。当观察到什么现象时,可完成 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
【答案】(1)Fe+2AgNO3=2Ag+Fe(NO3)2##Cu+2AgNO3=2Ag+Cu(NO3)2
(2)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与硝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2Ag+Fe(NO3)2;
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与硝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小问2详解】
B试管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与硝酸铜,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将打磨后的铁丝放入B试管中,铁丝与硝酸铜发生反应,则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则完成了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比较,故现象为: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4. 某粗盐中可能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欲对该粗盐进行检验和提纯。他们将粗盐样品溶于水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向滤液中加过量的稀盐酸。其中步骤①中无现象,②中有沉淀产生,③中沉淀量增加。
(1)由上述现象判断,原粗盐样品中一定含有什么杂质________?
(2)写出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一个即可)
(3)为获得纯净的氯化钠,他们还需进行什么操作_______?
【答案】(1)硫酸钠##Na2SO4
(2)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OH+HCl=NaCl+H2O)
(3)蒸发溶剂
【解析】
【分析】在对粗盐进行检验和提纯实验时:
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除去氯化镁;
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除去硫酸钠;
③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氯化钙和除去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
【小问1详解】
步骤①中无现象,说明没有氢氧化镁生成,说明该粗盐中不含氯化镁,步骤②中产生沉淀,说明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说明该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步骤③中沉淀量增加,说明有沉淀生成,该沉淀一定有碳酸钡,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说明该粗盐中可能含有氯化钙,所以原粗盐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
【小问2详解】
由(1)问解析可知: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有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以及加盐酸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 CO2↑;
【小问3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滤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未参与反应)和碳酸钠(过量),步骤⑤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得到氯化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要获得纯净的氯化钠,还需进行蒸发结晶,除去水分,同时也使氯化氢挥发掉。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铁是当今社会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1)如图是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B.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C. x=2D. 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2)生产生活中的铁制品大多由铁合金制成。合金属于 ________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作为铁的一种合金,生铁可用于制作铁锅,利用的是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3)工业上通过冶炼铁矿石获取铁。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
① 写出 A 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________。
③为检验B 装置中是否还有 NaOH,该同学取B 中溶液样品,加入足量的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向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进行检验。请找出该方案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________。
(4)铁制品一旦锈蚀,需及时除锈。工业上常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废弃铁制品还可以回收利用。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废硫酸19.6t,与足量的废铁屑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B (2) ①. 金属材料 ②. 导热
(3) ①. ②. 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用气球收集(合理即可) ③. 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无论原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溶液都会变红(合理即可)
(4)
(5)设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x,
x=6.08t
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6.08t。
【解析】
【小问1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故说法正确;
B、由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单位是“1”,不是“g”,故说法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26-2-8-14=2,故说法正确;
D、周期数=电子层数,铁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小问2详解】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制成铁锅主要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小问3详解】
① A装置玻璃管内,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在右端导管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
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无论原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溶液都会变红,因此加入氢氧化钙溶液错误,该方案不可行,因为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无论原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溶液都会变红;
【小问4详解】
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中招重点初中中考模拟联考(三)化学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预防疾病,从消毒液开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中招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